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开发区 打造湛江新的经济增长极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9-01 点击:

  敢为人先再出发,5年续写新辉煌!五年来,伴随着钢铁、炼化、造纸等重大产业项目落户东海岛,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湛江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主动承担起湛江工业主战场的使命,紧紧扭住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和城市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出实效,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以敢为人先领跑者的姿态打造湛江新的经济增长极,续写国字号开发区万千新气象。
  
  5年里,不断刷新的经济数字,显示了开发区打造湛江最大经济增长极的实力担当。2016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09.95亿元,是2012年的1.7倍,2012—2016年,年均增长11.1%;实现工业总产值442.90亿元,是2012年的1.8倍,2012—2016年,年均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253.08亿元,是2012年的2.2倍,2012—2016年,年均增长19.8%。2017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发展形势喜人。1-6月,该区实现GDP183.16亿元,增长18.2%;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2.13亿元,增长56.0%。
  
  无论是产业之光照耀下的东海岛,还是你我身边悄然改变模样的原有建成区,开发区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生着蜕变,以连连盛事、铿铿足音,为湛江振兴发展作出了精彩诠释。
  
  三大航母扬帆远航
  
  对标世界先进前行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为清晨东海岛畔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披上一件灿烂的衣裳。满载钢材的货轮鸣笛起航,这些由宝钢股份东山基地制造的热轧、冷轧钢卷、厚板等产品,面向华南,辐射东盟,有些产品还远渡重洋出口意大利等国。
  
  作为湛江开发区目前已建成的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过去5年,湛江钢铁用实力回应了曾经的质疑。2013年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约500亿元。1号高炉于2015年9月25日成功点火,2号高炉于2016年7月15日成功点火,年产量800余万吨。随着2017年8月17日1550冷轧工程产线贯通,标志着湛江钢铁在建工程全部完成建设并顺利投产!
  
  从中国钢铁矩阵中最年轻的后起之秀到能代表中国钢铁先进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绿色钢铁,湛江钢铁基地只用了短短数年。今年是湛江钢铁两座高炉同步运行、全面进入生产经营的第一年,当前,湛江钢铁产量稳步提升,成本优势、产品竞争力凸显。截至今年6月11日,湛江钢铁两座高炉累计生产铁水突破1000万吨,上半年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实现净利润13.5亿元,汽车用钢产量超80万吨,汽车板用钢钢种认证进展顺利。作为宝钢股份四大基地之一,公司在努力实现达产、达标、达效、达耗“四达”目标的同时,还围绕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谋划新的发展规划,朝着“建设全球最高效率的绿色钢铁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坚定前行。
  
  一墙之隔,中科炼化项目也正在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化基地的路上追赶。计划投资430亿元的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化合资项目之一,项目设计炼油能力为1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配套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于2016年12月开始全面动工,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21亿元,目前,项目场地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码头围堰、中护岸施工、重件码头及滚装码头等施工完成。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创造约6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和230亿元人民币的税收。同时,加快推动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建设,加快对接好东兴炼油厂和广州炼油厂项目前期工作。
  
  造纸航母早已起航开启壮阔航程。投资76亿元的冠豪高新东海岛特种纸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已于2014年4月25日正式投产,二期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并开始设备调试。一期项目投产以来,主要产品是无碳复写纸原纸、热敏原纸、CF纸、防伪原纸等特种纸原纸,是全国唯一增值税发票用纸生产商,产品还远销欧美、澳大利亚、非洲、东南亚等地。
  
  湛江工业三大产业航母,以世界一流的标准在湛江工业主战场——开发区东海岛的广袤土地上铿然起航,乘风破浪,驰骋未来,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临海钢铁基地和绿色碳钢生厂基地、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化基地、国际一流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造纸产业基地等“梦工厂”正在快速崛起。
  
  大手笔打造“航母战群”
  
  大磁场拉动“星月同辉”
  
