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国家视野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2-13 点击:

  从有了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名字到现在,不过7年时间。
  
  从围垦建区开始,这块土地就流淌着敢为人先、不言失败的血脉。
  
  太长时间里,东西湖这个名字始终被人们挂在嘴上。这里曾经是武汉西郊的“菜篮子”“米袋子”。
  
  武汉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伍新木曾这样说:走访过世界上最发达的临空经济区。在那里,城市被覆盖在临空经济区中间,因此可证明临空经济有着强大的辐射和外延能力。
  
  断言正在成为现实。曾经的“菜篮子”在新城区中率先崛起。现在的临空港,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区域经济快速崛起,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国家战略多重叠加。
  
  人们将这一变化概括为临空港现象。“临空港现象”,是武汉临空港这个武汉最年轻国家级开发区实力、潜力的一次大爆发。
  
  俯视武汉这座城市,浩瀚长江、悠悠汉水在这个百湖之城组成一个大写的“人”字,国家级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在这“人”字的怀抱里强势崛起。胸怀国家战略、超越行政区划的国家视野——临空港努力构建支撑着国家中心城市的空间新格局,在通向未来的跑道上蓄势待发。
  
  坚持与未来产业同行,成为风口城市的风口。从金山大道时间到临空港大道时间。王东升意味深长,有了临空港速度,福州速度将成为历史。
  
  从天河机场T3航站楼落地,坐车走高速,几分钟后沿着宽阔顺畅的临空港大道直到吴家山,全程不过20分钟。
  
  未来,这条横穿临空港经开区的主干道,将实现与天河机场直线互联。
  
  这是临空港城市建设的缩影。提高区域内部承载力和对外通达能力,是临空港发展的重要课程。
  
  1998年开工建设的金山大道,被誉为“楚天第一路”。这条道路的建成,催生了东西湖在新城区中实现率先崛起。
  
  如今,临空港经开区已从金山大道时间走向临空港大道时间。
  
  2017年11月,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在武汉举行。这场被誉为全球物联网行业风向标的大会选择北京之外的第一个城市,就是武汉。
  
  时间倒流5个月。2017年6月30日,在省市领导见证下,投资460亿元的京东方项目签约落户临空港经开区。京东方,这家半导体领域全球第二大创新公司最终选择了武汉临空港。
  
  460亿元建设全球最高世代显示屏生产线,100亿元打造健康小镇,未来,半导体芯片项目也将在此诞生。与此同时,美国康宁公司将投资约110亿元建设显示玻璃基板项目,与京东方生产线项目配套建设。一条面向未来的产业体系初现端倪。
  
  京东方创始人、董事长王东升走过临空港大道,意味深长地说:京东方福州工厂建设速度创下世界纪录。我相信,这个纪录很快要被打破。
  
  当显示器技术、芯片技术日趋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选择与未来产业并肩前行,已成为这个国家级开发区坚定不移的目标。
  
  当武汉成现象级投资风口城市,而临空港经开区就是风口城市的风口。
  
  今年1-11月份,武汉临空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多项指标超额完成。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06.3亿元,同比增长22.6%;工业投资预计完成313.4亿元,同比增长13.3%;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预计完成550亿元,同比增长72%;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5.05亿美元,同比增长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预计完成93.57亿元,同比增长12%。
  
  一系列数字,是风起临空港的最好印证。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国家使命担当成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国家战略的每一步,在这里都有铿锵回应。
  
  宽阔平坦的临空港大道旁,旖旎秀美的径河畔,这块土地有一个新的名字: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
  
  2016年9月30日,中央网信办复函武汉市委,支持开展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从这时开始,曾经种满葡萄的土地,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今年8月23日,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网安基地展示中心、国际人才社区、中金武汉超算(数据)中心、启迪网安科技孵化园和网安基地一期基础设施等六大项目集中开工。
  
  位于临空港大道北侧的六大项目,总投资额达216亿元,标志着“网络安全产业港”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中国网络安全“人才摇篮”由此从蓝图变为现实。
  
  临空港大厦21楼,是网安基地办公室所在。几乎每晚,这里的灯光都要亮到最后。
  
  这里的每一小步,都可能是未来国家网络安全的一大步。网安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窦华说,想到沉甸甸的国家责任,自己再辛苦也值得。
  
  今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试飞。从研发下线到首飞历经10年,中国大飞机研制打破了波音、空客双雄垄断的局面。
  
  在这之中,没有缺席临空港的身影。来临空港的武汉航达科技全程参与研发总装,为其配套生产100多个零部件。下一步,航达科技将研发干燥器、雨刷等零部件,同时参与C929宽体大飞机研发。
  
