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中山火炬高新区构建创新生态 推动要素聚合共振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4-07 点击:

  正在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技改备案已达2.6亿元的中山日信工业有限公司,计划与世界知名的汽车乘员保护系统生产商、瑞典奥托立夫公司合作,在中山火炬高新区投资4500万美元,以进一步聚焦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智能化两大领域的发展方向。该项目也是近日举行的2016年中山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上,中山火炬高新区引进的优质外资项目之一。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表示,中山火炬高新区要当好中山市对外创新接口、对内创新枢纽的角色,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在引领新常态中展现应有姿态,为中山市的调结构、促转型探路。
  
  “十三五”期间,中山火炬高新区将全面构筑创新生态,以创新要素的聚合共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靶向招商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落户中山火炬高新区10年,中山星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自身的创新研发优势,实现每年销售额已达到3亿元。而今年星昊投入2亿元进一步升级产品生产线,瞄准欧美的医药市场。
  
  在此次洽谈会上,中山火炬高新区和中山翠亨新区可签约项目共24个,引进内外资投资总额64.39亿元。其中内资项目14个,投资总额53.2多万元;外资项目10个,投资总额1.7多万美元。
  
  高端产业的汇聚,离不开具有前瞻性的产业规划。中山火炬高新区一直遵循科技引领产业先导的发展道路,构建了“4+2+2”现代产业体系。按照这一产业发展规划,园区通过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和培育先进装备制造、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健康科技、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并注重产业协调发展,让园区产业层次不断提高。
  
  2015年,中山火炬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继续向高端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额达40.3亿元,同比增长58.1%,占中山市的44%。园区全年有41家企业列入中山市工作母机企业库,其中6家企业获得“三有”工作母机称号。以中山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为集群建设单位的中山健康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全国惟一一家以健康科技命名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此外,中山火炬高新区与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合作实施的“‘互联网+健康科技’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正在顺利推进中。
  
  “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园区将打造以健康产业为主的特色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山市委常委、中山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说。
  
  抢抓机遇承接广深创新要素转移
  
  作为中山市承东启西、承外启内的“桥头堡”,中山火炬高新区抢抓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建设带来的区位优势提升机遇,整合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承接珠三角东岸高端产业和生产要素转移。
  
  鸿利达集团是深圳的精密装备制造企业,出于发展需求,鸿利达相中中山火炬高新区创新集聚、人居环境和高效服务等优势,去年与园区签约,计划分三期兴建厂房。今年,鸿利达中山生产基地将投入运营。
  
  鸿利达的入驻,反映中山火炬高新区对深圳市乃至珠三角东岸高端产业、资本的吸引力。目前,园区正在欧美、北广深等地创新资源密集的地方,瞄准高端产业、产业高端项目,积极拓展招商网络。同时,与深圳市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关村企业家协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等机构建立招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正是瞄准美国的产业高端项目,中山火炬高新区的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将与美中生物医药协会合作,借助协会的资源在美国举办2016中山海外生命健康创新创业大赛,从而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能进行产业化的项目。
  
  据侯奕斌介绍,在着力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中山火炬高新区将进一步深化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深圳贸促会及其他招商中介机构的合作,在北京、深圳等地设立招商办事处,开展长期招商活动;进一步深化与美国、欧洲等地专业机构的合作,设立招商点。
  
  体制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中山火炬高新区引入的融资租赁公司,让华志模具、南方新元等6家企业可以像“供房”一样“供”设备,实现“机器换人”的转型升级,目前园区融资额已达近5000万元。产业、企业、金融深度融合的背后,是园区日渐成熟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中山火炬高新区将全面构建创新的生态,以创新要素的聚合、共振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的转变。”侯奕斌表示,园区创新生态涵盖主体、载体、人才、资金、资源、成果、政策、文化八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优异的创新发展环境。
  
  在着力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除建设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区外,中山火炬高新区正计划建设广东省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山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并以此来营造优越的创新环境,为企业、项目的落户与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近年来,中山火炬高新区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先后出台了《中山火炬开发区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管理办法》等科技政策,修订了《中山火炬开发区区属总(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奖励方案》等激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审批程序,规范申报流程。
  
  自中山市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行政管理权限以来,中山火炬高新区已承接250个事项,提速50%以上的事项已达94个,占总量的38%。中山火炬高新区将进一步减少审批、简化流程、减少收费,争取企业从立项到动工的各项审批手续的用时总量缩短一半。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中山火炬高新区构建创新生态 推动要素聚合共振

