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高举国家级高新区旗帜争当创新驱动排头兵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9-27 点击:

  2011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江海区第八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为“建设幸福江海新跨越”明确了方向和思路。
  
  一往无前、奋力拼搏。5年时间,高新区(江海区)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闯敢拼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三门”、建设“三心”工作部署,狠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三大主要发展任务,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团结带领该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5年来,高新区(江海区)高举国家级高新区旗帜,大力弘扬敢拼敢闯敢试的精神,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和魄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创建了五大国家级创新驱动发展平台,为该区加速发展、跨越发展开了好头、起了好步。
  
  如今,一座创业创新宜业宜居的珠西现代化科创新城初现雏形,在中国共产党江海区第九次代表大会来临之际,回顾5年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必将进一步鼓足发展的信心,增强前行的动力,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为高新区(江海区)加快发展拼搏奋进。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
  
  经济发展

  
  5年期间,高新区(江海区)主要经济指标逐年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146.12亿元,年均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7.05亿元,年均增长14.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0.32亿元,年均增长20.8%;固定资产投资达91.94亿元,年均增长1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02亿元,年均增长14.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88.36亿元,年均增长10.6%。该区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值超亿元企业75家;成功打造资本证券市场“高新(江海)板块”,自主培育上市企业8家,在三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注册企业超30家。
  
  大项目招商成效显著,5年来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20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了德尔福、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列入市重点项目范围的项目投资完成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三,省重点项目高新港码头完成征地拆迁并全面动工。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阿里巴巴·江门产业带、1688进口货源·江门站、中国网库“江门电商谷”单品平台均已上线,跨境电商快件分拣清关中心全国单体规模最大。3个街道地方财政年度预算收入均超亿元,其中外海街超3亿元。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国有和集体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9家
  
  科技创新

  
  5年来,立足于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江海区)在创新驱动中成为了全市领头羊。围绕建设“珠西创城、侨都硅谷”目标,大力推进创新资源集聚发展,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创建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和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等五个国家级创新驱动发展平台。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3.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R&D经费占GDP比重达2.83%,均居全市第一;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达64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全市前列。孵化载体建设全面提速,已建成孵化器、加速器30万平方米。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设立了全省第二个高新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分中心,建成全省首个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在高新区(江海区)共设有4家科技支行。
  
  “十纵十横”路网逐步完善
  
  城市发展

  
  5年来,在高新区(江海区)上下努力下,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彰显着宜业宜居的城市魅力。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屡创新高,作为全省首个成功发行城投债的高新区,已发行两期共17.5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对合作区域进行整体开发运营。
  
  中心城区建设初步成型,“十纵十横”区域路网逐步完善,东华大桥、礼乐大桥和胜利大桥建成通车。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首个工业污水厂投入运营。春燕纺织、兰花味精、银星、头股围等4个商住“三旧”改造项目均已开售,高新区(江海区)首个城市综合体——江门东汇城即将落成。南岸印迹潮人径江海段全线贯通。配合市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动力
  
  深化改革

  
  2013年,高新区、江海区合署办公,国家级高新区与县级行政区域合署办公,同时与大部制改革一并实施,此举走出了一条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路子,激发了高新区(江海区)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另外,在深化改革上,高新区(江海区)敢拼敢闯敢试。建立了高新区一级财政体制,顺利承接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行政管理权限。简政强街激发基层活力,城管执法权下移至街道成效显现。单独设立科技创新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全省首创将六大中心整合于一体的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率先推行法人类行政审批“一窗通办”改革。全区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站)全面建成,在全市率先实现规范化运作。
  
  5年民生投入累计达22.5亿元
  
  民生事业

  
  5年来,高新区(江海区)民生项目财政投入逐年递增,5年累计达22.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5%以内。在全市率先完成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预存资金分配任务和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
  
  建成全省首家集养老、助残、专业社工服务于一体的江海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邑家园建设整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创新开展“为碍订制·益同行”助残行动,构建残疾人服务新格局。
  
