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咸阳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2 点击:

  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一年,也是我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2015年咸阳高新区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为目标,以不断强化服务为保障,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科技金融、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建立了新优势,确保了工业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发展新常态。
  
  一、积极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工程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是建设区域创新型高地和创新省份的重中之重。面对如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咸阳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按照“政策宣传引导、腾笼换凤、兼并重组、市场倒逼”的转型升级思路,着力破解发展的瓶颈性制约因素,再造传统产业的新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彩虹集团兼并重组,总投资280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启动实施;生益科技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总投资8亿的适应欧盟环保标准的“电子电路用高频微波及高密度封装覆铜板”项目正式投产。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总投资80多亿的“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建设项目实施顺利,修正制药、马来西亚保康、华科辐照13家医药生产及配套服务企业落户,填补了医药产业规模小的短板。新型合成材料产业领域,军转民与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增强,西北橡塑院总投资5.34亿的“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地铁隧道等配套用高端橡胶密封研制及生产”项目正在积极实施;科隆能源全套引进意大利生产线及检测设备,总投资9亿的“高压胶管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产品替代进口,打破了我国高端液压胶管依赖进口的局面。
  
  二、全面推动实施创新创业战略工程
  
  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先进性的重要标志。2015年,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咸阳高新区围绕“研发平台建设、原创性技术创新、孵化基地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等工作,全面实施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工程。一是鼓励和倡导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研发平台。全年引进科研院所1家,科研院所总数达4家;新建省级以上检测检验中心2个,检测检验中心总数达8家;新批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总数达9家,近期,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与高新区陕西科瑞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确定在高新区建设“国家级力学环境检测试验中心”,该项目现已完成了选址;新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总数达8家;此外,另有13户企业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或研发中心。二是积极推进企业原创性技术的开发力度。全年组织专利培训、科技助力工程等培训及活动3次,共计23户企业,96人次参加了培训;全年共组织申报专利81个,其中发明专利23个,高新区管委会与市知识产权局达成在高新区加挂“咸阳市知识产权局高新区工作站”的意向;部分企业在原创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伟华绝缘在“电子包封材料”领域起草了4项国家级标准;三精科工贸自主研制的反应型不抽搐防老剂,经查新,技术属全球独创;金钻数码自主开发的数字控制开关电源芯片及系统,提升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并打破海外技术壁垒。三是全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孵化培育平台。通过不断完善孵化功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低成本的发展环境。“韩国中小企业产业园A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创业世纪城项目”已完成前期各项手续办理,正在进行招商;高新区与如意科技联建的“咸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创业基地项目”已启动实施;丽彩实业投资的“丽彩创业园”目前在孵企业11家;咸阳龙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众创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西部光电产业孵化器项目”正在实施之中;为完善孵化功能,2015年,高新区制订出台了《咸阳高新区关于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暂行办法》和《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孵化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两个红头文件,并设立了300万的孵化基金,孵化基金主要为孵化企业房租、水电、通讯及科技成果转化进行补贴。四是鼓励企业积极承担中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15年,咸阳高新区共承担中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其中发改领域项目1个,军民结合领域项目1个,工信领域项目9个,科技领域项目6个,取上级扶持资金3089万元。2015年,高新区制订出台了《咸阳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发展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咸阳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发展专项基金实施细则》两个文件,设立1000万元的创新创业发展专项基金,基金主要对“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高企建设、专利申报”进行补贴和奖励,2015年,创新创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技改项目13个、成果转化项目3个、科学技术进步奖励项目1个、配套补助项目2个、标准起草项目2个、平台建设项目1个、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项目2个、发明专利补贴11个,累计扶持资金674.3万。
  
