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运河经济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1-21 点击:

  日前,运河经济开发区“机组改造和供热管廊建设工程”华能德州电厂厂区管网铺设完成。待全部铺设完成后,华能德州电厂产生的高温高压工业蒸汽将输送到华鲁恒升集团,解决华鲁恒升百亿级产业链延伸组合项目供热供气需求,年可减少燃煤8.19万吨。通过类似的闲置资源再利用项目,全区年可减少燃煤20万吨,减少粉尘等污染物排放500吨。“我们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修复、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举全区之力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 ”运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秀鹏说。
  
  实施绿化工程,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绿色功能新区
  
  运河经济开发区坚持将生态文化兴区作为第一战略,切实把生态修复转化为发展新优势、富民新资源。为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该区以生态修复三年规划为总揽,以“两带三区”万亩生态林场、五千亩生态湿地、全域生态水系贯通为重点,林场、湿地、水系等绿色方阵成方连片,水系街巷、社区工厂见缝插绿,全力加快实施总投资106亿元的生态修复三年规划。
  
  为提升景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大运河生态湿地建设项目由国内顶尖设计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规划设计,涵盖东八里沟、代南沟水域治理和生态修复。目前,总投资6.3亿元的大运河生态林场一期和大运河生态湿地一期工程已全面完工,新增片林2600亩,种植白蜡、国槐、木槿等50余个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风降尘、抵御污染、净化水源作用。成为中心城区与河北省重要的防护林带,起到了良好的空气净化和降尘防尘作用。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运河经济开发区正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功能新区。目前,该区抢抓秋冬季最佳种植时机,全力加快生态林场等项目二期工程建设,让运河经济开发区宜居宜业更宜游。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耦合,打造绿色产业集群
  
  华鲁恒升集团为毗邻的德化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氢气、甲醇等原材料,两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利用华鲁恒升集团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德州绿能电力有限公司产生的飞灰运送到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经无害化分解变成生产水泥的重要原料。在运河经济开发区,已有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原料共享或废弃物综合利用,不仅大幅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有效解决了粉煤灰占地毁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等问题。
  
  做好生态修复文章,减少污染物排放、加速资源集约利用是关键。运河经济开发区实施“绿色产业强区”战略,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提升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打造绿色工业产业。
  
  在绿色产业方面,积极围绕华鲁恒升产业链延伸实施顶层设计,提出了建设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工作思路,邀请行业知名机构,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和环评报告,并已获市政府和环保部门批复。今年6月,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式列入全市首批化工园区名单。
  
  在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的同时,运河经济开发区深入了解各企业的产品结构及废弃产物,出台政策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对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循环使用。华能德州电厂、华鲁恒升、华鹏新型建材、万乘建材等多家企业形成粉煤灰综合利用群体,形成多个链条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闲置资源的高效利用,运河经济开发区年可减少燃煤20万吨,减少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500吨,全区企业年增效益15亿元。
  
  企业绿色环保运行,“蓝繁”天数同比增加14.2%
  
  11月15日,德州立尊焊丝有限公司工人对新购进的全自动层绕机器人进行安装调试。“调试完毕后缠绕、包装、码垛装箱等全部实现自动化,全部达产后年可生产新型环保焊接材料5.2万吨。 ”该公司负责人刘少瑞说。
  
  德州恒远焊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新型焊材的企业,自主研发的无镀铜活性实芯焊丝生产技术在焊丝生产中实现“三废”零排放,且产品性能更加稳定,每吨降低成本200多元。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该公司吸引了天津金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的关注,投资3亿元成立德州立尊焊丝有限公司,与恒远公司联手打造国家级无镀铜焊丝研发生产基地。
  
  为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程,该区围绕“十项重点任务”“十大重点工程”、24类台账任务,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实现由大到优到强的根本性转变。今年年初,该区确定实施重点工业升级项目14个。其中,华鲁恒升集团总投资77亿元的空分装置节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升级、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等3个项目已经竣工投产,年产50万吨乙二醇等4个项目进入攻坚阶段。投资10.2亿元完成企业全部14台燃煤设备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年减排二氧化硫1万吨、氮氧化物和烟尘4600吨。该区取缔“散乱污”企业52家,整改提升12家,全面完成取缔整改任务。清洁煤推广等工作,完成率位列全市前列。
  
  在减少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完成黑马煤场、渣场专项整治,新建两座防尘煤棚、渣棚,全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打出系列组合拳,今年前10个月,该区“蓝繁”天数增加到169天,同比增加14.2%,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改善。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运河经济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2017-11-21 来源:未知 点击:

