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承上启下持续走向新时代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8-09 点击:次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1992年8月8日,盐城经济开发区在改革春潮中诞生。25年风雨兼程,25载春华秋实。一组组高歌奋进的创业旋律,一篇篇动人心弦的改革乐章,一幅幅锦绣壮美的创新画卷,正在托起一座宜居宜业的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河东新城。
今天,国家级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25岁生日,迈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25年。全区上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以全市1/8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1/12的GDP、1/6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的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和1/5的工业开票销售,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全国第71位、全省第16位,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创成中韩盐城产业园,获批综合保税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多项“国字头”荣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
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25年。一批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快速成长;一批体现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增长点项目加快集聚,全区现有各类企业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家、外商投资企业200多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7家。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相继建成代表现代工业4.0最先进水平的DYK二工厂、三工厂,建成全国一流的乘用车生产基地,形成90万辆产能,累计产销近500万辆;天合国能、阿特斯、硕禾科技、米优光电、盈信通科技、3D打印、途虎养车、北方青鸟等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项目陆续落户建成投产。
国际会展中心
富民惠民共建共享的25年。该区建起大市区项目较全、标准较高的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在盐城全市率先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体系全覆盖,基本实现城乡道路、饮用水、公交一体化目标,构筑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崭新格局,绘就了民生普惠的和谐画卷。
大型游乐场所
该区将始终坚持产业强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围绕“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要求,按照“3+3”产业布局(汽车、电子信息、光电光伏三大主导产业,大智能、大健康、大文化三大先导产业),抢抓全球价值链重构机遇,高新定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落实“一部车”战略,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做大做强汽车千亿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电子信息、光电光伏高端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中国沿海汽车城、中国电子信息港、中国东部光谷。
美观通畅的南环高架
该区将始终坚持建城活区,提升产城融合水平。围绕“一座城”战略部署,高起点完善河东新城建设规划,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联动与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高品位建设智尚汽车小镇,一年见进度、两年打基础、三年拉框架,迅速叫响智尚汽车小镇品牌。高标准完善配套功能,加快东方财富广场、未来科技城、希尔顿国际酒店、上海君庭创客城等功能项目建设,力争黄海汽车生活广场、悦达汽车广场、车王汽车综合体等近期开工,妇幼保健院年内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北师大附校、开发区中学、实验小学、外校三期等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年内完成东环路南延和盐淮高速入口项目立项设计,加快实施高速入口门户区改造提升和新都路、盐渎路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南环路桥头公园、三河公园以及道路“绿网”,营造风景宜人、绿色清新的开放空间和生活环境。
该区将始终坚持环境立区,充分激发内生动能。围绕“始终走在改革开放最前列”要求,发挥“试验田”作用,追求改革红利、创新红利、人才红利。确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千方百计提高投入强度和单位产出水平,逐步提高建设用地占比。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四制”改革,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积极推动园区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探索实行公司化运作,引进有意愿、有实力、有技术的市场主体,参与智尚汽车小镇投资、建设和运营。筹建行政审批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全面加快“放管服”行政审批改革,确保今年10月份实现“2330”改革目标。推动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实现融资功能向发展功能转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天合、东熙、英锐等企业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千方百计挖掘人才红利,下血本引进一批产业招商、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高端人才,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良好态势。
该区将始终坚持富民兴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围绕产业富民,认真落实省“富民33条”、市“富民10条”政策意见,处理好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三个口袋”关系,打好富民主攻仗。全力推动“一路一港”特色农业规划,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依托睿合博世孵化器、汽车智慧产业园、全民创业园、君庭创客城等创业孵化基地,引导技术人员、退伍军人等重点创业群体开展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