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安徽双凤经济开发区展翅腾飞 全力冲刺“国字号”

来源:未知 日期:2016-10-08 点击:

  回首过去 展望未来
  
  从过去的岗冲之地、工业项目零星散布,到如今的厂房林立、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合肥市双凤经济开发区用23年时间完成了深刻的嬗变。虽然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小小片段,却注定会成为长丰县乃至整个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厚重烙印。
  
  2015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6%,数字跳跃的背后,双凤经济开发区已成为驱动长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点燃了跨越式前行的主引擎,在全省开发区中名列前茅,稳居第一方阵。
  
  自2013年8月开发区扩区规划正式通过省政府审批、“一区两园”布局尽显之后,双凤经济开发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树立为奋斗目标。
  
  所有双凤人也在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们定能将这一目标升腾为成功的硕果。
  
  23年,双凤巨变
  
  日历翻回至1993年,双凤经济开发区的成立标志着长丰县开启加速发展的活力引擎。经过23年的腾挪转移,如今开发区已成为长丰县域经济的龙头,也是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北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8月,双凤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正式通过省政府审批,以“一区两园”方式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时隔两年之后,开发区吹响了冲刺国家级开发区的号角。对照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的要求,紧紧围绕“超高对接主城区,打造北城升级版”目标,双凤开发区正在全力推进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相关工作。
  
  放眼望去,园区内三大功能板块蔚为壮观:蒙城北路以西,依托万亩生态保护区建设体验式休闲、旅游观光综合利用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沿线,建设高档房产、高端服务和现代化商务办公区;铁路沿线及以东区域,建设新型工业化集聚区。
  
  节能环保、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及工程机械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的逐渐成型,也让主导产业齐头并进成为开发区经济建设的亮点、闪光点和突破口。截至2015年底,累计引进项目约600个,其中规上企业215家,鸿路集团、伊利乳业、宝湾物流、万和集团、恒大江海泵业、中粮集团、志邦家居、金诚科技、荣事达太阳能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也进一步打响了双凤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助力经济腾飞的品牌。
  
  相较“十一五”末(2010年)双凤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显著提升,全部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提升四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四倍之多,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增长将近三倍,财政税收增长三倍,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均在30%以上,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质的飞跃,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主导产业有力地支撑和拉动了园区的经济发展。
  
  “十三五”新梦想
  
  “成绩属于过去,奋发才能长远,‘十三五’开局以来,双凤要紧抓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在调转促上下苦功,在内涵式发展上写真文章,为下一个黄金发展期打下坚实基础。”双凤管委会负责人如是说。
  
  量化经济发展目标,确立发展目标,激励发展动力是园区的一贯理念。为实现“十三五”的持续前行,园区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逐级分析,逐个解决,从四大方面谋求突破,力争完成目标。
  
  明确产业定位,加快优化步伐。园区将探索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群,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保险、评估咨询、物流运输、信息、会展、担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的生活服务业。
  
  首重规划引领,完善顶层设计。园区高度重视规划引领在发展中的全局性作用,合理调整、科学布局各项城市功能,力求不仅满足工业发展需要,也要确保园区商业、居住、服务等各项城市功能区建设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完善城市功能,适度加速城市化进程。园区以完善城市功能为抓手,适度提速城市化进程。加快绿色工业新城建设,通过外引内养等方式,不断汇集优秀人才到园区。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省会智造高地。园区全力支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技改扩建和升级换代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广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科技实体和优秀人才入区创建高新技术项目,形成规模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平板显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三五”已正式起航,站在新起点上的双凤,将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向创业创新要效益,在去库存、去产能、补短板、去杠杆上下功夫,为园区的长远发展换取下一个黄金五年。展翅腾天的双凤,必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明天。
  
  创新引领 双凤蜕变
  
  偏远颠簸曾经是合肥北城给人的感觉,如今,经过阜阳路高架直达北城,一路畅行无阻,下了高架就可以到达双凤经济开发区。
  
  交通上的便利只是双凤蜕变的一个缩影,更引人注目的是,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涌现出一批批以鸿路集团、华升泵阀、安科生物、合凯集团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打造全产业链,是双凤开发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有力抓手。腾飞中的双凤,蓄势翱翔,全速前进,即将成为国家科技园中的一颗万众瞩目的璀璨之星。
  
  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
  
  23年来,与双凤经济开发区共同前行的,是园区内众多的企业,正是它们的努力,让开发区有足够底气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2014年8月22日,园区内企业——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该开发区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这是一家2005年落户双凤开发区的企业,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为行业翘楚的秘诀,正是缘于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战略。据了解,该公司每年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达几千万元,得益于此,在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该公司获得三等奖,成为安徽省唯一获奖企业。
  
  鸿路钢构是双凤开发区一家传统行业的“巨头”企业,近年来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科技研发工作,成功拿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块金字招牌,成为一家实力雄厚的“智造”强企。该公司去年正式进军绿色智能建筑领域,流水线上“造”房子,积极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
  
