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绘就“高”“新”图景——贵阳高新区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15 点击:次
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贵阳高新区,回望过去三十年,贵阳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贵阳高新区始终把质量发展摆在战略位置来抓,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坚定不移走质量改革之路、创新之路、合作之路。
以质量“起笔”,绘出发展新蓝图。如今,“质量”正化为跃动之力、攀升之力,助力贵阳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
做优顶层设计牵住质量“牛鼻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一路走来,贵阳高新区始终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区深化质量强区领导小组安排部署,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积极履行牵头职责,先后制定出台了《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实施“标准化+”行动加快标准化成果转化实施规定》等10余项政策,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统筹推进产业发展质量、区域质量水平提升。
工作中,贵阳高新区立足企业发展,通过区级企业质量提升项目,着力推进质量强企和质量人才建设,以点带面、打基础、促引领,帮助企业在质量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同时,强化品牌培育,加强培育质量管理标杆企业,指导企业申报省长质量奖和省级质量发展项目。
自2018年以来,贵阳高新区已连续5年开展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对标国内、国际同行业标杆,累计对28家企业29个项目开展“一对一”的专家把脉、现场辅导。同时,持续开展质量“体检”和质量攻关“靶向治疗”,先后“体检”出企业存在的221个质量管理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38条,降低企业成本2100余万元,经济效益提高5800余万元,切实解决企业质量提升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形成了可供全区企业借鉴和全面推广的质量解决方案和成果。
经过不断努力,一个个质量工作亮点,在贵阳高新区“多点开花”。目前,贵阳高新区连续8年实现重要工业产品抽检合格率100%,一家企业荣获贵州省省长质量奖,一家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一家企业荣获贵阳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两家企业荣获贵阳国家高新质量奖(组织奖),三家企业的有关项目获批成为贵州省质量发展项目,贵阳高新区于2020年获评贵州省真抓实干(推进质量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之一。
坚持以“智”提“质”助力新型工业化
每8秒采集1次数据,1分钟产出近300件产品……走进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见车间内机器运转不停,高端主机汽车二极管智能化生产示范线上的机器抓手正在忙碌,备料、组装、测试等工序有条不紊。
图片
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
2006年,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只是一个拥有38万元固定资产的小车间。近年来,抓住贵阳高新区启动大数据与工业融合发展机遇,雅光电子开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模式,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一条世界一流的高端主机汽车二极管智能化生产线,建立了自动化示范生产线、研发数据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改造、数据采集应用平台、数据分析平台等智能制造系统。如今,雅光电子已稳坐国内整流二极管龙头老大的位置,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0%。
回望历史长河,以“智”提“质”实现产业升级的企业在贵阳高新区比比皆是。
老牌药厂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依托人工智能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其现代化中药制药生产线上机器有序运转,只有出现故障时才需要人工干预;贵州中晟泰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也进行了智能改造,升级后生产线上一名工人可操控数十台设备,产品不仅具备更高性能、更低功耗,还实现了芯片尺寸的优化;作为全球第二家拥有干式膜元件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制造商,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自动化膜生产线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已规模化生产20个系列100多个规格的膜产品型号,拥有年产膜材料233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传统产业纷纷升级,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越来越彰显。贵阳高新区全力推动实施“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专项行动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推动企业提质升级,实现了工业转型向“新”要劲。截至目前,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占全市约四成,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更是达到42户。
加强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2014年,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还只是贵阳高新区启林创客小镇里的一家初创企业,无人驾驶技术仅是一种技术展望。8年来,执着于科技创新的翰凯斯发布了全球第一款自动驾驶滑板底盘,并将无人驾驶底盘销往全球近20个国家。
今年2月,翰凯斯与上海自动驾驶企业追势科技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其自主研发产品——无人驾驶小巴(Robobus)在上海临港落地运行。在梦想照进现实的这段路上,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翰凯斯取得了成功。
贵阳高新区通过强化政策申报指导、促进资源嫁接等措施,推动辖区企业增加营业收入、获得融资贷款、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目前,全区孵化毕业企业累计370家,聚集34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一个个科研机构的落地,一项项科研成果的出炉,都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022年,贵阳高新区各类研发机构(平台)增长至278家,新增创服机构69家,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省级人才基地12个。先后获批“国家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试点示范,成为全省科技创新活跃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同时,贵阳高新区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强企”战略计划,全面开展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培育工作,制定了《贵阳国家高新区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印发了《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开展2021年度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贵阳国家高新区知识产权试点企业考核评分标准》,并成立区域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团,建立了知识产权专家库,切实为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人才保障。
瞄准检验检测打造产业生态圈
自2018年国家认监委批复贵阳高新区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以来,该区迅速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日常管理机构及相关工作机制,并配套产业扶持、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品牌建设、人才特区等若干扶持政策,为示范区创建工作持续扎实推进夯实基础。
为实现产业聚集、打造检验检测认证生态圈,贵阳高新区规划了建设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的国家质检中心贵阳检验基地,重点引进大数据、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等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检测机构、认证机构、业内专家等资源。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示范区内的骨干企业,成立贵阳市检验检测与认证行业协会,促进协同发展和技术交流。
此外,贵阳高新区还相继出台了《贵阳国家高新区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检测券实施办法》等政策,利用政策红利为企业发展“添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区内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获得各级资质认证奖励、标准成果转化、重点实验室培育、知识产权、大数据发展项目、科技项目、房租补贴等各类政策扶持资金共5600余万元。
如今,贵阳高新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从2018年的29家增加到63家,营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1家,占比33.3%,其中营业收入上亿元的检验检测机构5家,服务领域涵盖质量检验、安全检测、风险监测、认证评价、质量鉴定5大技术领域,以及食品药品、建筑工程、卫生计生、机动车安检、环境与环保等17个专业领域,检验检测认证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范围辐射全省,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
强化标准引领护航大数据发展
大数据+智能制造,让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到98%,生产效率提升55%以上,成为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大数据+医疗,让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唯一连续四年入围“中国互联网100强”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
如今,大数据已成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