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天津高新区:产业支撑科技助力 携手甘南同奔小康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0-24 点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报告还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直抵人心的话语描述的正是天津高新区党员干部多年来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自2016年开始,天津高新区怀着一颗“拉手不发达地区,东西协同奔小康”的初心,携起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同胞们的手,通过输送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举措,助力甘南州百姓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而在此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如同春潮一般涌现出来。
  
  姚会兰是天津高新区塘沽海洋科技园的一名干部,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程建设专业工作,具有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全国注册招标师等职业资格。受天津高新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影响,2016年,姚会兰主动申请援甘工作,希望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助力甘南经济发展。
  
  2016年7月29日,姚会兰以工程建设领域专业背景领导干部身份与第二批其他八位天津援甘干部一起奔赴甘南。从高楼林立、霓虹斑斓的大都市,到一望无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姚会兰他们带着1500万海河儿女对甘肃人民的深情厚谊,踏上了神奇美丽的九色香巴拉甘南大地,开启了情撒雪域高原,精准助力脱贫,为期三年的援甘工作。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 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南部,水丰草美,风景迷人。然而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氧、地广人稀,城镇化率低,主要依靠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多年来,农牧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付出了不懈努力,保护了青山绿水,然而贫困却始终困扰着当地百姓。统计数据显示,甘南州总人口73万,全州7县1市均为贫困县,其中临潭、舟曲等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是近期中央确定的全国“三区三州”之一的深度贫困州。
  
  在一座村庄、一座村庄的实地走访中,被分配到甘南州住建局工作的姚会兰亲眼见到村里有些家庭家徒四壁,生活困顿的景象,令人心痛。她决心和大家一起用好天津援甘资源,提升当地百姓生活水平,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红利。
  
  碌曲县尕海乡尕秀村曾经卫生环境脏乱、人畜混居,百姓经济生活水平不高。2016年开始,尕秀被列入甘南州首批生态文明小康村的改造试点,经过一年多的提升改造,小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村里没有这么多漂亮又舒适的房子。现在家家都通了自来水。村里新建了幼儿园和公共卫生间,这在以前都是做梦也想不到的。”24岁的卓玛加刚刚从兰州上完大学,放假回家的时候,一有空他就和朋友约在村里文化广场的新篮球场上打球,他说,以前他们打球只能在村里的泥地上,现在的球场很“专业”,感觉特别棒。
  
  不仅仅是篮球场,文化广场还特别留出了让村民能跳“锅庄”舞蹈的场地,为百姓娱乐开辟了空间,而这些都是天津援助工程——尕秀村生态文明小康村文化广场提升改造工程所带来的显著效果。结合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新尕秀彻底解决了农牧村群众用水、采暖、如厕、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问题,让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本质的飞跃。
  
  “我每一次来都能看到村里又有了新的变化,这是最让我高兴的!”作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第六督查组组长,姚会兰不仅牵头组织对规划建设方案进行了全面审查,对规划方案设计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全面整改,同时在对全州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总投资34亿之巨的投资概算审核中,核减概算资金近4亿元,有效遏制了投资概算偏大的现象。
  
  转变发展方式 瞄准绿色主导产业 实现百姓增收
  
  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只是天津助力尕秀村脱贫的第一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有序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百姓增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贫富差距成为姚会兰等援甘干部身上肩负的重任。因此规划好村庄未来的发展之路成为了重中之重。
  
  213国道从尕秀穿村而过,它是从兰州通往四川省九寨沟景区的必经之路。往年无数游客从尕秀村的门前经过,却没有人为了这座小村庄停下游览的脚步。今年,在天津的援助下,尕秀村结合自身地理优势和周边旅游资源,打造了生态旅游第一藏寨,开发了风格统一,设施规范的牧家乐,不仅成为游客赴九寨沟游览线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未来还将进一步开发周边东喀尔古城堡、石林、天池等景观资源,提升尕秀自身的旅游吸引力。
  