  在过去的2014年,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准设立双凤开发区首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首家省级院士工作站,企业科技创新再结硕果。恒大江海是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省级“大型潜水电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其生产的“大型潜水电泵”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其研发的4000kW潜水电泵为世界功率最大潜水电泵,并有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南水北调项目。
  
  在众多先行者的带动下,双凤开发区企业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目前,园区已累计引进各类企业约600家,聚集了包括鸿路集团、宝湾物流、万和集团、伊利乳业、志邦家居、恒大江海、金诚科技、华升泵阀、华恒生物等一批知名企业。
  
  其中,“五上企业”260家,分别是规上工业211家,资质以内建筑业10家、房地产业1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11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技术中心18个、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28个、新三板上市企业5家……
  
  新城新机遇促引大发展
  
  科技创新产业的生根开花加快了双凤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了园区的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伏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园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成为长丰乃至合肥经济的新增长点。
  
  除了经济的腾飞,双凤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也赶上了高架、高铁时代,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助推产城一体新格局的成型。
  
  高铁时代拥抱双凤。在位于凤麟路和五湖大道交口处,合肥北城高铁站应运而生,正在成为双凤园区的巨大交通枢纽。北城站共有4个站台8股车道,同时设计建造了2500平方米的停车场,可以同时停放400多辆车。奔走于蚌埠南站与合肥火车站之间的客运高铁,早已经带着双凤开发区跨入了“高铁时代”。
  
  阜阳北路高架的铺设也拉近了双凤和主城区之间的距离。阜阳路高架通车以后,双凤融入到合肥主城区的“一刻钟生活”范围内。“阜阳路高架将再次牵动双凤大发展的兴奋神经元。”双凤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凤要变成既让人想来,来了又留得住的地方,必须高度重视民生设施建设,这是园区上下的共识。
  
  近年来,为了让孩子们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双凤开发区科学合理布局,统筹教育资源,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三个领域分别探索构建适应开发区新常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促进双凤教育水平再升级。社区配套也在持续升级中,现在开发区居民足不出区就能够享受到发展带来的购物、教育、医疗、娱乐、健身等方面一系列便利,日臻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双凤开发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落户开发区的居民和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城市干道+城市高架+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叠加的5种立体交通网络,已经成为双凤开发区最大的“王牌优势”,一条条交通线开启着加速双凤发展的新路子。园区的绿化郁郁葱葱,道路四通八达,社区配套完善,双凤以全新的姿态接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考量。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安徽双凤经济开发区展翅腾飞 全力冲刺“国字号”

2016-10-08 来源:未知 点击:

  回首过去 展望未来
  
  从过去的岗冲之地、工业项目零星散布,到如今的厂房林立、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合肥市双凤经济开发区用23年时间完成了深刻的嬗变。虽然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小小片段,却注定会成为长丰县乃至整个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厚重烙印。
  
  2015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6%,数字跳跃的背后,双凤经济开发区已成为驱动长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点燃了跨越式前行的主引擎,在全省开发区中名列前茅,稳居第一方阵。
  
  自2013年8月开发区扩区规划正式通过省政府审批、“一区两园”布局尽显之后,双凤经济开发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树立为奋斗目标。
  
  所有双凤人也在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们定能将这一目标升腾为成功的硕果。
  
  23年,双凤巨变
  
  日历翻回至1993年,双凤经济开发区的成立标志着长丰县开启加速发展的活力引擎。经过23年的腾挪转移,如今开发区已成为长丰县域经济的龙头,也是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北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8月,双凤经济开发区扩区规划正式通过省政府审批,以“一区两园”方式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时隔两年之后,开发区吹响了冲刺国家级开发区的号角。对照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的要求,紧紧围绕“超高对接主城区,打造北城升级版”目标,双凤开发区正在全力推进晋升国家级开发区相关工作。
  
  放眼望去,园区内三大功能板块蔚为壮观:蒙城北路以西,依托万亩生态保护区建设体验式休闲、旅游观光综合利用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沿线,建设高档房产、高端服务和现代化商务办公区;铁路沿线及以东区域,建设新型工业化集聚区。
  
  节能环保、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及工程机械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的逐渐成型,也让主导产业齐头并进成为开发区经济建设的亮点、闪光点和突破口。截至2015年底,累计引进项目约600个,其中规上企业215家,鸿路集团、伊利乳业、宝湾物流、万和集团、恒大江海泵业、中粮集团、志邦家居、金诚科技、荣事达太阳能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也进一步打响了双凤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助力经济腾飞的品牌。
  
  相较“十一五”末(2010年)双凤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显著提升,全部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提升四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四倍之多,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增长将近三倍,财政税收增长三倍,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均在30%以上,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质的飞跃,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主导产业有力地支撑和拉动了园区的经济发展。
  
  “十三五”新梦想
  
  “成绩属于过去,奋发才能长远,‘十三五’开局以来,双凤要紧抓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在调转促上下苦功,在内涵式发展上写真文章,为下一个黄金发展期打下坚实基础。”双凤管委会负责人如是说。
  
