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四川青川县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引领 推进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10-17 点击:

  击鼓催征再出发,奋楫扬帆启新程。
 
  10月12日,四川省青川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召开,系统谋划青川现代化建设的工业篇章,作出了《中共青川县委关于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引领推进青川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对标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明确了“大力实施‘四个一、三个三’振兴发展战略,坚持拼字当头、工业为先、创新为要,举全力将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建成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工业经济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为再造一个工业广元贡献青川力量”的目标任务。
 
  目标催人奋进!青川县未来发展总体目标是:重点打造再生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超200亿元、硅基新材料超100亿元、锰系新材料超50亿元三大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大力打造食品饮料、机械制(铸)造、新型建材3个超10亿元优势产业集群,建成中国绿色铝都重要承载地、全国性硅基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性锰系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转化应用示范区、省级专业铸造园、中国西部生态绿色食品供给地;到2025年,将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高新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以上;到2035年,将四川青川省级高新区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园区年营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5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综合效益突出的产业集群,工业强县全面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如何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关键是实干,实干,再实干。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构建
 
  铝基新材料产业、硅基新材料产业、锰系新材料产业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体系,坚持把铝基新材料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全力建设“中国绿色铝都”青川承载地,积极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下游产业,大力引进铜铝精深加工项目,推动再生铝锭、铝棒,再生铜锭、铜杆就地精深加工;稳步推进石英砂岩矿的勘探、开采和利用,大力培育硅基能源材料,重点发展工业硅、多(单)晶硅、电池片、光伏组件及配套全产业链。以“补链、延链、壮链”为突破口,以产业链各环节的重点企业为支撑,加快电池级、电子级四氧化三锰、钠(锂)离子电池材料、新能源电池前驱体等项目建设,构建锰矿开采—电解锰(硫酸锰)—四氧化三锰—锰酸锂—新能源电池(动能和储能电池)链式聚集、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链,提高锰矿资源综合开发效益。
 
  大力培育优势产业
 
  大力打造机械制(铸)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3个优势产业。围绕精密铸件、整套设备、铜铝铸件等制定产业发展图谱,建立健全废旧金属回收体系,融合锰系材料、铝基材料等优势主导材料,针对下游铸造领域延链补链强链;以特色山珍、优质山泉、道地药材等资源为本底,以塔坝产业集中区、孔溪农产品加工园、木鱼食品工业园为依托,做大做强农特产品、特色饮品、肉制品加工三大领域,加快传统食品饮料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预制菜新赛道产业;建立覆盖花岗石、辉绿岩矿、石灰石、文化石、硅矿等全矿种调查、勘查、开发、利用、储备的全产业链矿产资源管理机制。推动现有加工企业延链发展,优先支持上下游一体化、具备集团作战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取得县内优质矿权,提升资源转化效益。
 
  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民营经济实施数字化改造,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推动服务业制造化,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健全多元化、体验式、独特性的旅游业态和产品体系,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充分发挥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名片影响力,擦亮叫响“熊猫家园、青秀之川”文旅品牌,做实做靓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推进现代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统揽,大力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打造鲜活农产品应急保障和直供直销基地,形成本地农产品从原材料到精深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积极创建绿色低碳园区,支持企业推行绿色管理、开展绿色低碳生产和打造绿色品牌。支持铝产业节能技改,开展绿铝电认证。加强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产业绿色化发展中的深度应用。培育引进尾矿废渣综合处置及终端产品加工型企业,以“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处置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全面提升建材行业固废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水平。
 
  优化工业发展布局
 
  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园区集聚”要求,坚持将四川经济开发区、木鱼食品工业园、孔溪农产品加工园、青溪石材产业园作为全县工业发展的主阵地,规划形成“一区三园”的工业空间格局。科学编制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一核三地”高新区工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以庄子产业园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核心增长极,以碑垭新材料产业园为主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以黄沙硅基新材料产业园为主的高纯石英砂材料生产基地,以塔坝产业园为主的现代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加速高新企业集聚集群
 
  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精准谋划一批高质量、高层次的重大项目;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拼招引、提质量、拼落地、提能效“双拼双提”行动,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新渠道;强化项目落地增效,实行重点项目目标管理,强化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健全项目落地保障机制,落实产业专班领导联系服务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行动,积极引进再生铜铝、硅基新材料、锰系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大企业大集团,全力培育省内行业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形成一批产业主导力强的领航企业。
 
  构筑高新区创建科技支撑
 
  推动产业链优化创新,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全产业链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流程再造;加强区域合作创新,围绕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加强与成渝地区县区及相关创新平台合作交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要素富集区域的科技创新合作,主动对接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深化东西部协作,加强与杭州市西湖区在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科技合作。推动协同发展创新,推进科技创新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加强与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技术研发合作。
 
  营造全力支持生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加强用地保障,严格落实“凡用地、先挖潜”原则,鼓励企业通过合作经营、依法转让等形式盘活长期低效使用的土地;做好财政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工业发展不低于8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持续深化“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机制,引育一批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新技能人才和青年大学生;健全督导考核机制,优化目标绩效管理,将亩均效益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纳入高新区创建重要考核内容和督查重点;健全完善组织体系,掀起“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热潮,全力争创省级、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推动全县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
 
  “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引领、推进青川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全局所系、大势所趋、现实所需。”前行方向更加明晰、奋进坐标更加笃实,生态工业发展不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青川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丨李再俊严小婷审核丨宋珍珍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四川青川县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引领 推进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3-10-17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击鼓催征再出发,奋楫扬帆启新程。
 