  三、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划分,咸阳高新区目前处于产业的聚集与成长期,为产业发展的上升阶段。2015年,受国内外经济大势传导,咸阳高新区经济发展进入换档期、调整期、转型期和创新期,增速从30%的高速下降到15%的中高速。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型合成材料和石油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的生产、技术、人力、市场等发展要素基础依然坚实,市场和利润空间还很大,投资和再投资的信心很足。2015年,据统计,高新区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70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工业总产值645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工业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4.8%,约占全市的22.5%;完成进出口总额3.35亿美元,同比增长6%;上缴税金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1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7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据统计,新增规模企业5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户,高企总数约占全市高企总数的33.8%,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1户,新工商注册登记工业企业18户。
  
  四、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为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咸阳高新区以财政资金1000万作为风险补偿金及企业贷款增信手段,与市建行签定了“助保贷”合作协议,与秦农银行签定了“园区贷”合作协议,截止目前,累计解决中小企业贷款4500万元。高新区积极与券商合作,推动辖区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截止目前,实施上市计划的企业7家,其中主板1家(步长制药),新三板挂牌6家(科隆能源、康惠制药、金钻数码、德盛新能源、三精科工贸、欢恩宝乳业),11月3日,科隆能源正式新三板挂牌。为建立鼓励企业上市,建立企业上市的长效机制,2015年,咸阳高新区制订出台了《咸阳高新区鼓励企业上市加快发展暂行办法》。
  
  五、人才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实施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2015年,咸阳高新区制订出台了《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先期设立了100万元的人才引进基金,主要于主要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和项目资助等。2015年,咸阳高新区吸纳当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133人,其中要本科毕业生72人、硕士19人、博士6人,引进各类管理、技术型人才22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3人。
  
  六、对外国际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面对国内激烈竞争和对外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高新区企业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技术合作方面:摩美得制药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对“心速宁胶囊”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在5月19日的澳-英联合药理学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发布,在9月19日“中英科技创新座谈会”上作为六个入选项目之一进行了汇报,并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的肯定和赞扬。海外投资方面:欢恩宝乳业与新西兰阿斯伯顿市合作,总投资3.5元建设“300亩奶源生产基地”,为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建立了可靠的品质保障。产业合作方面:科隆能源全套引进意大利生产线及检测设备,总投资9亿多元的“高压胶管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产品替代进口,打破了我国高端液压胶管依赖进口的局面;同辉锻造走出国门,与日本、欧洲采购商签订了合作协议。
  
  七、2016年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2016年,咸阳高新区立足“创新之都、科技新城”发展定位,以建设“中西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目标,一是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永昌路西延段、平安路、高科三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汉仓路、高科四路、纬二路、西环路等道路;两寺渡公园建成对外开放。二是全力推进专业园区建设。韩国产业园建成273亩孵化基地和16亩标准厂房,至少引进6家韩资企业入住,并争取将园区内有条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医药产业园引进企业全部开工建设,修正药业项目确保有一个形象性的进展。全面开工建设占地272亩的高新科技园。三是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重点跟踪好交大科技园等项目,围绕韩国产业园积极招引韩国企业;加快CEC、省石化院、高新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切实加快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吕村安置小区建设,完成吕村、周村、南寺3个村庄土地的上报,做好拆迁准备工作;积极争取落实东南坊、华家寨项目政策性扶持资金,并力争年内启动华家寨项目;同时,加快留印、西里柏里、两寺渡项目的手续办理等工作。五是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进创业世纪城项目,加大与沣东新城科技创新港的对接,建设科技创新港咸阳高新区成果转化基地,与市人社局合作建设“咸阳市大学生创业基地及人力资源市场”。
  
  八、“十三五”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将按照“全面创新、生态引领、市场导向、开放共享、分类指导、集约高效”的发展原则,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核心,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构建活力产业体系为重点,以优化政策服务体系建设和深化开放互融为动力,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三大核心支柱产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规模经济能力、产业竞争力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率先在咸阳市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率先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高度活力的新型产业体系,率先形成数据共享、经济、科技、生态有机统一的科技新城,率先形成广泛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体系和承接高科技产业转移的平台。到“十三五”末,实现高新区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突破18万,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咸阳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咸阳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2016-01-12 来源:未知 点击:

