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马鞍山慈湖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点击:

  今年以来,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紧紧围绕创新发展主题,通过集聚创新创业要素、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高新区建设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今年7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全国115个国家级高新区最新评价结果,慈湖高新区总体排名进位明显,从上年的第88位上升至第73位,提升15位,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跻身全国前列。

马鞍山慈湖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一、2015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园区创新能力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高新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慈湖高新区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机构达400家,科技服务收入达50亿元,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形成5家左右大型科技服务企业,10个左右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科技服务品牌,力争全面建成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2.切实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一是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目前已有1家企业获金融机构500万元专利贷款资金扶持。二是探索开拓股权投资路径。制定《高新区股权投资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园区内发展前景好但缺少资金的拟上市挂牌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协调园区博浪热能公司与安徽省高新创业投资公司成功签署《股权投资合作协议》,并获500万元“市高成长性科技型创业投资基金”扶持。三是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目前,园区2家企业已与券商签订协议,正式启动“新三板”挂牌工作,另有多家企业正积极与券商等中介机构对接;9家企业挂牌安徽省“四板”。
  
  (二)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推进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1.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通过科技招商、孵化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途径,以高新技术产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技要素为线索,开展“地毯式”摸排,多渠道发掘、培育创新企业申报线索。建立创新企业培育动态储备库,根据培育企业实际,按种类、分阶段提前制定至少2个年度的“批次梯队培育计划”,超前开展、持续推进培育与认定工作。201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0家。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90家,稳居全市第一。
  
  2.扎实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一是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采取“综合+专业”的孵化模式,重点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功能进一步完善,具备20万平米的孵化场地,已入驻企业200余家。二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支持科技咨询、情报信息、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等服务机构的建设发展。目前,高新区拥有各类公共服务机构50余家,其中科技风险投融资机构2家,技术交易服务机构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国家级1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5家,科技咨询服务机构8家,园区科技综合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加快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建立内部研发机构,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目前,全区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家(国家级1家、省级7家),重点实验室13家(国家级1家、省级3家),企业技术中心25家(国家级1家、省级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国家级2家、省级1家),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初步形成了高新区的创新源头。
  
  3.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借助高校院所技术优势,推动园区企业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青岛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政产学研活动10余次,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85项,新建产学研合作基地2家,成功组建“北大益丰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试验基地”。目前,园区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国内各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
  
  4.强化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慈湖高新区获批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目前,高新区累计有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1家专利服务代理机构入选“安徽省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单位”。近3年全区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呈几何数增长,专利奖励资金累计超1000万元,基本实现园区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全覆盖”。
  
  5.积极引进培育创新人才。2015年,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办工商管理EMBA高级研修班,有近百名园区企业高管参加进修提升。园区易能石墨烯研发团队入选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并被市政府推荐申报省科技人才团队,预计可争取1000万元资金支持;博浪热能公司负责人申报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计划获安徽省科技厅申报推荐;桓泰环保公司负责人获市委组织部推荐申报安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三)完善管理服务支撑体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1.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一是制定园区自主科技创新奖励政策。结合省“1+6+2”、市“1+4”政策内容,制定出台高新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科技计划项目暂行管理办法》、《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促进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奖励”与“工业经济倍增”为主要内容的“1+1”创新政策体系。二是积极兑现“科技创新券”政策。结合走访企业专职服务秘书活动,向园区企业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申报,2015年共有32家科技型企业累计获得213.5万元“科技创新券”兑现资金扶持。三是大力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计划。通过对园区企业进行走访摸排,确定重点申报培育企业,并落实专人对企业相关申报条件和申报资料进行实时跟踪,全力督促并指导企业开展申报工作。2015年新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目前全区科技“小巨人”企业数已达15家,累计帮助企业获得2500万元委贷资金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及创新发展情况良好,企业培育计划项目正在有序实施中。
  
