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创新成为发展的内生动力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9-18 点击:次
“我们今年2月份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逐步淘汰落后设备,目前已实施淘汰了200余台。投资了2000余万元引进了先进的直捻机和织布机等设备,率先迈出了‘机器换人’的一步。”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淮安锦纶化纤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陆志栋介绍道。
2014年,年产5万吨帘子布技改项目的投产,使得淮安锦纶化纤有限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帘子布生产基地,海外市场逐步扩大;2017年,公司进行升级改造,淘汰落后设备,打造智能化车间,1-10月份,实现开票销售近8亿元,同比增长16.8%;入库税金1255万元,同比增长134%;与东华大学合作研发成功的绿色环保新材料--Lyocell(龙赛尔)纤维,拥有核心专利技术8项,正在申报专利25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正在与中科院合作开发的纳米尼龙、石墨尼龙工程塑料等新材料项目,产品量产后,企业产出效益将大幅提升。公司自2002年落户涟水以来,创造了企业发展的最好业绩,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11亿元,税收超2000万元。
企业发展在于创新。淮安锦纶化纤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人才的培养,启用工作表现突出、有管理能力的一线人员参与企业的管理。通过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夯实了企业的发展基础。“2010年我们建成‘淮安市企业技术中心’,之后又相继建成研究生工作站研发平台,完成省级技术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引进研发人员72人,其中硕士9人,柔性博士5人,形成老中青多层次的人才格局。同时,还通过与东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淮阴工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协作,培养了一支富有活力的人才团队。”锦纶化纤科技负责人说。
锦纶集团的裂变式、智慧式发展,只是涟水经济开发区聚力突破重大项目、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成功缩影。在园区,创新不仅成为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而且推动了涟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涟水经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项目服务、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同样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新。通过深入研究产业链条、完善招商宣传资料、开展季度招商攻坚活动、拓展市场化招商网络,招商的专业性、精准性显著提升。通过推行服务“代办制”,项目服务更加高效贴心,今年优抗力食品、银法新型建材、柯德展示道具等40个项目开工前手续办理从去年的120天缩短到80天,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自去年四季度试行全员绩效考核以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建立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科学考核、严格考核,实现了动力、压力双传递。涟水经济开发区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开发区的发展升级,成为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