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魅力新区乘风劲 桃江经济开发区发展纪实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1-02 点击:

  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气势宏伟的标准化厂房、高效运行的机械设备、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深秋时节,行走在桃江经济开发区,目之所及无不让人眼前一亮,热火朝天的景象也带来了浓浓暖意。
  
  近五年来,桃江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国家战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大益阳城市圈”建设的契机,以打造“活力创业区、实力工业区、生态宜居区”为目标,深入实施“项目立区、产业兴区、商贸活区、产城融合”四大战略,加快体制创新,完善软硬件平台建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走出融资困境、突破招商瓶颈,全面打开“筑巢引凤”的良好局面,推动园区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创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的先行区、示范区,园区发展步入快速轨道。
  
  崛起:打造项目强磁场
  
  工业是实现区域经济腾飞的引擎,园区是振兴工业经济的载体。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桃江经济开发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产业园区发展的谋篇布局和整体架构?
  
  “我们必须主动出击,着力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产业、竹木精深加工产业和食品、医药制品产业等三个产业区,大力培育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企业,不断引导企业将产业纵向延伸形成产业链,横向延伸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企业竞争力,全力提升园区经济实力。”采访中,经开区工委书记熊跃明如是说。
  
  历经数载耕耘,目前,竹木精深加工产业已成为桃江经开区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在桃江经济开发区的万维竹业厂区内,记者看到,堆积如山的竹屑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后,转换成一块块高强度的竹复合板材。该公司核心项目为年产20万立方米竹纤维复合板生产线,项目充分利用本地废弃的竹加工剩余物、竹枝丫等作为原料,生产出比普通木质刨花板性能更优越的高质量人造板。产品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质轻、防潮、防虫蛀、耐酸碱、环保健康等特点,特别是其表面平整光滑、力学性能好,是理想的家具、建材、装饰装修、包装材料,市场潜力巨大,竞争力强,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替代木制板的理想产品。
  
  桃江竹材科技发展势头正劲。园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频频发力,研究出竹地板表面处理、新型竹材干燥、全竹结构板材生产等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出中草药炭化保健席等高技术产品,竹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2014年,湖南林业(桃江)现代竹产业科技园落户桃江经开区,引进产业深加工项目9个。包括万维竹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立方米中密度竹木复合纤维板项目、桃花江竹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立方米重组竹项目、湘益木业有限公司竹贴面板项目等。预计到2020年,该园基本建成后可容纳各类竹制品加工企业30家,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以上。
  
  除了竹木精深加工产业,在桃江经济开发区,以宙盾、福德电气、博得科技等企业为龙头的通用设备制造产业,以口味王食品、华艳制药、浩茗茶业、津湘药业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医药制品产业正迅猛崛起,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能量与活力。
  
  提振:招商引资马力足
  
  有项目才能推动发展,大招商才能引来“金凤凰”。
  
  为此,桃江县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通过政策促动、领导带动、全员发动、激励鼓动,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桃江县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关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暂行办法》,实行招商与落地分离、项目调度机制,奖励制度,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先后赴北京、广东、江浙等地考察了装备制造、竹产业开发、有色金属冶炼、旅游开发等项目,扮演着“服务员”“后勤队”和“工兵”的角色。
  
  同时,还加强了驻点招商、会节招商、小分队招商。选派年轻干部分别赴深圳、长沙两地开展驻点招商工作,与长沙高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举行了“迎老乡·回故乡·共建新桃江”恳谈会。推出飞地招商模式,规定县内引进工业项目原则上必须落户园区,凡乡镇引进落户园区的工业项目投产后前三年税收全额列为乡镇财政收入,投产后三年以后税收,由乡镇与园区各按50%列入财政收入。为大力促进项目落地,县委、县政府专门安排80万元用于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的调度奖励,并安排48万元用于招商引资年终考核先进单位的奖励。
  
  在一系列有效措施和利好政策的吸引下,五年来,桃江经开区共引进项目53个,合同金额44.36亿元,开工项目33个,投产项目23个。今年招商形势更是火爆,1至8月,园区共引进项目26个,其中,通过参与全县的3次集中签约活动签订20个。现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3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12个,签订框架协议5个,投资总额达到8.95亿元。
  
  目前,桃江经济开发区共有企业47家,其中,规模企业34家,投资过亿元的企业14家,拥有桃花江竹材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华艳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新四板”挂牌企业。
  
  服务:凸显环境软实力搭建一个平台,盘活一方经济
  
  桃江县委、县政府着力将桃江经开区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将园区建设成为工业新城、城市新区。该县不断完善园区排水、供电、通信、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园区承载项目、集聚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近几年来,桃江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57.4亿元,实现建设开发面积3.28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厂房63.37万平方米,配套设施用房11.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利用率为86%,平整土地近3000亩,储备土地1585.7亩;在交通建设方面,修建“四纵六横”道路10条共21832米,其中,黑化道路11100米,“四纵六横”主干道路网络基本成形;铺设供水管道13240米,污水管道19232米,燃气管道4500米,架设电力线路12240米,通信线路19822米,并建成日处理量为2万吨的桃江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有效提升了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2016年8月,桃江经开区还获国家发改委《关于湖南益阳市龙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桃江县竹乡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和湖南梅山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集合债券核准的批复》,使得园区成功获批全国第一支集合债券,并发行集合债券8亿元,有效地破除了经开区融资难的“坚冰”,全面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实园区硬件条件。
  
