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太仓高新区:开放创新铺就进阶之路

来源:未知 日期:2018-11-23 点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太仓高新区来说,是载入发展史册的一年。9月21日,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江苏省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回首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两段奋斗历程写成了太仓高新区的25年成长史。
 
  作为经开区,1993年,太仓经济开发区成立,到2002年与太仓港港口开发区合并,并在2011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已有25年的时间。作为高新区,从2012年省政府同意筹建到2018年省政府同意设立,至今已6年。
 
  当前,太仓高新区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太仓高新区已重新出发,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德高科技产业园的目标,开启又一段注定不平凡的进阶征程,为太仓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当好标杆、做好示范。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础
 
  数据显示,预计至2018年底,太仓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00亿元,公共财政税收收入超77亿元,工业总产值超1100亿元,分别是2012年筹建之初的1.5倍、1.9倍和1.4倍。
 
  以太仓全市约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太仓高新区完成了约4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超过57%的公共财政预算税收收入。但比数字的增长更为亮眼的是,6年里,太仓高新区经济不断进阶升级,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完美实现去筹转正。
 
  近两年,联合汽车电子、博泽、新大洲本田等一批体量大、质量优的新项目相继竣工投产,耐克、舍弗勒、通快等一批原有企业纷纷扩建升级,形成一批新产业、新动能、新经济的增长点,有力推动了汽车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总部物贸、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构建了100万平方米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全链条,集聚了中科院计算所、技物所、硅酸盐所、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名所和300多名科创领军人才,奠定了今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省级高新区首位。
 
  太仓市委常委、太仓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红星表示,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德高科技产业园的新征程中,太仓高新区将更加注重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的培育和建设,既壮大提升以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为链条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和以数控机床、智能装备、医疗器械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总部物贸产业,同时积极培育以增材制造、生物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和集聚高端人才的生物医药产业,全力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推动上述产业的发展,太仓高新区正在全力建设中德增材制造创新园、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并依托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技物所和硅酸盐所、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太仓中心等科创资源,打通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为产业发展建好“智慧谷”。同时,通过西北工业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太仓工程师协会、中德培训中心等,加大职业经理人、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工人等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并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加强太仓高新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X”政策引导扶持,形成“平台+人才+政策”共同支撑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同龄并肩成长造就一张对外开放名片
 
  1993年初,太仓撤县建市。同年,太仓经济开发区成立。缘分使然,就在这一年,太仓首家德企克恩-里伯斯公司落户开发区。
 
  25年来,太仓经济开发区一步步成长为高新区,成为太仓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在克恩-里伯斯公司的带动下,以太仓高新区为主阵地的对德合作,也成长为太仓对外开放最靓丽的一张城市名片。
 
  整整10年前,太仓被中国商务部、德国经济部联合授予全国第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10周年。而自2012年太仓高新区启动筹建以来,对德合作在这一全新的平台上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从德资项目集聚到中德企业配套合作、创新合作,近年来,太仓高新区对德合作实现了梯次升级,合作领域由经贸拓宽至科教、文体、环保、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走出一条源自民间、市场主导的对德合作之路。
 
  目前,太仓高新区德企以年均15家以上的速度递增,德企数量增至近300家,建设了50万平方米的对德合作载体,引进全球第八家德国中心、德国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太仓中心等高端平台,率先在全国开展德国“双元制”教育,培养了1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
 
  经济合作之外,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逐渐蔓延开来:连续举办十一届的啤酒节,成了太仓人和德国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中德乒乓球赛、足球赛,吸引了一批工作、生活在太仓的德国人参加……
 
  当前,太仓高新区正强化与德国的全方位城市合作,着力推动中德政府间、企业间、机构间、市民间,围绕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双向合作和融合发展,打造中德合作典范城市。
 
  白纸上画出一片产城融合发展的蓝海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太仓发展的中坚力量,太仓高新区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希望,更是太仓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重任。
 
  以现代田园城市为发展总目标的太仓,在“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16字总方针,产城融合发展赫然在列。
 
  在25年的不断发展中,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形成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太仓高新区不断提升着太仓产城融合的标杆。
 
  目前,太仓高新区区内基础设施“九通一平”基本完成,科教文卫等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日益提升,中部田园城市核心区、北部智能制造核心区、南部文旅创意核心区、东部科技生态核心区(娄江新城)等“一区四核”的开发建设正有序推进。
 
  25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春风,太仓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的历史跨越,在近乎白纸上画出一片产城融合发展的蓝海,成为太仓全市科技资源最密集、产业发展最先进、创新创业最活跃、改革开放最领先的区域。
 
  今后,随着太仓“1221”重大城市项目之一即娄江新城在太仓高新区的日益崛起,以及复星旅文、泰禾商业综合体等一批重点城市能级项目和中心公园、娄江新城滨河公园等一批生态绿廊建设的快速推进,太仓高新区作为现代田园城市样本将更具形态。
 
  在这样的田园城市形态中,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朝着更加高质量迈进——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产城融合、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太仓高新区将全面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德高科技产业园,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太仓高新区:开放创新铺就进阶之路