  “我们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引导村民脱贫致富,比如善经营的就开发旅游住宿,善烹饪的就开发饭馆、做牧家饭,牲畜养得好的就发展肉类深加工。让最初单纯靠放牧、买卖牛羊的牧民通过转变经营方式把畜牧产品价值利益最大化,增加经济附加值。”尕秀村驻村干部王麟举例说,比如原来村民卖牦牛,一头整牛卖5000元,通过深加工制成风干牛肉、牛皮藏饰、牛毛饰品等产品可以卖到2万元,收入是原来的4倍左右。
  
  “我们引导更多农牧民转变思想从事旅游业,不仅能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同时还能降低对农牧民对于畜牧业的依赖,从而减少对草原生态的破坏,让青山绿水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王麟说。
  
  除了深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质外,援甘干部还帮助村里打造了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风干牦牛肉、蕨麻、冬虫夏草、藏式点心、酥油、曲拉、藏红花等特产走出高原开辟了渠道。在天津援助资金的支持下,尕秀村建起的电商服务平台不仅可以通过线上将特产卖到全国各地,还能帮助游客实现网上找住宿、订机票火车票,帮助农牧民收发快递等功能。自今年5月正式上线,截至9月初,平台共实现销售近10万元。
  
  “今后我们每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小康村都将搭建这样一个电商平台,到2020年,甘南州将建成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村村都将联通线上购销渠道,不仅帮助农牧民增收,也为当地百姓打开了一扇联通世界的窗口,实现消费的升级。”姚会兰说。
  
  规划建设大景区 助力旅游资源升级发展
  
  穿连临潭、卓尼两县的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风景区,具有“峨眉之秀、华山之险、九寨之奇、青城之幽、香山之艳”的风光。然而开放多年,景区面临基础设施老化陈旧、景点分散、吸引力下降等问题。
  
  姚会兰到甘南州住建局工作后,积极沟通对接天津大学规划设计总院,对景区给出了新的设计规划方案,不仅将景区内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增加了文化内涵,同时还帮助景区重新规划了旅游线路,将森林公园、冶海、赤壁幽谷、十里睡佛等景点串联起来,打造冶力关大景区。
  
  八角乡庙花山村是景区内的一个小山村,之前村民多以种植油葵、青稞等农作物为生。随着景区的开发,部分农户开起了农家乐,然而各自分散经营使得农家乐的规模始终无法扩大,服务水平也比较低,难以吸引更多游客到来。随着被纳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庙花山村根据其自身优势,打造了独具韵味的农家乐一条街,家家户户统一装修设计,并建设了配套的花园与花海景观,让这个景区深处的小山村焕发了新的活力。
  
  “我们以前靠打工种地一年也就赚2万多块钱。农家院建好了,1个月就赚了1万块钱!明年来的人肯定更多,这下真是富啦!”农家乐的女主人常大妮开心地说,靠着村里经营农家院的分红,将来的日子过得肯定会越来越红火。
  
  像冶力关大景区这样的例子在甘南州还有很多,拉卜楞大景区、大峪沟大景区等都在陆续建设中,未来甘南的旅游业将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而为了帮助甘南推介旅游资源,天津利用“世界旅游日”“津洽会”等契机,向广大市民推介甘南这个“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加上天津至夏河飞机航线的开通,天津市民到甘南旅游将越来越便利。
  
  培养专业“接班人” 带动住建工作升级发展
  
  “三年结束,我能给这里留下些什么?”援甘一年有余,这个问题时时萦绕在姚会兰的心头。
  
  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在甘南州住建局工作的过程中,姚会兰发现,全国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工作已17年,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也将要实施第四版,而甘南州的这项工作却尚未起步。而在她参与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涉及危房改造、民生基础设施提升的工程中,会产生大量工程项目,而这时做好工程招投标管理,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甘南本身资金就短缺,‘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如果有限的资金再不做好管理和规划,很容易造成投资的浪费和国有资金的流失。”姚会兰在工作中曾经发现有5个村存在投资超计划的问题。“如果放任不管,最终的不良后果就是把老百姓的房子盖成了烂尾楼,这样不仅前期投资打水漂,百姓改善居住环境的希望更是会落空。所以今年我们对300个村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评审,做了合理性评估,最终预算节省了4亿元。这省下来的4亿元,我们至少可以再多为40个村进行提升改造。”在姚会兰的精打细算下,国有资金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流失和浪费。
  
