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赣江之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业“梦工厂”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4-29 点击: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水湖工业园内,一栋不起眼的仓库内,隐藏着一家规模较大的网上二手书商城基地。这里堆满了采购自全国各地的旧书,通过仪器扫描录入电脑,再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

  2006年,南昌经开区高校园区内5名大学生拼凑出2万元,创办了一家专门针对旧书市场的“有路网”。10年过去,如今的“有路网”已发展为规模较大的网上二手书商城,有着200万册旧书库存、80%的销量、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销售网络,网上交易额每年稳定在4000万元左右。从刚创业时不足60平方米的仓库,发展到如今的6000平方米;5个人的创业团队,已带领出一支70多人的队伍。

  “有路网”的成功,只是南昌经开区创业“梦工厂”的缩影。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以引进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聚为突破口,依托科技园、高校、科研机构及技工院校,南昌经开区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着力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搭平台

  政府高校联动促创业


  如今,成功打造出“有路”二手书商城的孙煌敏团队,并没有停下创业的脚步。

  日前,在南昌经开区清华科技园的创新工场,孙煌敏和团队正在专心致志地调试着他们新发明的产品——智能助力单车轮毂,取名为“吕步云轮”准备投产工作。

  作为南昌首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江西清华科技园聚集了30余家大学生创业团队。

  南昌经开区人文底蕴深厚,有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19所科研机构、6所技工学校,20万技术性人才。

  南昌经开区、高校、企业,三者联动,共同搭建“众创”孵化平台。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南昌经开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搭建了腾讯青年众创空间(南昌)、北大科技园众创空间、清华科技园孵化基地、驻区高校创业孵化中心等众创平台。其中,清华梦工厂、江财众创空间、99企业咖啡3家众创空间通过国家科技部认定,将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高校搭建一个社会、政府、学校、企业的平台,引进优秀的校友企业,帮助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腾讯青年众创空间(江西)项目,是中国最大互联网企业腾讯在全国重点城市的战略布局。该项目落户经开区后,直接将南昌市“双创”工作与全国一类城市同时起跑,该项目将为万名青年提供创业机会。该空间计划提供1万平方米的办公楼给万名青年创业。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南昌经开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稳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打造创业服务平台方面,南昌经开区着力扮演园丁、顾问、伯乐三重角色。特别是针对园区柔弱的“创业草”,南昌经开区甘做园丁,悉心浇灌,对创业主体在房租等方面能减免则减免。与此同时,引导创业主体积极与各类基金、风投、信贷对接,借力“财园信贷通”等已落户的科技金融项目,为创业主体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添活力

  创新机制体制改革


  随着产城融合的“硬”环境不断改善,南昌经开区又将目光投向“软”环境的建设,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问题。南昌经开区未雨绸缪,创新机制体制改革,通过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氛围。

  江西中港实业有限公司的成功上市,是南昌经开区优化服务,推广全程在线“管家式服务”机制的一个缩影。2014年9月,南昌经开区设立“企情收处”中心,对企业反映问题及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督办,实现“进一家门、办多家事”,坚持“企业大走访”机制,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2015年,南昌经开区启动并完成了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园区的服务功能,让企业轻装上阵,切实推进产业升级发展。

  推行大部制改革,缩短管理链条。合理调整职能,精简机构,机构数由整合前的15个缩减至11个,部门职能处室及下属单位由原来的78个缩减至71个。打破人员身份,除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外,对管委会机关及区属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实行了“三个分离”,即干部编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对原有人员身份等进行“封存管理”。

  通过实行“双向选岗”“公推竞岗”“公开竞聘”“双向选择”等方式,优化配置人员,考核结果直接与收入分配、干部使用挂钩,彻底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积极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通过办事程序的精简和并联,为企业和百姓办事提供便捷服务。截至2015年底,经开区已为124家企业提供“三证合一”、为362家企业提供“一照一码”服务。

  全面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推进机制,在简政放权的政策“绿灯”下,经开区帮助企业减负500多万元,为企业办理股权出质6件,实现融资15200万元。

  2016年1—3月,南昌经开区内资企业新增户数216户,同比增长52.11%;内资企业新增注册资本170762万元,同比增长128.81%;个体工商户新增户数322户,同比增长 7.33%。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赣江之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业“梦工厂”

