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来源:未知 日期:2018-10-10 点击: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由此成立。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6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了弘扬艰苦奋斗、推进改革、创新引领的高新区精神,总结宣传30年来各地涌现的高新区建设发展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高新区事业更上一个台阶。开设“高新区发展30年”专栏,将分期刊载各个国家高新区的工作经验,今天推出第三十期——《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在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山东省被列为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济南是核心区,济南高新区则是核心中的核心;在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济南高新区更是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济南高新区,拥有活力与拼劲,但也要面对迈入成熟的考验与挑战。对此,济南高新区加快探索“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努力在济南市“大强美富通”省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构筑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前沿高地,在全国高新区中树立榜样,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全面落实深化“证照分离”“一次办成”“零跑腿”等改革,在济南市率先实现“拿地即开工”,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三证齐发”。

 

在创新创业方面,济南高新区的平台载体建设,高端人才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一大批新项目的签约,使园区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加快。

 

 一把火炬蔓延整个齐鲁大地 

 

1988年,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

 

几乎在同一时间,济南市政府也建立了济南市新技术产业试验区。从此以后,这里也种下了“火炬”的种子,让“星星之火”开始在齐鲁大地上蔓延。

 

1991年3月6日,济南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批准时更名为济南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

 

2016年,济南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跻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列。

 

这个与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同时代的产物在近30年开发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完成GDP总量518.4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千亿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111家。其中IPO上市企业2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8家。“新三板”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和数额均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目前,济南高新区形成了“一区两谷两城”的空间发展格局。“一区”即临空经济区;“两谷”即齐鲁创新谷、齐鲁智慧谷;“两城”即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

 

近年来,为支持济南高新区快速发展,济南市将3250项行政权力下放,“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济南市48个部门刻制了本单位2号印章交付济南高新区使用,真正赋予了济南高新区市级权限。

 

行政权力下放后,济南高新区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大部制”管理各部门,并面向全球进行招聘,打破了“大锅粥”、破除了“铁饭碗”,形成了“干部能进能出、人员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实现了编内编外一个样、竞争择优的人事管理制度。

 

同时,配合大部制改革,济南高新区根据整合后的机构和职责,重新设置岗位、核定员额。改革干部管理方式,实行全员聘用管理、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引入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办法,收入与业绩紧密挂钩,能高能低,且绩效薪酬占比逐年加大。

 

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济南高新区人的工作激情,也为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通过“三步走战略”,打造世界级赋能生态。

 

到2020年,集聚双创资源,引育科技企业,打造生态化城市发展新名片,“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形成雏形。人才、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高度汇聚,跻身全国10强、成为全国一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5%,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00家,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瞪羚企业超过100家,独角兽企业零突破。

 

到2025年,创新创业、自然、社会、政务和政治生态基本建成,全面释放生态效应,五大生态基本建成,成为全国高新区生态化发展标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5%,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瞪羚企业200家,独角兽企业3家。

 

到2035年,构建形成世界级创新创业生态,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生态赋能”型模式成为国内典范,成功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精心谋划产业布局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济南高新区形成以浪潮、神思、鲁能智能和以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代表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中国重汽、费斯托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以齐鲁制药、福瑞达医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同时,启动了济南量子谷,着力发展量子通信产业,计划到2030年形成千亿级的规模。

 

为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济南高新区从最初批复的15.9平方公里起家,历经多次扩区,发展到现在的318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两城两谷”空间格局。中心区、综合保税区、高新东区、高新北区、创新谷五大片区相互依托,互有联系,共同构建了临空经济区、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齐鲁智慧谷、齐鲁创新谷的“一区两城两谷”产业布局。

 

智能装备城是济南市四个中心建设主战场之一,也是济南市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重要承接载体,园区总面积为41平方公里。目前这里拥有以山东临工、中国重汽、吉利汽车等为主的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浪潮、积成等为代表的信息通信产业集群;以鲁能智造、易恒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中车风电、大陆机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华光光电、京金控股等为代表的激光产业集群。

 

下一步,智能装备城将重点培育大数据、云服务等为代表的数据与智能系统产业;以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设备等为代表的试验与生产系统产业;以研发类和信息类为代表的工业软件系统产业;以智能仪表、工业监测设备等为代表的工业物联网系统产业;以未来汽车、无人机、智慧轨道交通装备为代表的智能物流系统产业。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把经济增长更多建立在内生技术的进步上,是全球顶尖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智能装备城的布局体现了济南高新区的深谋远虑。

