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访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3-18 点击:

  合肥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历经30年发展,已成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大健康等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连续八年稳居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日前,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接受采访。
 
  宋道军介绍,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聚焦“中国声谷量子中心”,重点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开放发展、产城融合”四大战略,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内生发展之路,为“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战略提供了强大动力。
 
  宋道军指出,2021年,合肥高新区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高新区用占全市1.1%的土地,实现15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2%,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48.7亿元,同比增长17.1%,总量位居全市各县区开发区第一,约占全市的20%。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服务业营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总量全市第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保持20%以上增长,新增市场主体2万余家,目前科技型企业已突破5万余家;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3家,累计自主培育上市公司3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总数近2000家,上市企业、高企数约占全市的一半,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9家、占全市31%。
 
  此外,高新区内量子科学和技术研究院和科大高新校区投入使用,“祖冲之号”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质子刀”初试锋芒,培育出全球首个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用于全球抗疫,家用核酸检测试剂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特别是在北京冬奥会上,以全色光显、东超科技、科大讯飞、若森智能、科大国盾、科威尔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产品大放异彩。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通报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合肥高新区取得位居全国第八名的好成绩。今年一季度,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迎来开门红,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安徽中心、潜在独角兽聚盟集团总部基地和空天院4个子公司等一批好项目相继落户,空天信息、量子科技、精准医疗、新能源等未来产业在高新区加速布局。
 
  宋道军表示,今年高新区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深化强校强所强院合作,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力争遴选关键核心技术50项以上。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扎实开展高企、高成长企业、专精特新等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新增科技企业突破2万家,新培育高企5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
 
  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方面,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差别化要素配置政策,实现规上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加快发展新经济,深化国家战新产业集群、中国声谷、中国安全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等国家、省、市战新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空天信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积极申创光伏新能源、大健康国家战新产业集群,争创中国软件名园、高端仪器仪表特区。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常态推进“四送一服”,顶格服务企业发展。牢牢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聚焦前沿科技、未来产业、双碳战略、社会治理等方向加强制度创新,推动一批深层次创新改革事项落地见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与长三角先发园区合作,引入长三角高端要素和重大项目。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建好用好中德国际创新园、长三角海创中心、侨梦苑等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开放平台,推动企业“走出去”。
 
  在加快产城有机融合方面,高标准启动托管区51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开工建设道路、安置房等首批项目。启动实施2022-2024年大建设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快推进“双碳”实施方案,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创建全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强教育医疗服务供给,推动科技文化融合,积极创建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
 
  宋道军表示,高新区将继续秉持矢志创新、锐意进取的理念,为合肥市勇当“两个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访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

2022-03-1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合肥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历经30年发展,已成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大健康等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连续八年稳居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日前,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接受采访。
 
  宋道军介绍,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聚焦“中国声谷量子中心”,重点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开放发展、产城融合”四大战略,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内生发展之路,为“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战略提供了强大动力。
 
  宋道军指出,2021年,合肥高新区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高新区用占全市1.1%的土地,实现15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2%,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48.7亿元,同比增长17.1%,总量位居全市各县区开发区第一,约占全市的20%。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服务业营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总量全市第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光伏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保持20%以上增长,新增市场主体2万余家,目前科技型企业已突破5万余家;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3家,累计自主培育上市公司3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总数近2000家,上市企业、高企数约占全市的一半,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9家、占全市31%。
 
  此外,高新区内量子科学和技术研究院和科大高新校区投入使用,“祖冲之号”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质子刀”初试锋芒,培育出全球首个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用于全球抗疫,家用核酸检测试剂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特别是在北京冬奥会上,以全色光显、东超科技、科大讯飞、若森智能、科大国盾、科威尔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产品大放异彩。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通报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合肥高新区取得位居全国第八名的好成绩。今年一季度,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迎来开门红,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安徽中心、潜在独角兽聚盟集团总部基地和空天院4个子公司等一批好项目相继落户,空天信息、量子科技、精准医疗、新能源等未来产业在高新区加速布局。
 
  宋道军表示,今年高新区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深化强校强所强院合作,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力争遴选关键核心技术50项以上。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扎实开展高企、高成长企业、专精特新等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新增科技企业突破2万家,新培育高企5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
 
  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方面,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差别化要素配置政策,实现规上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加快发展新经济,深化国家战新产业集群、中国声谷、中国安全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等国家、省、市战新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空天信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积极申创光伏新能源、大健康国家战新产业集群,争创中国软件名园、高端仪器仪表特区。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继续实施营商环境“领跑计划”,常态推进“四送一服”,顶格服务企业发展。牢牢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聚焦前沿科技、未来产业、双碳战略、社会治理等方向加强制度创新,推动一批深层次创新改革事项落地见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与长三角先发园区合作,引入长三角高端要素和重大项目。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建好用好中德国际创新园、长三角海创中心、侨梦苑等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开放平台,推动企业“走出去”。
 
  在加快产城有机融合方面,高标准启动托管区51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规划建设,开工建设道路、安置房等首批项目。启动实施2022-2024年大建设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快推进“双碳”实施方案,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创建全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强教育医疗服务供给,推动科技文化融合,积极创建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
 
  宋道军表示,高新区将继续秉持矢志创新、锐意进取的理念,为合肥市勇当“两个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