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高新技术力促经济发展 服务企业助推转型升级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9-27 点击:

  核心提示
  
  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莆田市东部,毗邻兴化湾南岸,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东临福州、南接泉州、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高铁、高速交通发达便捷,可融入福泉厦2小时生活圈。
  
  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02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11.05平方公里,区域跨涵江区江口镇、三江口镇、国欢镇和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等四个乡镇、管委会。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继福州、厦门、泉州之后的全省第四家国家级高新区。成立以来,高新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基地”、“中俄科技合作(莆田)示范基地”、“莆田国家液晶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等。共聚集企业39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78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
  
  下一步,高新区将围绕市委提出的“综合实力迈入全省前列、打造电子信息千亿产业集群和建成全省最宜居城市之一”的三大定位,坚定不移实施“以港兴区、产业强区”战略,推进“一个中心、一个产业新高地、一个孵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努力建成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筑巢引凤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莆田高新区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36”工程产业规划,科学合理定位,已基本形成电子信息、高端精密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引进并落地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福联砷化镓芯片、云度新能源汽车等龙头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促进电子信息和精密制造向高端化、集聚化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新区坚持围绕创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莆田高新区管委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和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其中福建省威诺数控有限公司是家致力于高端数控设备研发、设计与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高新区管委会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三名博士带队,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价比五轴等多轴联动的高效木工雕铣整机,填补福建省在该领域的行业空白,实现本地设计的产品装配本地创造的数控系统。
  
  今年9月份,高新区管委会引入石墨烯核减容中心入孵科技孵化器。据了解,石墨烯核减容中心以厦门大学石墨烯研究院带头组成研发团队,聘请诺贝尔奖得主、石墨烯发现者———康斯坦丁为技术顾问,致力研究防弹防穿刺核减容材料。同时计划引进福建新峰二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建云度新能源汽车合作作为汽车电瓶配套供应生产商,并筹划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建立国家级储能工程研究中心;对接海峡生态食品产业研究院建设项目,聚焦我市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检测三大领域组建食品产业研发、公共测试平台和中试基地的建设。
  
  创新创业
  
  营造创新驱动氛围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区各级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要求,莆田高新区积极打造“众创空间”,打造“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由“1+2+1+1”五个特色空间组成,分别为:1个综合众创空间、2个创业实践基地、1个电商众创空间、1个京莆联创空间。
  
  综合众创空间是“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核心空间,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选址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大楼,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委托新华都商学院创共体,联合北京车库咖啡、厦门一品威客等众创空间(孵化器)专业运营团队,提供项目入驻、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创业服务、资本对接“五位一体”的高端服务,促进创新、创意、创业、创投相互融合,打造“创客智慧+莆商智造+创投加速”的创新创业新业态。二期选址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分中心,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与中科院共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海西驱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创业实践基地则主要依托福建新世纪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和福建省莆田市中涵机动力有限公司为创客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个公司目前拥有车床、铣床、复合加工中心、自动贴片机、邦定机、电路板生产线等各种精密加工、生产设备500多台套,拥有检验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可以为创客提供从创意设计、创意配套、创意制作、创意测试一条龙服务。
  
  电商众创空间是“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的拓展联盟空间,由莆田市天润通汇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为创客提供以垂直行业电子商务一体化、精细化和专业化集成服务为重点,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培育“互联网+”新业态。
  
  京莆联创空间是莆田高新区与清华控股旗下科技创新平台———清控科创联合打造的“在京企业孵化转化平台”,形成“异地孵化、资源互通、转移承接”的联动局面,打造莆田高新区经济增长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
  
  搭建平台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高新区着力打造创新环境,依托四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协同创新,打造“人才高地”,实现科技金融的结合。
  
  科技研发平台:其中莆田高新区科技孵化器:总孵化面积1.3万平方米,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有省级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引进服务机构5家。其中在孵企业18家,毕业2家,入孵项目包含超快激光加工设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3d打印机、卫星导航系统等国内外技术领先项目。企业已申请专利129项(发明13项),已授权31项,申报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2项,获得立项3项。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一期18层主楼已封顶。投入使用后,可新增孵化面积4.8万平方米,年底计划投入运营。
  
