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2 点击:次
2015年,石嘴山高新区预计实现工业产值130亿元,同比下降6%,减少产值8亿元。其中:41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5个,实际到位资金28亿元,争取各类补助资金5000万元。
一、2015年重点工作
(一)改革机制体制,创新发展思路:一是深入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的平台作用,加快理顺与市、区各部门管辖权限和利益分配关系,主动与自治区、市各部门联系,下放了项目审批、环保、土地、建设等管理权限,建立了推动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体制机制。二是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建设。进一步优化高新区发展环境,以信息化和科技孵化器建设为重点,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相关文件精神,发挥政策优势,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为高新区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孵化器管理办法,健全管理机制,建立高新技术项目储备库。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各类项目35个。一是开工项目抓进度,金晶玻璃、万博汽修汽配城、中色东方产业链技改等18个续建项目,宁夏恒达纺织、宁夏盈谷黄金、德美斯物流园、艾森达氮化铝基板等17个新建项目抓紧施工建设。二是洽谈项目抓开工,杉杉能源电池材料、宁夏挪宝地源热泵、青岛达能环保设备制造、埃肯公司孕育剂等7个预备开工项目,正在做前期准备和筹集资金。
(三)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完成了高新区团结一路、欣盛路改造工程。完成了规划三路、110国道供水管网工程、机械加工区道路绿化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建设了高新区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场项目。加快淄山飞地工业园建设,园区道路路基、管网已建设完成,办公楼和宿舍楼主体已完成,已有七个项目入园,其中:金晶玻璃项目已完成全部主体施工,计划于2016年6月底投产。科技孵化器正在开展三期前期准备工作,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和科技孵化器建设投入1亿元。
(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东部片区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环保设施不达标的企业,稳步推进转型升级。一是对7家碳素企业10台煅烧炉予以拆除,对具备转型条件的就地改造转型。二是活性炭生产企业已全部完成环保节能改造,对停产企业改造升级无望的坚决予以淘汰关停,发展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项目。三是对7家电锻煤企业采取土地置换、异地搬迁、改造升级等方式引导转型,有1家异地搬迁到长胜煤炭加工区建设超微孔碳砖生产项目,5家发展工业地产项目。
(五)扩区调位工作有序进行:顺利完成《石嘴山高新区扩区调位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完成,争取年内通过环保部专家评审和自治区政府批准。高新区发展空间逐步扩大,辐射范围由8.9平方公里扩展到65平方公里。围绕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方案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积极谋划、重点扶持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纺织四大主导产业。
(六)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把高新区作为全市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建设主战场,对接企业79项技术需求和公关难题,联系国内外学会、协会及专家,组织企业成功对接百名专家宁夏行、美国华侨华人专家宁夏行及上海电气专家团队,开展送技术、送项目、送资金、送服务“五送”活动,有8家企业10个项目与相关学会、高校、企业、专家达成合作协议、意向,为转型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抢抓我市列入“双创”示范城市机遇,积极推进创客中心和融资平台建设,加快搭建小微企业“双创”平台,助推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石嘴山高新区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全国小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色(宁夏)东方集团西材院申报的“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成为高新区首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二是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北京中海投、北京亦庄开发区深度合作,积极承接纺织产业等转移项目和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区域合作良性互动。三是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探索建设科技创新孵化服务平台,利用科技孵化器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百恒有色金属加工、博宇通达贵金属催化剂、鑫博宁机床再制造等孵化项目3个,预计投产达效后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七)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推动高新区发展:一是积极推动科技和金融结合,积极搭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与宁夏科技厅合作搭建了“宁科贷”融资平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2000万元,改善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了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驱动注入新动力。二是深入开展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创新试点,通过拓展融资渠道,来优化园区产业投资环境。积极与金融机构搭建中小型企业融资贷款商业运行平台。三是加强与银川经开区、石嘴山经开区的科技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链的相互延伸和互补配套。
(八)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中阿博览会平台,加大国际合作,成功引进了马来西亚德信控股集团可降解生物基材料项目,与瑞士ABB公司签署了工业机器人精密铸件等项目合作协议。与美国开展了“高能加速器用高纯铌超导腔的研制”项目,与日本开展了“高精度、大卷重铍青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与英国开展了“平板显示器用大尺寸、高密度烧结ITO靶材研究开发”。
(九)加强人才引进,搭建交流平台:一是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加大人才宣传力度,编撰了《高新区企业家创业创新风采录》,对王小宁等17位知名企业家及优秀人才创业创新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制定了高新区人才工作计划,设立了高新区科协、人才工作站、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石嘴山分会,为高新区科技人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先后走访中色东方集团、宁夏维尔铸造公司等40多家企业,广泛征集企业在科技人才、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科技信息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共征集到19家企业的79项科技需求,有13项正在组织实施。三是加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科协及其所属学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学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组织参加“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及与上海电气集团合作工作协调会、华侨华人专家团宁夏行、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宁夏石嘴山对接洽谈等科技咨询、对接洽谈、座谈培训活动,共有14家企业的22个项目分别与美籍华侨金跃群博士、上海交大、上海电气集团、西安交大、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研究院、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及上海电气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宁夏大荣实业集团、宁夏天地西北煤机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的6个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相关项目正在洽谈落实推进。
二、2016年重点工作
(一)认真谋划“十三五”发展重点项目:结合产业定位,编制高新区“十三五”规划。
(二)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按照推进一批、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和洽谈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逐项推进落实,加强协调服务推进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三)广泛寻求对外合作,紧盯项目线索抓招商:在谈项目抓跟进促签约,加快推进力帆凯马新能源电动汽车、大地公司半钢轮胎、韩国蓝宝石科技、伟星实业、西部资源等项目尽快落地。以金晶玻璃为核心建设玻璃产业园,引进发展光伏组件、高档装饰玻璃、汽车玻璃、防火玻璃等,与通用集团合作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推进骨干企业与上海电气、山东达能合作,推进三元前躯体、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芯、电池包及锂电池产业,引进青岛纺织联合控股公司织布项目,打造纺织产业园,加强与中色东方的合作联系,利用中色东方的技术、项目优势开展对外招商,努力盘活中色东方光伏材料、能源材料、研磨材料和钛及钛合金项目。
(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加快推进规划建设电子材料、纺织、智能制造、生物基材料、玻璃等专业产业园,加强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建设产业园自备电厂或微电网,降低投资成本,引进东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国家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平台作用,引导中色东方、天地奔牛等骨干企业加强军民合作,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紧实施中色东方产业链技改、天地奔牛资产剥离重组、西北煤机皮带输送机技改等项目,提升产业档次和竞争力。
(五)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建设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整合现有大中型企业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建设面向社会、企业、公众开放的公共检验检测设施共享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依托“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建设平台,利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天合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推进落实一批科技创新、高新技术合作攻关项目;抢抓“双创”示范城市机遇,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器二期配套、三期多层标准化厂房和科研平台及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组建科创中心,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创业创新项目;与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公共研发创新平台,引进人才、技术和项目,促进科研项目合作。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加快引进培育国家级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完成1-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引进1-2个科技研发团队,引进孵化培育5家科技成长型企业,报批认定3-5家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