  看到首飞成功的消息,公司副总经理万月娥掩饰不住眼中的泪水。泪水,是对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激动,也是作为其中参与者的骄傲。
  
  伍新木说,武汉三镇发展的印迹十分清晰,正如树一圈一圈的年轮一般,从中心点不断向外蔓延。他把这种发展的态势描述为城市的年轮。这是中国城市几千年发展的脉络。
  
  他认为,进入近代工业社会后,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融合向前,城市形成了以工业化为主体发展的态势。这也决定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摊大饼似的向外拓展蔓延,而是突然向经济开发区集聚。
  
  他曾写过一份建议案,提升临空经济区功能,随着国家发展,临空经济区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战略承载。
  
  跨过汉江,沿着长江,临空港经开区早已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思想的速度决定着与未来的距离。临空港速度从来不是敲锣打鼓。回望踏过的崎岖,人就是最高的山峰。
  
  钱塘观潮,前一秒风平浪静,下一秒浊浪如山。
  
  炎热的夏夜,乌云蓄势了整个黄昏。人人皆等雨来,只有少数人,看到云中缭绕的电光。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发源于临空港企业的广告语,至今脍炙人口。
  
  临空港人深切明白,与未来的距离,取决于思想的速度与拼搏的力度。国家视野的背后,仍需要不懈努力。
  
  临空港用实践证明着眼光与创新:率先创立华中首家“台商投资区”,率先进行东西湖啤酒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全球第一台常温常压氢能客车在这里问世……
  
  今年以来临空港招商引资的协议投资额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投资过50亿元的工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100天,创造出被武汉市赞誉的“临空港速度”。
  
  临空港速度,从来不是敲锣打鼓实现的,背后写满了临空港人的拼搏与血性。
  
  投资460亿元的京东方及配套产业项目,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有史以来最大投资额度项目。
  
  得知京东方项目中部选址消息后,临空港经开区主要负责人在上任的第一天下午,就携带相关资料向上级汇报,表达引进京东方的决心、实力和前期所做的相关工作,争取省市领导支持项目落户。
  
  为京东方提供从水文、地质、气象、消防、交通、港口、航运、航空、海关、行政审批、项目拆迁等15大类、200多项资料清单。
  
  在获得京东方项目投资意向后,临空港经开区十几个部门为京东方量身定制对接方案,全面提交给京东方集团,促进项目方下定决心落户临空港。
  
  走进新时代,临空港确定了在新的历史维度下的奋斗目标:建设临空副城,打造“临空制造港”“网络安全产业港”“现代健康食品产业港”。
  
  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胡爽平说,科技、临空经济、智能制造、高端服务业都是国家未来战略中心,临空港经开区选择这些作为奋斗目标,就是将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实现对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映成趣。建设中部地区最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开发区,最远的梦想,从最近的地方开始。
  
  开快车的大叔黄立志透着浓浓的河南口音,在这里呆了十多年,他越发爱上了这块土地。
  
  听我们说普通话,他误以为是外地人,沿途走过,不停介绍,言语中透着骄傲。
  
  “有空了一定要到金银湖湿地公园看看”,下车前他特意叮嘱。
  
  这是临空港人引以为傲的湿地公园。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成为了当地居民散步休闲好去处。随着环湖绿道的建成,越来越多的徒步爱好者会趁着周末来走上一走。
  
  国家级开发区,要有着国家级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气度。
  
  武汉规划建设的8条轨道交通,有6条直达临空港。区内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级公路300公里,是国家标准的三倍。
  
  “七纵十二横一环”的棋盘路网,把临空港经开区串联成“半小时”经济圈。沪蓉高速、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穿境而过,直通全国27个省市。
  
  按照规划,临空港将投入数十亿元建设环经开区绿道。届时,经开区将被绿道环绕,一步一景成为现实。
  
  江河的宽广、湖泊的包容、湿地的含蓄、沟渠的理性,赋予了临空港和谐自然的秉性。
  
  这里是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城市,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这里有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各类企业,还有华中最大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这里的财政收入居武汉各区第一,人均财政收入连续十二年位居湖北省第一,经济飞速发展。这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86平方米,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一边是茅庙古集、柏泉古井、古寺、古村落的古典文化,一边是高楼大厦、高档住宅、高端商业服务会所的现代文明。
  
  距今4000多年的马投潭遗址至今仍在静静讲述古老的故事。巨变随手可触,不变贯穿其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最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开发区——最远的梦想,始终从最近的地方开始。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国家视野

