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四川最新规划!支持宜宾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12-04 点击: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开发区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确立了到2027年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达到12万亿元左右,同步建成5个左右营收超3000亿元、35个左右营收超1000亿元的开发区的目标。
 
  规划范围为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规划期为2023—2027年,展望至2035年。
 
  开发区是全省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承载地,是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在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省共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45个,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综合保税区6个、省级开发区121个,以占全省1/10的建设用地面积,承载了全省3/4的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1/3的固定资产投资。2022年,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达8.1万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开发区有21个,税收收入超100亿元的开发区有3个。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三次全会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等作出部署,《规划》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到2027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优化、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开发区发展新格局,奋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规划》强化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各类型、各区域开发区的规划布局。成都都市圈开发区要充分发挥高能级平台和高端要素汇聚优势,加快对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和产业链,在全国争先进位,引领带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开发区要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走在全省前列,打造成为重要增长极。重要节点城市开发区要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链,推动提档升级,打造成为区域发展主要支撑。县域开发区要实施县域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区;后发地区开发区要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加“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
 
  《规划》坚持“四化同步,融合发展;成链配套,集聚发展;创新驱动,高端发展;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改革开放,合作发展”基本原则,提出到2027年,开发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优化、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开发区发展新格局的主要目标。
 
  具体来看
 
  这些涉及宜宾
 
  ↓↓↓
 
  促进区域协调
 
  增强成都都市圈开发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高能级平台和高端要素汇聚优势,加快对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和产业链,推动成都都市圈开发区在全国争先进位,引领带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成都主要依托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等,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制造、加工贸易等产业;
 
  德阳主要依托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等,重点发展清洁能源装备等产业;
 
  眉山主要依托眉山高新区重点发展锂电材料、化工等产业;
 
  资阳主要依托资阳高新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等产业。
 
  推动整合提升
 
  促进开发区提档升级。支持资阳、宜宾、遂宁、南充、达州、眉山等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双流经开区、泸州白酒产业园等省级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创建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推动成都、泸州、宜宾等地新获批的综合保税区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纳入新修订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
 
  各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定位
 
  并对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
 
  加速新兴产业规模化
 
  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等作出部署
 
  《规划》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着力“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增动能,建集群、强主体”,大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经营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开发区产业发展能级。
 
  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
 
  电子信息产业。以成都、绵阳、德阳、眉山、宜宾、泸州、遂宁、广安等地开发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先进计算和存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加强工业软件攻关应用和关键设备研发生产,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创新和扩大应用,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四川最新规划!支持宜宾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2023-12-04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开发区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确立了到2027年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达到12万亿元左右,同步建成5个左右营收超3000亿元、35个左右营收超1000亿元的开发区的目标。
 
  规划范围为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规划期为2023—2027年,展望至2035年。
 
  开发区是全省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承载地,是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在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全省共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145个,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综合保税区6个、省级开发区121个,以占全省1/10的建设用地面积,承载了全省3/4的规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1/3的固定资产投资。2022年,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达8.1万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开发区有21个,税收收入超100亿元的开发区有3个。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三次全会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等作出部署,《规划》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到2027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优化、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开发区发展新格局,奋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规划》强化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各类型、各区域开发区的规划布局。成都都市圈开发区要充分发挥高能级平台和高端要素汇聚优势,加快对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和产业链,在全国争先进位,引领带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开发区要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走在全省前列,打造成为重要增长极。重要节点城市开发区要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链,推动提档升级,打造成为区域发展主要支撑。县域开发区要实施县域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区;后发地区开发区要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加“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
 
  《规划》坚持“四化同步,融合发展;成链配套,集聚发展;创新驱动,高端发展;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改革开放,合作发展”基本原则,提出到2027年,开发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优化、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开发区发展新格局的主要目标。
 
  具体来看
 
  这些涉及宜宾
 
  ↓↓↓
 
  促进区域协调
 
  增强成都都市圈开发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高能级平台和高端要素汇聚优势,加快对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和产业链,推动成都都市圈开发区在全国争先进位,引领带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成都主要依托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等,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制造、加工贸易等产业;
 
  德阳主要依托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等,重点发展清洁能源装备等产业;
 
  眉山主要依托眉山高新区重点发展锂电材料、化工等产业;
 
  资阳主要依托资阳高新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等产业。
 
  推动整合提升
 
  促进开发区提档升级。支持资阳、宜宾、遂宁、南充、达州、眉山等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双流经开区、泸州白酒产业园等省级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创建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推动成都、泸州、宜宾等地新获批的综合保税区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纳入新修订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
 
  各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定位
 
  并对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
 
  加速新兴产业规模化
 
  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等作出部署
 
  《规划》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着力“扬优势、锻长板,促创新、增动能,建集群、强主体”,大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经营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开发区产业发展能级。
 
  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
 
  电子信息产业。以成都、绵阳、德阳、眉山、宜宾、泸州、遂宁、广安等地开发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先进计算和存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加强工业软件攻关应用和关键设备研发生产,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创新和扩大应用,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