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西安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打造“一都四区”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2-28 点击:

  西安高新区进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序列,陕西省近日召开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动员大会。会议提出,西安高新区要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的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计划到“十三五”末,西安自创区实现全口径营业收入2.5万亿元。

  西安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打造“一都四区”
 
  抓住机遇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5年12月25日下午,国家科技部、陕西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省委书记赵正永讲话。陕西省省长娄勤俭主持。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宣读国务院批复,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发言。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代表高新区作表态发言。
  
  万钢代表科技部对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表示祝贺,向陕西科技战线工作者表示问候。万钢指出,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核心位置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作用,按照创新工作从小局向大局转变、创新群体从小众到大众转变、资源分配从小投入到大投入转变的思路,加快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引擎。要抓住机遇,在带动创新发展、区域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发挥示范区更大的聚焦、辐射、引领作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批复精神,搞好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部署的衔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创新模式,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绩。
  
  陕西省省委书记赵正永说,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陕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要以国务院批复精神为纲,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为纽带、科技服务平台为支撑、军民融合为特色、科技金融为助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打造“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要明确目标定位,做好简政放权和服务的“加减法”,力争规模上一个新台阶、创新上一个新高度、产业上一个新档次、人才上一个新水平。要聚焦“一都四区”建设,在创新驱动、创新创业、军民融合、国际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作出新贡献。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魏民洲称,西安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举全市之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要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坚决完成国家赋予的光荣任务。要紧盯一流,做强产业,充分发挥示范区的集聚带动作用。要立足优势,兑现价值,提升完善示范区的功能特色。要上下一心,主动作为,汇聚建设示范区的强大合力,真正把示范区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和先行之区。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说,高新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的总体目标,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安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
  
  西安打造引领“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味着西安高新区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可以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这也是继陕西省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西安获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后,在陕西省、西安市落地的又一个国家战略。
  
  2015年12月25日,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旨在进一步探索具有时代特征、陕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西安高新区这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将实现哪些发展目标?
  
  陕西省提出,到“十三五”末,西安自创区实现全口径营业收入2.5万亿元。
  
  将率先形成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创新创业激励和响应机制逐步健全,创业人才高度流动、创业资本高度聚集、创业活动高度活跃。将率先形成一流的产业发展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形成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我国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策源地。将率先形成一流的开放发展水平,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引领“一带一路”创新发展,集聚辐射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显着提升,聚集世界500强企业20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3000亿元人民币。将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数达到5万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超过100家;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升,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6%以上。将率先形成一流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科技金融结合、军民融合、人才聚集、产城融合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到2025年,西安自创区实现全口径营业收入5万亿元,成为全国一流的创新中心、引领“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
  
  详解西安高新区“一都四区”
  
  西安高新区要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的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抢占先进制造业制高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立全产业链条;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西安自创区实施2025先进制造攀登计划。发展创新型服务业;支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
  
  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在西安自创区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大力开展“双创”活动等。推动多层次人才创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建设科技金融中心。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新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支持在西安自创区开展国防专利解密与权益归属试点。强化军地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西安市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国防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市场化进程。
  
  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充分发挥西安自创区作为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和陕西创新型省份先行先试区的作用,辐射带动关中区域创新示范带发展。引领“一带一路”创新发展。大力开展全球链接,鼓励西安自创区与世界级创业团队、资本、技术的双向流动。打造辐射全球的创新服务网络等。支持建设“人才特区”。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综合服务平台。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西安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打造“一都四区”

2015-12-28 来源:未知 点击:

  西安高新区进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序列,陕西省近日召开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动员大会。会议提出,西安高新区要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的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计划到“十三五”末,西安自创区实现全口径营业收入2.5万亿元。

  西安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打造“一都四区”
 
  抓住机遇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5年12月25日下午,国家科技部、陕西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省委书记赵正永讲话。陕西省省长娄勤俭主持。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宣读国务院批复,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发言。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代表高新区作表态发言。
  
  万钢代表科技部对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表示祝贺,向陕西科技战线工作者表示问候。万钢指出,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核心位置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作用,按照创新工作从小局向大局转变、创新群体从小众到大众转变、资源分配从小投入到大投入转变的思路,加快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引擎。要抓住机遇,在带动创新发展、区域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发挥示范区更大的聚焦、辐射、引领作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批复精神,搞好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部署的衔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创新模式,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绩。
  
  陕西省省委书记赵正永说,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陕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要以国务院批复精神为纲,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为纽带、科技服务平台为支撑、军民融合为特色、科技金融为助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打造“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要明确目标定位,做好简政放权和服务的“加减法”,力争规模上一个新台阶、创新上一个新高度、产业上一个新档次、人才上一个新水平。要聚焦“一都四区”建设,在创新驱动、创新创业、军民融合、国际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作出新贡献。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魏民洲称,西安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举全市之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要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坚决完成国家赋予的光荣任务。要紧盯一流,做强产业,充分发挥示范区的集聚带动作用。要立足优势,兑现价值,提升完善示范区的功能特色。要上下一心,主动作为,汇聚建设示范区的强大合力,真正把示范区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和先行之区。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说,高新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的总体目标,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安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
  
  西安打造引领“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味着西安高新区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可以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这也是继陕西省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西安获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后,在陕西省、西安市落地的又一个国家战略。
  
  2015年12月25日,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旨在进一步探索具有时代特征、陕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西安高新区这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未来将实现哪些发展目标?
  
  陕西省提出,到“十三五”末,西安自创区实现全口径营业收入2.5万亿元。
  
  将率先形成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创新创业激励和响应机制逐步健全,创业人才高度流动、创业资本高度聚集、创业活动高度活跃。将率先形成一流的产业发展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形成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我国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策源地。将率先形成一流的开放发展水平,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引领“一带一路”创新发展,集聚辐射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显着提升,聚集世界500强企业20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3000亿元人民币。将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数达到5万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超过100家;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升,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6%以上。将率先形成一流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科技金融结合、军民融合、人才聚集、产城融合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到2025年,西安自创区实现全口径营业收入5万亿元,成为全国一流的创新中心、引领“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
  
  详解西安高新区“一都四区”
  
  西安高新区要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的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抢占先进制造业制高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立全产业链条;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西安自创区实施2025先进制造攀登计划。发展创新型服务业;支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
  
  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在西安自创区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大力开展“双创”活动等。推动多层次人才创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建设科技金融中心。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新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支持在西安自创区开展国防专利解密与权益归属试点。强化军地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西安市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国防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市场化进程。
  
  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充分发挥西安自创区作为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和陕西创新型省份先行先试区的作用,辐射带动关中区域创新示范带发展。引领“一带一路”创新发展。大力开展全球链接,鼓励西安自创区与世界级创业团队、资本、技术的双向流动。打造辐射全球的创新服务网络等。支持建设“人才特区”。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