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以人才驱动创新发展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1-01 点击:

  近日,由山东常青树胶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水性PVC封边胶粘剂的研发”项目,荣获东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经济发展类)二等奖;由山东旭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氯化聚氯乙烯树脂(CPVC)生产新技术”项目荣获东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经济发展类)三等奖;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政荣获东营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奖。近年来,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始终把创新发展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构筑创新平台,招引创新人才,优化创新主体,推动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
  
  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河口经济开发区坚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完善园区人才服务格局、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争创全区人才工作一流水平为目标,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深入开展“人才高地”创建,奠定良好基础。河口经济开发区一方面,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建设各级科技创新平台,为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撑。近年来,园区内先后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依托平台转化科技成果40多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整合现有人才与科技资源,成功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全区实现零的突破,并引入两名博士,进行坎地沙坦酯和依折麦布工艺研究,进一步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园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强化人才引进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举措:专门制定了研发奖励办法,规定每个项目投产后,第一年利润的20%奖励给研发团队。对外聘专家,实行“股权激励”,并在住房、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汇海通过技术研发阶段的产学研合作最终走向成果转化阶段的产研合作,通过工艺包、聘任、指导等合作模式,产品质量、成本优势明显,每年为公司节能降耗上千万元。企业也先后合作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省工业提质增效升级等重大科研项目,完成技术改造革新几十项,转化技术成果10余项,形成了AABI、DCC、三嗪环等“拳头产品”。4个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和省市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通过人才引进工作的开展,成果均进行了转化,每年为公司节能降耗上千万元,2016年带来销售收入2.89亿元。
  
  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建立集群式科技战略合作。山东常青树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系统梳理技术需求和合作领域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对接,目前已与江西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建立了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开展,建立固态万能胶产品与设备研发部门,加快固态万能胶技术的产业化推广速度,同时也大力推进了胶粘剂产品、耐火胶研发与胶粘剂领域新产品的开发。目前常青树拥有三大技术平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胶粘剂工程实验室、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常青树通过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方式,创新发展新方式。通过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与企业的项目合作,攻克技术难题,取得了企业生产中所急需的关键技术成果。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以人才驱动创新发展

2017-11-01 来源:未知 点击:

  近日,由山东常青树胶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水性PVC封边胶粘剂的研发”项目,荣获东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经济发展类)二等奖;由山东旭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氯化聚氯乙烯树脂(CPVC)生产新技术”项目荣获东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经济发展类)三等奖;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政荣获东营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奖。近年来,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始终把创新发展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构筑创新平台,招引创新人才,优化创新主体,推动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
  
  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河口经济开发区坚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完善园区人才服务格局、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争创全区人才工作一流水平为目标,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深入开展“人才高地”创建,奠定良好基础。河口经济开发区一方面,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建设各级科技创新平台,为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撑。近年来,园区内先后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依托平台转化科技成果40多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整合现有人才与科技资源,成功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全区实现零的突破,并引入两名博士,进行坎地沙坦酯和依折麦布工艺研究,进一步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园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强化人才引进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举措:专门制定了研发奖励办法,规定每个项目投产后,第一年利润的20%奖励给研发团队。对外聘专家,实行“股权激励”,并在住房、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汇海通过技术研发阶段的产学研合作最终走向成果转化阶段的产研合作,通过工艺包、聘任、指导等合作模式,产品质量、成本优势明显,每年为公司节能降耗上千万元。企业也先后合作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省工业提质增效升级等重大科研项目,完成技术改造革新几十项,转化技术成果10余项,形成了AABI、DCC、三嗪环等“拳头产品”。4个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和省市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通过人才引进工作的开展,成果均进行了转化,每年为公司节能降耗上千万元,2016年带来销售收入2.89亿元。
  
  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建立集群式科技战略合作。山东常青树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系统梳理技术需求和合作领域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对接,目前已与江西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建立了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开展,建立固态万能胶产品与设备研发部门,加快固态万能胶技术的产业化推广速度,同时也大力推进了胶粘剂产品、耐火胶研发与胶粘剂领域新产品的开发。目前常青树拥有三大技术平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胶粘剂工程实验室、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常青树通过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方式,创新发展新方式。通过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与企业的项目合作,攻克技术难题,取得了企业生产中所急需的关键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