2016-04-07 来源:未知 点击:

  正在加快“机器换人”步伐、技改备案已达2.6亿元的中山日信工业有限公司,计划与世界知名的汽车乘员保护系统生产商、瑞典奥托立夫公司合作,在中山火炬高新区投资4500万美元,以进一步聚焦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智能化两大领域的发展方向。该项目也是近日举行的2016年中山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上,中山火炬高新区引进的优质外资项目之一。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表示,中山火炬高新区要当好中山市对外创新接口、对内创新枢纽的角色,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在引领新常态中展现应有姿态,为中山市的调结构、促转型探路。
  
  “十三五”期间,中山火炬高新区将全面构筑创新生态,以创新要素的聚合共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靶向招商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落户中山火炬高新区10年,中山星昊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自身的创新研发优势,实现每年销售额已达到3亿元。而今年星昊投入2亿元进一步升级产品生产线,瞄准欧美的医药市场。
  
  在此次洽谈会上,中山火炬高新区和中山翠亨新区可签约项目共24个,引进内外资投资总额64.39亿元。其中内资项目14个,投资总额53.2多万元;外资项目10个,投资总额1.7多万美元。
  
  高端产业的汇聚,离不开具有前瞻性的产业规划。中山火炬高新区一直遵循科技引领产业先导的发展道路,构建了“4+2+2”现代产业体系。按照这一产业发展规划,园区通过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和培育先进装备制造、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健康科技、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并注重产业协调发展,让园区产业层次不断提高。
  
  2015年,中山火炬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继续向高端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额达40.3亿元,同比增长58.1%,占中山市的44%。园区全年有41家企业列入中山市工作母机企业库,其中6家企业获得“三有”工作母机称号。以中山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为集群建设单位的中山健康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全国惟一一家以健康科技命名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此外,中山火炬高新区与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合作实施的“‘互联网+健康科技’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正在顺利推进中。
  
  “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园区将打造以健康产业为主的特色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山市委常委、中山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说。
  
  抢抓机遇承接广深创新要素转移
  
  作为中山市承东启西、承外启内的“桥头堡”,中山火炬高新区抢抓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建设带来的区位优势提升机遇,整合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承接珠三角东岸高端产业和生产要素转移。
  
  鸿利达集团是深圳的精密装备制造企业,出于发展需求,鸿利达相中中山火炬高新区创新集聚、人居环境和高效服务等优势,去年与园区签约,计划分三期兴建厂房。今年,鸿利达中山生产基地将投入运营。
  
  鸿利达的入驻,反映中山火炬高新区对深圳市乃至珠三角东岸高端产业、资本的吸引力。目前,园区正在欧美、北广深等地创新资源密集的地方,瞄准高端产业、产业高端项目,积极拓展招商网络。同时,与深圳市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关村企业家协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等机构建立招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正是瞄准美国的产业高端项目,中山火炬高新区的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将与美中生物医药协会合作,借助协会的资源在美国举办2016中山海外生命健康创新创业大赛,从而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能进行产业化的项目。
  
  据侯奕斌介绍,在着力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中山火炬高新区将进一步深化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深圳贸促会及其他招商中介机构的合作,在北京、深圳等地设立招商办事处,开展长期招商活动;进一步深化与美国、欧洲等地专业机构的合作,设立招商点。
  
  体制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中山火炬高新区引入的融资租赁公司,让华志模具、南方新元等6家企业可以像“供房”一样“供”设备,实现“机器换人”的转型升级,目前园区融资额已达近5000万元。产业、企业、金融深度融合的背后,是园区日渐成熟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中山火炬高新区将全面构建创新的生态,以创新要素的聚合、共振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的转变。”侯奕斌表示,园区创新生态涵盖主体、载体、人才、资金、资源、成果、政策、文化八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优异的创新发展环境。
  
  在着力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除建设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区外,中山火炬高新区正计划建设广东省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山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并以此来营造优越的创新环境,为企业、项目的落户与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近年来,中山火炬高新区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先后出台了《中山火炬开发区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管理办法》等科技政策,修订了《中山火炬开发区区属总(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奖励方案》等激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审批程序,规范申报流程。
  
  自中山市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行政管理权限以来,中山火炬高新区已承接250个事项,提速50%以上的事项已达94个,占总量的38%。中山火炬高新区将进一步减少审批、简化流程、减少收费,争取企业从立项到动工的各项审批手续的用时总量缩短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