  扶贫“双到”工作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区文化馆升格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区青少年宫正式运营。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两年被省表扬,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信访维稳工作连续四年获市一等奖,连续五年无较大或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绩显著,每年均被评为“征兵工作全优单位”。
  
  区党政领导班子连续7年获评优秀
  
  党的建设

  
  5年时间,江海区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标体系考评中,区党政领导班子连续7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等次。2015年顺利通过了省委巡视组对高新区(江海区)的巡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引进方式,面向全国公开选调公务员和招聘政府高级雇员。
  
  全国首创党群共建“三服务”机制,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和“常委项目”深入开展,全面完成18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帮扶整顿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入开展农村基层“两违”专项行动,“街案区审”、重点项目约谈督办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区委支持区人大、区政协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依法行政、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有序推进。
  
  3个街道办5年发展回顾
  
  外海:国家高新区发展主阵地

  
  江海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外海街各项指标在该区名列前茅,经济总量占高新区(江海区)50%以上,高新科技企业占高新区(江海区)80%以上。
  
  数据显示,2015年,外海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73亿元,5年平均增长10.9%;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6亿元,5年平均增长14.51%,在全市80个镇(街)属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跃居第三,实现了争先进位。2015年,外海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02亿元,占全区比重62.32%,5年平均增长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16亿元,5年平均增长2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5年平均增长13.5%;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3.3万元,5年平均增长7.2%。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外海街已拥有产值超亿元企业36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已有5家世界500强公司在街道内投资设厂。此外,辖区共有科技型企业近8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居全市镇级之首。特别在LED新兴产业上,外海街拥有江门奥伦德光电、广东德力光电、广东普加福光电、广东聚科照明等“大牌”LED企业。
  
  5年间,外海街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5500万元,路网、水利、城市绿化、村居环境等得到大大改善,完成了广中江高速公路、金瓯路、江睦路、南山路等道路工程建设,金瓯路改造项目成为全市样板工程。
  
  礼乐:致力建设幸福美丽新礼乐
  
  江海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礼乐街道破难题、拓空间、增后劲的5年,也是该街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5年来,礼乐街围绕礼乐街道“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建设幸福美丽新礼乐”的工作目标,重点促发展、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全街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14年、2015年实绩考核排名该区3个街道办第一。
  
  数据显示,2015年,礼乐街地区生产总值22.15亿元;区域地方库税收收入1.2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亿元。生物健康产业、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汽车销售业、乡村旅游业、餐饮行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5年来,礼乐产城融合建设提速、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其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11.4亿元,另外新民—文昌一带城市化建设加快推进,南岸印迹潮人径礼乐段首期建成,江门纸厂“三旧”改造项目动工建设,江门船厂“三旧”改造与恒大集团达成合作协议。
  
  经过5年的努力,作为高新区(江海区)西翼的礼乐积蓄了充足的后发优势,不仅拥有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而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胜利南延长线、礼睦路扩建工程即将建成通车,打通了经济发展的经脉——城市路网。而随着污水管网和中心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往日的美丽水乡再次展现崭新的面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江南:建设宜业宜居江海中心城区
  
  江海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原江南、滘头、滘北乃至三街合并后成立的新江南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数据显示,2015年,江南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5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3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3亿元,以上经济指标在5年内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
  
  5年来,江南街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争当发展标兵,全力建设宜业宜居江海中心城区。城市路网建设加快,完成了五邑路大修工程、广珠城际轨道及江门站场建设,胜利大桥、永康北路、富民路东段以及胜利南路(五邑路—金瓯路)等主要道路建设工程顺利竣工,进一步贯通交通发展动脉;第三产业提速发展,中环广场全面营业步入良性经营轨道,江门市文化产业新地标江门演艺中心正式落成运营,为产业多元化发展聚集旺盛人气。“三旧”改造取得新突破,完成该区首个“三旧”改造项目——康城广场,加快春燕棉纺厂大型“三旧”改造项目——全区第一个商业综合体东汇城建设,目前辖区3个“三旧”项目建设销售情况理想。道路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及“三旧”改造的加速推进,让辖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中心城区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使江南街道具备了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良好条件。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高举国家级高新区旗帜争当创新驱动排头兵

