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济南高新区:打造优质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两城两谷产业建设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2-26 点击:

  “转型发展 人才优先”。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人才发展作出新部署:“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人才工程为引领,集聚更多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带动作用的首席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济南高新区如何打造人才发展环境,提升高层次人才核心竞争力?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群给出了答案。
  
  徐群表示,高新区作为集聚了众多高层次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的“齐鲁人才特区”,依托五大片区,形成以“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齐鲁智慧谷、齐鲁创新谷”为核心的“两城两谷”产业发展格局。作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导,聚集众多人才资源的高新区,始终把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以“大人才”的工作格局,着力构筑长远发展的人才优势,为高新区建设“两城两谷”,夯实“四大体系”,抢占“金字塔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向着“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内一流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前行。
  
  不拘一格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选才、识才、用才是人才发展的一个有机链条。那首先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有尺才能量,那么这个尺应该是企业的聘书,这就是我们的人才评价机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徐群说,人才的建设是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一切的出发点都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发展对人才在客观上的准确需求。当然,这个标准的制定是企业,我们将人才的评价权利放给企业,打破过去的框框,像三国里刘备、孙权、曹操一样不拘一格用才,由企业自己选择真正需要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符合企业发展思路的人才。下一步,我们要把帮助现有企业引进人才当作第一要务,大力引进企业需要的“专才”,使企业在新常态下实现产业产品的转型升级。同时,调整创业人才与创新人才的引进比重,加大对创新人才(团队)的扶持力度。
  
  两城两谷  智力引进结出硕果

  
  有产业,方能有引力,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在谈到产业业态时,徐群说,高新区依托五大片区,构建以“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齐鲁智慧谷、齐鲁创新谷”为核心的“两城两谷”产业格局。产业发展具有竞争力,人才才能够引得进来。像我们的智能装备城,将以“核心技术产业树”作为产业链、价值网构建模式,重点布局微电子、信息通讯、数控装备、能源装备、交通装备、3D打印等产业。生命科学城,以济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为基础,重点布局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质子治癌、康复养老等产业。齐鲁智慧谷,发挥齐鲁软件园、汉峪金谷的集聚效应,加快中心区腾笼换业步伐,以“资本+智力”的模式,吸引以上市公司、大型科技企业总部为主体的企业聚集。齐鲁创新谷,将形成以高端研发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加快吸引京沪地区高端研发资源聚集,加大对全省企业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聚集力度,打造有针对性的人才、技术、融资平台,建设分行业、分地区的研发中心。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推进山东工研院产业化基地建设,组建“科技经纪公司”,创建成果转化新模式,形成支撑全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
  
  正是因为有了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业态,徐群说,我们的人才引进和项目引进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15年底,高新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2000余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33人,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75人,市5150引才计划319人,高新区海右人才计划390人,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市拔尖人才和青年学术带头人49人,人才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全市都名列前茅。2015年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命名为济南高新区“海右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个人)项目48项。通过基层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国家、省、市、区四位一体的人才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果。2015年新增国家千人计划5人,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9人,市5150引才计划43人。2015年8月,高新区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重要素 打造优质人才环境

  
  面对“新常态”,传统企业发展的要素正在悄然发生变革,土地、厂房、税收优惠,已经不再是吸引科技水平高、商业模式新的新型企业的重要因素。而人才环境、研发环境、资本环境才是人才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吸引人才、企业的关键。在提到人才发展环境时,徐群说,人才环境很重要,没有足够的高端人才的企业难以存活,高端人才决定了企业的生命长度。
  
  我们支持企业间相互沟通协作,人才不是孤立的,人才、企业间也需要相互交流。为此,我们采取园区专业化的做法,构建7个专业园区,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成立产业联盟,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为人才发展提供支撑环境。形成从招商引资到落地建设、投产运营、扶持壮大全过程、多层次的服务全覆盖,构建适宜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此外,对于之前的人才服务工作,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地做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我们今年将加快推进国际学校(9月首批招生)、国际医院建设,为高端人才提供便利生活、解决困惑。
  
