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镇江经开区:循环经济助力可持续发展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8-15 点击:

  镇江新区(镇江经开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东郊,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长江与大运河黄金十字水道交叉点。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镇江新区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吸引资金、人才、企业进驻,经过十几年的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2010年4月,镇江新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镇江的经济建设、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在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镇江经开区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浓厚。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9亿元,已初步形成化工、造纸、车船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集群
 
  在当前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兼顾,既为长江大保护让路,又为传统产业发展找出路?镇江经开区在严肃环保执法、推动装备更新、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化经济体系,推动企业内部、各关联企业及产业之间循环利用和耦合发展,以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为抓手,构建化工、光伏、静脉、造纸等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形成中水回用约112万吨/年能力,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约529吨/年,处理再生3万吨/年光伏砂浆(危险固废)等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8年6月,镇江经开区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验收。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利用,把结构性的污染治理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为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进行了有益尝试。
 
  提前谋划早布局打造循环产业集聚区
 
  2012年,镇江经开区启动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申报工作,编制《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12年7月成功创建成为全省首家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在示范试点过程中,镇江经开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循环型产业发展链条的上下游关系,优化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通过推进企业实施节能改造、余热利用等,有效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通过推进企业实施节水改造、中水回用等,有效降低单位产值水耗;通过全面开展“一江一港六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目前,镇江经开区已经完成既定目标,实现一个循环产业体系、四大重点循环产业链,完成六大循环化改造重点任务;重点落实18个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撑项目的建设,创新培育20个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企业,建设6个共享基础设施平台,基本建成能源高效阶梯使用、水资源充分回用、土地集约利用、环境污染长效治理的循环化产业集聚区。
 
  精耕细作织网络循环化发展成绩斐然
 
  镇江经开区出台了《镇江经开区园区循环化改造三年推进计划》,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促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了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创新循环产业链的构建和管理,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共享平台,为循环化改造提供技术和数据信息支撑。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镇江经开区上世纪末在江苏沿江大开发战略中,引入了奇美、金东两个百亿级龙头企业,产业基础主要以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为主,亟待转型升级。镇江经开区以循环化改造为抓手,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化工、静脉、光伏等产业集聚园区为主要载体,将资源节约和废物循环利用贯穿于生产、流通的各个过程中,构建了化工、光伏、静脉、造纸四大循环产业链,重点落实循环化改造关键补链类项目,全面推动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化工行业重点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基础化工产业链四大产业链条;光伏行业通过延长光伏产业链,实现了光伏砂浆的再生利用,减少光伏产业废弃物排放;造纸行业通过造纸过程中废纸浆、污泥、中水的回用实现了造纸行业的循环化改造;并深度挖掘产业之间的物质流关系,实现了企业和园区之间的物质循环,节约了资源和生产成本。
 
  循环化发展促企业升级。
 
  镇江经开区企业江南化工通过产品内循环不仅很好解决污染问题,更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江南化工重点产品草甘膦,其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氯甲烷,即是有机硅单体生产所需的原料,经过净化、干燥处理,全部用于有机硅生产,有机硅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盐酸又是草甘膦生产的原料。同时,有机硅生产水解环节副产的HCl气体可合成氯甲烷用于有机硅单体生产,多余的HCl气体又可用于三氯氢硅生产,而三氯氢硅副产四氯化硅可以制成气相二氧化硅,并用于有机硅下游混炼胶的生产,年循环使用草甘膦母液5万吨,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基本消耗殆尽,每年产生经济效益约2亿元。
 
  力促资源能源高效处置利用。
 
  通过能源、资源消耗的减量化,镇江经开区的资源能源处置利用走上了一条高效化道路。新材料产业园内形成了以东普新材料为中心的基础化工原料园区大循环产业链(物料循环),东普化工的硫磺制酸余热回收综合利用,运行期间年节约蒸汽约64万吨,年节约电量约4900万kwh。同时其生产的酸、碱、盐、氢气、氧气等基础化工原料,则通过管输直接供给园区内化工企业,降低了物流费用、能量损耗。深入推进园区闭路循环,新区固废、新宇固废等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新材料产业园园、新能源产业园等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减少危险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光大环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有效处置废弃物的基础上,实现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华科生态电镀园区污泥及废水集中处置中心,实现电镀园区的减量化、生态化改造,同时在电镀废水中提取重金属,推动资源回收利用。
 
  信息共享标注发展方向。
 
  镇江经开区不断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建立了循环经济信息共享平台,为循环化改造提供技术和数据信息支撑,促进了循环产业链的构建和创新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主要监控的物质流信息包括:一是化工、造纸行业物质流,主要针对副产品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二是资源、能源节约流,主要针对节水、节能;三是物质流的闭路循环。信息共享平台全方位展示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及相关产业园内重点企业、主要产品、安全环保、人才建设及服务链接资源信息。平台的运营有效推动了产业的链式发展和耦合发展。
 
  编后语
 
  镇江经开区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镇江经开区经发局局长张春华介绍,镇江经开区通过园区循环化改造,每年可节约能源消耗8.33万吨标准煤、节约用水123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年综合利用量为28.62万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14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长江生态保护背景下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镇江经开区:循环经济助力可持续发展