2018-11-23 来源:未知 点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太仓高新区来说,是载入发展史册的一年。9月21日,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江苏省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回首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两段奋斗历程写成了太仓高新区的25年成长史。
 
  作为经开区,1993年,太仓经济开发区成立,到2002年与太仓港港口开发区合并,并在2011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已有25年的时间。作为高新区,从2012年省政府同意筹建到2018年省政府同意设立,至今已6年。
 
  当前,太仓高新区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太仓高新区已重新出发,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德高科技产业园的目标,开启又一段注定不平凡的进阶征程,为太仓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当好标杆、做好示范。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础
 
  数据显示,预计至2018年底,太仓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00亿元,公共财政税收收入超77亿元,工业总产值超1100亿元,分别是2012年筹建之初的1.5倍、1.9倍和1.4倍。
 
  以太仓全市约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太仓高新区完成了约4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超过57%的公共财政预算税收收入。但比数字的增长更为亮眼的是,6年里,太仓高新区经济不断进阶升级,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完美实现去筹转正。
 
  近两年,联合汽车电子、博泽、新大洲本田等一批体量大、质量优的新项目相继竣工投产,耐克、舍弗勒、通快等一批原有企业纷纷扩建升级,形成一批新产业、新动能、新经济的增长点,有力推动了汽车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总部物贸、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构建了100万平方米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全链条,集聚了中科院计算所、技物所、硅酸盐所、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名所和300多名科创领军人才,奠定了今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省级高新区首位。
 
  太仓市委常委、太仓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红星表示,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德高科技产业园的新征程中,太仓高新区将更加注重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的培育和建设,既壮大提升以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为链条的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和以数控机床、智能装备、医疗器械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总部物贸产业,同时积极培育以增材制造、生物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和集聚高端人才的生物医药产业,全力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推动上述产业的发展,太仓高新区正在全力建设中德增材制造创新园、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并依托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技物所和硅酸盐所、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太仓中心等科创资源,打通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为产业发展建好“智慧谷”。同时,通过西北工业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太仓工程师协会、中德培训中心等,加大职业经理人、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工人等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并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加强太仓高新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X”政策引导扶持,形成“平台+人才+政策”共同支撑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同龄并肩成长造就一张对外开放名片
 
  1993年初,太仓撤县建市。同年,太仓经济开发区成立。缘分使然,就在这一年,太仓首家德企克恩-里伯斯公司落户开发区。
 
  25年来,太仓经济开发区一步步成长为高新区,成为太仓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在克恩-里伯斯公司的带动下,以太仓高新区为主阵地的对德合作,也成长为太仓对外开放最靓丽的一张城市名片。
 
  整整10年前,太仓被中国商务部、德国经济部联合授予全国第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10周年。而自2012年太仓高新区启动筹建以来,对德合作在这一全新的平台上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从德资项目集聚到中德企业配套合作、创新合作,近年来,太仓高新区对德合作实现了梯次升级,合作领域由经贸拓宽至科教、文体、环保、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走出一条源自民间、市场主导的对德合作之路。
 
  目前,太仓高新区德企以年均15家以上的速度递增,德企数量增至近300家,建设了50万平方米的对德合作载体,引进全球第八家德国中心、德国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太仓中心等高端平台,率先在全国开展德国“双元制”教育,培养了1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
 
  经济合作之外,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逐渐蔓延开来:连续举办十一届的啤酒节,成了太仓人和德国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中德乒乓球赛、足球赛,吸引了一批工作、生活在太仓的德国人参加……
 
  当前,太仓高新区正强化与德国的全方位城市合作,着力推动中德政府间、企业间、机构间、市民间,围绕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双向合作和融合发展,打造中德合作典范城市。
 
  白纸上画出一片产城融合发展的蓝海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太仓发展的中坚力量,太仓高新区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希望,更是太仓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重任。
 
  以现代田园城市为发展总目标的太仓,在“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16字总方针,产城融合发展赫然在列。
 
  在25年的不断发展中,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形成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太仓高新区不断提升着太仓产城融合的标杆。
 
  目前,太仓高新区区内基础设施“九通一平”基本完成,科教文卫等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日益提升,中部田园城市核心区、北部智能制造核心区、南部文旅创意核心区、东部科技生态核心区(娄江新城)等“一区四核”的开发建设正有序推进。
 
  25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春风,太仓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的历史跨越,在近乎白纸上画出一片产城融合发展的蓝海,成为太仓全市科技资源最密集、产业发展最先进、创新创业最活跃、改革开放最领先的区域。
 
  今后,随着太仓“1221”重大城市项目之一即娄江新城在太仓高新区的日益崛起,以及复星旅文、泰禾商业综合体等一批重点城市能级项目和中心公园、娄江新城滨河公园等一批生态绿廊建设的快速推进,太仓高新区作为现代田园城市样本将更具形态。
 
  在这样的田园城市形态中,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朝着更加高质量迈进——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产城融合、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太仓高新区将全面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德高科技产业园,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