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重庆经开区:坚持创新驱动 聚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6-04 点击:

  ◎重庆市领导在南岸区调研时提出,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和宜居宜业宜游”(即“三生三宜”)品质城市,让区域环境颜值更高、气质更佳,勾勒高质量发展建设蓝图。
 
  ◎重庆经开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在经开区日益深入人心。
 
  5月25日—28日,第21届“西洽会”召开,重庆经开区将以优异的成果登台亮相。去年“渝洽会”以来,重庆经开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积极融入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发展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等核心产业,科大讯飞、小米科技、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泉康投资物流中心、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总部基地等33个重点项目已签约入驻经开区,项目总投资约84.8亿元。这必将助力经开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的飞跃。
 
  大数据智能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对产业而言,掌握大数据与智能化的企业,往往能把控走势,抢占风口。对重庆经开区而言,用好大数据和智能化,则能助推其转型升级。所以,用好大数据和智能化,如同给重庆经开区发展做了一次‘乘法’。”重庆经开区作为主城南部片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必须敏锐洞察经济动向,抢占发展先机。
 
  作为区域开发开放的桥头堡,重庆经开区正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以精准招商引资为抓手,搭建优质产业载体,促进经济变革升级。
 
  目前,重庆经开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已经在进行高水平布局。今年初,随着中国智谷(重庆)的揭牌建设,重庆经开区已经成功引进阿里赛迪工业物联网、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重庆智库研究院、盟讯电子智能制造协同中心等20余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项目。
 
  打造大数据智能化科研院所集群,与科大讯飞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中国智谷(重庆);做强智能制造集群,引进培育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物联网关键零部件、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产业关联企业;建设物联网大数据运营集群,推动以大数据在重点行业深度应用为主的智慧城市建设……重庆经开区的这一系列规划和布局,将极大地促进和提升我市大数据智能产业发展。
 
  创新驱动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以前,重庆经开区的产业基本上都是传统制造业。”重庆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持续转型,已逐步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目前,重庆经开区的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占了68%,高端装备制造业占了18%。
 
  “然而,按照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要求,重庆经开区还需要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在质量上实现更大的提升。”有关专家认为。
 
  那么,提升的重点将从何突破?
 
  重庆经开区的回答是:全面加快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将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方向改造升级。
 
  为此,重庆经开区加快培育移动智能通信终端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集群。以维沃、百立丰、华森等企业为龙头,加强政策引导,做强品牌手机,提高智能手机占比,提升智能终端制造集群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中移物联网、中交通信、中交兴路等企业发展壮大,扩大物联网应用示范。
 
  作为全市最大手机生产企业——重庆百立丰科技有限公司与全国最大手机零售商迪信通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5G智能终端生态链,用智能玩转“万物互联”。
 
  在用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中,重庆经开区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创新,传统制造业呈现出“脱胎换骨”的格局。目前,盟讯电子、集诚电子等已入选《中国制造2015》专项项目;通用工业、莱美药业等企业进入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目录;机床集团与英国精密技术集团研发生产的数控万能磨齿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德国卡帕集团合资成立了重庆世玛德智能制造公司;美的集团引进了全自动控制系统,与美国东芝开利研发生产商用空调,生产工艺大幅提升,推进西南计算机、长江轴承等代表性项目尽快实现智能化转型。
 
  同时,重庆经开区创新思路,谋划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推动医药大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总部基地和研发类项目发展,聚集一批能源领域龙头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专业技术服务企业,逐步形成产业生态。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与迎龙医药城、朝天门国际商贸城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和朝天门商贸城转型升级。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让重庆经开区飞速奔跑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道上。
 
  开放让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
 
  如果说创新是重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那么开放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重庆经开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大格局,结合重庆铁海联运、中欧铁路大通道、航空口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从国(境)外展览会、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各类产品的认证等方面,促进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日前,重庆经开区已有40余家企业到俄罗斯、德国等1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和进行业务拓展。重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燃气锅炉和由东港船舶设计的挖泥船及配套用船已经远销乌兹别克斯坦,这是重庆经开区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成果之一。
 
