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贵阳高新区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2-10 点击:

  “十二五”期间,贵阳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贵州省、贵阳市重大战略部署,恪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打造升级版”为总要求,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以大数据产业为引领,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呈现出了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主导产业日益明晰、创新能力日益提高的良好态势,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十二五”,是贵阳高新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尤其是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以来,贵阳高新区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全力建设大数据广场和中国西部众创园,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功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奋力在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中当“急先锋”、做“顶梁柱”,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2010年,贵阳高新区火炬口径营业总收入为443亿元,今年预计可完成营业收入2800亿元,增长近7倍。截至目前,该区聚集了8193家企业,较“十一五”末期增长近10倍,其中2013年发展大数据产业以来新增企业5351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2家,国家认定的双软企业106家,通过CMMI评估认证的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十一五”末期有明显提升。
  
  以大数据为引领
  
  走好产业发展“先手棋”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阳高新区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视察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并明确要求贵州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寥寥数语,寄托着总书记的关心和殷切期望

  
  事实上,“十二五”期间,贵阳高新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贵州省和贵阳市做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策部署以来,贵阳高新区未雨绸缪,“无中生有”,紧紧抓住大数据产业这个“牛鼻子”,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创建,开展大数据发展综合改革试验,着力打造大数据发展的战略策源地、政策先行区、创新引领区和产业聚集区,打造从大数据研发到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处理、应用再到智能终端产品的制造等的大数据全产业链,探索从“内容中心”到“服务中心”再到“金融中心”的链条式发展。其中,贵阳高新区金阳园以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为依托,推进了500万平方米的大数据广场建设,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聚集高地。目前,该区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云平台、大数据人才支撑平台、大数据应用交流展示平台等均已建成投入使用。
  
  同时,贵阳高新区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构建“1+N”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做强做大以大数据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走好产业发展“先手棋”。依托数据中心,加快发展端产品制造、呼叫中心和服务外包产业、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工业设计与软件服务业、大数据金融等相关产业。重点推动特色化、定制化和分布式的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利用贵阳云计算中心,鼓励企业利用云计算、绿色节能等先进技术进行整合、改造和升级,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争取列入国家百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和国家云计算服务采购试点示范。以TFT液晶面板项目为支撑,打造端产品制造基地,促进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面板等高端硬件制造业发展。依托大健康、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中国电商高新模式,建设中国电商贵州版示范区。按照“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模式,积极引入大数据,促进传统产业提速增效、转型升级
  
  目前,贵阳高新区已经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241家,其中今年新增538家。仅今年上半年,园区大数据产业规模就已达到125亿元。预计到2017年年底,园区大数据产业总量规模将达到600亿元,成为该区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以创新创业为动力
  
  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

  
  “十二五”时期,贵阳高新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系统谋划和构建了创新创业体系,夯实了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
  
  据了解,借助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机制,贵阳高新区不断完善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要素,搭建创新平台,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创新全要素向园区内流动和配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跨越发展。加快出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文件及系统规划,积极发挥贵州科学城的聚集效应,培育和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推进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济南大学科技园建设。依托贵州科学城,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孵化园、大数据广场的空间,打造中国西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谋划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所,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强化服务配套建设,致力于把贵阳高新区打造成中国西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最优地区。
  
  人才是创新的基石,创客、极客是未来发展最具活力、最关键的因素。贵阳高新区依托贵阳国际人才城,对外打通与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国际人才城相联通的高层次人才通道,对内打通与贵阳花溪大学城和清镇职教城相联通的中初级人才通道,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快高层次人才公寓建设,全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建设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打造中国西部众创园,打造“种子(播种社区)—苗圃(哺育社区)—孵化器(孵化社区)—加速器(加速社区)—产业园(产业化社区)”的孵化及产业培育链条,出台“大数据十条”、“创客十条”等优惠政策,打造创新创业的政策洼地,聚集创新创业人才5万余人,已成为贵州省创新创业人才最集中、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
  
