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点击:次
在科技部、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宏观经济形势趋紧、下行压力增大等不利环境,芜湖高新区一直坚持“战略提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现将2015年度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5年1-11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076.28亿元;其中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9.58亿元;完成研发经费投入29.58亿元;新增工商注册科技类企业245个。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高新区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目前芜湖高新区共有53个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其中拥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另有多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市级研发机构。近年来园区企业获批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立项项目资金过亿元,三花自控、三只松鼠等十余家企业获批芜湖市科技小巨人项目立项。2015年1-11月份新申报专利2811件,其中发明专利1548件;授权专利1370件,其中发明专利305件。二是企业与院所合作,构建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加强企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本地高校合作,建设企业-高校协同创新体系。2015年高新区协助园区企业达尔智能与东南大学合作设立产学研合作中心。同济大学与园区企业康诺新能源汽车合作,在高新区进行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华仁与安徽师范大学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由“省百人计划”林金来作为技术带头人,目前协同创新中心在培博士、硕士有20多人。三是大力推进院士工作站群建设。院士工作站按照“院士工作站—产业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发展模式,构建“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体系。经过3年时间,目前全区院士工作站达到9个。通过院士工作站的强大的智力资源和科研平台,面向市场进行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推广,先后引进康爱而电气、赛瑞储能等关联企业入驻。院士工作站开发的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已经被国网公司验收通过,目前正在实施产业化,智能电网产业集聚雏形初显。
三、大力推进科技创业
一是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积极落实省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工作。2015年新引进蔡昱、向红军、倪淮生等13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涉及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其中蔡昱团队微波、毫米波模块芯片项目、向红军团队数字化通讯平台及智能交通监控、数据交换机项目等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已签订股权增资协议。鼎瀚、天兵科技2个团队获批省高层次人才团队。二是大力推进青年创业。促进国家级孵化器和青年创业园融合发展。按照“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步走的模式,完善孵化服务体系。目前政校合作达到新高度,利用高校驻境优势,分别与安师大、安工程、安机电等高校共建了创意设计园、工业设计园、机电科技园,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40家,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高新区及孵化器企业芜湖创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康海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全国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安徽分赛区企业组优秀奖,并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各行业总决赛。
四、努力推进新兴产业培育
一是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以芜湖高新区为载体的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高新区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积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15年芜湖高新区获批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总投资约20亿元芜湖天弋锂离子电池及相关能源材料、能源装备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已经开工建设,现已投产。新签约上海馨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混合动力系统、纯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项目。其中易开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公共充电设施建设,赛宝汽车测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11个项目已于今年启动。二是积极培育“互联网+”业态发展。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新奇博士人才团队集成了“互联网+农业”项目即将在高新区实施;园区企业天斯努对传统打印方式进行了颠覆和改造,打造全球第一个“互联网+打印”的云打印平台;集成了“互联网+医疗”的史方博士团队健康大数据平台项目已经注册运行。
五、积极实施“科技+资本+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科技金融发展。通过引导企业与天使投资、风投基金合作,推进园区科技金融体系发展。目前已与园区合作的有IDG、绿野资本、经纬资本、诚毅资本、浙商创投等。其中园区企业天斯努“云打印”平台项目引进风险投资1050万元,在此基础上,惠普拟出资6000万美元控股该平台;三只松鼠已累计引入风投资金2350万美元,今年9月17日峰瑞资本完成三只松鼠D轮融资3亿元,目前三只松鼠估值已经超过40亿元。2015年新引入省创业引导资金2500万元,另市区将进行1:1配套,并将放大5倍予以贷款。二是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高新区通过“科技(人才)+资本+产业”全面嫁接,加强政策引领,全面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同时园区在招商时约定上市进程,据此支持企业发展,培育上市梯队。2015年共有达尔智能、康海时代等5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5家企业成功在安徽股交中心科技创新板挂牌。跃飞材料11月收到全国股转系统的受理通知书,预计明年1月挂牌。另有三只松鼠、奇瑞新能源、蓝生医疗、人本文化、鼎恒材料等10余家企业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股改和挂牌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进入资本市场。
六、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
一是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以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孵化器和创元省级孵化器为代表,建设了专业型和综合型创业服务载体。2015年大学科技园获批全国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在孵企业使用场所面积为3.4万㎡,累计孵化企业166家,毕业36家,在孵企业111家。鼓励和支持芜湖高新区内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民营企业、投资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创办孵化器,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支持孵化器管理机构直接投资,或以服务入股在孵企业等方式获取投资性收益,促进孵化器逐步由公益性机构向盈利性机构转变。基本形成包括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的科技创业链,建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的创业孵化体系。2015年新引进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资城孵化器、达安创谷孵化器、漫漫来大学生游戏动漫创业基地暨欢乐芜湖众创空间等项目,其中追梦孵化器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是打造科技服务集聚区。近几年来,芜湖高新区在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孵化、园区承载”的发展模式,依托创业园、软件园、科技加速器和孵化器等载体,以主导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重点突出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其中服务外包园是省级服务业聚集区。三是完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目前高新区已基本形成了以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创业园、院士工作站为主的技术转移和创业服务机构,以及投融资平台、产学研平台、检测检验平台等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机构、创新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构成了分层次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目前,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风险投资公司等一批新兴骨干科技中介机构不断壮大,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四是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区与芜湖蜂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的皖江云众创空间,为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综合创业服务。利用高新区资源优势、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将科研资源、信息资源、社会投资等资源突破地域限制组织调配在一起,通过众创生态的打造逐步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和生活空间。2015年以“筑梦皖江?共创共赢”为主题的芜湖市首届“双创”项目路演资本对接会,在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皖江云众创空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