  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与中科院、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莆田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新世纪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高新区科研中心、激光精密加工与无损检测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了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电商创业园1个,创业创新示范中心1个,装备制造孵化器1个。新世纪电子申报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进入部级审核。近3年,企业获得授权专利1133项,其中发明69项。企业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级计划项目的有9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8个。
  
  科技人才集聚平台:高新区共聚集高层次人才220名,其中: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名。省级百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省级科技进步获得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04人。引进创新团队2个。2015年高新区获“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莆田市首批产业人才基地”称号。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由涵江区政府与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合资成立的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莆田)有限公司入驻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有飞阳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莆田市金景餐具股份有限公司、鑫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交易,22家企业挂牌展示,18家企业列入2016年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服务企业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是高新区坚持的服务理念,为给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做到精准扶持,高新区积极建立“区企联动”新常态,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深入实行领导挂钩责任制,切实跟踪推进砷化镓项目、华佳彩面板、云度新能源汽车、雪津啤酒等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走访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力促企业转型升级、投资增效。
  
  加大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市、区级政府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孵化器种子基金使用、国家级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引进人才、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挂牌等出台了系列的精准扶持,为推动高企、创新平台建设注入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以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对进入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给予专项补助等。
  
  在莆田高新区管委会的引导、服务下,目前,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到当年销售收入的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则可占到5%以上。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16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8家。其中威诺数控自主研发的“大型对称件(阀门)高效柔性双动柱卧式加工中心”是福建省第一台“首台套”产品;荣兴机械研发的“空间异型的高品质铝合金压铸成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福建省新世纪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更是升格为国家级产业技术中心。
  
  当前,中央、省、市、区各级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莆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以及科技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和其他科技服务平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产业。高新区将依托涵江区委、区政府经济发展,着眼高端化、集聚化、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要求,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实施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产学研转化的重要平台和高新产业培育的重要抓手,建设成一个坚持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的现代化兴化湾南岸工业园。下一步,莆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大力推进临港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一个中心”建设,即“双创”中心基地建设,“一个产业新高地”建设,即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的滨海产业新区;“一个孵化基地建设”,即利用现有资源,为企业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中试孵化基地。积极主动融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一个海陆联动的集港口、临海工业和滨海宜居新区三位一体,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高新技术力促经济发展 服务企业助推转型升级

2016-09-27 来源:未知 点击:

  核心提示
  
  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莆田市东部,毗邻兴化湾南岸,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东临福州、南接泉州、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高铁、高速交通发达便捷,可融入福泉厦2小时生活圈。
  
  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02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11.05平方公里,区域跨涵江区江口镇、三江口镇、国欢镇和赤港华侨经济开发区等四个乡镇、管委会。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继福州、厦门、泉州之后的全省第四家国家级高新区。成立以来,高新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基地”、“中俄科技合作(莆田)示范基地”、“莆田国家液晶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等。共聚集企业39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78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
  
  下一步,高新区将围绕市委提出的“综合实力迈入全省前列、打造电子信息千亿产业集群和建成全省最宜居城市之一”的三大定位,坚定不移实施“以港兴区、产业强区”战略,推进“一个中心、一个产业新高地、一个孵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努力建成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筑巢引凤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莆田高新区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36”工程产业规划,科学合理定位,已基本形成电子信息、高端精密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引进并落地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福联砷化镓芯片、云度新能源汽车等龙头项目,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促进电子信息和精密制造向高端化、集聚化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新区坚持围绕创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莆田高新区管委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和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其中福建省威诺数控有限公司是家致力于高端数控设备研发、设计与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高新区管委会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三名博士带队,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价比五轴等多轴联动的高效木工雕铣整机,填补福建省在该领域的行业空白,实现本地设计的产品装配本地创造的数控系统。
  
  今年9月份,高新区管委会引入石墨烯核减容中心入孵科技孵化器。据了解,石墨烯核减容中心以厦门大学石墨烯研究院带头组成研发团队,聘请诺贝尔奖得主、石墨烯发现者———康斯坦丁为技术顾问,致力研究防弹防穿刺核减容材料。同时计划引进福建新峰二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建云度新能源汽车合作作为汽车电瓶配套供应生产商,并筹划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建立国家级储能工程研究中心;对接海峡生态食品产业研究院建设项目,聚焦我市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检测三大领域组建食品产业研发、公共测试平台和中试基地的建设。
  