2016-04-29 来源:未知 点击: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水湖工业园内,一栋不起眼的仓库内,隐藏着一家规模较大的网上二手书商城基地。这里堆满了采购自全国各地的旧书,通过仪器扫描录入电脑,再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

  2006年,南昌经开区高校园区内5名大学生拼凑出2万元,创办了一家专门针对旧书市场的“有路网”。10年过去,如今的“有路网”已发展为规模较大的网上二手书商城,有着200万册旧书库存、80%的销量、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销售网络,网上交易额每年稳定在4000万元左右。从刚创业时不足60平方米的仓库,发展到如今的6000平方米;5个人的创业团队,已带领出一支70多人的队伍。

  “有路网”的成功,只是南昌经开区创业“梦工厂”的缩影。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以引进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聚为突破口,依托科技园、高校、科研机构及技工院校,南昌经开区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着力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搭平台

  政府高校联动促创业


  如今,成功打造出“有路”二手书商城的孙煌敏团队,并没有停下创业的脚步。

  日前,在南昌经开区清华科技园的创新工场,孙煌敏和团队正在专心致志地调试着他们新发明的产品——智能助力单车轮毂,取名为“吕步云轮”准备投产工作。

  作为南昌首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江西清华科技园聚集了30余家大学生创业团队。

  南昌经开区人文底蕴深厚,有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19所科研机构、6所技工学校,20万技术性人才。

  南昌经开区、高校、企业,三者联动,共同搭建“众创”孵化平台。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南昌经开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搭建了腾讯青年众创空间(南昌)、北大科技园众创空间、清华科技园孵化基地、驻区高校创业孵化中心等众创平台。其中,清华梦工厂、江财众创空间、99企业咖啡3家众创空间通过国家科技部认定,将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高校搭建一个社会、政府、学校、企业的平台,引进优秀的校友企业,帮助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腾讯青年众创空间(江西)项目,是中国最大互联网企业腾讯在全国重点城市的战略布局。该项目落户经开区后,直接将南昌市“双创”工作与全国一类城市同时起跑,该项目将为万名青年提供创业机会。该空间计划提供1万平方米的办公楼给万名青年创业。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南昌经开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稳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打造创业服务平台方面,南昌经开区着力扮演园丁、顾问、伯乐三重角色。特别是针对园区柔弱的“创业草”,南昌经开区甘做园丁,悉心浇灌,对创业主体在房租等方面能减免则减免。与此同时,引导创业主体积极与各类基金、风投、信贷对接,借力“财园信贷通”等已落户的科技金融项目,为创业主体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添活力

  创新机制体制改革


  随着产城融合的“硬”环境不断改善,南昌经开区又将目光投向“软”环境的建设,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问题。南昌经开区未雨绸缪,创新机制体制改革,通过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氛围。

  江西中港实业有限公司的成功上市,是南昌经开区优化服务,推广全程在线“管家式服务”机制的一个缩影。2014年9月,南昌经开区设立“企情收处”中心,对企业反映问题及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督办,实现“进一家门、办多家事”,坚持“企业大走访”机制,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2015年,南昌经开区启动并完成了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园区的服务功能,让企业轻装上阵,切实推进产业升级发展。

  推行大部制改革,缩短管理链条。合理调整职能,精简机构,机构数由整合前的15个缩减至11个,部门职能处室及下属单位由原来的78个缩减至71个。打破人员身份,除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外,对管委会机关及区属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实行了“三个分离”,即干部编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对原有人员身份等进行“封存管理”。

  通过实行“双向选岗”“公推竞岗”“公开竞聘”“双向选择”等方式,优化配置人员,考核结果直接与收入分配、干部使用挂钩,彻底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积极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通过办事程序的精简和并联,为企业和百姓办事提供便捷服务。截至2015年底,经开区已为124家企业提供“三证合一”、为362家企业提供“一照一码”服务。

  全面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推进机制,在简政放权的政策“绿灯”下,经开区帮助企业减负500多万元,为企业办理股权出质6件,实现融资15200万元。

  2016年1—3月,南昌经开区内资企业新增户数216户,同比增长52.11%;内资企业新增注册资本170762万元,同比增长128.81%;个体工商户新增户数322户,同比增长 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