  2.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成立高新区服务企业领导小组。明确118名专职服务秘书分别领衔联系全区注册占地企业及在建重点项目。在高新区网站开辟“企业诉求”专栏,设立服务企业热线电话,创建企业QQ群,多形式、多渠道了解并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诉求和问题,确保每个企业都有服务的区领导、区部门及联络人,做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人员“终身制”。同时建立督办制度,将各部门走访、服务企业情况与年度考核相挂钩,作为兑现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成立高新区政务中心。新建政务(企业)服务大厅,开展企业服务全程代办(带办)工作。高新区工商、税务、国土等派驻机构进驻“中心”,对企业办理验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环节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有效提高了管理服务效率。
  
  园区科技工作已连续多次位居全市科技创新要素综合排名第一位。今年1-11月,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9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9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4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专利申请1682件、授权1189件,其中发明申请、授权分别为593件、156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
  
  二、2016年及“十三五”发展主要任务
  
  (一)积极融入合芜蚌自主改革试验区

  
  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省内推广实施为契机,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力争早日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改革试验“新高地”。
  
  (二)大力推动“东向发展”战略
  

  1.加快科技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一是实施科技新城建设工程。二是实施科技服务流程再造工程。三是实施科技服务区域联动工程。
  
  2.加快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孵化器建设。二是加强各类研发机构建设。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四是搭建市场化投融资平台。五是创新适合科创项目的金融产品。
  
  3.加快推进各类产业园建设。一是推动电子产业园建设。以中兴通讯的入驻为契机,重点发展IP 接入通讯产品和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二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以易能大气等龙头企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智能电网、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产品三大行业,建成安徽省新兴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三是推动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以奥盛新材料、金星钛白、中粮生化等龙头企业为主导,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钢铁新材料两大行业,建成长江经济带重要的钢铁新材料产业基地。四是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以意大利迈特诺、双力起重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的产品,包括重载机器人、海工装备、农业机械和物流设备,建成全国以重载机器人为显着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三)加快创新创业人才资源集聚
  
  慈湖高新区将紧紧抓住地处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加大人才的招引力度,尤其是吸引高校大学生来园区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在项目资助、租房补贴和购房补助、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引进的人才优先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大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力争引进2-3个创新团队,为高新区经济转型发展服务。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马鞍山慈湖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2016-01-14 来源:未知 点击:

  今年以来,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紧紧围绕创新发展主题,通过集聚创新创业要素、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高新区建设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今年7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全国115个国家级高新区最新评价结果,慈湖高新区总体排名进位明显,从上年的第88位上升至第73位,提升15位,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跻身全国前列。
马鞍山慈湖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一、2015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园区创新能力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高新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慈湖高新区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机构达400家,科技服务收入达50亿元,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形成5家左右大型科技服务企业,10个左右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科技服务品牌,力争全面建成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2.切实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一是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目前已有1家企业获金融机构500万元专利贷款资金扶持。二是探索开拓股权投资路径。制定《高新区股权投资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园区内发展前景好但缺少资金的拟上市挂牌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协调园区博浪热能公司与安徽省高新创业投资公司成功签署《股权投资合作协议》,并获500万元“市高成长性科技型创业投资基金”扶持。三是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目前,园区2家企业已与券商签订协议,正式启动“新三板”挂牌工作,另有多家企业正积极与券商等中介机构对接;9家企业挂牌安徽省“四板”。
  
  (二)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推进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1.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通过科技招商、孵化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途径,以高新技术产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技要素为线索,开展“地毯式”摸排,多渠道发掘、培育创新企业申报线索。建立创新企业培育动态储备库,根据培育企业实际,按种类、分阶段提前制定至少2个年度的“批次梯队培育计划”,超前开展、持续推进培育与认定工作。201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0家。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90家,稳居全市第一。
  
  2.扎实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一是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采取“综合+专业”的孵化模式,重点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功能进一步完善,具备20万平米的孵化场地,已入驻企业200余家。二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支持科技咨询、情报信息、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等服务机构的建设发展。目前,高新区拥有各类公共服务机构50余家,其中科技风险投融资机构2家,技术交易服务机构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国家级1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5家,科技咨询服务机构8家,园区科技综合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加快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建立内部研发机构,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目前,全区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家(国家级1家、省级7家),重点实验室13家(国家级1家、省级3家),企业技术中心25家(国家级1家、省级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国家级2家、省级1家),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初步形成了高新区的创新源头。
  
