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聚能 增能 赋能——焦作高新区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建设纪实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0-26 点击:

  今年3月15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来到焦作高新区(示范区)的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调研,赞扬:“‘设计河南’,你们这里是第一个,焦作是第一个,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非常好!希望你们在‘设计河南’建设中,能够成为标兵!”
 
  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仅仅是焦作高新区致力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中的一个。目前,焦作高新区共有6个“双创”特色载体。除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外,还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科技总部新城、创基智谷、中德产业园等。6个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功能层次分明、特色优势鲜明,成为焦作市创新创业(双创)的新高地。截至目前,6个“双创”特色载体拥有河南省级以上孵化载体9家,数量居焦作市第一,已入驻企业(团队)700余个,年纳税近2亿元;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总部新城4家孵化载体获评焦作市“科技产业综合体先进单位”;焦作高新区也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部“第二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单位”、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称号。
 
  连日来,笔者走进焦作高新区,探究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建设的秘密。
 
  项目聚能
 
  聚合资源促转型
 
  支持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是焦作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焦作高新区紧紧抓住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项目“牛鼻子”,以项目聚能,“项目为王”,不断促进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新兴增长极。
 
  项目谋划,聚能链条。焦作高新区依托6个载体建平台,依托链条优生态,搭建新型研发、中试转化、产业研究院等平台,链接全国重点高校、国家层级和集聚地方优势创新资源,构建“从前端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与转化再到创业孵化与产业培育”的创新链产业链贯通链,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的不断优化、细分产业的不断培育。
 
  项目创建,聚能全程。2020年8月,焦作高新区“双创”特色载体项目成功获批国家第三批“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科技资源支撑型)项目”。河南省财政厅先后分三期将国家专项资金3700万元拨付至高新区。目前,该项目资金使用率100%,24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平均完成进度为190.9%。
 
  项目建设,聚能模式。采用“国有+民营模式”,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探索建设中国首家实验室集成服务产业园“一站式”集中采购平台,采取国有平台投资建设,民营企业运营增效的线上线下双驱动模式,推动服务模式变革创新。采用“民营+民营模式”,科技总部新城联合河南新思源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省肆准检测服务公司,多元主体共建联合体聚能平台,助力区域电力检测专业化发展。采用“民营+高校模式”,天宝桓祥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及华晶、黄河旋风等超硬材料骨干企业,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和共享实验室,助力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科技增能
 
  强化能力促提升
 
  近日,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在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始运行。该园区从此坐拥北京中关村丰富的优势科教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引进来”窗口,推动高端科技成果在焦作转化落地。同时该园区还谋划建设了“中国实验室集成服务产业园”项目。该项目瞄准高端实验室装备这个高科技服务未来产业,已有7家技术服务机构、38家仪器装备供应商入驻。而这只是6个“双创”特色载体科技增能的一个缩影。
 
  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目前依托河南理工大学人才、科技成果、文化氛围等地方最优科教资源,形成“科技+孵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焦作市委市政府在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了焦作市的创新高地,组建成立了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下设工业设计产业研究院、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十个重点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汇聚了多支由两院院士、首席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已孵化落地70余个科创项目,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能。
 
  同时,这里的中原“设计+”,以孵化工业设计类高技术服务企业为主,增能17个园区平台科技创新资源,已经成为河南省工业设计的引领高地。科技总部新城建设的“电力检测试验研发平台”项目,聚焦细分领域行业首家电气和力学实验室,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咨询、专家上门等“一站式”集成服务,全力打造焦作市科技研发孵化中心和电力检测行业集聚地。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坚持“一中心多平台”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国家孵化平台“老大哥”的引领作用,营造完善的智慧化创业孵化、创新服务体系。
 
  科技增能,让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技术及产品获市场高度认可。焦作智造机电聚焦焊接智能化领域,已成功地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科瑞森成功地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迈科咨询成功地创建焦作市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卓立膜材料搭建了行业首家国家认可实验室。
 
  创新赋能
 
  优化生态促发展
 
  目前,焦作高新区创新能力排名焦作市第一。这是该区创新赋能,优化生态促发展的结果。以6个“双创”特色载体为引领,目前,全区集聚河南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7个,其中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省级产业创新联盟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
 
