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扬州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点击:

  2015年,在扬州高新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扬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高新区上下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回首过去的一年,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城”目标,聚焦转型升级、聚智科技创新、聚力品质提升、聚心共建共享,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事业取得显着成效,先后获批国家级区域品牌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创业投资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扬州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产业集群逐步显现。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扬州高新区逐步形成了以数控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生物技术、新型光电、现代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一主三新”发展格局。高新区数控成形机床产业目前拥有中国名牌2个,江苏省名牌产品11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江苏省着名商标8个。依托该产业,高新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数控装备特色产业园等称号。近三年来,扬州高新区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始终保持30%以上的增长态势,集聚了一批知名企业,产品涵盖保健食品、日化用品、生物疫苗、检测试剂等领域。扬州市唯一的生物健康产业园已在高新区开园建设,生物健康产业园将打造 “一平台、一基地、一中心、一集聚区”。扬州高新区已成为扬州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智能电网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聚了一批规模大、行业带动性强、科研水平较高的龙头企业。此外,扬州高新区着力打造高端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以“一心两院”(即中科院扬州中心、数控机床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院)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业,布局了现代商贸业、电商物流业和软件信息业。
  
  科技创新成效突出。2015年,高新区6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两家企业获得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扶持,四家企业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扬州高新区成功获批“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称号,成为扬州市首家省级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创新平台效果显着。在中科院扬州中心和江苏省数控机床研究院的基础上,2015年扬州高新区成立了扬州智能装备研究院,研究院是清华大学扬州智能装备科技园的核心公共技术支撑平台。2015年扬州高新区先后举办了双高交流洽谈会、智能装备科技成果发布洽谈会等活动,促进了企业和高校院所的合作。
  
  政策扶持日渐加大。2015年市政府出台了扶持高新区发展的10条政策意见(扬府发[2015]222号)。借力政策扶持,高新区将更加注重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更加注重创新核心区建设,更加注重构建区域创新平台,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创新活力。
  
  创业服务日趋完善。2015年,扬州高新区研究并形成了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草案,打造了绿地创客新都会、扬州创谷创客工场、扬州大学大学科技园众创梦工厂等一批众创空间。此外,2015年,扬州大学科技园获批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科技金融日益活跃。为进一步加快扬州高新区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扬州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科技上市基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科技企业上市基地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签约,共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扬州企业挂牌孵化基地,为我园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等金融服务。
  
  人才引培硕果累累。扬州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成员资源优势,依托创业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招引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和研发人员。2015年,扬州高新区共获得省双创计划人才创新人才资助3人,双创博士7人。
  
  二、2016年工作计划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扬州高新区将按照推动转型、保障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2016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聚力提升产业。总的方向是坚持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三管齐下”,推动产业层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都市工业。一是以“双机”模式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双机,即机床加机器人。二是以“双线”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双线,即线上加线下,也就是电子商务加连锁经营。三是以“双领”模式倍增提升新兴产业。双领,即领先技术加领军人才。
  
  2、聚力创新突破。加快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需要继续着力打造“四大高地”。一是锁定“三自”,打造企业自主创新的高地。鼓励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研究开发主体、成果应用主体,形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标准、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自”型创新企业集群。二是锁定“三园”,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加快推进清华智能装备科技园、金荣科技园、扬大科技园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代表行业领先水平、具有本土产业特征的科技园区。三是锁定“三型”,打造创新人才聚集的高地。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专家型创业人才,造就一批善于整合资源、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培育一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领军型拔尖人才,以人才优势提升发展优势。四是锁定“三家”,打造科技金融结合的高地。推进“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的创新发展模式,建成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基地,形成新金融产业集聚区。
  
  3、聚力服务企业。一是主动“联企”。深入企业,沉入一线,靠实掌握企业的要事、新事、难事和急事,建立完善涵盖重点企业的数据库、资源库、问题库、成果库,规范形成基础资料手册、企业项目手册、月度动态手册和进企服务手册。二是积极“帮企”。以政策宣讲、融资对接、用工专场、电企合作、涉税解读等小型、多样、专项的服务形式,满足企业的要素需求、政策需求和服务需求。针对规模骨干、重大项目、122技改项目等重点服务对象,开辟特别通道,提供“私人订制”。三是着力“惠企”。全程参与发改、经信、商务、科技等条线部门的项目申报,帮助企业过好初审关、筛选关、论证关和验收关。四是分类“评企”。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坚持以实绩为导向、以亩产论英雄、以贡献给要素、以等级定政策。通过对企业财税贡献度、规模扩张度、创新转型度、用地集约度、社会责任度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将园区按一定比例将企业分为优秀类、提升类和转型类三类企业,重点扶持优秀类企业,重点鼓励提升类企业,重点帮扶转型类企业。通过分类管理,使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合理,使政府服务更加高效精准。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扬州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6-01-14 来源:未知 点击:

  2015年,在扬州高新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扬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高新区上下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回首过去的一年,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城”目标,聚焦转型升级、聚智科技创新、聚力品质提升、聚心共建共享,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事业取得显着成效,先后获批国家级区域品牌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创业投资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扬州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产业集群逐步显现。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扬州高新区逐步形成了以数控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生物技术、新型光电、现代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一主三新”发展格局。高新区数控成形机床产业目前拥有中国名牌2个,江苏省名牌产品11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江苏省着名商标8个。依托该产业,高新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数控装备特色产业园等称号。近三年来,扬州高新区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始终保持30%以上的增长态势,集聚了一批知名企业,产品涵盖保健食品、日化用品、生物疫苗、检测试剂等领域。扬州市唯一的生物健康产业园已在高新区开园建设,生物健康产业园将打造 “一平台、一基地、一中心、一集聚区”。扬州高新区已成为扬州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智能电网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聚了一批规模大、行业带动性强、科研水平较高的龙头企业。此外,扬州高新区着力打造高端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以“一心两院”(即中科院扬州中心、数控机床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院)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业,布局了现代商贸业、电商物流业和软件信息业。
  
  科技创新成效突出。2015年,高新区6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两家企业获得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扶持,四家企业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扬州高新区成功获批“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称号,成为扬州市首家省级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创新平台效果显着。在中科院扬州中心和江苏省数控机床研究院的基础上,2015年扬州高新区成立了扬州智能装备研究院,研究院是清华大学扬州智能装备科技园的核心公共技术支撑平台。2015年扬州高新区先后举办了双高交流洽谈会、智能装备科技成果发布洽谈会等活动,促进了企业和高校院所的合作。
  
  政策扶持日渐加大。2015年市政府出台了扶持高新区发展的10条政策意见(扬府发[2015]222号)。借力政策扶持,高新区将更加注重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更加注重创新核心区建设,更加注重构建区域创新平台,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创新活力。
  
  创业服务日趋完善。2015年,扬州高新区研究并形成了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草案,打造了绿地创客新都会、扬州创谷创客工场、扬州大学大学科技园众创梦工厂等一批众创空间。此外,2015年,扬州大学科技园获批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科技金融日益活跃。为进一步加快扬州高新区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扬州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科技上市基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科技企业上市基地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签约,共建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扬州企业挂牌孵化基地,为我园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等金融服务。
  
  人才引培硕果累累。扬州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成员资源优势,依托创业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招引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和研发人员。2015年,扬州高新区共获得省双创计划人才创新人才资助3人,双创博士7人。
  
  二、2016年工作计划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扬州高新区将按照推动转型、保障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2016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聚力提升产业。总的方向是坚持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三管齐下”,推动产业层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都市工业。一是以“双机”模式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双机,即机床加机器人。二是以“双线”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双线,即线上加线下,也就是电子商务加连锁经营。三是以“双领”模式倍增提升新兴产业。双领,即领先技术加领军人才。
  
  2、聚力创新突破。加快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需要继续着力打造“四大高地”。一是锁定“三自”,打造企业自主创新的高地。鼓励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研究开发主体、成果应用主体,形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标准、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自”型创新企业集群。二是锁定“三园”,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加快推进清华智能装备科技园、金荣科技园、扬大科技园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代表行业领先水平、具有本土产业特征的科技园区。三是锁定“三型”,打造创新人才聚集的高地。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专家型创业人才,造就一批善于整合资源、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培育一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领军型拔尖人才,以人才优势提升发展优势。四是锁定“三家”,打造科技金融结合的高地。推进“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的创新发展模式,建成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基地,形成新金融产业集聚区。
  
  3、聚力服务企业。一是主动“联企”。深入企业,沉入一线,靠实掌握企业的要事、新事、难事和急事,建立完善涵盖重点企业的数据库、资源库、问题库、成果库,规范形成基础资料手册、企业项目手册、月度动态手册和进企服务手册。二是积极“帮企”。以政策宣讲、融资对接、用工专场、电企合作、涉税解读等小型、多样、专项的服务形式,满足企业的要素需求、政策需求和服务需求。针对规模骨干、重大项目、122技改项目等重点服务对象,开辟特别通道,提供“私人订制”。三是着力“惠企”。全程参与发改、经信、商务、科技等条线部门的项目申报,帮助企业过好初审关、筛选关、论证关和验收关。四是分类“评企”。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坚持以实绩为导向、以亩产论英雄、以贡献给要素、以等级定政策。通过对企业财税贡献度、规模扩张度、创新转型度、用地集约度、社会责任度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将园区按一定比例将企业分为优秀类、提升类和转型类三类企业,重点扶持优秀类企业,重点鼓励提升类企业,重点帮扶转型类企业。通过分类管理,使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合理,使政府服务更加高效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