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中国这么多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经济特区、开发区、高新区、自贸区等有何区别?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2-28 点击:

  纵观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各种“区”层出不穷,成为中国道路的探索者、先行者和实践者。从改革开放伊始设立的“经济特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相继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再到九十年代初期陆续出现的“国家级新区”;以及近年来上海等地陆续揭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全国各种“区”伴随改革开放而生,40年的发展过程中,相继衍生出国家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保税区等各种类型。不同大小、不同层级和不同隶属关系的多类型“区”的构成功能、经济条件、特殊政策都有一些差别。
 
  01
 
  经济特区
 
  最早设定的是“经济特区”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在1980年3月,由“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经济特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等。比如,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三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而霍尔果斯位于新疆伊犁,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西承中亚五国。
 
  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共有七个经济特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海南、新疆喀什和霍尔果斯(2010年新设立)。
 
  02
 
  国家级新区
 
  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于1992年诞生于上海浦东新区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国家级新区是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的一种新开发开放与改革的大城市区。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级新区成为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改革的新区。
 
  国家级新区的行政级别通常为正厅级,部分为副省级。其中上海市浦东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重庆市两江新区为副省级新区。
 
  因获批时间、地理位置、基础条件、产业布局不同,新区在自身经济建设和引领区域发展方面成绩差异巨大。目前国家级新区共有19个。
 
  国家级新区具有改革先行先试区、新产业集聚区等特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这些新区交通更便捷、设施更完善、经济更繁荣、环境更美好,比老城区更有吸引力,可吸引老城区的经济要素向新区转移,从而减轻老城区的压力。从促进改革的角度说,这些新区实际上就是新的特区。为促进所在区域加快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往往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
 
  03
 
  国家级经开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并于9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设立的现代化工业、产业园区。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在级别上,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和省级以下开发区。各个开发区都设立了管理委员会作为日常工作的管理机构,且管委会都行使一级政府的综合职权。国家级经开区的管理部门为商务部。
 
  2023年12月,商务部公布了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苏州工业园区再次卫冕,取得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八连冠”;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冠军分别是广州经开区和苏州工业园区。
 
  建设经开区的目的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开发国内紧缺产品,满足全国生产建设需要;及时掌握和传播经济技术信息;培养各方面人才,以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工作的需要。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则是依托于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开放环境,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行税收和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结合的综合性基地。
 
  04
 
  国家级高新区
 
  1988年国务院率先批复建设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1年国务院正式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高新区”)的名义在全国范围逐次批复各省市国家高新区建设,,科技部指导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等科技园区建设的职能已划转至工业和信息化部。到2023年我国国家高新区数量已达178家。
 
  国家高新区聚集了近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一半,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占全国接近一半。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随着高新区管理职能的划转,高新区的“科技角色”仍未弱化,工信部从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等四个方面支持国家高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经开区侧重于制造业和加工业,而高新区侧重于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研发产业。在上市企业里,特别是在科创板和深圳创业板里,高新区企业比例都超过50%。
 
  05
 
  保税区
 
  早期始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保税仓库,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2023年,全国有167个具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名义的保税区(其中部分为新设立或合并等),包括5个保税区、2个保税港区、159个综合保税区及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
 
  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主要为了扩大开放、方便货物贸易和流通、承接国外资本技术转移、促进技术和经贸合作。自建设以来保税区发挥了桥梁作用,有效对接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极大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
 
  06
 
  自贸试验区
 
  是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升级版
 
  目前国务院批准建设的自贸区达22个,覆盖了全国的大多数省份。近10年来的自贸区建设有效提升了我国适应和接轨国际规则的能力,形成了对当前我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有效支撑。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三地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7年4月,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七地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8年10月,海南自贸区获批。
 
  2019年8月,江苏、河北、黑龙江、广西、山东、云南自贸区挂牌。
 
  2020年9月,我国自贸区第六次扩容,北京、安徽、湖南自贸区以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获批。
 
  2023年10月,新疆自贸区获批。
 
  自由贸易港则是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目前,最成功的自由贸易港是香港。整个香港行政区,就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四个税号(酒类、烟草与香烟、碳氢油类、甲醇)以外的所有货物的进出都可以享受零关税。正在全岛试点的海南自贸港目标是把海南打造成为中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海南自贸港成熟后,将进一步撬动珠三角经济,扩大海南岛对中国南海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推动泛亚高铁经济圈。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中国这么多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经济特区、开发区、高新区、自贸区等有何区别?