  为强化创新赋能,焦作高新区柔性引进了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牛济泰及郑锦华、张传虎等高层次人才(团队)30余个,获批焦作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27个;科技人才库已入库244人。牛济泰、和平安、魏建平等教授及刘书安等技术人员带技术创办晶泰航空、智造机电、焦作钗瑙工程及安钻科技等一批科技企业。牛济泰教授创建的晶泰航空,在铝基复合材料制造加工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已突破第三代相控阵雷达T/R模块材料的电子封装关键技术,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鼓励支持高端创业人才创办企业,倍特矿业、神盾科技、天宝桓祥、森格材料等行业技术骨干纷纷创办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引领细分产业发展。神盾科技首创高安全等级的多功能电库技术,已获授权专利8项;天宝桓祥“系列大型超高压六面顶装备、关键技术及高档超硬材料开发”项目成功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拥有发明专利14项;森格材料主导制定国家标准《信号传输用单晶圆铜线及其线坯GB/T26044-2010》。中方检测可提供食品检测、环境检测等六大领域检验检测服务,该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8项。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技术及产品获市场高度认可,焦作智造机电聚焦焊接智能化领域,开展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组装调试机非标准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智造技术研发,已成功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科瑞森作为连续输送装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12个新型成套装备被认定为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获得股权融资5000余万元,成功地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迈科咨询成功地创建焦作市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冶金工程设计方面的全套方案供应商。卓立膜材料是我国智能识别信息材料的龙头企业,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逐步替代进口高端产品,搭建了该行业首家获国家认可专业实验室。
 
  同时,焦作高新区充分发挥河南理工大学园区的智慧金融服务中心的平台优势,促进特色载体与30余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获得科技贷款3450万元;出台《焦作高新区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焦作高新区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政策,举办院(校)地合作大会、“焦作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承办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焦作分赛等双创赛事活动,参赛、获奖企业数均为焦作市第一。创新赋能的直接效果是6个园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孵化面积达到8.3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服务能力也实现了较快提升;载体合作的银行、担保、保险、创业投资等资本服务机构数量由20个提升至71个;拥有或合作的各类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达84个;拥有或合作共享的国家或省级实验室、技术研发平台达81个。载体“亩均收入”实现大幅提升,达到0.22万元/平方米。同时,综合服务能力快速提升,载体为入驻企业(团队)提供工商注册、孵化指导、共享办公、创业辅导、企业培训、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产学研合作对接、市场拓展、投融资对接等多元化、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吸引了一大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入驻。
 
  截至6月16日,焦作高新区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项目第三批项目资金已确定获批通知,将得到全额1000万元的奖励扶持。据悉,焦作高新区项目在该批次中获高分通过,在河南省的3批8个中得分最高,在全国的100多个项目中也属完成度良好。
 
  聚能、增能、赋能,焦作高新区将继续发挥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项目的引领、驱动作用,促进特色载体与中小企业提质增效,不断提高焦作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区域带动作用,形成创新新兴增长极,成为“又高又新”的主力军、排头兵。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聚能 增能 赋能——焦作高新区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建设纪实

2022-10-26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今年3月15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来到焦作高新区(示范区)的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调研,赞扬:“‘设计河南’,你们这里是第一个,焦作是第一个,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非常好!希望你们在‘设计河南’建设中,能够成为标兵!”
 
  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仅仅是焦作高新区致力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中的一个。目前,焦作高新区共有6个“双创”特色载体。除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外,还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科技总部新城、创基智谷、中德产业园等。6个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功能层次分明、特色优势鲜明,成为焦作市创新创业(双创)的新高地。截至目前,6个“双创”特色载体拥有河南省级以上孵化载体9家,数量居焦作市第一,已入驻企业(团队)700余个,年纳税近2亿元;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总部新城4家孵化载体获评焦作市“科技产业综合体先进单位”;焦作高新区也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部“第二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单位”、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称号。
 
  连日来,笔者走进焦作高新区,探究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建设的秘密。
 
  项目聚能
 
  聚合资源促转型
 
  支持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是焦作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焦作高新区紧紧抓住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项目“牛鼻子”,以项目聚能,“项目为王”,不断促进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新兴增长极。
 
  项目谋划,聚能链条。焦作高新区依托6个载体建平台,依托链条优生态,搭建新型研发、中试转化、产业研究院等平台,链接全国重点高校、国家层级和集聚地方优势创新资源,构建“从前端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与转化再到创业孵化与产业培育”的创新链产业链贯通链,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的不断优化、细分产业的不断培育。
 
  项目创建,聚能全程。2020年8月,焦作高新区“双创”特色载体项目成功获批国家第三批“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科技资源支撑型)项目”。河南省财政厅先后分三期将国家专项资金3700万元拨付至高新区。目前,该项目资金使用率100%,24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平均完成进度为190.9%。
 
  项目建设,聚能模式。采用“国有+民营模式”,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探索建设中国首家实验室集成服务产业园“一站式”集中采购平台,采取国有平台投资建设,民营企业运营增效的线上线下双驱动模式,推动服务模式变革创新。采用“民营+民营模式”,科技总部新城联合河南新思源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省肆准检测服务公司,多元主体共建联合体聚能平台,助力区域电力检测专业化发展。采用“民营+高校模式”,天宝桓祥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及华晶、黄河旋风等超硬材料骨干企业,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和共享实验室,助力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科技增能
 