 

如何推动这一趋势变为现实?济南高新区的方法是政策加码。在投资扶持方面有《促投资稳增长二十条》;在鼓励出口方面有《促外贸稳增长二十条》;在人才引进方面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济南“5150”引才倍增计划、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高新区“海右人才”计划、聚人才稳增长二十条等;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政策,同时还设立了政府引导基金、智能制造产业专项基金,共建了公共研发测试平台等。

 

传统产业的发展会随着空间的不足遭遇瓶颈,济南高新区利用园区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重塑传统产业,加快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享中心,“小铁人”财务智能机器人开始代替财务人员完成既定业务处理,不仅准确无误,而且速度提供了十几倍。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研制的SView三维轻量化浏览器可以在短时间打开拥有8万个零部件的12G火箭整箭数模,并可达到15帧以上浏览。同时,基于SView的可视化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在数字化工厂、三维协同设计、电商平台、工业VR、三维电子手册、珠宝设计等领域。

 

这种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甚至改造传统产业的故事每天都在济南高新区发生,描绘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图景。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加快创新步伐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

 

济南高新区着力构建了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从规划建设的源头入手,做到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营造适宜生产生活的大环境。

 

目前,济南高新区拥有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齐鲁软件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综合保税区、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国家级专业园区;拥有全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游戏动漫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等一批国家级金字招牌。

 

日前,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全部采用自主芯片研制的神威E级原型机完成研制部署,正式落成启用,其整体研制指标国际领先。除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外,济南高新区还建设了浪潮高性能计算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量子技术研究院、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公共技术平台等技术支撑平台,在高效能服务器、大数据开发应用、量子通信技术等领域,具备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成果,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一流。

 

同时,济南高新区集聚了各类人才17.3万人。其中,院士21人(含院士工作站在站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专家8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专家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专家103人。

 

此外,为确立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化泉城的战略目标。济南高新区开始围绕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发挥省会综合优势,围绕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千亿产业部署创新链,通过引进培育研发团队、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总部,发展研发型经济新业态,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创新生态,催生新技术,培植新产业,育成新动能,谋划并实施省会研发中心建设。

 

济南高新区的目标是把省会研发中心建设成为七路并进的形态,即以链接国内外高校、瞄准创新源头的高校系,以引进培育科研院所、打通创新链条的院所系,以集聚企业研发总部、壮大创新主体的企业系,以打造行业研发中心、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系,以共建地区研发总部、强化辐射带动的区域系,以引进海外创新资源、拓展创新空间的海外系,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实现双向转移转化的军民系。

 

众多创新载体、人才让济南高新区在构建优良的营商环境、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方面拔得头筹,也让园区的吸引力不断放大,像个磁场一样吸引着各类型企业。

 

今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市场主体5800户,增速居济南市第一位。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直接得益于改革红利。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在山东省率先研制开通5台商事登记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提供24小时自助申报、查询和打印营业执照服务。

 

同时,济南高新区行政服务与审批管理局以“一件事情”为链条,设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投资项目审批和社会事务”四大板块综合受理窗口,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多头受理”变为“一窗受理”,推行“一份服务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智慧政务标准化服务模式。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济南高新区充分发挥大部制改革优势,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通过“流程再造、分类审批、提前介入、联审联办”等措施,在济南市率先实现重点工业项目土地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三证齐发”和“拿地即开工”试点。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国土规划建设管理局共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14项,办理规划、施工许可102件,审批项目总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打造区级第一个“一站式”不动产服务大厅,将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通过税证联办、延时服务、EMS领证等方式,发放不动产证2.1万余件。

 

济南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还全面简化审批环节和流程,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做到新开办企业“一次办成”并当场取照。同时,园区还深化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行“互联网+手机APP”办照,颁发济南市第一张“微信办理”营业执照。

 

