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淮安涟水: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步伐铿锵

来源:未知 日期:2015-08-10 点击:


  淮安涟水“当前,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根本的就是要认真贯彻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坚定信心克时艰,创新实干勇担当,围绕项目做文章,主攻产业求发展,加强配套优载体。要严格按照五大类18项指标体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挂图作战,加快工作推进。”淮安涟水县委常委、副县长、指挥长洪然说。

  连日来,“一办四组”的高效建立、创建计划、指标、责任的快速落实,一打子纲领连着一打子行动。跑“部”前进寻求指导、对准“国标”寻找差距、深入企业寻找对策、招商引资寻求突破、产业项目寻求“高精尖”……涟水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已迈出铿锵的步伐。

  创建“国标”,开发区是主阵地、主渠道。涟水县经济开发区围绕“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目标定位,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优质项目入驻和主导产业集聚的第一平台和主战场。

  科学规划再引领

  规划是方向标。只有沿着规划走,发展才能不偏航。涟水经济开发区始终把科学规划作为创建的先导工程,进一步完善分区规划、产业规划及科技创新五年规划,其中分区规划已于去年4月份完成,共计规划面积87.53平方公里,研究区域143平方公里。针对产业规划,近日,该区组织人员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产能现状,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和对园区产业项目的实地调研,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电气、机械装备、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上,主攻机械装备、电子电气等支柱产业。同时,该区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设立、科技创业园的推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五年规划。科学的规划,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业项目再集聚

  7月10日,台湾大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县新上机械加工项目正式签约,标志该区电子电气产业链又在拉长。几经风雨,几经砥砺。开发区如今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准备迎接新的发展契机。橡塑助剂生产项目、含铜污泥综合利用项目、年产120万平米汽车线路板生产项目、乐器生产项目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优质大项目都在抓紧推进。截至目前,该区进驻企业达180家,入区企业总投资累计达210亿元,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面对现实,开发区自加压力、自找差距,加强长板,补齐短板。为此,该区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瞄准大企业、好项目,重点围绕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招商,严格筛选项目。今年1-7月全区共实施项目33个。内资项目21个,总投资31亿元,外资项目12个,总投资2.8亿美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1个。

  “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溢出效应初步显现,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电气、机械装备、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已成该园区的发展“脊梁”。“开发区在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培育了很多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源通制帽是全球最大的帽业生产基地、涟水制药为全国最大的小容量水针剂研发生产基地。

  科技创新再提升

  7月13日,德国专家凌赫斯博士带着新型高效纺织油剂项目,来到锦纶化纤有限公司寻求合作。“新型高效纺织油剂的使用,有效提高了锦纶帘子布生产的H抽出和加捻的强指标,提升了浸胶帘子布的质量。”锦纶化纤负责人透露,该产品即将进入中试和量产。以锦纶6浸胶帘子布为主产品的淮安锦纶,这几年积极开发抗紫外线丝、有色丝、原丝等差别化纤维材料,同时还开发在国际上属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Lyocell纤维长丝。爱思协尔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中高频电阻焊机、自动化焊接专机和焊接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自主研发的产品漂洋过海,成为欧美航空产业、汽车制造业的“抢手货”;银海木业自主研发的钢琴漆地板表面抗褪色时间是普通产品的10倍,在欧美等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

  开发区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原则,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站所的政产学研合作,目前,开发区已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园内知名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该区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和企业“两站三中心”为重点的载体建设。在积极引进紧缺实用的技工人才的同时,该区通过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计划、博士计划、淮上英才等平台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已超过10人。科技和人才的“两轮驱动”,使企业向中高端水平逐步提升。截止目前,开发区已有市以上高新企业22家、建有研发机场17家。通过市级以上高新技术认定的产品20多个,拥有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9个。

  发展环境再优化

  开发区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科学赶超、跨越发展的“第一竞争力。”今年以来,按照“洽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企业快投产”的具体要求,倾力打造投资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态度最好、投资回报最快、配套设施最全的发展环境。

  该区将服务企业的优劣纳入招商引资考核范围,从机关到部门,分片包企。同时,开发区还开展了“进企业门,知企业情,解企业难”活动,推行领导在一线指挥、措施在一线落实、办法在一线研究,作风在一线转变、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的服务工作法。对重点项目,特别是投资超亿元、超千万美元的重大项目以及成长型、潜力型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全区领导干部变“联系项目”为“项目包干”、“项目领办”、“现场督办”,实行跟踪式、全程式、保姆式帮办服务,从项目引进、审批、落地到开工、建设、竣工,优质高效服务贯穿始终。

  为给企业提供良好的“硬环境”,提高园区承载能力,该区继续加大完善基础设施,做到“项目摆到哪里、配套设施就通到哪里。”先后建成或即将建成日处理能力可达60000吨污水处理厂、总投资6200万元的供热站等一批重要配套项目,“九通一平”配套已覆盖全区。突出的区位优势和“空铁水公”的综合交通体系更是为企业提供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围绕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这一发展使命,县经济开发区通过对标先进、创先争优,努力实现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环境提升、管理提升、形象提升,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淮安涟水: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步伐铿锵