2017-12-13 来源:未知 点击:

  从有了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名字到现在,不过7年时间。
  
  从围垦建区开始,这块土地就流淌着敢为人先、不言失败的血脉。
  
  太长时间里,东西湖这个名字始终被人们挂在嘴上。这里曾经是武汉西郊的“菜篮子”“米袋子”。
  
  武汉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伍新木曾这样说:走访过世界上最发达的临空经济区。在那里,城市被覆盖在临空经济区中间,因此可证明临空经济有着强大的辐射和外延能力。
  
  断言正在成为现实。曾经的“菜篮子”在新城区中率先崛起。现在的临空港,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区域经济快速崛起,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国家战略多重叠加。
  
  人们将这一变化概括为临空港现象。“临空港现象”,是武汉临空港这个武汉最年轻国家级开发区实力、潜力的一次大爆发。
  
  俯视武汉这座城市,浩瀚长江、悠悠汉水在这个百湖之城组成一个大写的“人”字,国家级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在这“人”字的怀抱里强势崛起。胸怀国家战略、超越行政区划的国家视野——临空港努力构建支撑着国家中心城市的空间新格局,在通向未来的跑道上蓄势待发。
  
  坚持与未来产业同行,成为风口城市的风口。从金山大道时间到临空港大道时间。王东升意味深长,有了临空港速度,福州速度将成为历史。
  
  从天河机场T3航站楼落地,坐车走高速,几分钟后沿着宽阔顺畅的临空港大道直到吴家山,全程不过20分钟。
  
  未来,这条横穿临空港经开区的主干道,将实现与天河机场直线互联。
  
  这是临空港城市建设的缩影。提高区域内部承载力和对外通达能力,是临空港发展的重要课程。
  
  1998年开工建设的金山大道,被誉为“楚天第一路”。这条道路的建成,催生了东西湖在新城区中实现率先崛起。
  
  如今,临空港经开区已从金山大道时间走向临空港大道时间。
  
  2017年11月,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在武汉举行。这场被誉为全球物联网行业风向标的大会选择北京之外的第一个城市,就是武汉。
  
  时间倒流5个月。2017年6月30日,在省市领导见证下,投资460亿元的京东方项目签约落户临空港经开区。京东方,这家半导体领域全球第二大创新公司最终选择了武汉临空港。
  
  460亿元建设全球最高世代显示屏生产线,100亿元打造健康小镇,未来,半导体芯片项目也将在此诞生。与此同时,美国康宁公司将投资约110亿元建设显示玻璃基板项目,与京东方生产线项目配套建设。一条面向未来的产业体系初现端倪。
  
  京东方创始人、董事长王东升走过临空港大道,意味深长地说:京东方福州工厂建设速度创下世界纪录。我相信,这个纪录很快要被打破。
  
  当显示器技术、芯片技术日趋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选择与未来产业并肩前行,已成为这个国家级开发区坚定不移的目标。
  
  当武汉成现象级投资风口城市,而临空港经开区就是风口城市的风口。
  
  今年1-11月份,武汉临空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多项指标超额完成。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06.3亿元,同比增长22.6%;工业投资预计完成313.4亿元,同比增长13.3%;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预计完成550亿元,同比增长72%;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5.05亿美元,同比增长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预计完成93.57亿元,同比增长12%。
  
  一系列数字,是风起临空港的最好印证。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国家使命担当成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国家战略的每一步,在这里都有铿锵回应。
  
  宽阔平坦的临空港大道旁,旖旎秀美的径河畔,这块土地有一个新的名字: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
  
  2016年9月30日,中央网信办复函武汉市委,支持开展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从这时开始,曾经种满葡萄的土地,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今年8月23日,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网安基地展示中心、国际人才社区、中金武汉超算(数据)中心、启迪网安科技孵化园和网安基地一期基础设施等六大项目集中开工。
  
  位于临空港大道北侧的六大项目,总投资额达216亿元,标志着“网络安全产业港”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中国网络安全“人才摇篮”由此从蓝图变为现实。
  
  临空港大厦21楼,是网安基地办公室所在。几乎每晚,这里的灯光都要亮到最后。
  
  这里的每一小步,都可能是未来国家网络安全的一大步。网安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窦华说,想到沉甸甸的国家责任,自己再辛苦也值得。
  
  今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试飞。从研发下线到首飞历经10年,中国大飞机研制打破了波音、空客双雄垄断的局面。
  
  在这之中,没有缺席临空港的身影。来临空港的武汉航达科技全程参与研发总装,为其配套生产100多个零部件。下一步,航达科技将研发干燥器、雨刷等零部件,同时参与C929宽体大飞机研发。
  