2016-09-27 来源:未知 点击:

  2011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江海区第八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为“建设幸福江海新跨越”明确了方向和思路。
  
  一往无前、奋力拼搏。5年时间,高新区(江海区)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闯敢拼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三门”、建设“三心”工作部署,狠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三大主要发展任务,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团结带领该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5年来,高新区(江海区)高举国家级高新区旗帜,大力弘扬敢拼敢闯敢试的精神,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和魄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创建了五大国家级创新驱动发展平台,为该区加速发展、跨越发展开了好头、起了好步。
  
  如今,一座创业创新宜业宜居的珠西现代化科创新城初现雏形,在中国共产党江海区第九次代表大会来临之际,回顾5年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必将进一步鼓足发展的信心,增强前行的动力,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为高新区(江海区)加快发展拼搏奋进。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
  
  经济发展

  
  5年期间,高新区(江海区)主要经济指标逐年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146.12亿元,年均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7.05亿元,年均增长14.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0.32亿元,年均增长20.8%;固定资产投资达91.94亿元,年均增长1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02亿元,年均增长14.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88.36亿元,年均增长10.6%。该区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值超亿元企业75家;成功打造资本证券市场“高新(江海)板块”,自主培育上市企业8家,在三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注册企业超30家。
  
  大项目招商成效显著,5年来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20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引进了德尔福、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列入市重点项目范围的项目投资完成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三,省重点项目高新港码头完成征地拆迁并全面动工。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阿里巴巴·江门产业带、1688进口货源·江门站、中国网库“江门电商谷”单品平台均已上线,跨境电商快件分拣清关中心全国单体规模最大。3个街道地方财政年度预算收入均超亿元,其中外海街超3亿元。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国有和集体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9家
  
  科技创新

  
  5年来,立足于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江海区)在创新驱动中成为了全市领头羊。围绕建设“珠西创城、侨都硅谷”目标,大力推进创新资源集聚发展,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创建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和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等五个国家级创新驱动发展平台。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3.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R&D经费占GDP比重达2.83%,均居全市第一;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达64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全市前列。孵化载体建设全面提速,已建成孵化器、加速器30万平方米。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设立了全省第二个高新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分中心,建成全省首个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在高新区(江海区)共设有4家科技支行。
  
  “十纵十横”路网逐步完善
  
  城市发展

  
  5年来,在高新区(江海区)上下努力下,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彰显着宜业宜居的城市魅力。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屡创新高,作为全省首个成功发行城投债的高新区,已发行两期共17.5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对合作区域进行整体开发运营。
  
  中心城区建设初步成型,“十纵十横”区域路网逐步完善,东华大桥、礼乐大桥和胜利大桥建成通车。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首个工业污水厂投入运营。春燕纺织、兰花味精、银星、头股围等4个商住“三旧”改造项目均已开售,高新区(江海区)首个城市综合体——江门东汇城即将落成。南岸印迹潮人径江海段全线贯通。配合市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动力
  
  深化改革

  
  2013年,高新区、江海区合署办公,国家级高新区与县级行政区域合署办公,同时与大部制改革一并实施,此举走出了一条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路子,激发了高新区(江海区)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另外,在深化改革上,高新区(江海区)敢拼敢闯敢试。建立了高新区一级财政体制,顺利承接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行政管理权限。简政强街激发基层活力,城管执法权下移至街道成效显现。单独设立科技创新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全省首创将六大中心整合于一体的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率先推行法人类行政审批“一窗通办”改革。全区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站)全面建成,在全市率先实现规范化运作。
  
  5年民生投入累计达22.5亿元
  
  民生事业

  
  5年来,高新区(江海区)民生项目财政投入逐年递增,5年累计达22.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5%以内。在全市率先完成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预存资金分配任务和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
  
  建成全省首家集养老、助残、专业社工服务于一体的江海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邑家园建设整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创新开展“为碍订制·益同行”助残行动,构建残疾人服务新格局。
  