2024-02-2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纵观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各种“区”层出不穷,成为中国道路的探索者、先行者和实践者。从改革开放伊始设立的“经济特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相继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再到九十年代初期陆续出现的“国家级新区”;以及近年来上海等地陆续揭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全国各种“区”伴随改革开放而生,40年的发展过程中,相继衍生出国家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保税区等各种类型。不同大小、不同层级和不同隶属关系的多类型“区”的构成功能、经济条件、特殊政策都有一些差别。
 
  01
 
  经济特区
 
  最早设定的是“经济特区”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在1980年3月,由“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经济特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等。比如,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三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而霍尔果斯位于新疆伊犁,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西承中亚五国。
 
  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共有七个经济特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海南、新疆喀什和霍尔果斯(2010年新设立)。
 
  02
 
  国家级新区
 
  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于1992年诞生于上海浦东新区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国家级新区是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的一种新开发开放与改革的大城市区。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级新区成为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改革的新区。
 
  国家级新区的行政级别通常为正厅级,部分为副省级。其中上海市浦东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重庆市两江新区为副省级新区。
 
  因获批时间、地理位置、基础条件、产业布局不同,新区在自身经济建设和引领区域发展方面成绩差异巨大。目前国家级新区共有19个。
 
  国家级新区具有改革先行先试区、新产业集聚区等特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这些新区交通更便捷、设施更完善、经济更繁荣、环境更美好,比老城区更有吸引力,可吸引老城区的经济要素向新区转移,从而减轻老城区的压力。从促进改革的角度说,这些新区实际上就是新的特区。为促进所在区域加快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往往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
 
  03
 
  国家级经开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并于9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设立的现代化工业、产业园区。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在级别上,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和省级以下开发区。各个开发区都设立了管理委员会作为日常工作的管理机构,且管委会都行使一级政府的综合职权。国家级经开区的管理部门为商务部。
 
  2023年12月,商务部公布了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苏州工业园区再次卫冕,取得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八连冠”;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冠军分别是广州经开区和苏州工业园区。
 
  建设经开区的目的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开发国内紧缺产品,满足全国生产建设需要;及时掌握和传播经济技术信息;培养各方面人才,以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工作的需要。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则是依托于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开放环境,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行税收和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结合的综合性基地。
 
  04
 
  国家级高新区
 
  1988年国务院率先批复建设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1年国务院正式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高新区”)的名义在全国范围逐次批复各省市国家高新区建设,,科技部指导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等科技园区建设的职能已划转至工业和信息化部。到2023年我国国家高新区数量已达178家。
 
  国家高新区聚集了近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8%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一半,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占全国接近一半。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随着高新区管理职能的划转,高新区的“科技角色”仍未弱化,工信部从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等四个方面支持国家高新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经开区侧重于制造业和加工业,而高新区侧重于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研发产业。在上市企业里,特别是在科创板和深圳创业板里,高新区企业比例都超过50%。
 
  05
 
  保税区
 
  早期始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保税仓库,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2023年,全国有167个具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名义的保税区(其中部分为新设立或合并等),包括5个保税区、2个保税港区、159个综合保税区及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
 
  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主要为了扩大开放、方便货物贸易和流通、承接国外资本技术转移、促进技术和经贸合作。自建设以来保税区发挥了桥梁作用,有效对接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极大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
 
  06
 
  自贸试验区
 
  是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升级版
 
  目前国务院批准建设的自贸区达22个,覆盖了全国的大多数省份。近10年来的自贸区建设有效提升了我国适应和接轨国际规则的能力,形成了对当前我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有效支撑。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三地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7年4月,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七地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8年10月,海南自贸区获批。
 
  2019年8月,江苏、河北、黑龙江、广西、山东、云南自贸区挂牌。
 
  2020年9月,我国自贸区第六次扩容,北京、安徽、湖南自贸区以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获批。
 
  2023年10月,新疆自贸区获批。
 
  自由贸易港则是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目前,最成功的自由贸易港是香港。整个香港行政区,就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四个税号(酒类、烟草与香烟、碳氢油类、甲醇)以外的所有货物的进出都可以享受零关税。正在全岛试点的海南自贸港目标是把海南打造成为中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海南自贸港成熟后,将进一步撬动珠三角经济,扩大海南岛对中国南海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推动泛亚高铁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