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7-14 点击:

  21日,刚刚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传来一个好消息,下沙正式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九大优势尽显下沙实力
  
  下沙为什么能成为国家级的双创示范基地呢?
  
  “产业创新能力突出、创业创新氛围浓厚、创业创新平台实力雄厚、创业创新制度设计初步形成、创业创新主体活跃……”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下沙拥有九大优势。
  
  比如,下沙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7%,新产品产值保持20%以上增长;拥10余个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建成各类双创平台(园区)30个、100万平方米等。
  
  高校资源也是下沙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77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8个。先后建成12个大学科创园和数十个校企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入驻企业350余家。
  
  创业创新,离不开人才。截至目前,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974名,“国千”、“省千”、“市521”等领军型人才102人,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
  
  正是拥有了这九大优势,2016年下沙实现生产总值589亿元,技工贸总收入1900亿元,财政总收入127亿元。
  
  “综合实力在浙江省开发区中连续十年位居第1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下沙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列第一方阵,并入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创新研究院
  
  将实施六大“双百”工程
  
  未来,下沙将如何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呢?
  
  “下沙已经有了初步思路,力争打造四个示范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补充道,全国区校双创合作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国际化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同时,力争到2019年,实现六个“一流”,包括构筑一批一流平台、集聚一批一流人才、打造一批一流产业、引育一批一流企业、提供一系列一流服务以及建成一批一流配套。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沙将大大力实施六大“双百”工程。
  
  实施平台建设“双百”工程。新增高端创新平台100个以上;新建1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空间。
  
  实施人才集聚“双百”工程。新引进和培养100名高层次人才;培育出100个领军型创业团队。
  
  实施企业培育“双百”工程。新增100家亿元以上创业创新企业;新增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金融支撑“双百”工程。双创财政、信贷专项扶持资金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成立总规模200亿元的产业基金。
  
  实施协同创新“双百”工程。支持200个区校合作项目;合作申报重大创新项目100个以上。
  
  实施产城融合“双百”工程。实施100个城市国际化项目;3年内投入创新环境建设资金100亿元以上。
  
  大创小镇
  
  不断创新为双创提供典型示范
  
  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对下沙来说意味着更高的挑战,下沙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不断创新与探索,为双创工作提供典型示范。
  
  “依托高校和高端科研院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建立区校合作的新模式。”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形成平台共建、人才共有、成果共享的新机制、新模式,力争在全国区校双创合作领域形成较强示范效应。
  
  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任务,努力实现创业创新与实体产业互动共荣。
  
  “建立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的新方式,努力构建从创新到创业再到产业的内生发展模式。”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大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有机融合,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加快形成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双创企业创新协同发展良好格局。
  
  特色小镇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下沙将加快建设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国际科创小镇、大创小镇等重要创新平台,构建承载双创的特色小镇新载体。
  
  “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推动特色小镇成为盘活存量空间、承载创业创新的新载体,力争为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借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新闻+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成长记:
  
  1993年,钱塘江入海口的滩涂地上,来了一群艰苦创业的拓荒者,在此崛起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主平台、对外开放主窗口。
  
  2004年,下沙被定位为“杭州副城”,迎来了“二次创业”,推进由建区向造城的战略转变,工业强区和城市发展两轮驱动发展。经过10余年努力,初步完成了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科技城、花园式生态型杭州副城”这一目标,成为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新城,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2017年,在多年良好发展基础上,下沙提出“三次创业”,拉开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产城融合“三大战略”的序幕,明确了建设成为“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引领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三大目标。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2017-07-14 来源:未知 点击:

  21日,刚刚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传来一个好消息,下沙正式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九大优势尽显下沙实力
  
  下沙为什么能成为国家级的双创示范基地呢?
  
  “产业创新能力突出、创业创新氛围浓厚、创业创新平台实力雄厚、创业创新制度设计初步形成、创业创新主体活跃……”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下沙拥有九大优势。
  
  比如,下沙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7%,新产品产值保持20%以上增长;拥10余个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建成各类双创平台(园区)30个、100万平方米等。
  
  高校资源也是下沙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77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8个。先后建成12个大学科创园和数十个校企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入驻企业350余家。
  
  创业创新,离不开人才。截至目前,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974名,“国千”、“省千”、“市521”等领军型人才102人,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
  
  正是拥有了这九大优势,2016年下沙实现生产总值589亿元,技工贸总收入1900亿元,财政总收入127亿元。
  
  “综合实力在浙江省开发区中连续十年位居第1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下沙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列第一方阵,并入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创新研究院
  
  将实施六大“双百”工程
  
  未来,下沙将如何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呢?
  
  “下沙已经有了初步思路,力争打造四个示范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补充道,全国区校双创合作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国际化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同时,力争到2019年,实现六个“一流”,包括构筑一批一流平台、集聚一批一流人才、打造一批一流产业、引育一批一流企业、提供一系列一流服务以及建成一批一流配套。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沙将大大力实施六大“双百”工程。
  
  实施平台建设“双百”工程。新增高端创新平台100个以上;新建1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空间。
  
  实施人才集聚“双百”工程。新引进和培养100名高层次人才;培育出100个领军型创业团队。
  
  实施企业培育“双百”工程。新增100家亿元以上创业创新企业;新增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金融支撑“双百”工程。双创财政、信贷专项扶持资金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成立总规模200亿元的产业基金。
  
  实施协同创新“双百”工程。支持200个区校合作项目;合作申报重大创新项目100个以上。
  
  实施产城融合“双百”工程。实施100个城市国际化项目;3年内投入创新环境建设资金100亿元以上。
  
  大创小镇
  
  不断创新为双创提供典型示范
  
  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对下沙来说意味着更高的挑战,下沙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不断创新与探索,为双创工作提供典型示范。
  
  “依托高校和高端科研院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建立区校合作的新模式。”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形成平台共建、人才共有、成果共享的新机制、新模式,力争在全国区校双创合作领域形成较强示范效应。
  
  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任务,努力实现创业创新与实体产业互动共荣。
  
  “建立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的新方式,努力构建从创新到创业再到产业的内生发展模式。”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大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有机融合,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加快形成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双创企业创新协同发展良好格局。
  
  特色小镇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下沙将加快建设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国际科创小镇、大创小镇等重要创新平台,构建承载双创的特色小镇新载体。
  
  “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推动特色小镇成为盘活存量空间、承载创业创新的新载体,力争为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借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新闻+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成长记:
  
  1993年,钱塘江入海口的滩涂地上,来了一群艰苦创业的拓荒者,在此崛起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主平台、对外开放主窗口。
  
  2004年,下沙被定位为“杭州副城”,迎来了“二次创业”,推进由建区向造城的战略转变,工业强区和城市发展两轮驱动发展。经过10余年努力,初步完成了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科技城、花园式生态型杭州副城”这一目标,成为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新城,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2017年,在多年良好发展基础上,下沙提出“三次创业”,拉开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产城融合“三大战略”的序幕,明确了建设成为“城东智造大走廊的引领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三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