  量化经济发展目标,确立发展目标,激励发展动力是园区的一贯理念。为实现“十三五”的持续前行,园区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逐级分析,逐个解决,从四大方面谋求突破,力争完成目标。
  
  明确产业定位,加快优化步伐。园区将探索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群,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保险、评估咨询、物流运输、信息、会展、担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的生活服务业。
  
  首重规划引领,完善顶层设计。园区高度重视规划引领在发展中的全局性作用,合理调整、科学布局各项城市功能,力求不仅满足工业发展需要,也要确保园区商业、居住、服务等各项城市功能区建设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完善城市功能,适度加速城市化进程。园区以完善城市功能为抓手,适度提速城市化进程。加快绿色工业新城建设,通过外引内养等方式,不断汇集优秀人才到园区。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省会智造高地。园区全力支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技改扩建和升级换代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广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科技实体和优秀人才入区创建高新技术项目,形成规模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平板显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三五”已正式起航,站在新起点上的双凤,将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向创业创新要效益,在去库存、去产能、补短板、去杠杆上下功夫,为园区的长远发展换取下一个黄金五年。展翅腾天的双凤,必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明天。
  
  创新引领 双凤蜕变
  
  偏远颠簸曾经是合肥北城给人的感觉,如今,经过阜阳路高架直达北城,一路畅行无阻,下了高架就可以到达双凤经济开发区。
  
  交通上的便利只是双凤蜕变的一个缩影,更引人注目的是,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涌现出一批批以鸿路集团、华升泵阀、安科生物、合凯集团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打造全产业链,是双凤开发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有力抓手。腾飞中的双凤,蓄势翱翔,全速前进,即将成为国家科技园中的一颗万众瞩目的璀璨之星。
  
  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
  
  23年来,与双凤经济开发区共同前行的,是园区内众多的企业,正是它们的努力,让开发区有足够底气向更高的目标进发。
  
  2014年8月22日,园区内企业——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该开发区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这是一家2005年落户双凤开发区的企业,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为行业翘楚的秘诀,正是缘于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战略。据了解,该公司每年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达几千万元,得益于此,在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该公司获得三等奖,成为安徽省唯一获奖企业。
  
  鸿路钢构是双凤开发区一家传统行业的“巨头”企业,近年来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科技研发工作,成功拿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块金字招牌,成为一家实力雄厚的“智造”强企。该公司去年正式进军绿色智能建筑领域,流水线上“造”房子,积极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
  
  在过去的2014年,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准设立双凤开发区首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首家省级院士工作站,企业科技创新再结硕果。恒大江海是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省级“大型潜水电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其生产的“大型潜水电泵”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其研发的4000kW潜水电泵为世界功率最大潜水电泵,并有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南水北调项目。
  
  在众多先行者的带动下,双凤开发区企业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目前,园区已累计引进各类企业约600家,聚集了包括鸿路集团、宝湾物流、万和集团、伊利乳业、志邦家居、恒大江海、金诚科技、华升泵阀、华恒生物等一批知名企业。
  
  其中,“五上企业”260家,分别是规上工业211家,资质以内建筑业10家、房地产业1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11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7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技术中心18个、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28个、新三板上市企业5家……
  
  新城新机遇促引大发展
  
  科技创新产业的生根开花加快了双凤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了园区的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伏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园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成为长丰乃至合肥经济的新增长点。
  
  除了经济的腾飞,双凤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也赶上了高架、高铁时代,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助推产城一体新格局的成型。
  
  高铁时代拥抱双凤。在位于凤麟路和五湖大道交口处,合肥北城高铁站应运而生,正在成为双凤园区的巨大交通枢纽。北城站共有4个站台8股车道,同时设计建造了2500平方米的停车场,可以同时停放400多辆车。奔走于蚌埠南站与合肥火车站之间的客运高铁,早已经带着双凤开发区跨入了“高铁时代”。
  
  阜阳北路高架的铺设也拉近了双凤和主城区之间的距离。阜阳路高架通车以后,双凤融入到合肥主城区的“一刻钟生活”范围内。“阜阳路高架将再次牵动双凤大发展的兴奋神经元。”双凤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凤要变成既让人想来,来了又留得住的地方,必须高度重视民生设施建设,这是园区上下的共识。
  
  近年来,为了让孩子们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双凤开发区科学合理布局,统筹教育资源,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三个领域分别探索构建适应开发区新常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促进双凤教育水平再升级。社区配套也在持续升级中,现在开发区居民足不出区就能够享受到发展带来的购物、教育、医疗、娱乐、健身等方面一系列便利,日臻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双凤开发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落户开发区的居民和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城市干道+城市高架+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叠加的5种立体交通网络,已经成为双凤开发区最大的“王牌优势”,一条条交通线开启着加速双凤发展的新路子。园区的绿化郁郁葱葱,道路四通八达,社区配套完善,双凤以全新的姿态接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