总而言之,怎么方便企业,就怎么来;怎么让企业满意,就怎么做。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在重点落实“一次办成”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将继续深化商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服务大使”和“千企大走访”活动,切实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2018-10-10 来源:未知 点击: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由此成立。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6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了弘扬艰苦奋斗、推进改革、创新引领的高新区精神,总结宣传30年来各地涌现的高新区建设发展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高新区事业更上一个台阶。开设“高新区发展30年”专栏,将分期刊载各个国家高新区的工作经验,今天推出第三十期——《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在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山东省被列为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济南是核心区,济南高新区则是核心中的核心;在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济南高新区更是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济南高新区,拥有活力与拼劲,但也要面对迈入成熟的考验与挑战。对此,济南高新区加快探索“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努力在济南市“大强美富通”省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构筑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前沿高地,在全国高新区中树立榜样,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全面落实深化“证照分离”“一次办成”“零跑腿”等改革,在济南市率先实现“拿地即开工”,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三证齐发”。

 

在创新创业方面,济南高新区的平台载体建设,高端人才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一大批新项目的签约,使园区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加快。

 

 一把火炬蔓延整个齐鲁大地 

 

1988年,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

 

几乎在同一时间,济南市政府也建立了济南市新技术产业试验区。从此以后,这里也种下了“火炬”的种子,让“星星之火”开始在齐鲁大地上蔓延。

 

1991年3月6日,济南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批准时更名为济南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

 

2016年,济南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跻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列。

 

这个与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同时代的产物在近30年开发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完成GDP总量518.4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千亿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111家。其中IPO上市企业2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8家。“新三板”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和数额均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目前,济南高新区形成了“一区两谷两城”的空间发展格局。“一区”即临空经济区;“两谷”即齐鲁创新谷、齐鲁智慧谷;“两城”即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

 

近年来,为支持济南高新区快速发展,济南市将3250项行政权力下放,“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济南市48个部门刻制了本单位2号印章交付济南高新区使用,真正赋予了济南高新区市级权限。

 

行政权力下放后,济南高新区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大部制”管理各部门,并面向全球进行招聘,打破了“大锅粥”、破除了“铁饭碗”,形成了“干部能进能出、人员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实现了编内编外一个样、竞争择优的人事管理制度。

 

同时,配合大部制改革,济南高新区根据整合后的机构和职责,重新设置岗位、核定员额。改革干部管理方式,实行全员聘用管理、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引入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办法,收入与业绩紧密挂钩,能高能低,且绩效薪酬占比逐年加大。

 

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济南高新区人的工作激情,也为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通过“三步走战略”,打造世界级赋能生态。

 

到2020年,集聚双创资源,引育科技企业,打造生态化城市发展新名片,“生态赋能”型发展模式形成雏形。人才、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高度汇聚,跻身全国10强、成为全国一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5%,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00家,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瞪羚企业超过100家,独角兽企业零突破。

 

到2025年,创新创业、自然、社会、政务和政治生态基本建成,全面释放生态效应,五大生态基本建成,成为全国高新区生态化发展标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5%,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瞪羚企业200家,独角兽企业3家。

 

到2035年,构建形成世界级创新创业生态,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达到新高度,“生态赋能”型模式成为国内典范,成功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精心谋划产业布局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济南高新区形成以浪潮、神思、鲁能智能和以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代表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中国重汽、费斯托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以齐鲁制药、福瑞达医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同时,启动了济南量子谷,着力发展量子通信产业,计划到2030年形成千亿级的规模。

 

为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济南高新区从最初批复的15.9平方公里起家,历经多次扩区,发展到现在的318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两城两谷”空间格局。中心区、综合保税区、高新东区、高新北区、创新谷五大片区相互依托,互有联系,共同构建了临空经济区、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齐鲁智慧谷、齐鲁创新谷的“一区两城两谷”产业布局。

 

智能装备城是济南市四个中心建设主战场之一,也是济南市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重要承接载体,园区总面积为41平方公里。目前这里拥有以山东临工、中国重汽、吉利汽车等为主的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浪潮、积成等为代表的信息通信产业集群;以鲁能智造、易恒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中车风电、大陆机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华光光电、京金控股等为代表的激光产业集群。

 

下一步,智能装备城将重点培育大数据、云服务等为代表的数据与智能系统产业;以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设备等为代表的试验与生产系统产业;以研发类和信息类为代表的工业软件系统产业;以智能仪表、工业监测设备等为代表的工业物联网系统产业;以未来汽车、无人机、智慧轨道交通装备为代表的智能物流系统产业。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把经济增长更多建立在内生技术的进步上,是全球顶尖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智能装备城的布局体现了济南高新区的深谋远虑。