  高端人才正是掌握高新技术理论的承载者,所以研发环境对人才来讲就是舞台,有舞台才会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理论才能付诸于实践。徐群表示,高新区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为突破口,完善“科研平台+科研团队+产业化基地+产业投资基金”的全产业链配套支撑载体建设。做好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推动高新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免费向人才企业开放,形成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齐鲁软件园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单个园区过千家企业软件园区,聚集了1500多家企业,这都得益于公共技术平台的支持,像集成电路设计,大型数据库公共支撑平台,通讯领域的开发测试平台,动漫制作的设备和软件环境。有了环境,才有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
  
  人才的引进、项目的落地、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良好的资本环境对企业资本运作非常重要,推动企业上市,全国股民投资企业,得到资金的运转,随着企业发展,实现企业和股东的共赢。这样的思路才是“新常态”下企业所需要的要素。高新区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企业上市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IPO上市企业2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8家,有10家企业在股转系统待审。其中,华牧天元、华翼微电子、天力干燥、蓝孚高能物理、地纬计算机、镭之源激光等人才企业完成挂牌,乾云启创、美核电气、巴罗克、爱思医药等人才企业完成签约,获得直接融资1.8亿元,在完善治理结构、优化融资成本、提升企业形象、增强议价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多措并举  创新服务全面覆盖
  
  在谈到人才服务保障时,徐群指出,高端人才有着其他人难以替代的社会价值,所以对于人才而言,有个高效能的行政服务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是必需的。济南高新区将按照济南市委、市政府“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要求,实施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以企业需求、人才意愿为导向,通过对行政职能的垂直整合,实现行政效率大提速;以专业化、规范化为导向,通过对职能的梳理和流程再造,实现行政规范大提质;以消除自由裁量权、加强审计监督为手段,通过对权力的规范和监督,实现廉政勤政大提升。通过改革,全区将形成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全员KPI考核,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我们相信,在当前形势下,高效率的、有执行力的行政环境,就是对人才所提供的最好保障。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济南高新区:打造优质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两城两谷产业建设

2016-02-26 来源:未知 点击:

  “转型发展 人才优先”。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人才发展作出新部署:“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人才工程为引领,集聚更多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带动作用的首席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济南高新区如何打造人才发展环境,提升高层次人才核心竞争力?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群给出了答案。
  
  徐群表示,高新区作为集聚了众多高层次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的“齐鲁人才特区”,依托五大片区,形成以“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齐鲁智慧谷、齐鲁创新谷”为核心的“两城两谷”产业发展格局。作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主导,聚集众多人才资源的高新区,始终把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以“大人才”的工作格局,着力构筑长远发展的人才优势,为高新区建设“两城两谷”,夯实“四大体系”,抢占“金字塔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向着“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内一流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前行。
  
  不拘一格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选才、识才、用才是人才发展的一个有机链条。那首先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有尺才能量,那么这个尺应该是企业的聘书,这就是我们的人才评价机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徐群说,人才的建设是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一切的出发点都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发展对人才在客观上的准确需求。当然,这个标准的制定是企业,我们将人才的评价权利放给企业,打破过去的框框,像三国里刘备、孙权、曹操一样不拘一格用才,由企业自己选择真正需要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符合企业发展思路的人才。下一步,我们要把帮助现有企业引进人才当作第一要务,大力引进企业需要的“专才”,使企业在新常态下实现产业产品的转型升级。同时,调整创业人才与创新人才的引进比重,加大对创新人才(团队)的扶持力度。
  