  创新创业
  
  营造创新驱动氛围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区各级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要求,莆田高新区积极打造“众创空间”,打造“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由“1+2+1+1”五个特色空间组成,分别为:1个综合众创空间、2个创业实践基地、1个电商众创空间、1个京莆联创空间。
  
  综合众创空间是“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核心空间,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选址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大楼,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委托新华都商学院创共体,联合北京车库咖啡、厦门一品威客等众创空间(孵化器)专业运营团队,提供项目入驻、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创业服务、资本对接“五位一体”的高端服务,促进创新、创意、创业、创投相互融合,打造“创客智慧+莆商智造+创投加速”的创新创业新业态。二期选址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分中心,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与中科院共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海西驱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创业实践基地则主要依托福建新世纪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和福建省莆田市中涵机动力有限公司为创客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个公司目前拥有车床、铣床、复合加工中心、自动贴片机、邦定机、电路板生产线等各种精密加工、生产设备500多台套,拥有检验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可以为创客提供从创意设计、创意配套、创意制作、创意测试一条龙服务。
  
  电商众创空间是“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的拓展联盟空间,由莆田市天润通汇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为创客提供以垂直行业电子商务一体化、精细化和专业化集成服务为重点,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培育“互联网+”新业态。
  
  京莆联创空间是莆田高新区与清华控股旗下科技创新平台———清控科创联合打造的“在京企业孵化转化平台”,形成“异地孵化、资源互通、转移承接”的联动局面,打造莆田高新区经济增长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
  
  搭建平台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高新区着力打造创新环境,依托四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协同创新,打造“人才高地”,实现科技金融的结合。
  
  科技研发平台:其中莆田高新区科技孵化器:总孵化面积1.3万平方米,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有省级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引进服务机构5家。其中在孵企业18家,毕业2家,入孵项目包含超快激光加工设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3d打印机、卫星导航系统等国内外技术领先项目。企业已申请专利129项(发明13项),已授权31项,申报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2项,获得立项3项。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一期18层主楼已封顶。投入使用后,可新增孵化面积4.8万平方米,年底计划投入运营。
  
  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与中科院、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莆田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新世纪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高新区科研中心、激光精密加工与无损检测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了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电商创业园1个,创业创新示范中心1个,装备制造孵化器1个。新世纪电子申报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进入部级审核。近3年,企业获得授权专利1133项,其中发明69项。企业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级计划项目的有9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8个。
  
  科技人才集聚平台:高新区共聚集高层次人才220名,其中: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名。省级百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省级科技进步获得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04人。引进创新团队2个。2015年高新区获“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莆田市首批产业人才基地”称号。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由涵江区政府与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合资成立的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莆田)有限公司入驻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有飞阳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莆田市金景餐具股份有限公司、鑫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交易,22家企业挂牌展示,18家企业列入2016年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服务企业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是高新区坚持的服务理念,为给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做到精准扶持,高新区积极建立“区企联动”新常态,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深入实行领导挂钩责任制,切实跟踪推进砷化镓项目、华佳彩面板、云度新能源汽车、雪津啤酒等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走访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力促企业转型升级、投资增效。
  
  加大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市、区级政府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孵化器种子基金使用、国家级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引进人才、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挂牌等出台了系列的精准扶持,为推动高企、创新平台建设注入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以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对进入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给予专项补助等。
  
  在莆田高新区管委会的引导、服务下,目前,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到当年销售收入的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则可占到5%以上。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16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8家。其中威诺数控自主研发的“大型对称件(阀门)高效柔性双动柱卧式加工中心”是福建省第一台“首台套”产品;荣兴机械研发的“空间异型的高品质铝合金压铸成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福建省新世纪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更是升格为国家级产业技术中心。
  
  当前,中央、省、市、区各级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莆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以及科技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和其他科技服务平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产业。高新区将依托涵江区委、区政府经济发展,着眼高端化、集聚化、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要求,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实施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产学研转化的重要平台和高新产业培育的重要抓手,建设成一个坚持创新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的现代化兴化湾南岸工业园。下一步,莆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大力推进临港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一个中心”建设,即“双创”中心基地建设,“一个产业新高地”建设,即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的滨海产业新区;“一个孵化基地建设”,即利用现有资源,为企业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中试孵化基地。积极主动融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一个海陆联动的集港口、临海工业和滨海宜居新区三位一体,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