  未雨而绸缪。为做大做强“三大产业航母”配套产业链,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特别是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市长姜建军的有关指示精神和具体要求,开发区确定了“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大手笔建设钢铁配套产业园区、石化产业园区和纸业产业园区,派出专业招商队伍上门招商、异地办投资推介会……重大项目的磁吸效应,吸引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项目落户,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航母战群”已初具规模,星月同辉的产业格局气象初显。
  
  钢铁配套园区规划建设面积6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目前已有60个钢铁配套项目落户(含湛江钢铁基地内2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3亿元,已建成投产的有盛宝科技、恒翔机电、宝钢物流基地等39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的有武船船舶等21个项目。园区目前正在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37平方公里的石化配套产业园正在推进供水、供电、道路、通讯、公共管廊、污水处理厂、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京信东海电厂、华南联合、湛化多功能化肥、东海岛港区公共码头等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10多个重点项目纷纷落户建设。目前,湛江开发区立足全国、面向全球,加强与全球石化园区规划设计最权威的公司合作,借鉴国内外石化园区建设先进经验,优化东海岛石化园区规划,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同时,加强与世界领先的化工企业沟通对接,合作共建石化产业园。
  
  同时,开发区充分利用钢铁、石化两大项目隔墙建设的有利条件,全力构建钢铁—石化循环产业园。
  
  为服务大项目发展,开发区还专门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投资10.5亿元的中国诚通综合物流园项目今年1月4日动工建设,借助物流园推动港口物流企业与大型钢铁、石化企业以缔结资本纽带或承接外包服务等形式开展合作,打造南方物流中心。
  
  高新产业生态园和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也在筹备之中,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汽车零部件、航空制造、精品钢材等先进制造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打造“五新”产业示范基地和南方海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开发区落地生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的特种纸业、生物医药、机电设备、石油化工、新材料和农海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正在逐渐形成。
  
  园区建设硕果累累。2013年度,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获全省考核第一名;2015年,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被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评为“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100强”;2016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31%,在全省15个示范性产业园区中增幅排名第一,获得2016年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展览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奖”和“中国循环经济推广先进园区奖”;在日前商务部公布的2016年度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湛江开发区排名为历史最前;今年湛江产业园区获“广东省五星级服务园区”称号。
  
  这些辉煌的成绩,是开发区全体人员用热情与汗水写就的。近年来,开发区全力以赴抓改革、推创新、促发展,尤其是改革创新五项制度。自2014年开始,开发区实施“末位淘汰制”,取得较好的成效,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在优化服务环境、营商环境方面,开发区深化“放管服”,主动服务、提前服务,多项改革创新走在前列。开发区进一步简化征迁补偿资金审批拨付制度、项目资金审批拨付制度得以简化、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得以简化、土地出让审批制度得以简化,有效推动了开发区加快发展步伐。
  
  推进城市扩容提质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东海岛的开发热火朝天,而在建成区这边,一场城市功能转型升级的好戏也正在上演。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开发区建成区已成为湛江的中心城区,形成湛江商务中心、金融中心、休闲文化中心的格局,并将赤坎区、霞山区连为一体,推动湛江从中等城市迈进现代大城市行列。
  
  在城市扩容提质大背景下,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湛江开发区建成区重在优化创新,加快“优二进三”,建设粤西金融中心与总部科研、创新基地;稳步推进东海岛工业新城建设。
  
  新定位、新规划、新机遇为湛江开发区建成区的转型升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开发区建成区强力推进“优二进三”计划,发展总部经济,培育高新企业,国联水产、冠豪高新等上市公司发展形势喜人。同时,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达、商贸设施齐全、生活环境优美、居住生活配套和滨海城市风貌特色突出的湛江中央商务区建设,拓宽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和商务活动的优越空间,积极引进大型商贸、金融、酒店、服务企业的一级总部或区域总部,形成科技型企业总部、科技企业孵化器、商贸综合服务区、金融总部办公区、滨海休闲娱乐区、酒店办公综合区、现代服务企业等现代化城市功能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区,大大提高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发展力和竞争力。
  