  企业入驻只是一个开始,桃江县秉承“尊商、亲商、爱商、扶商”的理念,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为园区企业简化审批手续,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积极为项目落地生根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针对不少园区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桃江县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想法设法帮助企业突破资金瓶颈。为解决企业的困难,桃江县印发《桃江县转贷应急周转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政府名义为企业设置一部分过桥资金,承贷银行续贷和企业还贷准备金还款手续同步办理,确保还贷准备金过桥后及时回笼,实行滚动使用。今年8月24日,益阳万维竹业有限公司、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桃江经开区签订《债权转让及回购协议》,成功启动该县第一笔转贷应急周转资金450万元。
  
  五年来,园区规模工业产值421.7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2.27%;工业税务收入累计完成4.0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5.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6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8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9.0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4.74%。
  
  产城融合构筑活力之城
  
  从金盆广场出发,途经入园的省道230线、建新路,一路走来,桃江经济开发区纵横相连、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让人耳目一新。“唯有精心铸好园区这个巢,才能吸引更多的‘金凤凰’来安家落户。”桃江经开区工委书记熊跃明说。
  
  桃江经开区自成立以来,坚持“宜工、宜商、宜居”的理念,定位为以工业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综合区,规划面积达到5.868平方公顷。功能分区为“一心两轴三园”:“一心”为综合服务中心;“两轴”为金盆北路和金牛路;“三园”为竹木精深加工园、通用设备制造园和食品医药制品产业园。如今,在无数人汗水的浸润下,这一蓝图渐渐实现。住在经开区的贺女士见证了这些年的发展与变化,在她的眼里,这里从一个荒僻地带,变成了一个具有“高颜值”的新城。“以前园区都是泥巴路,汽车一来灰尘满天,现在路修好了,不但提高了通行能力,连空气质量也变好了。”
  
  近年来,桃江经开区产城融合进程加快,城市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入园企业直接吸纳7000人就业,园区常驻人口近20000人,周边区域逐步形成了商业集聚区。医疗、教育、金融、交通、通信、娱乐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接下来,桃江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大力实施产城融合战略,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强力助推新型城镇化,为园区员工和城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的好环境,共筑“宜工、宜商、宜居”活力新城。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魅力新区乘风劲 桃江经济开发区发展纪实

2017-11-02 来源:未知 点击:

  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气势宏伟的标准化厂房、高效运行的机械设备、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深秋时节,行走在桃江经济开发区,目之所及无不让人眼前一亮,热火朝天的景象也带来了浓浓暖意。
  
  近五年来,桃江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国家战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大益阳城市圈”建设的契机,以打造“活力创业区、实力工业区、生态宜居区”为目标,深入实施“项目立区、产业兴区、商贸活区、产城融合”四大战略,加快体制创新,完善软硬件平台建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走出融资困境、突破招商瓶颈,全面打开“筑巢引凤”的良好局面,推动园区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创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的先行区、示范区,园区发展步入快速轨道。
  
  崛起:打造项目强磁场
  
  工业是实现区域经济腾飞的引擎,园区是振兴工业经济的载体。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桃江经济开发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产业园区发展的谋篇布局和整体架构?
  
  “我们必须主动出击,着力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产业、竹木精深加工产业和食品、医药制品产业等三个产业区,大力培育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企业,不断引导企业将产业纵向延伸形成产业链,横向延伸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企业竞争力,全力提升园区经济实力。”采访中,经开区工委书记熊跃明如是说。
  
  历经数载耕耘,目前,竹木精深加工产业已成为桃江经开区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在桃江经济开发区的万维竹业厂区内,记者看到,堆积如山的竹屑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后,转换成一块块高强度的竹复合板材。该公司核心项目为年产20万立方米竹纤维复合板生产线,项目充分利用本地废弃的竹加工剩余物、竹枝丫等作为原料,生产出比普通木质刨花板性能更优越的高质量人造板。产品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质轻、防潮、防虫蛀、耐酸碱、环保健康等特点,特别是其表面平整光滑、力学性能好,是理想的家具、建材、装饰装修、包装材料,市场潜力巨大,竞争力强,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替代木制板的理想产品。
  
  桃江竹材科技发展势头正劲。园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频频发力,研究出竹地板表面处理、新型竹材干燥、全竹结构板材生产等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出中草药炭化保健席等高技术产品,竹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2014年,湖南林业(桃江)现代竹产业科技园落户桃江经开区,引进产业深加工项目9个。包括万维竹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立方米中密度竹木复合纤维板项目、桃花江竹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立方米重组竹项目、湘益木业有限公司竹贴面板项目等。预计到2020年,该园基本建成后可容纳各类竹制品加工企业30家,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以上。
  