  为提高出口效率,全力打通进口通道。重庆经开区加强了与主要口岸的联盟合作。目前,通过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深圳盐田港等国内重要口岸的联盟合作,使企业在报关报检互认等方面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有效地畅通了企业进出口通道。
 
  全力推动形成开放新格局。重庆经开区抓住“三生三宜”品质城市、重庆东站、广阳岛—广阳湾一体化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机遇,创新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式,强化国际产能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
 
  全力促进迎龙商务区、东港物流园、保税物流等平台建设。主动与市内其他开放平台协同发展,并争取在重庆经开区设立口岸,一并纳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同时配套区域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环节。
 
  同时,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重庆经开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目前,经开区已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长江沿线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合作交流,搭建起产业合作机制,并与上海闵虹区签订了合作共建园区的协议,与南京开发区开展协同合作模式的探索。
 
  完善开放平台,推动了重庆经开区开放新格局的构建,开放型经济高地正在形成!
 
  提升服务水平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后劲。重庆经开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据介绍,重庆经开区将全力做好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试点,按照“制度技术”双轮驱动的工作思路,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综合施策、创新突破,为全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探索可供复制的经验。
 
  重庆经开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效能,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推进审批事项再精简、审批流程再优化、中介服务再规范、审批服务再提升,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统筹用好并适时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管理和服务的系列措施,既给企业“定心丸”,又确保简政放权后“管得住”、“服务好”,实现公正监管、高效服务。积极策划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智能化合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搭建“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推动辖区数据共建共享共用。
 
  重庆经开区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持续开展“进企业、解难题、强服务、促发展”走访调研,探索“互联网企业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平台,深入推动企业服务公共窗口、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分类建立、引进产业引导基金,构建立体化产业金融体系,促进政企银合作共赢。多渠道、多方式营造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生三宜”增添高质量发展魅力
 
  重庆经开区按照建设“三生三宜”品质城市要求,夯基补短,提升品质,让区域环境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三生”,是指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三宜”是指环境——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环境。要实现“三生三宜”,就必须真正发挥重庆经开区依山傍水、城林交融的生态优势,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把绿水青山留给市民。
 
  为此,围绕“三生三宜”定位,重庆经开区规划布局中国智谷(重庆),建设智能生态宜居新城,依托区域独有的山、水、岛、湾生态资源,用智能化方式主动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和发展模式,创新推动智能化与生态化协同发展,实现经开区追求产城景高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最优空间,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市”的建设目标。
 
  重庆经开区充分利用重点区域开发对城市建设的带动作用,全面提速迎龙商务区、广阳湾生态智慧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步伐。有效推进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方案设计和建设各项工作,抓紧启动迎龙商务区核心区征地拆迁,推动站前区综合开发PPP项目等各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谋划与广阳岛联动打造广阳湾片区,推动广阳湾生态智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全力推进辖区“七纵十六横”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庆经开区三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倒排2018—2020年实施计划,围绕重庆东站、广阳湾开发建设,提前布局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实现重庆经开区铁路、公路客运、城市轨道、常规公交的无缝对接、内外畅通。
 
  多方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大力推进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管理精细化、网格化,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如今,15公里长江岸线、万亩南山森林、38公里蜿蜒河道构成的60平方公里的山水新城画卷,正在重庆经开区徐徐展开!
 
  链接》》
 
  中国智谷(重庆)将带动智能产业总规模2000亿元
 
  中国智谷(重庆)(简称“智谷”)选址在重庆经开区科技园核心地段,占地2.47平方公里,定位为“三区一城一圈”。“三区”即特色智能产业集聚区、数据智能运营平台集聚区、智能制造创新集聚区。“一城一圈”就是智慧生活新城以及智能化生态圈。
 
  根据规划,从2018年—2020年,智谷为“初级”阶段,届时辐射能级初具、形象初现、品牌初显。到2025年,经过7年建设和发展,“智谷”将基本建成“三区一城一圈”。同时,智谷将会上三个“台阶”:辐射带动能级上新台阶、智谷形象全面全景展示、智谷品牌国内国际认可,将带动智能产业总规模2000亿元,汇聚国内外知名智能企业30家,集聚全国性数据智能平台30个,引进培养国家级研发机构20家,涵养智能产业高端人才20万人。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重庆经开区:坚持创新驱动 聚力高质量发展