  城市功能升级改造上新台阶。湛江开发区积极践行海绵城市、循环城市、脚印城市理念,推动建成区升级改造。投入2253万元,对海滨东一路、三帆环岛路口、园岭路等5条市政道路进行改造升级。投资3亿元的平乐再生水厂首期及其管网工程竣工试运行。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的龙海名都、华都汇、乐华广场等5个“三旧”改造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城区发展开始呈现高端化趋势。霞海港区岸生产功能的退出,吸引了万达实业、阿里巴巴、保利地产、荣盛房产、恒大地产、兴业银行等中国500强企业和跨境电商大鹿东等成功进驻,2015年先后有荣盛中央广场、万达广场、保利天悦湾等11个项目陆续建成使用,总投资92.1亿元。第三产业由规模化向高端化发展,金融、服务、商贸“三大中心”逐步形成。
  
  登上澳海城高楼顶端,整个湛江城区尽收眼底,沿着黄金海岸,高楼林立,鲜花簇拥。此时我们更能切身感受到开发区建成区已从昔日工业区实现了华丽转身——这里是城市几何中心,黄金岸线上的璀璨“宝石”,“一湾两岸”的心脏地带,“三环四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东扩的新起点,湛江环湾发展的中心。
  
  东海岛作为新城区该如何打造?走马东海岛,我们会发现答案。“对东海岛来说,构建新城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几个园区、一批厂房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在产业园区外围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生态环境、人居配套、文化设施和商务休闲中心,成为一座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工业新城。”
  
  作为经济增长极,为打造强大承载力,湛江开发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东海岛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铁龙跨大海,天堑变通途。除了东海岛铁路,海上还有新的“陆路”——东雷高速公路全面动工,雷州湾上将架起新的通途。从一条大路走到海边,到今天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开发区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开发区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巨资,以2016年为例,疏港大道第七标段建成通车;钢铁大道、育才路,等多条主干道路加快建设;岛内“一环三横四纵”路网初步形成。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钢铁大道,准备动工建设的有总长约55公里的东海大道扩建等4条道路。
  
  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日供水能力为15万立方米的东海岛自来水厂已于今年3月8日动工建设;东简污水处理厂已竣工;长约14公里的中科炼化项目及石化园区工业尾水排放管道(陆域)工程正在规划建设;绿塘河污水提升泵站及截污管道工程仅用2个月便完成建设投入使用;石化产业园区和中央商务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公共服务和公用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建设。东海岛生态公园已于去年动工建设;东海医院今年3月18日奠基动工。香港凯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0亿元建设的5个项目正加紧推进,其中,占地500亩的东海岛中央商务区凯富新时代广场动工建设,全面拉动东海岛大工业城市发展的序幕。此外,在硇洲岛上,示范性渔港项目动工建设,预计2018年下半年竣工,建成后,硇洲渔港将成为具有渔船停靠避风、鱼货装卸交易、渔船物资供给、渔业维权执法、滨海旅游和休闲渔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渔港。
  
  教育设施优先优化健全。从破土动工到正式落成使用,开发区一中新校区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为辖区新增优质学位4500个。为给东海岛居民和企业职工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开发区大手笔投入4.9亿元建设东海中学项目。今年高考成绩喜人,开发区觉民中学生欧宗靖同学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发区将积极落实好“三大抓手”实施方案和“五大产业发展计划”,高规格做好实施方案,全区联动,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全力做好钢铁、炼化、造纸三大产业服务工作;全力做好“三大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园区承载力;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动工建设;围绕“三大产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做好“优二进三”文章,搞好“三旧”改造,培育现代商业;加快东海岛工业新城建设步伐;做好公共财政、土地财政、金融财政等“三大财政”,全力破解发展建设资金问题;做好征迁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更多建设用地指标,为开发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高歌奏凯,催人奋进!湛江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再一次吹响全速前进的号角。湛江市委常委、湛江开发区党委书记梁培表示,在湛江加快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征程上,开发区将不改初心,继续以敢为人先的姿态,聚力攻坚,承担起打造湛江工业主战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历史使命,高歌猛进,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开发区 打造湛江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7-09-01 来源:未知 点击:

