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西宁开发区:跑出绿色转型加速度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7-13 点击:

 在108.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着1500多家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0家!
  “高精尖”是这里众多企业的代名词!走进一间间外表很是朴素的生产厂房,你所看到和听到的会让你大出预料,小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先进设备等,比比皆是;企业管理者们与你津津乐道的是科技创新、是绿色转型、是国内外领先技术……
  比亚迪锂电池、华泰新能源汽车、杭萧钢构等一批“智能工厂”的相继入驻,为更多期待进入这里的企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效应。
  在这里,就是在这里,一些国内知名品牌的电动汽车的心脏——锂电池诞生;部分苹果手机home键、苹果智能手表面板甚至苹果手机屏幕所采用的蓝宝石被生产出来……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这里被称作为西宁乃至青海工业经济的“主引擎”!太阳光的金色,植物的绿色、矿产的金属色、牛羊绒纯白色聚集,这些不同物种、不同属性的颜色成就了开发区产业的独特个性,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硅材料光伏、锂电、电解铝、藏毯等的重要生产基地,正全力打造千亿元锂电产业和光伏产业。今年是开发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开发区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坚决践行“两个绝对”,积极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做出贡献。今年开发区要努力建设成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2017年已经过半,开发区开展了哪些工作,实现了哪些突破?
  优化营商环境 开发区在“抢跑”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创造就业、增加税收的重要载体,成为西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开发区坚持把稳增长放在首位,加强综合协调,努力挖掘潜力,确保了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工业产值预计可增长25%左右。
  营造优质、优惠的营商环境,开发区致力在为园区企业经济发展松绑、鼓劲、助力、铺路。今年开发区继续落实省市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影响生产经营的用水、用电等生产要素补贴,有效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上半年,各园区财政给企业兑现扶持资金1.2亿元、兑现优惠政策资金3550万元、提供贷款贴息1488万元,有效保障了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为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全力做好停产企业的复产工作。对园区停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梳理,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明确责任,指定专人,制定复产计划,认真分析停产原因,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影响生产经营的资金、运输、供电、供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千方百计促使企业恢复生产。积极做好企业融资工作。积极发挥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融资功能,截至2017年6月末,公司新增融资43亿元,设立了开发区光伏光热、藏毯绒纺、锂电、新材料、生物制品及健康产业和电子商务等6支产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达60亿元。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问题。组织企业参加“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校企对接”等43次大型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帮助企业招聘人员4484人。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在为企业落实好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还大力提升了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了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国内外企业相信我们这棵‘梧桐树’,到西宁安家落户。”开发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半年,开发区先后组织各园区赴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台湾等地,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藏毯绒纺、高原特色生物医药和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已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5项,总投资246亿元,多个项目填补我省产业空白。重点引进了10吉瓦时新能源电池、锂电池回收利用、N型单晶硅、高性能铝合金粉末彩涂板、中药全产业链项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链延伸的项目。正在洽谈和对接有意向的项目16项,总投资约35亿元。
  办事更精简高效快捷
  企业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这就需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开发区结合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园区服务管理创新模式,结合政府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在园区全面推行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按照“精简、高效、快捷”的要求,完善各园区“一站式”办事服务功能,不断改进领导联系企业、现场协调服务、定期会商协调、公开限时办结等服务机制,在营造审批事项少、办事程序简、工作效率高、发展活力强的投资环境方面取得新进展。同时,大力提升园区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和素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及时整治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有效控制和防范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向好的总体形势。
  生活环境舒适美丽
  今年各园区高度重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园区规划,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上半年开复工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6项,完成投资5亿元。目前甘河西区污水收集管网等5个项目全面建成,东、西区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完成调试,工业废水集中处理项目完成土建工程量40%;投资4883万元实施了园区绿化美化净化改造工程。生物园区双创园、“智慧园区”、青海大学科技园等项目加快推进,金岸银座、紫御澜庭、农牧提香苑等住宅小区投入使用。东川园区标准化厂房、拆迁安置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南川园区比亚迪锂电池、时代新能源等一批锂电重点项目厂房建设、设备订购加快推进,基础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制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办法,提升新建项目的容积率和投资强度,加大对闲置和低效用地整合处置力度,收回紫金矿业闲置土地300亩。
  供给侧改革:实施154个项目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我市工业战线的主要任务,而主战场就在开发区。
  开发区深入学习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发区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贯彻意见》,明确了开发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围绕强创新、去产能、降成本、防风险,开展了园区创新体系建设,淘汰转移部分落后和过剩产能,梳理停产半停产企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帮助企业化解债务风险,设立开发区配售电有限公司,引进工业物流企业,努力降低企业用电、用气、运输和融资成本等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围绕“补短板”,加大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上半年,引进了单晶硅、中药配方颗粒、锂电池、镁合金精深加工等一批补链、延链项目,实施了154项扩能及技术改造项目。
  绿色循环:一批项目上马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中,开发区按照市委要求,以资源有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步伐。
  开发区以实施《甘河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实施方案》、《甘河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和《东川工业园区循环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为契机,加快推进际华江源尾气综合利用,金广镍铬电除尘系统技改、亚洲硅业精馏提纯、阳光能源高效节能热场技改等28项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引导企业创新和使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开展电解铝、铁合金、水泥行业专项对标活动,加快实施电解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改造、煅烧烟气脱硫系统技改、电解槽双阴极棒改造、冷氢化系统节能改造等节能环保技改项目32项,促进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加快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废渣堆场及循环利用等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甘河园区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规划方案,园区“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加大环保执法巡查整治力度,对湟水河园区段河道20个排污口进行了集中整治和封堵,完成了百河铝业排污口截污纳管工作,对涉重、涉水、危废排放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整治,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6起。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西宁开发区:跑出绿色转型加速度