  甘南州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扎西才让表示:“在姚会兰同志的指导带动下,我们建立并完善了更为科学合规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同时,她也为我们带出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促进我们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王玲原来曾是甘南州住建局办公室的一名文员,主要担任文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姚会兰了解到她大学期间学习工程管理的专业背景后,毫不犹豫地把她调到了造价站工作。她说,专业的人才就应该放在专业岗位上。
  
  “姚老师在工作中对于我们有疑问的地方不是仅仅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而是教给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如何更好去解决问题。”王玲表示,自己会在造价站的工作岗位上留下来,运用姚会兰传授给他们的专业知识,积极推动当地造价工作的不断发展。
  
  时间如高原上的流云,瞬息划过。转眼姚会兰在甘南工作已经一年多,各项工作都有序地推进着。回想到初到甘南时的情形,姚会兰感慨良多:“我作为援甘干部肩负着天津高新区两委对我的重托,怀揣着天津人民对甘南人民的无限深情。所以我不允许自己有一丝懈怠,要不断鞭策自己把工作做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汲取天津的营养,滋润甘南大地。和姚会兰一起共事的甘南干部们普遍感到,来自天津高新区塘沽海洋的扶贫干部身上有着敢做、敢拼、敢担当的精神底子,骨子里流淌着的是脚踏实地,主动作为,不惧艰难的韧劲儿。
  
  一滴水可以折射大海。姚会兰的经历只是天津高新区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从2013年至今,天津高新区已有21位干部援助扶贫,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这些干部的带动下,高新区与帮扶地在携手同奔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一路高歌,沿途结出累累硕果。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天津高新区:产业支撑科技助力 携手甘南同奔小康

2017-10-24 来源:未知 点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报告还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直抵人心的话语描述的正是天津高新区党员干部多年来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自2016年开始,天津高新区怀着一颗“拉手不发达地区,东西协同奔小康”的初心,携起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同胞们的手,通过输送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举措,助力甘南州百姓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而在此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如同春潮一般涌现出来。
  
  姚会兰是天津高新区塘沽海洋科技园的一名干部,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程建设专业工作,具有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全国注册招标师等职业资格。受天津高新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影响,2016年,姚会兰主动申请援甘工作,希望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助力甘南经济发展。
  
  2016年7月29日,姚会兰以工程建设领域专业背景领导干部身份与第二批其他八位天津援甘干部一起奔赴甘南。从高楼林立、霓虹斑斓的大都市,到一望无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姚会兰他们带着1500万海河儿女对甘肃人民的深情厚谊,踏上了神奇美丽的九色香巴拉甘南大地,开启了情撒雪域高原,精准助力脱贫,为期三年的援甘工作。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 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南部,水丰草美,风景迷人。然而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氧、地广人稀,城镇化率低,主要依靠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多年来,农牧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付出了不懈努力,保护了青山绿水,然而贫困却始终困扰着当地百姓。统计数据显示,甘南州总人口73万,全州7县1市均为贫困县,其中临潭、舟曲等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是近期中央确定的全国“三区三州”之一的深度贫困州。
  
  在一座村庄、一座村庄的实地走访中,被分配到甘南州住建局工作的姚会兰亲眼见到村里有些家庭家徒四壁,生活困顿的景象,令人心痛。她决心和大家一起用好天津援甘资源,提升当地百姓生活水平,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红利。
  
