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开放越发展:济南市高新区开放发展纪实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6-14 点击:次
13日上午11时,济南综合保税区门口聚集了数辆载满货物的重卡,这些货物从国外工厂出厂后,经船运、陆运到达综保区仓库,再由工作人员上架至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以供泉城市民享受“不出家门买遍全球”的高品质生活。这一幕是济南市综合保税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也是济南市高新区发展开放经济的一个缩影。

抢抓机遇,融入开放大态势
山东作为沿海经济省份和我国第一批开放地区, 具有先天的地理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在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山东又被确定为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而中韩自贸协定的签订,以及15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获批,又让山东厚积机遇优势。
高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紧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中韩、中澳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机遇,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寻求发展,统筹外资、外贸和对外投资政策, 充分发挥技术消化与产品创新、电子商务、投融资等领域的比较优势,联通各国市场,提升在世界的影响力;推动生产和服务联动走出去,在高质量“引进来”的同时,坚持更好地“走出去”,实现产能出海、境外投资、跨国并购、服务外包,在世界范围建立山东“朋友圈”。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一手抓外向型合作,一手促进山东省与周边省市协同合作发展。
战略布局,构筑产业新形态
行走在齐鲁软件园高精尖企业展厅的LOGO星空通道,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映入眼帘,国际知名的NEC、松下、IBM、富士通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分列两侧,展现了软件园国际化的一面。同时,作为软件企业集成度非常高的园区,齐鲁软件园为高新区乃至济南市开放式发展做出了榜样,成为济南市发展特色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先头军。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兴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济南市高新区立足产业形态跟进,主推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了高新区新兴服务业发展中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群体,重点布局企业总部、金融与类金融、电子商务、工业与建筑设计、文化创意等企业板块。以“互联网+招商”、“互联网+服务”及“互联网+社区”模式打造智慧高新,建立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新型招商引资平台、智慧型公共服务平台及智慧社区平台。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把成熟企业聚集发展。
“比如说电子商务,在高新区发展比较好的电商,同时基本上也是全省最大的电商,所以我们想把这个产业聚集起来,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这个基地建起来以后,打造成一个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还有融资租赁产业,济南高新区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在全国146家国家级高新区中居第二,在租赁业务创新、利用境外资金、租赁资产证券化、企业债券等方面也走在全国行业前列,是山东省融资租赁行业的领头羊。我们也准备在汉峪金谷打造一个融资租赁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推动融资租赁及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高新区新兴服务业发展中心主任赵永言告诉记者。
尽管成立仅有4个月,但新兴服务业发展中心在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以及2016年重点工作方面都做了很多规划和布局。根据规划,将打造“5基地+2商圈+N空间”产业集群。“我们希望,到2020年能够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兴服务业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较深度融合,把高新区打造成国内领先、创新优势明显、辐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山东半岛城市群资本高地和总部经济基地。”谈及未来发展,赵永言表示。
无独有偶,济南市综合保税区也是由原来的济南出口加工区升级而成,从原来的只搞加工贸易,拓展到现在的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口岸直通等多种功能,完成了一座产业新城的蝶变,成长为济南市外向型经济的主战场。
引才聚智,打通人才绿通道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人才,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集聚海内外英才,大力推动发展动能转换。为大力吸引海外人才来鲁创新创业,山东实施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人才制度新优势。抓住世界经济减速提供的“人才抄底”机会,积极适应“人才双向流动”规律,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开放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积极推进本土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济南高新区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济南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在招商引资和招人引智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2015年,济南高新区以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为目标,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深入推进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齐鲁人才特区”建设,通过创新人才特别评价机制,完善创业人才特需扶持政策,打造人才发展特优服务环境,构筑人才优先发展、人才机制创新、人才自由宜居的国际人才高地。
截至2015年底,高新区共吸引海外留学人员2000余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33人,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75人,人才贡献率持续攀升。围绕高新区重点产业引进人才,实现了招商和招人的齐头并进,党工委班子分头组团或参团赴海内外招才引智8次,引进高端人才项目近30个,有力促进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深度融合,实现了“梧桐树与金凤凰”的同步引进。
开放的高新区始终坚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及区域发展规划,顺势而动,应势而为,不断更新产业形态,构建人才体系,营造开放环境,为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加足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