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9-26 点击:次
东营高新区始建于2002年2月,2006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16年8月更名为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东营高新区在全省160家开发区中率先完成核准面积调整,核准面积扩大到14.97平方公里。
“一区两园”布局
东营高新区核心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石油科技创新研发基地
“四上”企业184家、高新技术企业116家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亿元,在全省160家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列第36位
石油特色凸显
产业门类齐全。以石油技术服务与装备为主导产业,石油装备与工程技术服务类企业达到500余家,产品覆盖能源勘探、钻、测、录、采、输等生产全链条,有37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形成集研发、制造、服务、内外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国际市场分布广。骨干企业实现对南北美、中东、非洲、南亚、俄罗斯等70余个石油产出国和地区出口,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市场网络遍布110个国家和地区。页岩油气钻采产品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油服队伍发展到200多支,服务全球70多个油气生产区块。
服务平台完备。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30个,其中,石油装备质检中心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第三方石油装备综合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能力覆盖80%以上的石油装备产品门类;易瑞国际工业品跨境电商平台,是国内首家石油工业品跨境电商平台;海关直通监管场站是国内唯一的石油装备国际陆港,年货物吞吐能力540万吨;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培训中心拥有国际井控IADC和IWCF“双证”资质,积极开展海上石油安全、井控技术、硫化氢防护技术等培训。
创新体系完善
扩规载体平台。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建成省级以上企业自主研发平台76家,科技创新园二期、能源信息港等科技载体5个,孵化加速面积30余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50余家。全面优化人才发展载体,东营高新区被认定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胜利大学生创业园获评全市首个“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提速产学研融合。构建企业分级管理数据库,开展创新主体分类培育与精准支持,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省级瞪羚企业1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
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在全市首个试点发行“科技创新券”,累计发放额度3000万元,惠及企业220余家。积极申报“科创中国”试点园区、省级大学科技园等一系列平台项目,获批省创驱行动协同创新基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版权示范园区等称号。
项目挖潜显著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坚持不懈做大做强石油装备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深海特非”迈进,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目前全区70%的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80%的石油装备产值、90%的产业服务平台集聚高新区。2023年高新区提报并入选省市区三级重点产业项目43个,总投资118亿元,其中省重点4个、市重点11个。
深化油地融合进程。开工建设总投资14亿元的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承接物探院、钻井院、工程院搬迁,集聚3500名以上石油行业科技人才入驻,努力打造国内最大、最权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科研机构集群和创新“策源地”。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全面推行“标准地”供地,出让总面积389.4亩的“标准地”4宗。推行“零增地”建园模式,盘活闲置楼宇、厂房、土地75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厂房、多层厂房112栋、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实施企业零增地技改项目30个、13.3亿元。
循环发展均衡
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支持引导企业在重点油气区块开发中率先抢占市场份额,目前,汉德钻机电控系统年产能150台(套),成为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认定的两家制造厂商之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永利精工特殊螺纹接箍年产能100万支,定向供应于中石化、中石油市场;新胜物探检波器年产能30万只,是中石化最大的物探检波器供应商。
推动外贸转型发展。深化与国际能源国家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出口交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20余家。支持科瑞、胜机等企业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等32个,超深钻机等一批重大装备成功出口欧美市场。大力发展垂直专业跨境电商平台,易瑞跨境电商平台签约企业3000余家,累计实现线上订单6亿美元;瑞机全球平台已设立境外分支机构8家,实现交易额1.5亿美元。
实施品牌国际化运营之路。连续十五年参与举办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获得UFI认证,近三年累计签订对外贸易合同协议745个,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