2018-06-04 来源:未知 点击:

  ◎重庆市领导在南岸区调研时提出,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和宜居宜业宜游”(即“三生三宜”)品质城市,让区域环境颜值更高、气质更佳,勾勒高质量发展建设蓝图。
 
  ◎重庆经开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在经开区日益深入人心。
 
  5月25日—28日,第21届“西洽会”召开,重庆经开区将以优异的成果登台亮相。去年“渝洽会”以来,重庆经开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积极融入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发展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等核心产业,科大讯飞、小米科技、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泉康投资物流中心、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总部基地等33个重点项目已签约入驻经开区,项目总投资约84.8亿元。这必将助力经开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的飞跃。
 
  大数据智能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对产业而言,掌握大数据与智能化的企业,往往能把控走势,抢占风口。对重庆经开区而言,用好大数据和智能化,则能助推其转型升级。所以,用好大数据和智能化,如同给重庆经开区发展做了一次‘乘法’。”重庆经开区作为主城南部片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必须敏锐洞察经济动向,抢占发展先机。
 
  作为区域开发开放的桥头堡,重庆经开区正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以精准招商引资为抓手,搭建优质产业载体,促进经济变革升级。
 
  目前,重庆经开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已经在进行高水平布局。今年初,随着中国智谷(重庆)的揭牌建设,重庆经开区已经成功引进阿里赛迪工业物联网、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重庆智库研究院、盟讯电子智能制造协同中心等20余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项目。
 
  打造大数据智能化科研院所集群,与科大讯飞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中国智谷(重庆);做强智能制造集群,引进培育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物联网关键零部件、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产业关联企业;建设物联网大数据运营集群,推动以大数据在重点行业深度应用为主的智慧城市建设……重庆经开区的这一系列规划和布局,将极大地促进和提升我市大数据智能产业发展。
 
  创新驱动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以前,重庆经开区的产业基本上都是传统制造业。”重庆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持续转型,已逐步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目前,重庆经开区的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占了68%,高端装备制造业占了18%。
 
  “然而,按照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要求,重庆经开区还需要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在质量上实现更大的提升。”有关专家认为。
 
  那么,提升的重点将从何突破?
 
  重庆经开区的回答是:全面加快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将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方向改造升级。
 
  为此,重庆经开区加快培育移动智能通信终端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集群。以维沃、百立丰、华森等企业为龙头,加强政策引导,做强品牌手机,提高智能手机占比,提升智能终端制造集群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中移物联网、中交通信、中交兴路等企业发展壮大,扩大物联网应用示范。
 
  作为全市最大手机生产企业——重庆百立丰科技有限公司与全国最大手机零售商迪信通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5G智能终端生态链,用智能玩转“万物互联”。
 
  在用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中,重庆经开区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创新,传统制造业呈现出“脱胎换骨”的格局。目前,盟讯电子、集诚电子等已入选《中国制造2015》专项项目;通用工业、莱美药业等企业进入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目录;机床集团与英国精密技术集团研发生产的数控万能磨齿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德国卡帕集团合资成立了重庆世玛德智能制造公司;美的集团引进了全自动控制系统,与美国东芝开利研发生产商用空调,生产工艺大幅提升,推进西南计算机、长江轴承等代表性项目尽快实现智能化转型。
 
  同时,重庆经开区创新思路,谋划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推动医药大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总部基地和研发类项目发展,聚集一批能源领域龙头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专业技术服务企业,逐步形成产业生态。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与迎龙医药城、朝天门国际商贸城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和朝天门商贸城转型升级。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让重庆经开区飞速奔跑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道上。
 
  开放让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
 
  如果说创新是重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那么开放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重庆经开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大格局,结合重庆铁海联运、中欧铁路大通道、航空口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从国(境)外展览会、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各类产品的认证等方面,促进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日前,重庆经开区已有40余家企业到俄罗斯、德国等1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和进行业务拓展。重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燃气锅炉和由东港船舶设计的挖泥船及配套用船已经远销乌兹别克斯坦,这是重庆经开区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成果之一。
 