  10月12日,四川省青川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召开,系统谋划青川现代化建设的工业篇章,作出了《中共青川县委关于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引领推进青川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对标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明确了“大力实施‘四个一、三个三’振兴发展战略,坚持拼字当头、工业为先、创新为要,举全力将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建成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工业经济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为再造一个工业广元贡献青川力量”的目标任务。
 
  目标催人奋进!青川县未来发展总体目标是:重点打造再生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超200亿元、硅基新材料超100亿元、锰系新材料超50亿元三大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大力打造食品饮料、机械制(铸)造、新型建材3个超10亿元优势产业集群,建成中国绿色铝都重要承载地、全国性硅基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性锰系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转化应用示范区、省级专业铸造园、中国西部生态绿色食品供给地;到2025年,将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高新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以上;到2035年,将四川青川省级高新区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园区年营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5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综合效益突出的产业集群,工业强县全面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如何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关键是实干,实干,再实干。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构建
 
  铝基新材料产业、硅基新材料产业、锰系新材料产业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体系,坚持把铝基新材料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全力建设“中国绿色铝都”青川承载地,积极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下游产业,大力引进铜铝精深加工项目,推动再生铝锭、铝棒,再生铜锭、铜杆就地精深加工;稳步推进石英砂岩矿的勘探、开采和利用,大力培育硅基能源材料,重点发展工业硅、多(单)晶硅、电池片、光伏组件及配套全产业链。以“补链、延链、壮链”为突破口,以产业链各环节的重点企业为支撑,加快电池级、电子级四氧化三锰、钠(锂)离子电池材料、新能源电池前驱体等项目建设,构建锰矿开采—电解锰(硫酸锰)—四氧化三锰—锰酸锂—新能源电池(动能和储能电池)链式聚集、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链,提高锰矿资源综合开发效益。
 
  大力培育优势产业
 
  大力打造机械制(铸)造、食品饮料、新型建材3个优势产业。围绕精密铸件、整套设备、铜铝铸件等制定产业发展图谱,建立健全废旧金属回收体系,融合锰系材料、铝基材料等优势主导材料,针对下游铸造领域延链补链强链;以特色山珍、优质山泉、道地药材等资源为本底,以塔坝产业集中区、孔溪农产品加工园、木鱼食品工业园为依托,做大做强农特产品、特色饮品、肉制品加工三大领域,加快传统食品饮料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预制菜新赛道产业;建立覆盖花岗石、辉绿岩矿、石灰石、文化石、硅矿等全矿种调查、勘查、开发、利用、储备的全产业链矿产资源管理机制。推动现有加工企业延链发展,优先支持上下游一体化、具备集团作战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取得县内优质矿权,提升资源转化效益。
 
  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民营经济实施数字化改造,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推动服务业制造化,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健全多元化、体验式、独特性的旅游业态和产品体系,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充分发挥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名片影响力,擦亮叫响“熊猫家园、青秀之川”文旅品牌,做实做靓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推进现代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统揽,大力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打造鲜活农产品应急保障和直供直销基地,形成本地农产品从原材料到精深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积极创建绿色低碳园区,支持企业推行绿色管理、开展绿色低碳生产和打造绿色品牌。支持铝产业节能技改,开展绿铝电认证。加强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产业绿色化发展中的深度应用。培育引进尾矿废渣综合处置及终端产品加工型企业,以“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处置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全面提升建材行业固废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水平。
 
  优化工业发展布局
 
  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园区集聚”要求,坚持将四川经济开发区、木鱼食品工业园、孔溪农产品加工园、青溪石材产业园作为全县工业发展的主阵地,规划形成“一区三园”的工业空间格局。科学编制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一核三地”高新区工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以庄子产业园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核心增长极,以碑垭新材料产业园为主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以黄沙硅基新材料产业园为主的高纯石英砂材料生产基地,以塔坝产业园为主的现代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加速高新企业集聚集群
 
  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精准谋划一批高质量、高层次的重大项目;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拼招引、提质量、拼落地、提能效“双拼双提”行动,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新渠道;强化项目落地增效,实行重点项目目标管理,强化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健全项目落地保障机制,落实产业专班领导联系服务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行动,积极引进再生铜铝、硅基新材料、锰系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大企业大集团,全力培育省内行业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形成一批产业主导力强的领航企业。
 
  构筑高新区创建科技支撑
 
  推动产业链优化创新,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全产业链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流程再造;加强区域合作创新,围绕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加强与成渝地区县区及相关创新平台合作交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要素富集区域的科技创新合作,主动对接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深化东西部协作,加强与杭州市西湖区在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科技合作。推动协同发展创新,推进科技创新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加强与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技术研发合作。
 
  营造全力支持生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加强用地保障,严格落实“凡用地、先挖潜”原则,鼓励企业通过合作经营、依法转让等形式盘活长期低效使用的土地;做好财政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工业发展不低于8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持续深化“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机制,引育一批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新技能人才和青年大学生;健全督导考核机制,优化目标绩效管理,将亩均效益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纳入高新区创建重要考核内容和督查重点;健全完善组织体系,掀起“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热潮,全力争创省级、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推动全县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
 
  “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引领、推进青川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全局所系、大势所趋、现实所需。”前行方向更加明晰、奋进坐标更加笃实,生态工业发展不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青川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丨李再俊严小婷审核丨宋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