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河口经济开发区强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8-02 点击:

  河口经济开发区坚持将企业自主创新融入转方式调结构大局,依靠高科技品牌、自主研发、市场延拓、平台搭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提炼核心理念,加强职工教育,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促使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凝聚 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先后拨付扶持资金近4000万元,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采取新工艺、引进新设备,加大科技成果引进、转化的技术开发投入。目前,开发区共实施国家、省市重点计划项目36个,达成科技成果25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18家。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完成的 “4-氯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新技术”项目,荣获2015年度东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经济发展类)一等奖;东营豪迈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高性能复合曲线木 地板”项目,荣获2015年度东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经济发展类)三等奖。以推进技术进步为重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开发区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中,市级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18家,科技型企业比率高达41.8%。东营市海鑫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被山东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山东省第三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被山东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第七批省级“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山东旭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 顺利通过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标认证,
  
  开拓国际市场,抢占经营制高点。加速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用优质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在竞争中抢占主动权和制高点。抢抓海外经济复苏机遇,瞅准海 外需求进一步释放的商业先机,推动海鑫石油装备、黄海塑料等企业赴刚果、印尼、肯尼亚设立子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延伸海外布局,市场营销与科研开发紧密相 连,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科研开发、工程服务的全过程,以智能产品为先机,抢占高端智能制造市场制高点。
  
  搞好产学研合作,助力企业自主研发。鼓励企业集中财力、物力,通过技术改造,研发市场畅销产品,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引导精诚无缝钢管升级生产工艺,优化 产品结构,成功帮其脱离多年产销低迷期。常青树化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新品开发,企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成为河口区首家标准化良好行为4A 级企业。通过落实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升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区内已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 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近20家;拥有“长江学者”1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东营 市“黄河三角洲学者”2名,东营市青年科技奖1名,河口区“百名英才”12名,河口区创业创新奖3名,为提升园区科研能力奠定了良好的人力智力基础。 2015年,取得各类专利21项,推动了传统产业高新化提升、主导产业链条化集聚、新兴产业规模化壮大。
  
  搭建发展平台,助推企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落实省、市、区出台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并根据实际出台开发区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引进 高层人才。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培养。同时,以重点建设项目为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社会公开 招聘,满足项目用工需求。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引导汇海医药、金开石化等企业在高精尖项目上加大高端人才引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形成以汇海医药、旭业新材料、常青树化工、天正化工、安诺其纺织材料为主导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海螺型材、栋明铝业、环海塑料等企业为主导的新型型材产业集 群;以海鑫石油装备、金开石化设备、精诚钢管等企业为主体的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澳纳纺织、三镇服饰为骨干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 引擎、特色产业为支撑、大企业领军、产业链延伸、群体式崛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河口经济开发区强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2016-08-02 来源:未知 点击:

  河口经济开发区坚持将企业自主创新融入转方式调结构大局,依靠高科技品牌、自主研发、市场延拓、平台搭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提炼核心理念,加强职工教育,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促使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凝聚 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先后拨付扶持资金近4000万元,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采取新工艺、引进新设备,加大科技成果引进、转化的技术开发投入。目前,开发区共实施国家、省市重点计划项目36个,达成科技成果25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18家。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完成的 “4-氯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新技术”项目,荣获2015年度东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经济发展类)一等奖;东营豪迈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高性能复合曲线木 地板”项目,荣获2015年度东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经济发展类)三等奖。以推进技术进步为重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开发区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中,市级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18家,科技型企业比率高达41.8%。东营市海鑫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被山东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山东省第三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被山东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第七批省级“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山东旭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 顺利通过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标认证,
  
  开拓国际市场,抢占经营制高点。加速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用优质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在竞争中抢占主动权和制高点。抢抓海外经济复苏机遇,瞅准海 外需求进一步释放的商业先机,推动海鑫石油装备、黄海塑料等企业赴刚果、印尼、肯尼亚设立子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延伸海外布局,市场营销与科研开发紧密相 连,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科研开发、工程服务的全过程,以智能产品为先机,抢占高端智能制造市场制高点。
  
  搞好产学研合作,助力企业自主研发。鼓励企业集中财力、物力,通过技术改造,研发市场畅销产品,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引导精诚无缝钢管升级生产工艺,优化 产品结构,成功帮其脱离多年产销低迷期。常青树化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新品开发,企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成为河口区首家标准化良好行为4A 级企业。通过落实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升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区内已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 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近20家;拥有“长江学者”1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东营 市“黄河三角洲学者”2名,东营市青年科技奖1名,河口区“百名英才”12名,河口区创业创新奖3名,为提升园区科研能力奠定了良好的人力智力基础。 2015年,取得各类专利21项,推动了传统产业高新化提升、主导产业链条化集聚、新兴产业规模化壮大。
  
  搭建发展平台,助推企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落实省、市、区出台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并根据实际出台开发区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引进 高层人才。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培养。同时,以重点建设项目为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社会公开 招聘,满足项目用工需求。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引导汇海医药、金开石化等企业在高精尖项目上加大高端人才引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形成以汇海医药、旭业新材料、常青树化工、天正化工、安诺其纺织材料为主导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海螺型材、栋明铝业、环海塑料等企业为主导的新型型材产业集 群;以海鑫石油装备、金开石化设备、精诚钢管等企业为主体的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澳纳纺织、三镇服饰为骨干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 引擎、特色产业为支撑、大企业领军、产业链延伸、群体式崛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