  扶贫“双到”工作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区文化馆升格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区青少年宫正式运营。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两年被省表扬,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信访维稳工作连续四年获市一等奖,连续五年无较大或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绩显著,每年均被评为“征兵工作全优单位”。
  
  区党政领导班子连续7年获评优秀
  
  党的建设

  
  5年时间,江海区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标体系考评中,区党政领导班子连续7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等次。2015年顺利通过了省委巡视组对高新区(江海区)的巡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元化人才引进方式,面向全国公开选调公务员和招聘政府高级雇员。
  
  全国首创党群共建“三服务”机制,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和“常委项目”深入开展,全面完成18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帮扶整顿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入开展农村基层“两违”专项行动,“街案区审”、重点项目约谈督办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区委支持区人大、区政协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依法行政、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有序推进。
  
  3个街道办5年发展回顾
  
  外海:国家高新区发展主阵地

  
  江海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外海街各项指标在该区名列前茅,经济总量占高新区(江海区)50%以上,高新科技企业占高新区(江海区)80%以上。
  
  数据显示,2015年,外海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73亿元,5年平均增长10.9%;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6亿元,5年平均增长14.51%,在全市80个镇(街)属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跃居第三,实现了争先进位。2015年,外海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02亿元,占全区比重62.32%,5年平均增长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16亿元,5年平均增长2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5年平均增长13.5%;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3.3万元,5年平均增长7.2%。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外海街已拥有产值超亿元企业36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已有5家世界500强公司在街道内投资设厂。此外,辖区共有科技型企业近8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居全市镇级之首。特别在LED新兴产业上,外海街拥有江门奥伦德光电、广东德力光电、广东普加福光电、广东聚科照明等“大牌”LED企业。
  
  5年间,外海街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5500万元,路网、水利、城市绿化、村居环境等得到大大改善,完成了广中江高速公路、金瓯路、江睦路、南山路等道路工程建设,金瓯路改造项目成为全市样板工程。
  
  礼乐:致力建设幸福美丽新礼乐
  
  江海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礼乐街道破难题、拓空间、增后劲的5年,也是该街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5年来,礼乐街围绕礼乐街道“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建设幸福美丽新礼乐”的工作目标,重点促发展、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全街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14年、2015年实绩考核排名该区3个街道办第一。
  
  数据显示,2015年,礼乐街地区生产总值22.15亿元;区域地方库税收收入1.2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亿元。生物健康产业、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汽车销售业、乡村旅游业、餐饮行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5年来,礼乐产城融合建设提速、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其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11.4亿元,另外新民—文昌一带城市化建设加快推进,南岸印迹潮人径礼乐段首期建成,江门纸厂“三旧”改造项目动工建设,江门船厂“三旧”改造与恒大集团达成合作协议。
  
  经过5年的努力,作为高新区(江海区)西翼的礼乐积蓄了充足的后发优势,不仅拥有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而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胜利南延长线、礼睦路扩建工程即将建成通车,打通了经济发展的经脉——城市路网。而随着污水管网和中心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往日的美丽水乡再次展现崭新的面貌,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江南:建设宜业宜居江海中心城区
  
  江海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原江南、滘头、滘北乃至三街合并后成立的新江南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数据显示,2015年,江南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5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3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3亿元,以上经济指标在5年内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
  
  5年来,江南街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争当发展标兵,全力建设宜业宜居江海中心城区。城市路网建设加快,完成了五邑路大修工程、广珠城际轨道及江门站场建设,胜利大桥、永康北路、富民路东段以及胜利南路(五邑路—金瓯路)等主要道路建设工程顺利竣工,进一步贯通交通发展动脉;第三产业提速发展,中环广场全面营业步入良性经营轨道,江门市文化产业新地标江门演艺中心正式落成运营,为产业多元化发展聚集旺盛人气。“三旧”改造取得新突破,完成该区首个“三旧”改造项目——康城广场,加快春燕棉纺厂大型“三旧”改造项目——全区第一个商业综合体东汇城建设,目前辖区3个“三旧”项目建设销售情况理想。道路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及“三旧”改造的加速推进,让辖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中心城区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使江南街道具备了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