  除了竹木精深加工产业,在桃江经济开发区,以宙盾、福德电气、博得科技等企业为龙头的通用设备制造产业,以口味王食品、华艳制药、浩茗茶业、津湘药业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医药制品产业正迅猛崛起,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能量与活力。
  
  提振:招商引资马力足
  
  有项目才能推动发展,大招商才能引来“金凤凰”。
  
  为此,桃江县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通过政策促动、领导带动、全员发动、激励鼓动,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桃江县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关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暂行办法》,实行招商与落地分离、项目调度机制,奖励制度,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先后赴北京、广东、江浙等地考察了装备制造、竹产业开发、有色金属冶炼、旅游开发等项目,扮演着“服务员”“后勤队”和“工兵”的角色。
  
  同时,还加强了驻点招商、会节招商、小分队招商。选派年轻干部分别赴深圳、长沙两地开展驻点招商工作,与长沙高新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举行了“迎老乡·回故乡·共建新桃江”恳谈会。推出飞地招商模式,规定县内引进工业项目原则上必须落户园区,凡乡镇引进落户园区的工业项目投产后前三年税收全额列为乡镇财政收入,投产后三年以后税收,由乡镇与园区各按50%列入财政收入。为大力促进项目落地,县委、县政府专门安排80万元用于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的调度奖励,并安排48万元用于招商引资年终考核先进单位的奖励。
  
  在一系列有效措施和利好政策的吸引下,五年来,桃江经开区共引进项目53个,合同金额44.36亿元,开工项目33个,投产项目23个。今年招商形势更是火爆,1至8月,园区共引进项目26个,其中,通过参与全县的3次集中签约活动签订20个。现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3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12个,签订框架协议5个,投资总额达到8.95亿元。
  
  目前,桃江经济开发区共有企业47家,其中,规模企业34家,投资过亿元的企业14家,拥有桃花江竹材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华艳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新四板”挂牌企业。
  
  服务:凸显环境软实力搭建一个平台,盘活一方经济
  
  桃江县委、县政府着力将桃江经开区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将园区建设成为工业新城、城市新区。该县不断完善园区排水、供电、通信、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园区承载项目、集聚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近几年来,桃江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57.4亿元,实现建设开发面积3.28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厂房63.37万平方米,配套设施用房11.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利用率为86%,平整土地近3000亩,储备土地1585.7亩;在交通建设方面,修建“四纵六横”道路10条共21832米,其中,黑化道路11100米,“四纵六横”主干道路网络基本成形;铺设供水管道13240米,污水管道19232米,燃气管道4500米,架设电力线路12240米,通信线路19822米,并建成日处理量为2万吨的桃江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有效提升了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2016年8月,桃江经开区还获国家发改委《关于湖南益阳市龙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桃江县竹乡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和湖南梅山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集合债券核准的批复》,使得园区成功获批全国第一支集合债券,并发行集合债券8亿元,有效地破除了经开区融资难的“坚冰”,全面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实园区硬件条件。
  
  企业入驻只是一个开始,桃江县秉承“尊商、亲商、爱商、扶商”的理念,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为园区企业简化审批手续,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积极为项目落地生根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针对不少园区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桃江县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想法设法帮助企业突破资金瓶颈。为解决企业的困难,桃江县印发《桃江县转贷应急周转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政府名义为企业设置一部分过桥资金,承贷银行续贷和企业还贷准备金还款手续同步办理,确保还贷准备金过桥后及时回笼,实行滚动使用。今年8月24日,益阳万维竹业有限公司、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桃江经开区签订《债权转让及回购协议》,成功启动该县第一笔转贷应急周转资金450万元。
  
  五年来,园区规模工业产值421.7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2.27%;工业税务收入累计完成4.0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5.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6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8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9.0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4.74%。
  
  产城融合构筑活力之城
  
  从金盆广场出发,途经入园的省道230线、建新路,一路走来,桃江经济开发区纵横相连、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让人耳目一新。“唯有精心铸好园区这个巢,才能吸引更多的‘金凤凰’来安家落户。”桃江经开区工委书记熊跃明说。
  
  桃江经开区自成立以来,坚持“宜工、宜商、宜居”的理念,定位为以工业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综合区,规划面积达到5.868平方公顷。功能分区为“一心两轴三园”:“一心”为综合服务中心;“两轴”为金盆北路和金牛路;“三园”为竹木精深加工园、通用设备制造园和食品医药制品产业园。如今,在无数人汗水的浸润下,这一蓝图渐渐实现。住在经开区的贺女士见证了这些年的发展与变化,在她的眼里,这里从一个荒僻地带,变成了一个具有“高颜值”的新城。“以前园区都是泥巴路,汽车一来灰尘满天,现在路修好了,不但提高了通行能力,连空气质量也变好了。”
  
  近年来,桃江经开区产城融合进程加快,城市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入园企业直接吸纳7000人就业,园区常驻人口近20000人,周边区域逐步形成了商业集聚区。医疗、教育、金融、交通、通信、娱乐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接下来,桃江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大力实施产城融合战略,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强力助推新型城镇化,为园区员工和城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的好环境,共筑“宜工、宜商、宜居”活力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