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兰州高新区:八大举措精准发力助推“双创”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6-16 点击:

  近年来,兰州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兰州市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二次创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八大举措”助推“双创”行动取得新突破。
  
  首先,抢抓政策机遇,释放“双创+”效应。2015年以来,国家部委相关领导及甘肃省、兰州市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到兰州高新区调研“双创”工作,为“双创”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同时,国家、省、市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如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新高潮;甘肃省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提出了30项具体措施,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新格局;兰州市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成立众创联盟、鼓励大学生和农民工创业等10项配套政策,真正使“双创”成为引领新常态、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推动“双创”行动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补短板、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措施,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手段。对此,兰州高新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在实践中以创新改革的精神推动这些政策落地实施,激发园区创新创业活力,促进政策叠加效应不断释放,有力助推了“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兰州高新区注册企业4800家,平均每天注册3.5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800多户,其中2015年以来新吸纳各类人员就业2万多人。
  
  其次,融入国家战略,凝聚筑梦共识。“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探寻经济增长之道的重要战略抉择,为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区域创新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为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兰州高新区以参与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确立了把兰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城融合示范基地、高层次人才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一中心、三基地”的功能定位,提出创新成果倍增、经济总量翻番、综合排名提升“三大目标”,实施打造1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百家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机构、千家创新型小巨人企业和万名高层次人才队伍“四大行动”,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产业技术体系构建、创新型园区特色打造、创新人才聚集、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优化“六大工程”,统一了园区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创新改革工作的思想认识和步调行动。
  
  第三,创建政策体系,助力“双创”行动。兰州高新区立足自身实际,着眼于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台了《兰州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兰州高新区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兰州高新区引进人才的政策规定》、《兰州高新区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及相应的认定办法,建立了“1+3+3”支持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科技金融和人才战略的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第四,强化创新引领,构建支撑平台。兰州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兰州市关于推进“双创”工作的精神,以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位一体”的创新链为平台,着眼于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水平、拓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增强园区和企业创新能力,在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区、培育壮大科技企业上取得新进展。目前,“一区五园”以及政策覆盖区的“双创”载体平台运行良好。兰州高新区共拥有“双创”平台84个,建设面积达到146万平方米。其中,院士服务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甘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甘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兰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个,甘肃省级孵化器2个,兰州市级孵化器4个;国家级创客空间3个,甘肃省级创客空间5个;国家级研究所3个,甘肃省级研究所4个。
  
  第五,强化资金扶持,培育“双创”主体。2015年以来,兰州高新区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亿多元,财政投入扶持资金3亿多元,有力支持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兰州高新区入驻企业达到48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占甘肃省的31.9%;各类研发机构54所,研发人员1.02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16家,占甘肃省的27.6%;培育了海默科技、远望信息、奇正藏药、甘肃万华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企业18家,占甘肃省的39.1%;双软认证企业61户,占甘肃省80%以上,并有7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参照兰白试验区设立“创新驱动基金”,兰州高新区财政将每年出资6000万元,设立“兰州高新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包括“孵化器发展专项基金”“产业培育发展基金”“人才专项基金”等3个子基金,以“拨改投”的方式对孵化器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六,加强交流合作,探索共建模式。兰州高新区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资模式,与名城企业集团合作共建东部科技城。对此,兰州高新区围绕产城融合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道路、供水、供电、排洪、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商业及棚户区改造安置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加大战略性新兴骨干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推动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兰州高新区东部科技城累计投入资金80多亿元,土地一级开发规模达到8平方公里,二级开发规模达到5平方公里,综合开发建设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产城融合发展效果明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同时,积极探索东西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积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以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兰州高新区与上海久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采用“基金+科技园区+孵化器”模式,设立的10.1亿元创新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已正式签约,首期1亿元投资基金已经到位,开放合作创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近期,兰州高新区与上海张江高新区、上海久有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率队组成14家上海企业家代表团,在兰州共同召开了合作共建项目对接会,项目涉及互联网+、生物医疗与医疗器械、新材料与新能源以及大消费四大产业生态圈,这是双方推动合作创新工作又一具体措施的落实。同时,与深圳石油化工产品交易所、农产品交易所,达成合作共建区域性商品交易中心的协议。
  