  碌曲县尕海乡尕秀村曾经卫生环境脏乱、人畜混居,百姓经济生活水平不高。2016年开始,尕秀被列入甘南州首批生态文明小康村的改造试点,经过一年多的提升改造,小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村里没有这么多漂亮又舒适的房子。现在家家都通了自来水。村里新建了幼儿园和公共卫生间,这在以前都是做梦也想不到的。”24岁的卓玛加刚刚从兰州上完大学,放假回家的时候,一有空他就和朋友约在村里文化广场的新篮球场上打球,他说,以前他们打球只能在村里的泥地上,现在的球场很“专业”,感觉特别棒。
  
  不仅仅是篮球场,文化广场还特别留出了让村民能跳“锅庄”舞蹈的场地,为百姓娱乐开辟了空间,而这些都是天津援助工程——尕秀村生态文明小康村文化广场提升改造工程所带来的显著效果。结合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新尕秀彻底解决了农牧村群众用水、采暖、如厕、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问题,让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本质的飞跃。
  
  “我每一次来都能看到村里又有了新的变化,这是最让我高兴的!”作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第六督查组组长,姚会兰不仅牵头组织对规划建设方案进行了全面审查,对规划方案设计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全面整改,同时在对全州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总投资34亿之巨的投资概算审核中,核减概算资金近4亿元,有效遏制了投资概算偏大的现象。
  
  转变发展方式 瞄准绿色主导产业 实现百姓增收
  
  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只是天津助力尕秀村脱贫的第一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有序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百姓增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贫富差距成为姚会兰等援甘干部身上肩负的重任。因此规划好村庄未来的发展之路成为了重中之重。
  
  213国道从尕秀穿村而过,它是从兰州通往四川省九寨沟景区的必经之路。往年无数游客从尕秀村的门前经过,却没有人为了这座小村庄停下游览的脚步。今年,在天津的援助下,尕秀村结合自身地理优势和周边旅游资源,打造了生态旅游第一藏寨,开发了风格统一,设施规范的牧家乐,不仅成为游客赴九寨沟游览线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未来还将进一步开发周边东喀尔古城堡、石林、天池等景观资源,提升尕秀自身的旅游吸引力。
  
  “我们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引导村民脱贫致富,比如善经营的就开发旅游住宿,善烹饪的就开发饭馆、做牧家饭,牲畜养得好的就发展肉类深加工。让最初单纯靠放牧、买卖牛羊的牧民通过转变经营方式把畜牧产品价值利益最大化,增加经济附加值。”尕秀村驻村干部王麟举例说,比如原来村民卖牦牛,一头整牛卖5000元,通过深加工制成风干牛肉、牛皮藏饰、牛毛饰品等产品可以卖到2万元,收入是原来的4倍左右。
  
  “我们引导更多农牧民转变思想从事旅游业,不仅能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同时还能降低对农牧民对于畜牧业的依赖,从而减少对草原生态的破坏,让青山绿水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王麟说。
  
  除了深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质外,援甘干部还帮助村里打造了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风干牦牛肉、蕨麻、冬虫夏草、藏式点心、酥油、曲拉、藏红花等特产走出高原开辟了渠道。在天津援助资金的支持下,尕秀村建起的电商服务平台不仅可以通过线上将特产卖到全国各地,还能帮助游客实现网上找住宿、订机票火车票,帮助农牧民收发快递等功能。自今年5月正式上线,截至9月初,平台共实现销售近10万元。
  
  “今后我们每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小康村都将搭建这样一个电商平台,到2020年,甘南州将建成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村村都将联通线上购销渠道,不仅帮助农牧民增收,也为当地百姓打开了一扇联通世界的窗口,实现消费的升级。”姚会兰说。
  
  规划建设大景区 助力旅游资源升级发展
  
  穿连临潭、卓尼两县的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风景区,具有“峨眉之秀、华山之险、九寨之奇、青城之幽、香山之艳”的风光。然而开放多年,景区面临基础设施老化陈旧、景点分散、吸引力下降等问题。
  
  姚会兰到甘南州住建局工作后,积极沟通对接天津大学规划设计总院,对景区给出了新的设计规划方案,不仅将景区内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增加了文化内涵,同时还帮助景区重新规划了旅游线路,将森林公园、冶海、赤壁幽谷、十里睡佛等景点串联起来,打造冶力关大景区。
  
