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武汉开发区打造最优环境 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5-04 点击: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靠代工、仿制的时代结束了,靠低成本劳动力、土地、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也结束了。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时代呼唤新的发展模式。
 
  国家级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全国各大城市发展经济的主平台,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对外开放度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阵地。
 
  作为中西部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经过26年发展,武汉开发区经济体量位居全市第一,已成为武汉经济的主战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武汉开发区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争当国内“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武汉开发区是国内领先的“车都”,聚集了东风等汽车巨头,每年汽车产量高达120万辆。怀着“二次创业”的雄心壮志,目前,该区正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积极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打造“四都”(车都、机器人之都、智能家居之都、通用航空之都),扩大高质量供给。
 
  目前,该区有40余家企业正向智能工厂转型升级,200余家企业即将开始智能化改造。在东风弗吉亚生产车间,带触摸功能的屏幕无处不在。这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几乎找不到一张纸质单据,一切都实现了数字化。武汉美的工厂实施智能化改造后,1.1万名工人减少了2/3,产量反而提高了30%,合格率更是提升到了99%。
 
  汉南大咀,滔滔长江拐过一道巨大的S形弯后流入武汉,左岸坐落着一座通航机场。去年11月,来自全球的1000多位飞行员、运动员在这里尽情享受天空,50万市民热情围观,100对新人举行了热气球婚礼,盛况空前。国际航联主席福瑞斯·布兰克连连惊叹,武汉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航空运动产业有潜力。目前,武汉开发区已引入“波音777客改货”“俄罗斯直升机组装”等通用航空项目,一个崭新的产业正在崛起。下一代汽车、机器人、人工智能、装配式建筑,这些“风口”型产业也在武汉开发区落地、萌芽。
 
  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转换经济增方式,要靠创新,要靠人才。为聚集全球“最强大脑”,武汉开发区推出“黄金三十条”“车都英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聘请参与工业4.0规划的德国院士皮特·萨赫森、澳大利亚院士程一兵等13位专家为“招才大使”,先后在美国北加州、德国和美国硅谷建立了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此外,该区为留汉大学生开发了金凯公寓、全力南大学生主题社区、军山创业园3个公寓项目,并制定了最低年薪标准,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2017年,武汉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443亿元,位列全市各区(功能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403亿元,位列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关键经济指标也均名列武汉各区第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件,是全国水平的5倍,位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前列。武汉开发区拥有东风技术中心、东风电动汽车研发中心、法雷奥中国研发中心等20多家研发机构,正努力追求技术突破,逐步提升自主品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武汉开发区咬定改革、发展不放松,将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改善环境,让区域经济更有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武汉开发区打造最优环境 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2018-05-04 来源:未知 点击: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靠代工、仿制的时代结束了,靠低成本劳动力、土地、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也结束了。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时代呼唤新的发展模式。
 
  国家级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全国各大城市发展经济的主平台,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对外开放度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阵地。
 
  作为中西部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经过26年发展,武汉开发区经济体量位居全市第一,已成为武汉经济的主战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武汉开发区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争当国内“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武汉开发区是国内领先的“车都”,聚集了东风等汽车巨头,每年汽车产量高达120万辆。怀着“二次创业”的雄心壮志,目前,该区正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积极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打造“四都”(车都、机器人之都、智能家居之都、通用航空之都),扩大高质量供给。
 
  目前,该区有40余家企业正向智能工厂转型升级,200余家企业即将开始智能化改造。在东风弗吉亚生产车间,带触摸功能的屏幕无处不在。这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几乎找不到一张纸质单据,一切都实现了数字化。武汉美的工厂实施智能化改造后,1.1万名工人减少了2/3,产量反而提高了30%,合格率更是提升到了99%。
 
  汉南大咀,滔滔长江拐过一道巨大的S形弯后流入武汉,左岸坐落着一座通航机场。去年11月,来自全球的1000多位飞行员、运动员在这里尽情享受天空,50万市民热情围观,100对新人举行了热气球婚礼,盛况空前。国际航联主席福瑞斯·布兰克连连惊叹,武汉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发展航空运动产业有潜力。目前,武汉开发区已引入“波音777客改货”“俄罗斯直升机组装”等通用航空项目,一个崭新的产业正在崛起。下一代汽车、机器人、人工智能、装配式建筑,这些“风口”型产业也在武汉开发区落地、萌芽。
 
  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转换经济增方式,要靠创新,要靠人才。为聚集全球“最强大脑”,武汉开发区推出“黄金三十条”“车都英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聘请参与工业4.0规划的德国院士皮特·萨赫森、澳大利亚院士程一兵等13位专家为“招才大使”,先后在美国北加州、德国和美国硅谷建立了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此外,该区为留汉大学生开发了金凯公寓、全力南大学生主题社区、军山创业园3个公寓项目,并制定了最低年薪标准,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2017年,武汉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443亿元,位列全市各区(功能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403亿元,位列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关键经济指标也均名列武汉各区第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件,是全国水平的5倍,位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前列。武汉开发区拥有东风技术中心、东风电动汽车研发中心、法雷奥中国研发中心等20多家研发机构,正努力追求技术突破,逐步提升自主品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武汉开发区咬定改革、发展不放松,将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改善环境,让区域经济更有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