  强化能力促提升
 
  近日,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在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始运行。该园区从此坐拥北京中关村丰富的优势科教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引进来”窗口,推动高端科技成果在焦作转化落地。同时该园区还谋划建设了“中国实验室集成服务产业园”项目。该项目瞄准高端实验室装备这个高科技服务未来产业,已有7家技术服务机构、38家仪器装备供应商入驻。而这只是6个“双创”特色载体科技增能的一个缩影。
 
  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目前依托河南理工大学人才、科技成果、文化氛围等地方最优科教资源,形成“科技+孵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焦作市委市政府在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了焦作市的创新高地,组建成立了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下设工业设计产业研究院、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十个重点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汇聚了多支由两院院士、首席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已孵化落地70余个科创项目,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能。
 
  同时,这里的中原“设计+”,以孵化工业设计类高技术服务企业为主,增能17个园区平台科技创新资源,已经成为河南省工业设计的引领高地。科技总部新城建设的“电力检测试验研发平台”项目,聚焦细分领域行业首家电气和力学实验室,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咨询、专家上门等“一站式”集成服务,全力打造焦作市科技研发孵化中心和电力检测行业集聚地。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坚持“一中心多平台”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国家孵化平台“老大哥”的引领作用,营造完善的智慧化创业孵化、创新服务体系。
 
  科技增能,让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技术及产品获市场高度认可。焦作智造机电聚焦焊接智能化领域,已成功地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科瑞森成功地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迈科咨询成功地创建焦作市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卓立膜材料搭建了行业首家国家认可实验室。
 
  创新赋能
 
  优化生态促发展
 
  目前,焦作高新区创新能力排名焦作市第一。这是该区创新赋能,优化生态促发展的结果。以6个“双创”特色载体为引领,目前,全区集聚河南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7个,其中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省级产业创新联盟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
 
  为强化创新赋能,焦作高新区柔性引进了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牛济泰及郑锦华、张传虎等高层次人才(团队)30余个,获批焦作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27个;科技人才库已入库244人。牛济泰、和平安、魏建平等教授及刘书安等技术人员带技术创办晶泰航空、智造机电、焦作钗瑙工程及安钻科技等一批科技企业。牛济泰教授创建的晶泰航空,在铝基复合材料制造加工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已突破第三代相控阵雷达T/R模块材料的电子封装关键技术,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鼓励支持高端创业人才创办企业,倍特矿业、神盾科技、天宝桓祥、森格材料等行业技术骨干纷纷创办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引领细分产业发展。神盾科技首创高安全等级的多功能电库技术,已获授权专利8项;天宝桓祥“系列大型超高压六面顶装备、关键技术及高档超硬材料开发”项目成功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拥有发明专利14项;森格材料主导制定国家标准《信号传输用单晶圆铜线及其线坯GB/T26044-2010》。中方检测可提供食品检测、环境检测等六大领域检验检测服务,该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8项。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技术及产品获市场高度认可,焦作智造机电聚焦焊接智能化领域,开展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组装调试机非标准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智造技术研发,已成功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科瑞森作为连续输送装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12个新型成套装备被认定为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获得股权融资5000余万元,成功地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迈科咨询成功地创建焦作市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冶金工程设计方面的全套方案供应商。卓立膜材料是我国智能识别信息材料的龙头企业,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逐步替代进口高端产品,搭建了该行业首家获国家认可专业实验室。
 
  同时,焦作高新区充分发挥河南理工大学园区的智慧金融服务中心的平台优势,促进特色载体与30余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获得科技贷款3450万元;出台《焦作高新区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焦作高新区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政策,举办院(校)地合作大会、“焦作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承办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焦作分赛等双创赛事活动,参赛、获奖企业数均为焦作市第一。创新赋能的直接效果是6个园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孵化面积达到8.3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服务能力也实现了较快提升;载体合作的银行、担保、保险、创业投资等资本服务机构数量由20个提升至71个;拥有或合作的各类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达84个;拥有或合作共享的国家或省级实验室、技术研发平台达81个。载体“亩均收入”实现大幅提升,达到0.22万元/平方米。同时,综合服务能力快速提升,载体为入驻企业(团队)提供工商注册、孵化指导、共享办公、创业辅导、企业培训、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产学研合作对接、市场拓展、投融资对接等多元化、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吸引了一大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入驻。
 
  截至6月16日,焦作高新区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项目第三批项目资金已确定获批通知,将得到全额1000万元的奖励扶持。据悉,焦作高新区项目在该批次中获高分通过,在河南省的3批8个中得分最高,在全国的100多个项目中也属完成度良好。
 
  聚能、增能、赋能,焦作高新区将继续发挥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项目的引领、驱动作用,促进特色载体与中小企业提质增效,不断提高焦作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区域带动作用,形成创新新兴增长极,成为“又高又新”的主力军、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