  第七,多方集中发力,营造“双创”氛围。兰州高新区高度重视“双创”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深入扎实推进双创行动。一是加快推进创新大街建设。依托雁南路沿线创新创业资源集聚的优势,将“创新、智慧、人文”三大要素融入初步设计方案,整合优化创新要素,将最前沿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运用到创新大街建设中,打造以科技研发、企业孵化、总部经济为主体的特色“创新大街”,努力构筑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功能区。二是构建“多形式、多渠道、广覆盖”的立体培训体系。2015年以来,组织“双创”培训辅导30多期、培训5000多人次,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适合产业特点的创业辅导服务,提高创新创业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三是举办沙龙研讨会等讲座,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了更好地向园区企业提供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的各类需求,今年以来,创业服务中心共举办了以“真心扶企业、同心图发展”为主题的创业沙龙2期,“互联网+外贸”跨境电商生态峰会暨阿里巴巴LBS(甘肃)项目落地仪式1期,甘肃“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新模式”发展研讨会1期,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中国投资人中心、西部创客联合举办了“携手北大光华,寻找西部创客”大型创业公益评选活动。四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拓宽战略视野。2016年一季度,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先后赴杭州、上海等地考察富士康科技集团杭州科技展厅、上海甲骨文总部、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公司等企业,并就加强双方交流合作,到兰州高新区投资兴业进行了深入探讨;邀请中国投资人中心负责人到兰州高新区洽谈合作;与科技部火炬中心、甘肃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合作筹备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暨甘肃省“兰州高新杯”创新创业大赛。五是表彰奖励先进。2015年年底,兰州高新区表彰命名了30户双创示范企业,投入800万元奖励了40多个“双创”团队和项目。
  
  第八,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双创”生态。兰州高新区按照兰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用好用足先行先试政策,一是立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选人用人竞争激励机制,让各类人才竞相迸发,让各类创新要素充分涌现,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高地,为园区创新跨越发展和兰州市经济建设培养选拔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目前,兰州高新区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00多名,人力资源总量达到近9万多人。其中,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120多人、高层次创新创业急需紧缺人才4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2人,获得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优秀专家和领军人才称号人才28名,获得兰州市“151”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称号人才130多人。创新工场柔性引进集聚18位两院院士、近百名博士协同创新。二是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主要参与形成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25项,其中国家或行业标准21项、国际标准4项。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23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91项,转化科技成果800余项,获国家专利72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71项,国家创新基金立项项目234项。三是着眼于创新体制机制,以服务“双创”为宗旨,发挥人才和科技平台优势,建立科技、产业、信息、金融联动、融合的机制和环境,营造优良的“双创”生态系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兰州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建区宗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步伐,在改革中探索,在开放中借力,在发展中实践,奋勇争先,奋力跨越,努力争当兰州市率先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实现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攀升、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快速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自主创新能力跃升提质,实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企业集聚、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新突破,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和重要的示范作用。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兰州高新区:八大举措精准发力助推“双创”

2016-06-16 来源:未知 点击:

  近年来,兰州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兰州市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二次创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八大举措”助推“双创”行动取得新突破。
  
  首先,抢抓政策机遇,释放“双创+”效应。2015年以来,国家部委相关领导及甘肃省、兰州市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到兰州高新区调研“双创”工作,为“双创”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同时,国家、省、市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如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新高潮;甘肃省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提出了30项具体措施,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新格局;兰州市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成立众创联盟、鼓励大学生和农民工创业等10项配套政策,真正使“双创”成为引领新常态、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推动“双创”行动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补短板、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措施,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手段。对此,兰州高新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在实践中以创新改革的精神推动这些政策落地实施,激发园区创新创业活力,促进政策叠加效应不断释放,有力助推了“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兰州高新区注册企业4800家,平均每天注册3.5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800多户,其中2015年以来新吸纳各类人员就业2万多人。
  
  其次,融入国家战略,凝聚筑梦共识。“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探寻经济增长之道的重要战略抉择,为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区域创新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为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兰州高新区以参与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确立了把兰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城融合示范基地、高层次人才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一中心、三基地”的功能定位,提出创新成果倍增、经济总量翻番、综合排名提升“三大目标”,实施打造1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百家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机构、千家创新型小巨人企业和万名高层次人才队伍“四大行动”,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产业技术体系构建、创新型园区特色打造、创新人才聚集、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优化“六大工程”,统一了园区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创新改革工作的思想认识和步调行动。
  
  第三,创建政策体系,助力“双创”行动。兰州高新区立足自身实际,着眼于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台了《兰州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兰州高新区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兰州高新区引进人才的政策规定》、《兰州高新区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及相应的认定办法,建立了“1+3+3”支持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科技金融和人才战略的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第四,强化创新引领,构建支撑平台。兰州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兰州市关于推进“双创”工作的精神,以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位一体”的创新链为平台,着眼于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水平、拓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增强园区和企业创新能力,在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区、培育壮大科技企业上取得新进展。目前,“一区五园”以及政策覆盖区的“双创”载体平台运行良好。兰州高新区共拥有“双创”平台84个,建设面积达到146万平方米。其中,院士服务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甘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甘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兰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个,甘肃省级孵化器2个,兰州市级孵化器4个;国家级创客空间3个,甘肃省级创客空间5个;国家级研究所3个,甘肃省级研究所4个。
  