2018-08-15 来源:未知 点击:

  镇江新区(镇江经开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东郊,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长江与大运河黄金十字水道交叉点。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镇江新区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吸引资金、人才、企业进驻,经过十几年的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2010年4月,镇江新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镇江的经济建设、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在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镇江经开区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浓厚。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9亿元,已初步形成化工、造纸、车船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集群
 
  在当前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兼顾,既为长江大保护让路,又为传统产业发展找出路?镇江经开区在严肃环保执法、推动装备更新、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化经济体系,推动企业内部、各关联企业及产业之间循环利用和耦合发展,以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为抓手,构建化工、光伏、静脉、造纸等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形成中水回用约112万吨/年能力,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约529吨/年,处理再生3万吨/年光伏砂浆(危险固废)等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8年6月,镇江经开区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验收。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利用,把结构性的污染治理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为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进行了有益尝试。
 
  提前谋划早布局打造循环产业集聚区
 
  2012年,镇江经开区启动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申报工作,编制《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12年7月成功创建成为全省首家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在示范试点过程中,镇江经开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循环型产业发展链条的上下游关系,优化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通过推进企业实施节能改造、余热利用等,有效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通过推进企业实施节水改造、中水回用等,有效降低单位产值水耗;通过全面开展“一江一港六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目前,镇江经开区已经完成既定目标,实现一个循环产业体系、四大重点循环产业链,完成六大循环化改造重点任务;重点落实18个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撑项目的建设,创新培育20个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企业,建设6个共享基础设施平台,基本建成能源高效阶梯使用、水资源充分回用、土地集约利用、环境污染长效治理的循环化产业集聚区。
 
  精耕细作织网络循环化发展成绩斐然
 
  镇江经开区出台了《镇江经开区园区循环化改造三年推进计划》,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促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了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创新循环产业链的构建和管理,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共享平台,为循环化改造提供技术和数据信息支撑。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镇江经开区上世纪末在江苏沿江大开发战略中,引入了奇美、金东两个百亿级龙头企业,产业基础主要以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为主,亟待转型升级。镇江经开区以循环化改造为抓手,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化工、静脉、光伏等产业集聚园区为主要载体,将资源节约和废物循环利用贯穿于生产、流通的各个过程中,构建了化工、光伏、静脉、造纸四大循环产业链,重点落实循环化改造关键补链类项目,全面推动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化工行业重点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基础化工产业链四大产业链条;光伏行业通过延长光伏产业链,实现了光伏砂浆的再生利用,减少光伏产业废弃物排放;造纸行业通过造纸过程中废纸浆、污泥、中水的回用实现了造纸行业的循环化改造;并深度挖掘产业之间的物质流关系,实现了企业和园区之间的物质循环,节约了资源和生产成本。
 
  循环化发展促企业升级。
 
  镇江经开区企业江南化工通过产品内循环不仅很好解决污染问题,更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江南化工重点产品草甘膦,其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氯甲烷,即是有机硅单体生产所需的原料,经过净化、干燥处理,全部用于有机硅生产,有机硅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盐酸又是草甘膦生产的原料。同时,有机硅生产水解环节副产的HCl气体可合成氯甲烷用于有机硅单体生产,多余的HCl气体又可用于三氯氢硅生产,而三氯氢硅副产四氯化硅可以制成气相二氧化硅,并用于有机硅下游混炼胶的生产,年循环使用草甘膦母液5万吨,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基本消耗殆尽,每年产生经济效益约2亿元。
 
  力促资源能源高效处置利用。
 
  通过能源、资源消耗的减量化,镇江经开区的资源能源处置利用走上了一条高效化道路。新材料产业园内形成了以东普新材料为中心的基础化工原料园区大循环产业链(物料循环),东普化工的硫磺制酸余热回收综合利用,运行期间年节约蒸汽约64万吨,年节约电量约4900万kwh。同时其生产的酸、碱、盐、氢气、氧气等基础化工原料,则通过管输直接供给园区内化工企业,降低了物流费用、能量损耗。深入推进园区闭路循环,新区固废、新宇固废等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新材料产业园园、新能源产业园等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减少危险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光大环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有效处置废弃物的基础上,实现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华科生态电镀园区污泥及废水集中处置中心,实现电镀园区的减量化、生态化改造,同时在电镀废水中提取重金属,推动资源回收利用。
 
  信息共享标注发展方向。
 
  镇江经开区不断提升运行管理水平,建立了循环经济信息共享平台,为循环化改造提供技术和数据信息支撑,促进了循环产业链的构建和创新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主要监控的物质流信息包括:一是化工、造纸行业物质流,主要针对副产品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二是资源、能源节约流,主要针对节水、节能;三是物质流的闭路循环。信息共享平台全方位展示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及相关产业园内重点企业、主要产品、安全环保、人才建设及服务链接资源信息。平台的运营有效推动了产业的链式发展和耦合发展。
 
  编后语
 
  镇江经开区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镇江经开区经发局局长张春华介绍,镇江经开区通过园区循环化改造,每年可节约能源消耗8.33万吨标准煤、节约用水123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年综合利用量为28.62万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14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长江生态保护背景下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