 

如何推动这一趋势变为现实?济南高新区的方法是政策加码。在投资扶持方面有《促投资稳增长二十条》;在鼓励出口方面有《促外贸稳增长二十条》;在人才引进方面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济南“5150”引才倍增计划、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高新区“海右人才”计划、聚人才稳增长二十条等;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政策,同时还设立了政府引导基金、智能制造产业专项基金,共建了公共研发测试平台等。

 

传统产业的发展会随着空间的不足遭遇瓶颈,济南高新区利用园区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重塑传统产业,加快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享中心,“小铁人”财务智能机器人开始代替财务人员完成既定业务处理,不仅准确无误,而且速度提供了十几倍。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研制的SView三维轻量化浏览器可以在短时间打开拥有8万个零部件的12G火箭整箭数模,并可达到15帧以上浏览。同时,基于SView的可视化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在数字化工厂、三维协同设计、电商平台、工业VR、三维电子手册、珠宝设计等领域。

 

这种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甚至改造传统产业的故事每天都在济南高新区发生,描绘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图景。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

 

加快创新步伐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

 

济南高新区着力构建了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从规划建设的源头入手,做到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营造适宜生产生活的大环境。

 

目前,济南高新区拥有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齐鲁软件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综合保税区、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国家级专业园区;拥有全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游戏动漫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等一批国家级金字招牌。

 

日前,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全部采用自主芯片研制的神威E级原型机完成研制部署,正式落成启用,其整体研制指标国际领先。除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外,济南高新区还建设了浪潮高性能计算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量子技术研究院、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公共技术平台等技术支撑平台,在高效能服务器、大数据开发应用、量子通信技术等领域,具备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成果,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一流。

 

同时,济南高新区集聚了各类人才17.3万人。其中,院士21人(含院士工作站在站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专家8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专家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专家103人。

 

此外,为确立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化泉城的战略目标。济南高新区开始围绕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发挥省会综合优势,围绕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千亿产业部署创新链,通过引进培育研发团队、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总部,发展研发型经济新业态,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创新生态,催生新技术,培植新产业,育成新动能,谋划并实施省会研发中心建设。

 

济南高新区的目标是把省会研发中心建设成为七路并进的形态,即以链接国内外高校、瞄准创新源头的高校系,以引进培育科研院所、打通创新链条的院所系,以集聚企业研发总部、壮大创新主体的企业系,以打造行业研发中心、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系,以共建地区研发总部、强化辐射带动的区域系,以引进海外创新资源、拓展创新空间的海外系,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实现双向转移转化的军民系。

 

众多创新载体、人才让济南高新区在构建优良的营商环境、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方面拔得头筹,也让园区的吸引力不断放大,像个磁场一样吸引着各类型企业。

 

今年上半年园区新增市场主体5800户,增速居济南市第一位。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直接得益于改革红利。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在山东省率先研制开通5台商事登记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提供24小时自助申报、查询和打印营业执照服务。

 

同时,济南高新区行政服务与审批管理局以“一件事情”为链条,设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投资项目审批和社会事务”四大板块综合受理窗口,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多头受理”变为“一窗受理”,推行“一份服务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智慧政务标准化服务模式。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济南高新区充分发挥大部制改革优势,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通过“流程再造、分类审批、提前介入、联审联办”等措施,在济南市率先实现重点工业项目土地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三证齐发”和“拿地即开工”试点。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国土规划建设管理局共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14项,办理规划、施工许可102件,审批项目总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打造区级第一个“一站式”不动产服务大厅,将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通过税证联办、延时服务、EMS领证等方式,发放不动产证2.1万余件。

 

济南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还全面简化审批环节和流程,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做到新开办企业“一次办成”并当场取照。同时,园区还深化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行“互联网+手机APP”办照,颁发济南市第一张“微信办理”营业执照。

 

总而言之,怎么方便企业,就怎么来;怎么让企业满意,就怎么做。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在重点落实“一次办成”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将继续深化商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服务大使”和“千企大走访”活动,切实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济南高新区: 推进生态赋能发展 打造一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