  两城两谷  智力引进结出硕果

  
  有产业,方能有引力,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在谈到产业业态时,徐群说,高新区依托五大片区,构建以“智能装备城、生命科学城、齐鲁智慧谷、齐鲁创新谷”为核心的“两城两谷”产业格局。产业发展具有竞争力,人才才能够引得进来。像我们的智能装备城,将以“核心技术产业树”作为产业链、价值网构建模式,重点布局微电子、信息通讯、数控装备、能源装备、交通装备、3D打印等产业。生命科学城,以济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为基础,重点布局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质子治癌、康复养老等产业。齐鲁智慧谷,发挥齐鲁软件园、汉峪金谷的集聚效应,加快中心区腾笼换业步伐,以“资本+智力”的模式,吸引以上市公司、大型科技企业总部为主体的企业聚集。齐鲁创新谷,将形成以高端研发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加快吸引京沪地区高端研发资源聚集,加大对全省企业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聚集力度,打造有针对性的人才、技术、融资平台,建设分行业、分地区的研发中心。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推进山东工研院产业化基地建设,组建“科技经纪公司”,创建成果转化新模式,形成支撑全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
  
  正是因为有了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业态,徐群说,我们的人才引进和项目引进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15年底,高新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2000余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33人,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75人,市5150引才计划319人,高新区海右人才计划390人,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市拔尖人才和青年学术带头人49人,人才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全市都名列前茅。2015年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命名为济南高新区“海右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个人)项目48项。通过基层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国家、省、市、区四位一体的人才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果。2015年新增国家千人计划5人,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9人,市5150引才计划43人。2015年8月,高新区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重要素 打造优质人才环境

  
  面对“新常态”,传统企业发展的要素正在悄然发生变革,土地、厂房、税收优惠,已经不再是吸引科技水平高、商业模式新的新型企业的重要因素。而人才环境、研发环境、资本环境才是人才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吸引人才、企业的关键。在提到人才发展环境时,徐群说,人才环境很重要,没有足够的高端人才的企业难以存活,高端人才决定了企业的生命长度。
  
  我们支持企业间相互沟通协作,人才不是孤立的,人才、企业间也需要相互交流。为此,我们采取园区专业化的做法,构建7个专业园区,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成立产业联盟,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为人才发展提供支撑环境。形成从招商引资到落地建设、投产运营、扶持壮大全过程、多层次的服务全覆盖,构建适宜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此外,对于之前的人才服务工作,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地做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我们今年将加快推进国际学校(9月首批招生)、国际医院建设,为高端人才提供便利生活、解决困惑。
  
  高端人才正是掌握高新技术理论的承载者,所以研发环境对人才来讲就是舞台,有舞台才会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理论才能付诸于实践。徐群表示,高新区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为突破口,完善“科研平台+科研团队+产业化基地+产业投资基金”的全产业链配套支撑载体建设。做好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推动高新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免费向人才企业开放,形成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齐鲁软件园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单个园区过千家企业软件园区,聚集了1500多家企业,这都得益于公共技术平台的支持,像集成电路设计,大型数据库公共支撑平台,通讯领域的开发测试平台,动漫制作的设备和软件环境。有了环境,才有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
  
  人才的引进、项目的落地、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良好的资本环境对企业资本运作非常重要,推动企业上市,全国股民投资企业,得到资金的运转,随着企业发展,实现企业和股东的共赢。这样的思路才是“新常态”下企业所需要的要素。高新区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企业上市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IPO上市企业2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8家,有10家企业在股转系统待审。其中,华牧天元、华翼微电子、天力干燥、蓝孚高能物理、地纬计算机、镭之源激光等人才企业完成挂牌,乾云启创、美核电气、巴罗克、爱思医药等人才企业完成签约,获得直接融资1.8亿元,在完善治理结构、优化融资成本、提升企业形象、增强议价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多措并举  创新服务全面覆盖
  
  在谈到人才服务保障时,徐群指出,高端人才有着其他人难以替代的社会价值,所以对于人才而言,有个高效能的行政服务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是必需的。济南高新区将按照济南市委、市政府“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要求,实施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以企业需求、人才意愿为导向,通过对行政职能的垂直整合,实现行政效率大提速;以专业化、规范化为导向,通过对职能的梳理和流程再造,实现行政规范大提质;以消除自由裁量权、加强审计监督为手段,通过对权力的规范和监督,实现廉政勤政大提升。通过改革,全区将形成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全员KPI考核,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我们相信,在当前形势下,高效率的、有执行力的行政环境,就是对人才所提供的最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