  八角乡庙花山村是景区内的一个小山村,之前村民多以种植油葵、青稞等农作物为生。随着景区的开发,部分农户开起了农家乐,然而各自分散经营使得农家乐的规模始终无法扩大,服务水平也比较低,难以吸引更多游客到来。随着被纳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庙花山村根据其自身优势,打造了独具韵味的农家乐一条街,家家户户统一装修设计,并建设了配套的花园与花海景观,让这个景区深处的小山村焕发了新的活力。
  
  “我们以前靠打工种地一年也就赚2万多块钱。农家院建好了,1个月就赚了1万块钱!明年来的人肯定更多,这下真是富啦!”农家乐的女主人常大妮开心地说,靠着村里经营农家院的分红,将来的日子过得肯定会越来越红火。
  
  像冶力关大景区这样的例子在甘南州还有很多,拉卜楞大景区、大峪沟大景区等都在陆续建设中,未来甘南的旅游业将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而为了帮助甘南推介旅游资源,天津利用“世界旅游日”“津洽会”等契机,向广大市民推介甘南这个“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加上天津至夏河飞机航线的开通,天津市民到甘南旅游将越来越便利。
  
  培养专业“接班人” 带动住建工作升级发展
  
  “三年结束,我能给这里留下些什么?”援甘一年有余,这个问题时时萦绕在姚会兰的心头。
  
  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在甘南州住建局工作的过程中,姚会兰发现,全国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工作已17年,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也将要实施第四版,而甘南州的这项工作却尚未起步。而在她参与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涉及危房改造、民生基础设施提升的工程中,会产生大量工程项目,而这时做好工程招投标管理,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甘南本身资金就短缺,‘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如果有限的资金再不做好管理和规划,很容易造成投资的浪费和国有资金的流失。”姚会兰在工作中曾经发现有5个村存在投资超计划的问题。“如果放任不管,最终的不良后果就是把老百姓的房子盖成了烂尾楼,这样不仅前期投资打水漂,百姓改善居住环境的希望更是会落空。所以今年我们对300个村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评审,做了合理性评估,最终预算节省了4亿元。这省下来的4亿元,我们至少可以再多为40个村进行提升改造。”在姚会兰的精打细算下,国有资金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流失和浪费。
  
  甘南州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扎西才让表示:“在姚会兰同志的指导带动下,我们建立并完善了更为科学合规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同时,她也为我们带出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促进我们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王玲原来曾是甘南州住建局办公室的一名文员,主要担任文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姚会兰了解到她大学期间学习工程管理的专业背景后,毫不犹豫地把她调到了造价站工作。她说,专业的人才就应该放在专业岗位上。
  
  “姚老师在工作中对于我们有疑问的地方不是仅仅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而是教给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如何更好去解决问题。”王玲表示,自己会在造价站的工作岗位上留下来,运用姚会兰传授给他们的专业知识,积极推动当地造价工作的不断发展。
  
  时间如高原上的流云,瞬息划过。转眼姚会兰在甘南工作已经一年多,各项工作都有序地推进着。回想到初到甘南时的情形,姚会兰感慨良多:“我作为援甘干部肩负着天津高新区两委对我的重托,怀揣着天津人民对甘南人民的无限深情。所以我不允许自己有一丝懈怠,要不断鞭策自己把工作做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汲取天津的营养,滋润甘南大地。和姚会兰一起共事的甘南干部们普遍感到,来自天津高新区塘沽海洋的扶贫干部身上有着敢做、敢拼、敢担当的精神底子,骨子里流淌着的是脚踏实地,主动作为,不惧艰难的韧劲儿。
  
  一滴水可以折射大海。姚会兰的经历只是天津高新区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从2013年至今,天津高新区已有21位干部援助扶贫,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这些干部的带动下,高新区与帮扶地在携手同奔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一路高歌,沿途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