  敢为人先再出发,5年续写新辉煌!五年来,伴随着钢铁、炼化、造纸等重大产业项目落户东海岛,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湛江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主动承担起湛江工业主战场的使命,紧紧扭住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和城市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出实效,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以敢为人先领跑者的姿态打造湛江新的经济增长极,续写国字号开发区万千新气象。
  
  5年里,不断刷新的经济数字,显示了开发区打造湛江最大经济增长极的实力担当。2016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09.95亿元,是2012年的1.7倍,2012—2016年,年均增长11.1%;实现工业总产值442.90亿元,是2012年的1.8倍,2012—2016年,年均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253.08亿元,是2012年的2.2倍,2012—2016年,年均增长19.8%。2017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发展形势喜人。1-6月,该区实现GDP183.16亿元,增长18.2%;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2.13亿元,增长56.0%。
  
  无论是产业之光照耀下的东海岛,还是你我身边悄然改变模样的原有建成区,开发区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生着蜕变,以连连盛事、铿铿足音,为湛江振兴发展作出了精彩诠释。
  
  三大航母扬帆远航
  
  对标世界先进前行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为清晨东海岛畔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披上一件灿烂的衣裳。满载钢材的货轮鸣笛起航,这些由宝钢股份东山基地制造的热轧、冷轧钢卷、厚板等产品,面向华南,辐射东盟,有些产品还远渡重洋出口意大利等国。
  
  作为湛江开发区目前已建成的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过去5年,湛江钢铁用实力回应了曾经的质疑。2013年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约500亿元。1号高炉于2015年9月25日成功点火,2号高炉于2016年7月15日成功点火,年产量800余万吨。随着2017年8月17日1550冷轧工程产线贯通,标志着湛江钢铁在建工程全部完成建设并顺利投产!
  
  从中国钢铁矩阵中最年轻的后起之秀到能代表中国钢铁先进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绿色钢铁,湛江钢铁基地只用了短短数年。今年是湛江钢铁两座高炉同步运行、全面进入生产经营的第一年,当前,湛江钢铁产量稳步提升,成本优势、产品竞争力凸显。截至今年6月11日,湛江钢铁两座高炉累计生产铁水突破1000万吨,上半年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实现净利润13.5亿元,汽车用钢产量超80万吨,汽车板用钢钢种认证进展顺利。作为宝钢股份四大基地之一,公司在努力实现达产、达标、达效、达耗“四达”目标的同时,还围绕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谋划新的发展规划,朝着“建设全球最高效率的绿色钢铁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坚定前行。
  
  一墙之隔,中科炼化项目也正在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化基地的路上追赶。计划投资430亿元的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化合资项目之一,项目设计炼油能力为1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配套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于2016年12月开始全面动工,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21亿元,目前,项目场地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码头围堰、中护岸施工、重件码头及滚装码头等施工完成。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创造约6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和230亿元人民币的税收。同时,加快推动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建设,加快对接好东兴炼油厂和广州炼油厂项目前期工作。
  
  造纸航母早已起航开启壮阔航程。投资76亿元的冠豪高新东海岛特种纸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已于2014年4月25日正式投产,二期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并开始设备调试。一期项目投产以来,主要产品是无碳复写纸原纸、热敏原纸、CF纸、防伪原纸等特种纸原纸,是全国唯一增值税发票用纸生产商,产品还远销欧美、澳大利亚、非洲、东南亚等地。
  
  湛江工业三大产业航母,以世界一流的标准在湛江工业主战场——开发区东海岛的广袤土地上铿然起航,乘风破浪,驰骋未来,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临海钢铁基地和绿色碳钢生厂基地、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化基地、国际一流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造纸产业基地等“梦工厂”正在快速崛起。
  
  大手笔打造“航母战群”
  
  大磁场拉动“星月同辉”
  
