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开发区:加强产业规划,规范开发区项目布局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8-30 点击:次
开发区是江苏省宿迁市各县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不少开发区的经济总量已是当地的“半壁江山”,有的开发区税收已在当地“三分天下有其二”。
然而,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宿迁市的一些省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由于历史的、主客观的原因,加上多年的累积,项目布局仍然存在食品保健与钢铁化工企业为邻、纺织服装与木材加工相伴等搭配混乱的状况。不协调、不合理、不科学的项目布局现状,制约着园区转型、产业升级的步伐,成为园区生态环保、土地集约、科技创新、扩大产能的一大瓶颈,影响了园区形象。
开发区的项目犹如一盘棋子,每步棋子走得好,胜利在望;每个项目布局好了,园区产业形态就愈加凸显了。
以产业规划为引领,提高项目布局的针对性。按照开发区确立的主导产业,以产业规划为引领,统筹做好园区产业的分类规划,让客商和招商人员都清楚什么类型的项目,就该落户在什么产业园内,从项目选址开始,严格规范项目布局。除一个项目一个产业园的“顶天立地”大项目“一事一议”外,其他项目都要服从于园区的整体项目布局,确保开发区各类规划的强制性和严肃性,走出“一任领导一任规划”、“规划围着项目转”等怪圈。
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增强项目布局的集聚度。产业集聚,首先需要项目集聚。对新招引的项目要进行科学甄别,合理引导其进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园。对先期落户园区的“五小”项目,加快建立项目淘汰机制,可进行集中连片的清理,为大项目提供用地保障,节约集约利用好每寸土地。对沿主干道两侧的停产、半停产项目,尽快实施“退二进三”方案,科学布点邻里中心或物流、商业服务网点,为园区企业和职工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以基础设施为载体,促进同类项目的资源共享。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不同类型的项目,对园区的水、电、热、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有不同的需求。园区项目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园区的基础设施的功能,有利于提高项目的承载能力,有利于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以生产要素为纽带,促进同类项目相互协作,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劳动力、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同类型项目、企业的集约集聚,不仅可降低园区对不同企业用水、用电的资金投入,减少不同企业因用水、用电、排污、噪音等影响生产而发生的“邻里纠纷和矛盾”,还可促进企业之间人才技术、管理经验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相互交流、共享共赢,有利于企业间的产品配套、互利协作,加快产业集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