  为提高出口效率,全力打通进口通道。重庆经开区加强了与主要口岸的联盟合作。目前,通过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深圳盐田港等国内重要口岸的联盟合作,使企业在报关报检互认等方面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有效地畅通了企业进出口通道。
 
  全力推动形成开放新格局。重庆经开区抓住“三生三宜”品质城市、重庆东站、广阳岛—广阳湾一体化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机遇,创新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式,强化国际产能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
 
  全力促进迎龙商务区、东港物流园、保税物流等平台建设。主动与市内其他开放平台协同发展,并争取在重庆经开区设立口岸,一并纳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同时配套区域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环节。
 
  同时,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重庆经开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目前,经开区已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长江沿线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合作交流,搭建起产业合作机制,并与上海闵虹区签订了合作共建园区的协议,与南京开发区开展协同合作模式的探索。
 
  完善开放平台,推动了重庆经开区开放新格局的构建,开放型经济高地正在形成!
 
  提升服务水平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后劲。重庆经开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据介绍,重庆经开区将全力做好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试点,按照“制度技术”双轮驱动的工作思路,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综合施策、创新突破,为全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探索可供复制的经验。
 
  重庆经开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效能,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推进审批事项再精简、审批流程再优化、中介服务再规范、审批服务再提升,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统筹用好并适时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主体管理和服务的系列措施,既给企业“定心丸”,又确保简政放权后“管得住”、“服务好”,实现公正监管、高效服务。积极策划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智能化合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搭建“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推动辖区数据共建共享共用。
 
  重庆经开区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持续开展“进企业、解难题、强服务、促发展”走访调研,探索“互联网企业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平台,深入推动企业服务公共窗口、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分类建立、引进产业引导基金,构建立体化产业金融体系,促进政企银合作共赢。多渠道、多方式营造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生三宜”增添高质量发展魅力
 
  重庆经开区按照建设“三生三宜”品质城市要求,夯基补短,提升品质,让区域环境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三生”,是指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三宜”是指环境——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环境。要实现“三生三宜”,就必须真正发挥重庆经开区依山傍水、城林交融的生态优势,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把绿水青山留给市民。
 
  为此,围绕“三生三宜”定位,重庆经开区规划布局中国智谷(重庆),建设智能生态宜居新城,依托区域独有的山、水、岛、湾生态资源,用智能化方式主动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和发展模式,创新推动智能化与生态化协同发展,实现经开区追求产城景高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最优空间,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市”的建设目标。
 
  重庆经开区充分利用重点区域开发对城市建设的带动作用,全面提速迎龙商务区、广阳湾生态智慧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步伐。有效推进重庆东站综合交通枢纽方案设计和建设各项工作,抓紧启动迎龙商务区核心区征地拆迁,推动站前区综合开发PPP项目等各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谋划与广阳岛联动打造广阳湾片区,推动广阳湾生态智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全力推进辖区“七纵十六横”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庆经开区三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倒排2018—2020年实施计划,围绕重庆东站、广阳湾开发建设,提前布局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实现重庆经开区铁路、公路客运、城市轨道、常规公交的无缝对接、内外畅通。
 
  多方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大力推进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管理精细化、网格化,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如今,15公里长江岸线、万亩南山森林、38公里蜿蜒河道构成的60平方公里的山水新城画卷,正在重庆经开区徐徐展开!
 
  链接》》
 
  中国智谷(重庆)将带动智能产业总规模2000亿元
 
  中国智谷(重庆)(简称“智谷”)选址在重庆经开区科技园核心地段,占地2.47平方公里,定位为“三区一城一圈”。“三区”即特色智能产业集聚区、数据智能运营平台集聚区、智能制造创新集聚区。“一城一圈”就是智慧生活新城以及智能化生态圈。
 
  根据规划,从2018年—2020年,智谷为“初级”阶段,届时辐射能级初具、形象初现、品牌初显。到2025年,经过7年建设和发展,“智谷”将基本建成“三区一城一圈”。同时,智谷将会上三个“台阶”:辐射带动能级上新台阶、智谷形象全面全景展示、智谷品牌国内国际认可,将带动智能产业总规模2000亿元,汇聚国内外知名智能企业30家,集聚全国性数据智能平台30个,引进培养国家级研发机构20家,涵养智能产业高端人才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