  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一年,也是我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2015年咸阳高新区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为目标,以不断强化服务为保障,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科技金融、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建立了新优势,确保了工业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发展新常态。
  
  一、积极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工程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是建设区域创新型高地和创新省份的重中之重。面对如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咸阳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按照“政策宣传引导、腾笼换凤、兼并重组、市场倒逼”的转型升级思路,着力破解发展的瓶颈性制约因素,再造传统产业的新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彩虹集团兼并重组,总投资280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启动实施;生益科技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总投资8亿的适应欧盟环保标准的“电子电路用高频微波及高密度封装覆铜板”项目正式投产。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总投资80多亿的“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建设项目实施顺利,修正制药、马来西亚保康、华科辐照13家医药生产及配套服务企业落户,填补了医药产业规模小的短板。新型合成材料产业领域,军转民与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增强,西北橡塑院总投资5.34亿的“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地铁隧道等配套用高端橡胶密封研制及生产”项目正在积极实施;科隆能源全套引进意大利生产线及检测设备,总投资9亿的“高压胶管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产品替代进口,打破了我国高端液压胶管依赖进口的局面。
  
  二、全面推动实施创新创业战略工程
  
  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先进性的重要标志。2015年,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咸阳高新区围绕“研发平台建设、原创性技术创新、孵化基地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等工作,全面实施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工程。一是鼓励和倡导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研发平台。全年引进科研院所1家,科研院所总数达4家;新建省级以上检测检验中心2个,检测检验中心总数达8家;新批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总数达9家,近期,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与高新区陕西科瑞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确定在高新区建设“国家级力学环境检测试验中心”,该项目现已完成了选址;新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总数达8家;此外,另有13户企业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或研发中心。二是积极推进企业原创性技术的开发力度。全年组织专利培训、科技助力工程等培训及活动3次,共计23户企业,96人次参加了培训;全年共组织申报专利81个,其中发明专利23个,高新区管委会与市知识产权局达成在高新区加挂“咸阳市知识产权局高新区工作站”的意向;部分企业在原创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伟华绝缘在“电子包封材料”领域起草了4项国家级标准;三精科工贸自主研制的反应型不抽搐防老剂,经查新,技术属全球独创;金钻数码自主开发的数字控制开关电源芯片及系统,提升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并打破海外技术壁垒。三是全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孵化培育平台。通过不断完善孵化功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低成本的发展环境。“韩国中小企业产业园A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创业世纪城项目”已完成前期各项手续办理,正在进行招商;高新区与如意科技联建的“咸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创业基地项目”已启动实施;丽彩实业投资的“丽彩创业园”目前在孵企业11家;咸阳龙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众创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西部光电产业孵化器项目”正在实施之中;为完善孵化功能,2015年,高新区制订出台了《咸阳高新区关于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暂行办法》和《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孵化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两个红头文件,并设立了300万的孵化基金,孵化基金主要为孵化企业房租、水电、通讯及科技成果转化进行补贴。四是鼓励企业积极承担中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15年,咸阳高新区共承担中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其中发改领域项目1个,军民结合领域项目1个,工信领域项目9个,科技领域项目6个,取上级扶持资金3089万元。2015年,高新区制订出台了《咸阳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发展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咸阳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发展专项基金实施细则》两个文件,设立1000万元的创新创业发展专项基金,基金主要对“技术改造、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高企建设、专利申报”进行补贴和奖励,2015年,创新创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技改项目13个、成果转化项目3个、科学技术进步奖励项目1个、配套补助项目2个、标准起草项目2个、平台建设项目1个、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项目2个、发明专利补贴11个,累计扶持资金674.3万。
  