  3.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借助高校院所技术优势,推动园区企业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青岛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政产学研活动10余次,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85项,新建产学研合作基地2家,成功组建“北大益丰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试验基地”。目前,园区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国内各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
  
  4.强化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慈湖高新区获批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目前,高新区累计有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1家专利服务代理机构入选“安徽省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单位”。近3年全区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呈几何数增长,专利奖励资金累计超1000万元,基本实现园区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的“全覆盖”。
  
  5.积极引进培育创新人才。2015年,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办工商管理EMBA高级研修班,有近百名园区企业高管参加进修提升。园区易能石墨烯研发团队入选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并被市政府推荐申报省科技人才团队,预计可争取1000万元资金支持;博浪热能公司负责人申报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计划获安徽省科技厅申报推荐;桓泰环保公司负责人获市委组织部推荐申报安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三)完善管理服务支撑体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1.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一是制定园区自主科技创新奖励政策。结合省“1+6+2”、市“1+4”政策内容,制定出台高新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科技计划项目暂行管理办法》、《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促进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奖励”与“工业经济倍增”为主要内容的“1+1”创新政策体系。二是积极兑现“科技创新券”政策。结合走访企业专职服务秘书活动,向园区企业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申报,2015年共有32家科技型企业累计获得213.5万元“科技创新券”兑现资金扶持。三是大力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计划。通过对园区企业进行走访摸排,确定重点申报培育企业,并落实专人对企业相关申报条件和申报资料进行实时跟踪,全力督促并指导企业开展申报工作。2015年新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目前全区科技“小巨人”企业数已达15家,累计帮助企业获得2500万元委贷资金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及创新发展情况良好,企业培育计划项目正在有序实施中。
  
  2.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成立高新区服务企业领导小组。明确118名专职服务秘书分别领衔联系全区注册占地企业及在建重点项目。在高新区网站开辟“企业诉求”专栏,设立服务企业热线电话,创建企业QQ群,多形式、多渠道了解并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诉求和问题,确保每个企业都有服务的区领导、区部门及联络人,做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人员“终身制”。同时建立督办制度,将各部门走访、服务企业情况与年度考核相挂钩,作为兑现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成立高新区政务中心。新建政务(企业)服务大厅,开展企业服务全程代办(带办)工作。高新区工商、税务、国土等派驻机构进驻“中心”,对企业办理验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环节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有效提高了管理服务效率。
  
  园区科技工作已连续多次位居全市科技创新要素综合排名第一位。今年1-11月,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9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9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4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专利申请1682件、授权1189件,其中发明申请、授权分别为593件、156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
  
  二、2016年及“十三五”发展主要任务
  
  (一)积极融入合芜蚌自主改革试验区

  
  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省内推广实施为契机,大力培育创新型产业,力争早日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改革试验“新高地”。
  
  (二)大力推动“东向发展”战略
  

  1.加快科技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一是实施科技新城建设工程。二是实施科技服务流程再造工程。三是实施科技服务区域联动工程。
  
  2.加快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孵化器建设。二是加强各类研发机构建设。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四是搭建市场化投融资平台。五是创新适合科创项目的金融产品。
  
  3.加快推进各类产业园建设。一是推动电子产业园建设。以中兴通讯的入驻为契机,重点发展IP 接入通讯产品和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二是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以易能大气等龙头企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智能电网、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产品三大行业,建成安徽省新兴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三是推动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以奥盛新材料、金星钛白、中粮生化等龙头企业为主导,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钢铁新材料两大行业,建成长江经济带重要的钢铁新材料产业基地。四是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以意大利迈特诺、双力起重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着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的产品,包括重载机器人、海工装备、农业机械和物流设备,建成全国以重载机器人为显着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三)加快创新创业人才资源集聚
  
  慈湖高新区将紧紧抓住地处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加大人才的招引力度,尤其是吸引高校大学生来园区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在项目资助、租房补贴和购房补助、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引进的人才优先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大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力争引进2-3个创新团队,为高新区经济转型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