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掘金文化创意产业新蓝海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8 点击:次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国家高新区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文化创意产业更是风生水起。据了解,2015年前三季度,杭州高新区(滨江)限额以上349家文化创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65亿元,同比增长36.04%;截至2015年9月,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创意企业累计达2150家,总营业收入800多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仅中关村软件园2014年文化科技企业总收入就达60亿元,总利润率为9.6%,比2013年增长15.8%。
文化创意产业以自身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等优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
文化创意产业风生水起
近年来,众多国家高新区坚持文化强区战略,积极依托园区独特的生态、科技、人文优势,推动文化、科技、生态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
天津高新区作为文创产业的佼佼者,近年来形成了以华苑科技园智慧山为基础的天津滨海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和未来科技城的渤龙湖视觉工业大道两大“重镇”,这两大“重镇”彼此错位发展,现已成为拉动天津高新区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带动着园区1500余家文创企业的快速前行。
其中,天津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多年来一直立足于大广告产业链的拓展,吸引和扶持TMT领域的移动互联、数字娱乐、社交媒体、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等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已聚集了奇虎360、今日头条、新浪天津等270余家企业,其中广告类和创意类企业近200家,广告产业及相关联产业的企业总数为园区企业总数的71.6%。
而青岛高新区则将国家重点文化项目、中国出版集团优势文化产业集群的“译云工程”青岛基地(译云大厦)收入囊中。“译云工程”青岛基地将建设语言技术研发中心、多语种全媒体云服务中心和大数据加工处理中心,将“译云”青岛基地打造成全球语言服务运营基地。
杭州高新区的文创产业更是不容小觑。在2015年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文化创意行业总决赛前10名中,杭州高新区占据了3席位置,并包揽总决赛冠亚军。目前,杭州高新区拥有网易(杭州)研发中心、边锋网络、电魂网络、畅唐科技、中南卡通等近400家知名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2015年前三季度,杭州高新区限额以上349家文化创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65亿元,同比增长36.04%;实现利税111.55亿元,同比增长38.18%。
此外,西安高新区则将发展的重点集中在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手机娱乐、数字文化内容、现代传媒、文化艺术等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上。
文化与科技融合成趋势
在“文化+”时代,“文化+科技” 打通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梗阻”,文化创意拓宽了科技制造的内涵,高新技术升级了文化创意服务水平,提高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015年,热剧《花千骨》网络播放总量突破200亿次,产值超过20亿元;火爆的《琅琊榜》,小说、手游、页游、电视、电影等产品玲琅满目,其价值无法估量,体现了“互联网+”时代文学的价值所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用超前的眼光,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文学,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搭建平台。
据了解,2015年8月,网络文学新霸主的阅文集团携手旗下多位身价千万级的网络文学作家及版权作品,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及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合作,组建武汉泛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网络文学“大V”的精品IP运营。
光谷“互联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阅文集团在光谷播下“互联网+文学”的金种子,一批网络文学“大V”开始向光谷聚集。“这意味着,今后他们的精品IP不论是拍影视剧还是开发游戏,绝大多数要到武汉寻求版权合作。”
“未来5年,光谷发展目标就是将科技与文化更好地融合,共同繁荣发展。力争到2020年,光谷文化产业总收入突破3万亿元。”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表示,利用互联网,让文学、文化艺术、娱乐和光谷的科技文化、产业文化、创新创业文化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实事上,不仅仅是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很多国家高新区都在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苏州高新区,“创意云”综合性文化产业云平台上线运营半年多,已有大企业用户1000余家,中小型企业超过1万家,大学生独立团体近19万人。目前,通过“创意云”进行创作的电影有19部,还有一部军事题材的3D大片即将启动。通过“创意”渲染的《龙之谷》《熊出没》等动画片颇受市场认可。因为“创意云”,还有10余家企业将落户苏州高新区科技城。
在贵州高新区,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贵州省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文化科技企业,在上市不到1年便荣登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上市企业第二位。该公司研发的新一代通信工具“Phone+”获得了2012年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目前独立注册用户已超过1000万人。
业内专家表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自主创新和协同发展,促使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并通过文化引领作用不断带动科技企业的孵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和攻坚方向。
政策资金多平台支撑
2014年,天津高新区发起设立了专门的文化产业基金——卡氏基金,对卡梅隆佩斯中国集团、渤龙湖“视觉工业大道”等重大项目进行投资。根据项目对资金投入的要求,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市场化管理运营,利用政府投入作为杠杆,计划撬动3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基金,用以推动园区文创产业发展。
目前,天津高新区“视觉工业大道”先后引进了美国3D巨头卡梅隆-佩斯集团项目、拥有世界先进数字木偶表演系统核心技术的吉姆汉森动画制作基地项目、好莱坞“梦幻工厂”项目等,成为天津乃至全国文创产业与国际接轨的“领头雁”。2015年,卡梅隆佩斯中国集团更是参与了《三打白骨精》《新青蛇》等国产大片的拍摄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落地生根。
此外,天津高新区还推出了文化产业集合信托“滨海高新文创一号”“天使贷”等30余项品种、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帮助主体的特色融资业务,全力促进文化科技金融创新发展。
而厦门火炬高新区则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其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中优先支持行业,重点发展IT软件、影视与科教旅游、会展设计三类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海西股权投资中心,引入多家专业投资文化创意及互联网产业的基金公司,以政府为引导,打造政企银三方共赢平台,系统整合政府资源、文化资源和金融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文创产业集群,促进“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的深度融合,完善园区文创产业的公共管理、服务和政策体系,从而促进和推动文创产业结构多元化,并向产业集群化高速和良性发展。
苏州高新区则把担保基金和信用担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担保、风险共担的模式,推出了面向园区文化产业企业的专项担保业务品种“文创贷”,旨在服务园区不同成长阶段的文化型中小企业,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目前,“文化+金融”模式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文化产业的腾飞,须要插上资本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