2015-08-10 来源:未知 点击:


  淮安涟水“当前,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根本的就是要认真贯彻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坚定信心克时艰,创新实干勇担当,围绕项目做文章,主攻产业求发展,加强配套优载体。要严格按照五大类18项指标体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挂图作战,加快工作推进。”淮安涟水县委常委、副县长、指挥长洪然说。

  连日来,“一办四组”的高效建立、创建计划、指标、责任的快速落实,一打子纲领连着一打子行动。跑“部”前进寻求指导、对准“国标”寻找差距、深入企业寻找对策、招商引资寻求突破、产业项目寻求“高精尖”……涟水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已迈出铿锵的步伐。

  创建“国标”,开发区是主阵地、主渠道。涟水县经济开发区围绕“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目标定位,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优质项目入驻和主导产业集聚的第一平台和主战场。

  科学规划再引领

  规划是方向标。只有沿着规划走,发展才能不偏航。涟水经济开发区始终把科学规划作为创建的先导工程,进一步完善分区规划、产业规划及科技创新五年规划,其中分区规划已于去年4月份完成,共计规划面积87.53平方公里,研究区域143平方公里。针对产业规划,近日,该区组织人员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产能现状,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和对园区产业项目的实地调研,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电气、机械装备、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上,主攻机械装备、电子电气等支柱产业。同时,该区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设立、科技创业园的推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五年规划。科学的规划,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业项目再集聚

  7月10日,台湾大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县新上机械加工项目正式签约,标志该区电子电气产业链又在拉长。几经风雨,几经砥砺。开发区如今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准备迎接新的发展契机。橡塑助剂生产项目、含铜污泥综合利用项目、年产120万平米汽车线路板生产项目、乐器生产项目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优质大项目都在抓紧推进。截至目前,该区进驻企业达180家,入区企业总投资累计达210亿元,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面对现实,开发区自加压力、自找差距,加强长板,补齐短板。为此,该区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瞄准大企业、好项目,重点围绕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招商,严格筛选项目。今年1-7月全区共实施项目33个。内资项目21个,总投资31亿元,外资项目12个,总投资2.8亿美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1个。

  “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溢出效应初步显现,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电气、机械装备、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已成该园区的发展“脊梁”。“开发区在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培育了很多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源通制帽是全球最大的帽业生产基地、涟水制药为全国最大的小容量水针剂研发生产基地。

  科技创新再提升

  7月13日,德国专家凌赫斯博士带着新型高效纺织油剂项目,来到锦纶化纤有限公司寻求合作。“新型高效纺织油剂的使用,有效提高了锦纶帘子布生产的H抽出和加捻的强指标,提升了浸胶帘子布的质量。”锦纶化纤负责人透露,该产品即将进入中试和量产。以锦纶6浸胶帘子布为主产品的淮安锦纶,这几年积极开发抗紫外线丝、有色丝、原丝等差别化纤维材料,同时还开发在国际上属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Lyocell纤维长丝。爱思协尔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中高频电阻焊机、自动化焊接专机和焊接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自主研发的产品漂洋过海,成为欧美航空产业、汽车制造业的“抢手货”;银海木业自主研发的钢琴漆地板表面抗褪色时间是普通产品的10倍,在欧美等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

  开发区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原则,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站所的政产学研合作,目前,开发区已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园内知名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该区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和企业“两站三中心”为重点的载体建设。在积极引进紧缺实用的技工人才的同时,该区通过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计划、博士计划、淮上英才等平台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已超过10人。科技和人才的“两轮驱动”,使企业向中高端水平逐步提升。截止目前,开发区已有市以上高新企业22家、建有研发机场17家。通过市级以上高新技术认定的产品20多个,拥有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9个。

  发展环境再优化

  开发区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科学赶超、跨越发展的“第一竞争力。”今年以来,按照“洽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企业快投产”的具体要求,倾力打造投资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态度最好、投资回报最快、配套设施最全的发展环境。

  该区将服务企业的优劣纳入招商引资考核范围,从机关到部门,分片包企。同时,开发区还开展了“进企业门,知企业情,解企业难”活动,推行领导在一线指挥、措施在一线落实、办法在一线研究,作风在一线转变、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的服务工作法。对重点项目,特别是投资超亿元、超千万美元的重大项目以及成长型、潜力型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全区领导干部变“联系项目”为“项目包干”、“项目领办”、“现场督办”,实行跟踪式、全程式、保姆式帮办服务,从项目引进、审批、落地到开工、建设、竣工,优质高效服务贯穿始终。

  为给企业提供良好的“硬环境”,提高园区承载能力,该区继续加大完善基础设施,做到“项目摆到哪里、配套设施就通到哪里。”先后建成或即将建成日处理能力可达60000吨污水处理厂、总投资6200万元的供热站等一批重要配套项目,“九通一平”配套已覆盖全区。突出的区位优势和“空铁水公”的综合交通体系更是为企业提供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围绕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这一发展使命,县经济开发区通过对标先进、创先争优,努力实现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环境提升、管理提升、形象提升,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