  未雨而绸缪。为做大做强“三大产业航母”配套产业链,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湛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特别是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市长姜建军的有关指示精神和具体要求,开发区确定了“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大手笔建设钢铁配套产业园区、石化产业园区和纸业产业园区,派出专业招商队伍上门招商、异地办投资推介会……重大项目的磁吸效应,吸引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项目落户,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航母战群”已初具规模,星月同辉的产业格局气象初显。
  
  钢铁配套园区规划建设面积6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目前已有60个钢铁配套项目落户(含湛江钢铁基地内2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3亿元,已建成投产的有盛宝科技、恒翔机电、宝钢物流基地等39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的有武船船舶等21个项目。园区目前正在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37平方公里的石化配套产业园正在推进供水、供电、道路、通讯、公共管廊、污水处理厂、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京信东海电厂、华南联合、湛化多功能化肥、东海岛港区公共码头等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10多个重点项目纷纷落户建设。目前,湛江开发区立足全国、面向全球,加强与全球石化园区规划设计最权威的公司合作,借鉴国内外石化园区建设先进经验,优化东海岛石化园区规划,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同时,加强与世界领先的化工企业沟通对接,合作共建石化产业园。
  
  同时,开发区充分利用钢铁、石化两大项目隔墙建设的有利条件,全力构建钢铁—石化循环产业园。
  
  为服务大项目发展,开发区还专门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投资10.5亿元的中国诚通综合物流园项目今年1月4日动工建设,借助物流园推动港口物流企业与大型钢铁、石化企业以缔结资本纽带或承接外包服务等形式开展合作,打造南方物流中心。
  
  高新产业生态园和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也在筹备之中,着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汽车零部件、航空制造、精品钢材等先进制造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打造“五新”产业示范基地和南方海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开发区落地生根,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的特种纸业、生物医药、机电设备、石油化工、新材料和农海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正在逐渐形成。
  
  园区建设硕果累累。2013年度,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获全省考核第一名;2015年,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被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评为“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100强”;2016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31%,在全省15个示范性产业园区中增幅排名第一,获得2016年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展览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奖”和“中国循环经济推广先进园区奖”;在日前商务部公布的2016年度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湛江开发区排名为历史最前;今年湛江产业园区获“广东省五星级服务园区”称号。
  
  这些辉煌的成绩,是开发区全体人员用热情与汗水写就的。近年来,开发区全力以赴抓改革、推创新、促发展,尤其是改革创新五项制度。自2014年开始,开发区实施“末位淘汰制”,取得较好的成效,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在优化服务环境、营商环境方面,开发区深化“放管服”,主动服务、提前服务,多项改革创新走在前列。开发区进一步简化征迁补偿资金审批拨付制度、项目资金审批拨付制度得以简化、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得以简化、土地出让审批制度得以简化,有效推动了开发区加快发展步伐。
  
  推进城市扩容提质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东海岛的开发热火朝天,而在建成区这边,一场城市功能转型升级的好戏也正在上演。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开发区建成区已成为湛江的中心城区,形成湛江商务中心、金融中心、休闲文化中心的格局,并将赤坎区、霞山区连为一体,推动湛江从中等城市迈进现代大城市行列。
  
  在城市扩容提质大背景下,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湛江开发区建成区重在优化创新,加快“优二进三”,建设粤西金融中心与总部科研、创新基地;稳步推进东海岛工业新城建设。
  
  新定位、新规划、新机遇为湛江开发区建成区的转型升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开发区建成区强力推进“优二进三”计划,发展总部经济,培育高新企业,国联水产、冠豪高新等上市公司发展形势喜人。同时,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达、商贸设施齐全、生活环境优美、居住生活配套和滨海城市风貌特色突出的湛江中央商务区建设,拓宽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和商务活动的优越空间,积极引进大型商贸、金融、酒店、服务企业的一级总部或区域总部,形成科技型企业总部、科技企业孵化器、商贸综合服务区、金融总部办公区、滨海休闲娱乐区、酒店办公综合区、现代服务企业等现代化城市功能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区,大大提高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发展力和竞争力。
  
