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经开区将打造成“三最”产业新城 重振工业雄风
来源:未知 日期:2016-12-07 点击:次
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服务、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物流、政务、配套、创业等七大环境,打造最绿色、最高效、最美丽的产业新城。”日前,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樊新鸿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作为国际旅游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桂林的环境保护责任重大。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桂林工业必须走融入旅游城市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随着“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的实施和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深入推进,桂林城市框架迅速扩大,如何构建现代城市的强大产业支撑,重振桂林工业雄风成为我市决策层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为新中国的小三线城市,桂林有过工业的辉煌,生产了中国第一台海用雷达、第一套光纤室外试验系统、第一台(套)特高压电力电容装置,电子工业、橡胶工业一度占据广西的2/3以上。为保护漓江,桂林拆除了一大批沿江工厂,限制市区工业发展,并将漓江流域工业向流域以外迁移,先后建立了苏桥和西城两个开发区。这两个开发区为桂林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时代变化,现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谈及桂林经开区的设立原因时,樊新鸿表示,整合西城经济开发区和苏桥经济开发区,组建成立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做强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条新常态下具有桂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樊新鸿说,自3月25日筹建以来,桂林经开区迅速成为一片投资热土。在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我市与华为、中兴、浪潮以及中国中车株洲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桂林经开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青睐的产业基地。目前正在积极落实相关项目的入园。可以说,经开区初创之年即实现了“开门红”的目标。
樊新鸿介绍,桂林经开区正在积极申请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作为桂林重振工业雄风的主战场。
桂林经开区将努力成为中国最绿色、最高效、最美丽的经开区,并以此吸引世界一流企业入驻。
“绿色是最具号召力的颜色。在大数据产业等绿色制造业的支撑下,桂林经开区首先要成为‘最绿色’的工业园区。”樊新鸿说,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对工业至关重要。对于桂林这样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来说,发展“绿色制造”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桂林经开区这样的后发展园区,更要从成立伊始就确定这一底色。不是“绿色制造”的企业就不能进入园区。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限制非绿色制造类企业进入园区,是不是会影响园区的迅速做大?”这种考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对于世界一流企业来说,同样也希望入驻的是绿色园区。如华为公司在与我市签约时,就曾提出入驻的园区周边不能有污染企业。污染企业不仅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生活,也会对优质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良影响。“最绿色”是优质企业员工的普遍意愿。
“‘最高效’是指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生活环境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的经开区。桂林经开区要提供完善的产业链、完善的生活链和云化的政务链,并实现产业链、生活链和政务链的全连接。”樊新鸿说,经开区在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时,将充分借鉴宁夏银川、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经验,通过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的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以及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等,大大提高政务工作效率,确保所有入园企业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们鼓励企业使用大数据、云计算,并将相关产业建立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上,我们有信心把桂林经开区打造成中国第一个“云上经开区”。
樊新鸿介绍,目前,经开区入园企业员工过万,但受现有生活环境所制约,住在园区的员工还不到一千人。为此,经开区正在积极推进一批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要建设桂林一流的公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建设一流的医院,建设一流的电影院,建设安全、高品质的食堂,让入园企业的员工在经开区不仅能快乐工作,也能在这里快乐生活。通过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从而降低其运营成本,帮助其“轻装上阵”,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樊新鸿表示,建设“最美丽”园区,就是要把经开区打造成一个以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为特色的超大型的3A级景区。桂林经开区规划面积为142.7平方公里,涉及永福、临桂2县(区)4乡镇。这里虽然地处漓江流域外缘,但也有优美的山峰,有大量的湖塘、水库,自然风景优美,只要经过生态修复和自然造景,就可以变成美丽的景区。未来3年,我们有信心将经开区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个景区化的经开区,不但实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而且“产在景中,景在产中,城产景交融”。
在谈到桂林要大力发展工业,重振桂林工业雄风反哺桂林人民的时候,樊新鸿动情地说:“我在北京学习工作近30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道桂林人民为保护桂林山水付出那么多。3年前我来桂林工作,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漓江流域的很多村民、渔民,他们为了保护漓江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放弃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挣钱的机会,很多人家还处于贫困状态。我深深地为他们保护漓江的精神所感动,为他们保护漓江的行动而骄傲。我们将努力加快经开区的发展,携手世界一流企业,重振桂林工业雄风,引导企业到漓江流域招工,解决这些村民、渔民的就业问题,反哺桂林人民,实现企业发展、群众富裕和城市繁荣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