2017-07-13 来源:未知 点击:

 在108.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着1500多家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0家!
  “高精尖”是这里众多企业的代名词!走进一间间外表很是朴素的生产厂房,你所看到和听到的会让你大出预料,小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先进设备等,比比皆是;企业管理者们与你津津乐道的是科技创新、是绿色转型、是国内外领先技术……
  比亚迪锂电池、华泰新能源汽车、杭萧钢构等一批“智能工厂”的相继入驻,为更多期待进入这里的企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效应。
  在这里,就是在这里,一些国内知名品牌的电动汽车的心脏——锂电池诞生;部分苹果手机home键、苹果智能手表面板甚至苹果手机屏幕所采用的蓝宝石被生产出来……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这里被称作为西宁乃至青海工业经济的“主引擎”!太阳光的金色,植物的绿色、矿产的金属色、牛羊绒纯白色聚集,这些不同物种、不同属性的颜色成就了开发区产业的独特个性,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硅材料光伏、锂电、电解铝、藏毯等的重要生产基地,正全力打造千亿元锂电产业和光伏产业。今年是开发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开发区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坚决践行“两个绝对”,积极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做出贡献。今年开发区要努力建设成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2017年已经过半,开发区开展了哪些工作,实现了哪些突破?
  优化营商环境 开发区在“抢跑”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创造就业、增加税收的重要载体,成为西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开发区坚持把稳增长放在首位,加强综合协调,努力挖掘潜力,确保了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工业产值预计可增长25%左右。
  营造优质、优惠的营商环境,开发区致力在为园区企业经济发展松绑、鼓劲、助力、铺路。今年开发区继续落实省市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影响生产经营的用水、用电等生产要素补贴,有效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上半年,各园区财政给企业兑现扶持资金1.2亿元、兑现优惠政策资金3550万元、提供贷款贴息1488万元,有效保障了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为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全力做好停产企业的复产工作。对园区停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梳理,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明确责任,指定专人,制定复产计划,认真分析停产原因,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影响生产经营的资金、运输、供电、供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千方百计促使企业恢复生产。积极做好企业融资工作。积极发挥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融资功能,截至2017年6月末,公司新增融资43亿元,设立了开发区光伏光热、藏毯绒纺、锂电、新材料、生物制品及健康产业和电子商务等6支产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达60亿元。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问题。组织企业参加“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校企对接”等43次大型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帮助企业招聘人员4484人。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在为企业落实好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还大力提升了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了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国内外企业相信我们这棵‘梧桐树’,到西宁安家落户。”开发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半年,开发区先后组织各园区赴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台湾等地,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藏毯绒纺、高原特色生物医药和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已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5项,总投资246亿元,多个项目填补我省产业空白。重点引进了10吉瓦时新能源电池、锂电池回收利用、N型单晶硅、高性能铝合金粉末彩涂板、中药全产业链项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链延伸的项目。正在洽谈和对接有意向的项目16项,总投资约35亿元。
  办事更精简高效快捷
  企业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这就需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开发区结合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园区服务管理创新模式,结合政府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在园区全面推行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按照“精简、高效、快捷”的要求,完善各园区“一站式”办事服务功能,不断改进领导联系企业、现场协调服务、定期会商协调、公开限时办结等服务机制,在营造审批事项少、办事程序简、工作效率高、发展活力强的投资环境方面取得新进展。同时,大力提升园区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和素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及时整治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有效控制和防范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向好的总体形势。
  生活环境舒适美丽
  今年各园区高度重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园区规划,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上半年开复工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6项,完成投资5亿元。目前甘河西区污水收集管网等5个项目全面建成,东、西区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完成调试,工业废水集中处理项目完成土建工程量40%;投资4883万元实施了园区绿化美化净化改造工程。生物园区双创园、“智慧园区”、青海大学科技园等项目加快推进,金岸银座、紫御澜庭、农牧提香苑等住宅小区投入使用。东川园区标准化厂房、拆迁安置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南川园区比亚迪锂电池、时代新能源等一批锂电重点项目厂房建设、设备订购加快推进,基础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制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办法,提升新建项目的容积率和投资强度,加大对闲置和低效用地整合处置力度,收回紫金矿业闲置土地300亩。
  供给侧改革:实施154个项目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我市工业战线的主要任务,而主战场就在开发区。
  开发区深入学习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发区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贯彻意见》,明确了开发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围绕强创新、去产能、降成本、防风险,开展了园区创新体系建设,淘汰转移部分落后和过剩产能,梳理停产半停产企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帮助企业化解债务风险,设立开发区配售电有限公司,引进工业物流企业,努力降低企业用电、用气、运输和融资成本等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围绕“补短板”,加大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上半年,引进了单晶硅、中药配方颗粒、锂电池、镁合金精深加工等一批补链、延链项目,实施了154项扩能及技术改造项目。
  绿色循环:一批项目上马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中,开发区按照市委要求,以资源有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步伐。
  开发区以实施《甘河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实施方案》、《甘河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和《东川工业园区循环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为契机,加快推进际华江源尾气综合利用,金广镍铬电除尘系统技改、亚洲硅业精馏提纯、阳光能源高效节能热场技改等28项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引导企业创新和使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开展电解铝、铁合金、水泥行业专项对标活动,加快实施电解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改造、煅烧烟气脱硫系统技改、电解槽双阴极棒改造、冷氢化系统节能改造等节能环保技改项目32项,促进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加快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废渣堆场及循环利用等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甘河园区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规划方案,园区“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加大环保执法巡查整治力度,对湟水河园区段河道20个排污口进行了集中整治和封堵,完成了百河铝业排污口截污纳管工作,对涉重、涉水、危废排放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整治,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