  城市功能升级改造上新台阶。湛江开发区积极践行海绵城市、循环城市、脚印城市理念,推动建成区升级改造。投入2253万元,对海滨东一路、三帆环岛路口、园岭路等5条市政道路进行改造升级。投资3亿元的平乐再生水厂首期及其管网工程竣工试运行。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的龙海名都、华都汇、乐华广场等5个“三旧”改造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城区发展开始呈现高端化趋势。霞海港区岸生产功能的退出,吸引了万达实业、阿里巴巴、保利地产、荣盛房产、恒大地产、兴业银行等中国500强企业和跨境电商大鹿东等成功进驻,2015年先后有荣盛中央广场、万达广场、保利天悦湾等11个项目陆续建成使用,总投资92.1亿元。第三产业由规模化向高端化发展,金融、服务、商贸“三大中心”逐步形成。
  
  登上澳海城高楼顶端,整个湛江城区尽收眼底,沿着黄金海岸,高楼林立,鲜花簇拥。此时我们更能切身感受到开发区建成区已从昔日工业区实现了华丽转身——这里是城市几何中心,黄金岸线上的璀璨“宝石”,“一湾两岸”的心脏地带,“三环四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东扩的新起点,湛江环湾发展的中心。
  
  东海岛作为新城区该如何打造?走马东海岛,我们会发现答案。“对东海岛来说,构建新城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几个园区、一批厂房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在产业园区外围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生态环境、人居配套、文化设施和商务休闲中心,成为一座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工业新城。”
  
  作为经济增长极,为打造强大承载力,湛江开发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东海岛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铁龙跨大海,天堑变通途。除了东海岛铁路,海上还有新的“陆路”——东雷高速公路全面动工,雷州湾上将架起新的通途。从一条大路走到海边,到今天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开发区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开发区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巨资,以2016年为例,疏港大道第七标段建成通车;钢铁大道、育才路,等多条主干道路加快建设;岛内“一环三横四纵”路网初步形成。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钢铁大道,准备动工建设的有总长约55公里的东海大道扩建等4条道路。
  
  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日供水能力为15万立方米的东海岛自来水厂已于今年3月8日动工建设;东简污水处理厂已竣工;长约14公里的中科炼化项目及石化园区工业尾水排放管道(陆域)工程正在规划建设;绿塘河污水提升泵站及截污管道工程仅用2个月便完成建设投入使用;石化产业园区和中央商务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公共服务和公用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建设。东海岛生态公园已于去年动工建设;东海医院今年3月18日奠基动工。香港凯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00亿元建设的5个项目正加紧推进,其中,占地500亩的东海岛中央商务区凯富新时代广场动工建设,全面拉动东海岛大工业城市发展的序幕。此外,在硇洲岛上,示范性渔港项目动工建设,预计2018年下半年竣工,建成后,硇洲渔港将成为具有渔船停靠避风、鱼货装卸交易、渔船物资供给、渔业维权执法、滨海旅游和休闲渔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渔港。
  
  教育设施优先优化健全。从破土动工到正式落成使用,开发区一中新校区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为辖区新增优质学位4500个。为给东海岛居民和企业职工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开发区大手笔投入4.9亿元建设东海中学项目。今年高考成绩喜人,开发区觉民中学生欧宗靖同学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发区将积极落实好“三大抓手”实施方案和“五大产业发展计划”,高规格做好实施方案,全区联动,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全力做好钢铁、炼化、造纸三大产业服务工作;全力做好“三大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园区承载力;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动工建设;围绕“三大产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做好“优二进三”文章,搞好“三旧”改造,培育现代商业;加快东海岛工业新城建设步伐;做好公共财政、土地财政、金融财政等“三大财政”,全力破解发展建设资金问题;做好征迁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更多建设用地指标,为开发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高歌奏凯,催人奋进!湛江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再一次吹响全速前进的号角。湛江市委常委、湛江开发区党委书记梁培表示,在湛江加快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征程上,开发区将不改初心,继续以敢为人先的姿态,聚力攻坚,承担起打造湛江工业主战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历史使命,高歌猛进,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