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天易经开区:推进产城融合 聚力大美湘潭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0-17 点击:次
道路四通八达,去哪儿都方便了;市容环境一天比一天精美,依山傍水越发宜居了;招商引资,企业成群结队而来,就业和税收越来越抢眼……自从今年全面吹响“进军千亿园区和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号角后,天易经开区的发展陡然提速,脚步铿锵地迈入了发展的加速器。易俗河越来越漂亮,天易经开区发展脚步越来越快,这是不少市民对天易经开区的发展最好的褒扬。
2013年以来,按照“创新服务基地、生态工业新区”的总体定位,以“两型社会”建设为依托,天易经开区围绕湘潭县委、县政府“挺进全国百强县”和“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两个奋斗目标,以加快发展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面奏响“进军千亿园区和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号角,全力实施“招商一号工程”“产业发展工程”“能力提升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园区获评2013中国湘商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经济园区,获批省双创示范基地,连续四年在全省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中位居省级以上园区第一方阵。
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 经济实力成倍增长
2017年,天易经开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750亿元(预计,下同),是2013年的1.94倍,年均增长17.93%;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27亿元,是2013年的1.88倍,年均增长17.13%,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70.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是2013年的2.28倍,年均增长22.88%;完成财税收入19.88亿元,是2013年的1.71倍,年均增长14.42%,其中税收由2013年6.75亿元增长至2017年12亿元,年均增长15.47%。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全市园区中排名靠前。园区经济实力稳步增长,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招商引资为第一抓手,产业集聚势头强劲
过去五年,天易经开区围绕“3+2”产业体系,严格践行“引大商、选好商”的理念,先后引进了有傲派自动化、ADM等一批国内外500强龙头企业落户园区。2013年以来,累计签约项目90余个,到位资金180余亿元。包括总投资30亿元的佳海食品医药创新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苏湘高新工业园(一期)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五洲通药业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4.9亿元的兴业70MW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园区。园区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规模产值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93%以上。发挥“一区多园”辐射作用,加快杨河工业园、青山皮鞋工业园、花石湘莲产业园、茶恩竹木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提升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质效,做大做强槟榔、湘莲、海泡石三大特色品牌,推进产业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打造中国槟榔名城、中国湘莲之乡、中国海泡石之都。依托长株潭的汽车产业基础,积极引进汽车零配件产业20多家,汽车零配件产业初具雏形。截至目前,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13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0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家,累计获授权专利400余项,建成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0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省著名商标24件。
以基础建设为第一支撑,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按照“拉开框架、打开通道”和湘潭市主城区标准投资建设的要求,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北接、南拓、东进、西扩”发展战略,园区发展框架全面铺开,东、南、西、北四向通道进一步畅通。2013年以来,共实施210余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00余亿元,香樟路、芙蓉大道、滨江路、云龙东路、黄莺路、湘莲大道等一批主次干道相继建成通车;二水厂、滨江风光带、金霞小学、子敬学校、水竹学校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继投入使用,自来水、天然气、电力、通讯等综合配套逐步完善,园区开发面积由原来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30余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过20万人,一个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园区逐渐成型。
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 创新创业活力俱增
制定实施了《关于支持湘潭天易示范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试行)》,和《关于招商引资和鼓励企业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园区简政放权,减轻社会事务,做优营商环境,凝聚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创业的合力。成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设立“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发展资金”,实施双创载体建设工程、人才引培工程等六大创新创业工程;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推进千人智库引才引智计划,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或同等级别专家到园区创新创业;加快天易科技创业园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动力配件产业园、海泡石产业园、宏信创新产业园、佳海食品医药创新产业园等“园中园”作用,打造园区产业发展孵化器、加速器。
以两型建设为第一要责,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入园评测体系,从产业定位、环保要求、投资强度、税收回报等方面严把项目入园关;引导居民选择绿色消费行为,逐步推广建筑节能;两型示范创建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培育和创建的两型单位和项目达到30余个;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所有新项目环评率达100%。园区企业基本完成“煤改气”清洁能源改造,屋顶太阳能光伏电站面积达16万平方米。园区循环经济技术推广试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金霞山等绿心保护得到新的加强。金霞山公园、滨江风光带和一批街头公园建成使用,县城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如期完成,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居民幸福感显著增强,宜业宜居的天易新城初具规模、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