  日前,运河经济开发区“机组改造和供热管廊建设工程”华能德州电厂厂区管网铺设完成。待全部铺设完成后,华能德州电厂产生的高温高压工业蒸汽将输送到华鲁恒升集团,解决华鲁恒升百亿级产业链延伸组合项目供热供气需求,年可减少燃煤8.19万吨。通过类似的闲置资源再利用项目,全区年可减少燃煤20万吨,减少粉尘等污染物排放500吨。“我们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修复、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举全区之力打好绿色发展攻坚战。 ”运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秀鹏说。
  
  实施绿化工程,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绿色功能新区
  
  运河经济开发区坚持将生态文化兴区作为第一战略,切实把生态修复转化为发展新优势、富民新资源。为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该区以生态修复三年规划为总揽,以“两带三区”万亩生态林场、五千亩生态湿地、全域生态水系贯通为重点,林场、湿地、水系等绿色方阵成方连片,水系街巷、社区工厂见缝插绿,全力加快实施总投资106亿元的生态修复三年规划。
  
  为提升景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大运河生态湿地建设项目由国内顶尖设计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规划设计,涵盖东八里沟、代南沟水域治理和生态修复。目前,总投资6.3亿元的大运河生态林场一期和大运河生态湿地一期工程已全面完工,新增片林2600亩,种植白蜡、国槐、木槿等50余个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风降尘、抵御污染、净化水源作用。成为中心城区与河北省重要的防护林带,起到了良好的空气净化和降尘防尘作用。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运河经济开发区正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功能新区。目前,该区抢抓秋冬季最佳种植时机,全力加快生态林场等项目二期工程建设,让运河经济开发区宜居宜业更宜游。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耦合,打造绿色产业集群
  
  华鲁恒升集团为毗邻的德化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氢气、甲醇等原材料,两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利用华鲁恒升集团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德州绿能电力有限公司产生的飞灰运送到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经无害化分解变成生产水泥的重要原料。在运河经济开发区,已有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原料共享或废弃物综合利用,不仅大幅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有效解决了粉煤灰占地毁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等问题。
  
  做好生态修复文章,减少污染物排放、加速资源集约利用是关键。运河经济开发区实施“绿色产业强区”战略,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提升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打造绿色工业产业。
  
  在绿色产业方面,积极围绕华鲁恒升产业链延伸实施顶层设计,提出了建设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工作思路,邀请行业知名机构,编制了园区总体规划和环评报告,并已获市政府和环保部门批复。今年6月,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式列入全市首批化工园区名单。
  
  在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的同时,运河经济开发区深入了解各企业的产品结构及废弃产物,出台政策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对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循环使用。华能德州电厂、华鲁恒升、华鹏新型建材、万乘建材等多家企业形成粉煤灰综合利用群体,形成多个链条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闲置资源的高效利用,运河经济开发区年可减少燃煤20万吨,减少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500吨,全区企业年增效益15亿元。
  
  企业绿色环保运行,“蓝繁”天数同比增加14.2%
  
  11月15日,德州立尊焊丝有限公司工人对新购进的全自动层绕机器人进行安装调试。“调试完毕后缠绕、包装、码垛装箱等全部实现自动化,全部达产后年可生产新型环保焊接材料5.2万吨。 ”该公司负责人刘少瑞说。
  
  德州恒远焊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新型焊材的企业,自主研发的无镀铜活性实芯焊丝生产技术在焊丝生产中实现“三废”零排放,且产品性能更加稳定,每吨降低成本200多元。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该公司吸引了天津金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的关注,投资3亿元成立德州立尊焊丝有限公司,与恒远公司联手打造国家级无镀铜焊丝研发生产基地。
  
  为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程,该区围绕“十项重点任务”“十大重点工程”、24类台账任务,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实现由大到优到强的根本性转变。今年年初,该区确定实施重点工业升级项目14个。其中,华鲁恒升集团总投资77亿元的空分装置节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升级、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等3个项目已经竣工投产,年产50万吨乙二醇等4个项目进入攻坚阶段。投资10.2亿元完成企业全部14台燃煤设备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年减排二氧化硫1万吨、氮氧化物和烟尘4600吨。该区取缔“散乱污”企业52家,整改提升12家,全面完成取缔整改任务。清洁煤推广等工作,完成率位列全市前列。
  
  在减少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完成黑马煤场、渣场专项整治,新建两座防尘煤棚、渣棚,全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打出系列组合拳,今年前10个月,该区“蓝繁”天数增加到169天,同比增加14.2%,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