  第五,强化资金扶持,培育“双创”主体。2015年以来,兰州高新区争取国家专项资金4亿多元,财政投入扶持资金3亿多元,有力支持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兰州高新区入驻企业达到48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占甘肃省的31.9%;各类研发机构54所,研发人员1.02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16家,占甘肃省的27.6%;培育了海默科技、远望信息、奇正藏药、甘肃万华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企业18家,占甘肃省的39.1%;双软认证企业61户,占甘肃省80%以上,并有7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参照兰白试验区设立“创新驱动基金”,兰州高新区财政将每年出资6000万元,设立“兰州高新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包括“孵化器发展专项基金”“产业培育发展基金”“人才专项基金”等3个子基金,以“拨改投”的方式对孵化器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六,加强交流合作,探索共建模式。兰州高新区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资模式,与名城企业集团合作共建东部科技城。对此,兰州高新区围绕产城融合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道路、供水、供电、排洪、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商业及棚户区改造安置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加大战略性新兴骨干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推动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兰州高新区东部科技城累计投入资金80多亿元,土地一级开发规模达到8平方公里,二级开发规模达到5平方公里,综合开发建设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产城融合发展效果明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同时,积极探索东西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积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以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兰州高新区与上海久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采用“基金+科技园区+孵化器”模式,设立的10.1亿元创新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已正式签约,首期1亿元投资基金已经到位,开放合作创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近期,兰州高新区与上海张江高新区、上海久有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率队组成14家上海企业家代表团,在兰州共同召开了合作共建项目对接会,项目涉及互联网+、生物医疗与医疗器械、新材料与新能源以及大消费四大产业生态圈,这是双方推动合作创新工作又一具体措施的落实。同时,与深圳石油化工产品交易所、农产品交易所,达成合作共建区域性商品交易中心的协议。
  
  第七,多方集中发力,营造“双创”氛围。兰州高新区高度重视“双创”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深入扎实推进双创行动。一是加快推进创新大街建设。依托雁南路沿线创新创业资源集聚的优势,将“创新、智慧、人文”三大要素融入初步设计方案,整合优化创新要素,将最前沿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运用到创新大街建设中,打造以科技研发、企业孵化、总部经济为主体的特色“创新大街”,努力构筑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功能区。二是构建“多形式、多渠道、广覆盖”的立体培训体系。2015年以来,组织“双创”培训辅导30多期、培训5000多人次,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适合产业特点的创业辅导服务,提高创新创业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三是举办沙龙研讨会等讲座,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了更好地向园区企业提供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的各类需求,今年以来,创业服务中心共举办了以“真心扶企业、同心图发展”为主题的创业沙龙2期,“互联网+外贸”跨境电商生态峰会暨阿里巴巴LBS(甘肃)项目落地仪式1期,甘肃“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新模式”发展研讨会1期,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中国投资人中心、西部创客联合举办了“携手北大光华,寻找西部创客”大型创业公益评选活动。四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拓宽战略视野。2016年一季度,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先后赴杭州、上海等地考察富士康科技集团杭州科技展厅、上海甲骨文总部、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公司等企业,并就加强双方交流合作,到兰州高新区投资兴业进行了深入探讨;邀请中国投资人中心负责人到兰州高新区洽谈合作;与科技部火炬中心、甘肃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合作筹备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暨甘肃省“兰州高新杯”创新创业大赛。五是表彰奖励先进。2015年年底,兰州高新区表彰命名了30户双创示范企业,投入800万元奖励了40多个“双创”团队和项目。
  
  第八,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双创”生态。兰州高新区按照兰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用好用足先行先试政策,一是立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选人用人竞争激励机制,让各类人才竞相迸发,让各类创新要素充分涌现,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高地,为园区创新跨越发展和兰州市经济建设培养选拔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目前,兰州高新区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00多名,人力资源总量达到近9万多人。其中,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120多人、高层次创新创业急需紧缺人才4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2人,获得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优秀专家和领军人才称号人才28名,获得兰州市“151”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称号人才130多人。创新工场柔性引进集聚18位两院院士、近百名博士协同创新。二是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主要参与形成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25项,其中国家或行业标准21项、国际标准4项。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23项、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91项,转化科技成果800余项,获国家专利72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71项,国家创新基金立项项目234项。三是着眼于创新体制机制,以服务“双创”为宗旨,发挥人才和科技平台优势,建立科技、产业、信息、金融联动、融合的机制和环境,营造优良的“双创”生态系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兰州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建区宗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步伐,在改革中探索,在开放中借力,在发展中实践,奋勇争先,奋力跨越,努力争当兰州市率先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实现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攀升、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快速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自主创新能力跃升提质,实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企业集聚、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新突破,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和重要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