  看到首飞成功的消息,公司副总经理万月娥掩饰不住眼中的泪水。泪水,是对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激动,也是作为其中参与者的骄傲。
  
  伍新木说,武汉三镇发展的印迹十分清晰,正如树一圈一圈的年轮一般,从中心点不断向外蔓延。他把这种发展的态势描述为城市的年轮。这是中国城市几千年发展的脉络。
  
  他认为,进入近代工业社会后,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融合向前,城市形成了以工业化为主体发展的态势。这也决定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摊大饼似的向外拓展蔓延,而是突然向经济开发区集聚。
  
  他曾写过一份建议案,提升临空经济区功能,随着国家发展,临空经济区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战略承载。
  
  跨过汉江,沿着长江,临空港经开区早已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思想的速度决定着与未来的距离。临空港速度从来不是敲锣打鼓。回望踏过的崎岖,人就是最高的山峰。
  
  钱塘观潮,前一秒风平浪静,下一秒浊浪如山。
  
  炎热的夏夜,乌云蓄势了整个黄昏。人人皆等雨来,只有少数人,看到云中缭绕的电光。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发源于临空港企业的广告语,至今脍炙人口。
  
  临空港人深切明白,与未来的距离,取决于思想的速度与拼搏的力度。国家视野的背后,仍需要不懈努力。
  
  临空港用实践证明着眼光与创新:率先创立华中首家“台商投资区”,率先进行东西湖啤酒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全球第一台常温常压氢能客车在这里问世……
  
  今年以来临空港招商引资的协议投资额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投资过50亿元的工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100天,创造出被武汉市赞誉的“临空港速度”。
  
  临空港速度,从来不是敲锣打鼓实现的,背后写满了临空港人的拼搏与血性。
  
  投资460亿元的京东方及配套产业项目,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有史以来最大投资额度项目。
  
  得知京东方项目中部选址消息后,临空港经开区主要负责人在上任的第一天下午,就携带相关资料向上级汇报,表达引进京东方的决心、实力和前期所做的相关工作,争取省市领导支持项目落户。
  
  为京东方提供从水文、地质、气象、消防、交通、港口、航运、航空、海关、行政审批、项目拆迁等15大类、200多项资料清单。
  
  在获得京东方项目投资意向后,临空港经开区十几个部门为京东方量身定制对接方案,全面提交给京东方集团,促进项目方下定决心落户临空港。
  
  走进新时代,临空港确定了在新的历史维度下的奋斗目标:建设临空副城,打造“临空制造港”“网络安全产业港”“现代健康食品产业港”。
  
  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胡爽平说,科技、临空经济、智能制造、高端服务业都是国家未来战略中心,临空港经开区选择这些作为奋斗目标,就是将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实现对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映成趣。建设中部地区最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开发区,最远的梦想,从最近的地方开始。
  
  开快车的大叔黄立志透着浓浓的河南口音,在这里呆了十多年,他越发爱上了这块土地。
  
  听我们说普通话,他误以为是外地人,沿途走过,不停介绍,言语中透着骄傲。
  
  “有空了一定要到金银湖湿地公园看看”,下车前他特意叮嘱。
  
  这是临空港人引以为傲的湿地公园。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成为了当地居民散步休闲好去处。随着环湖绿道的建成,越来越多的徒步爱好者会趁着周末来走上一走。
  
  国家级开发区,要有着国家级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气度。
  
  武汉规划建设的8条轨道交通,有6条直达临空港。区内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级公路300公里,是国家标准的三倍。
  
  “七纵十二横一环”的棋盘路网,把临空港经开区串联成“半小时”经济圈。沪蓉高速、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穿境而过,直通全国27个省市。
  
  按照规划,临空港将投入数十亿元建设环经开区绿道。届时,经开区将被绿道环绕,一步一景成为现实。
  
  江河的宽广、湖泊的包容、湿地的含蓄、沟渠的理性,赋予了临空港和谐自然的秉性。
  
  这里是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城市,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这里有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各类企业,还有华中最大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这里的财政收入居武汉各区第一,人均财政收入连续十二年位居湖北省第一,经济飞速发展。这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86平方米,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一边是茅庙古集、柏泉古井、古寺、古村落的古典文化,一边是高楼大厦、高档住宅、高端商业服务会所的现代文明。
  
  距今4000多年的马投潭遗址至今仍在静静讲述古老的故事。巨变随手可触,不变贯穿其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最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开发区——最远的梦想,始终从最近的地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