  三、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划分,咸阳高新区目前处于产业的聚集与成长期,为产业发展的上升阶段。2015年,受国内外经济大势传导,咸阳高新区经济发展进入换档期、调整期、转型期和创新期,增速从30%的高速下降到15%的中高速。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型合成材料和石油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的生产、技术、人力、市场等发展要素基础依然坚实,市场和利润空间还很大,投资和再投资的信心很足。2015年,据统计,高新区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70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工业总产值645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工业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4.8%,约占全市的22.5%;完成进出口总额3.35亿美元,同比增长6%;上缴税金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1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7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据统计,新增规模企业5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户,高企总数约占全市高企总数的33.8%,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1户,新工商注册登记工业企业18户。
  
  四、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为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咸阳高新区以财政资金1000万作为风险补偿金及企业贷款增信手段,与市建行签定了“助保贷”合作协议,与秦农银行签定了“园区贷”合作协议,截止目前,累计解决中小企业贷款4500万元。高新区积极与券商合作,推动辖区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截止目前,实施上市计划的企业7家,其中主板1家(步长制药),新三板挂牌6家(科隆能源、康惠制药、金钻数码、德盛新能源、三精科工贸、欢恩宝乳业),11月3日,科隆能源正式新三板挂牌。为建立鼓励企业上市,建立企业上市的长效机制,2015年,咸阳高新区制订出台了《咸阳高新区鼓励企业上市加快发展暂行办法》。
  
  五、人才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实施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2015年,咸阳高新区制订出台了《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先期设立了100万元的人才引进基金,主要于主要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保障和项目资助等。2015年,咸阳高新区吸纳当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133人,其中要本科毕业生72人、硕士19人、博士6人,引进各类管理、技术型人才22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3人。
  
  六、对外国际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面对国内激烈竞争和对外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高新区企业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技术合作方面:摩美得制药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对“心速宁胶囊”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在5月19日的澳-英联合药理学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发布,在9月19日“中英科技创新座谈会”上作为六个入选项目之一进行了汇报,并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的肯定和赞扬。海外投资方面:欢恩宝乳业与新西兰阿斯伯顿市合作,总投资3.5元建设“300亩奶源生产基地”,为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建立了可靠的品质保障。产业合作方面:科隆能源全套引进意大利生产线及检测设备,总投资9亿多元的“高压胶管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产品替代进口,打破了我国高端液压胶管依赖进口的局面;同辉锻造走出国门,与日本、欧洲采购商签订了合作协议。
  
  七、2016年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2016年,咸阳高新区立足“创新之都、科技新城”发展定位,以建设“中西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目标,一是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永昌路西延段、平安路、高科三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汉仓路、高科四路、纬二路、西环路等道路;两寺渡公园建成对外开放。二是全力推进专业园区建设。韩国产业园建成273亩孵化基地和16亩标准厂房,至少引进6家韩资企业入住,并争取将园区内有条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医药产业园引进企业全部开工建设,修正药业项目确保有一个形象性的进展。全面开工建设占地272亩的高新科技园。三是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重点跟踪好交大科技园等项目,围绕韩国产业园积极招引韩国企业;加快CEC、省石化院、高新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切实加快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吕村安置小区建设,完成吕村、周村、南寺3个村庄土地的上报,做好拆迁准备工作;积极争取落实东南坊、华家寨项目政策性扶持资金,并力争年内启动华家寨项目;同时,加快留印、西里柏里、两寺渡项目的手续办理等工作。五是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进创业世纪城项目,加大与沣东新城科技创新港的对接,建设科技创新港咸阳高新区成果转化基地,与市人社局合作建设“咸阳市大学生创业基地及人力资源市场”。
  
  八、“十三五”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将按照“全面创新、生态引领、市场导向、开放共享、分类指导、集约高效”的发展原则,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核心,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构建活力产业体系为重点,以优化政策服务体系建设和深化开放互融为动力,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三大核心支柱产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规模经济能力、产业竞争力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率先在咸阳市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率先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高度活力的新型产业体系,率先形成数据共享、经济、科技、生态有机统一的科技新城,率先形成广泛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体系和承接高科技产业转移的平台。到“十三五”末,实现高新区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突破18万,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咸阳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