  截至目前,贵阳高新区拥有各级研发机构133家,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企业技术中心43家,院士工作站11个。2014年该区企业专利申请量比2010年增加了8.2倍,专利授权量比2010年增加了4.7倍。2014年在贵州省10家直管开发区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一,在贵州省103个产业园区中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数排名第一。
  
  众创空间
  
  为进一步推动众创空间健康发展,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依照相关标准和流程,将全国136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贵州省有6家众创空间“榜上有名”,其中,4家来自贵阳高新区,分别是中国西部众创园·联合智造、中国西部众创园·新三线咖啡、中国西部众创园·火炬青年创业互助社区和黔青梦工场。
  
  中国西部众创园·联合智造
  
  作为贵阳高新区倾力打造的中国西部众创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智造总面积4300平方米,于2015年7月4日正式投入运营。联合智造具有联创办公、创客智造、创客生活、创客学校“四创合一”功能,通过“政府+企业+投资公司”等模式,促进创新创意与市场需求、社会资本有效对接,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其中,知名创客团队翰凯斯曾一举夺得米其林全球交通工具设计大赛冠军,打破了全球最大众筹平台的亚洲众筹纪录。
  
  中国西部众创园·新三线咖啡

  
  新三线咖啡借鉴了车库咖啡草根创业和北大1898咖啡馆众筹资源、人脉和圈子的运营模式,承担着缔造创业氛围和传播创业文化的任务,通过众筹模式搭建一个跨行业、跨地域的人脉、资源、圈子和服务的平台,为草根创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孵化服务。新三线不仅为创客团队提供免费办公空间,还为创客们提供法律咨询、技术咨询、工商注册代理、融资服务、“新三板”IPO服务等。
  
  中国西部众创园·火炬青年创业互助社区

  
  火炬青年创业互助社区可为创客和创客团队提供办公场地、技术平台及评测、开发工具及中高端设备、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渠道销售服务以及团队或项目的打包转移。此外,还提供原型加工、住宿及娱乐服务,以及为青少年提供科普实验支持及相关培训服务。
  
  黔青梦工场
  
  黔青梦工场是由贵州省科技厅和共青团贵州省委联合建设,贵州商学院和贵阳高新区共同推动的“创客”孵化器,开启了“互联网+创客+乡土”的创新创业新模式。
  
  产业点击
  

  贵阳高新区以大数据为引领,强力推动“1+N”产业发展。
  
  数据中心:重点建设一批中小规模、分布式、定制化的数据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贵阳云计算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约1800亩,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一期20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高新翼云、中电高新、世欣蓝汛等32家企业入驻,服务器规模达2万台。
  
  电子商务:贵阳高新区依托大数据、大健康、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实现O2O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打造一个电商企业总部聚集区、建好一个示范引领电商产业园、培育引进一批电商龙头企业、搭建一批配套平台、完善一系列保障措施的“五个一”工程,并聚集了家有购物、贵州贵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龙头企业和福中达电商产业园等电商平台,全力打造中国电商高新模式,建设中国电商贵州版示范区。
  
  云计算:该区目前已聚集了食品安全云、电子商务云、社区服务云、智慧农业云、智能交通云、医疗健康云、教育云、旅游云、动漫云、金融云、水利云、媒体云、环保云、商务云、中小企业服务云等20朵云,“云上贵州、数聚高新”态势日益明显。
  
  端产品制造:重点建设智能硬件产业基地,承接发达地区智能终端制造业转移;引进物联网核心器件、各类IC卡及电子标签等产品生产线,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发展端产品设计、模具设计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服务;鼓励现有企业发展传感器、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增强智能终端配套能力,力争2017年工业产值达到180亿元,2020年达到380亿元。
  
  呼叫中心:依托世纪恒通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呼叫山庄建设,建设1万座席的呼叫中心。目前,已建成3500座席,已投入使用1000座席,重点推进4PS呼叫中心标准认证、云呼叫工程中心项目建设,突出呼叫产业的高端化和示范效应。
  
  软件服务及服务外包:依托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贵阳软件园,以大数据为引领,采用“云、网、端”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在线教育、在线视听、在线支付、移动办公、在线娱乐、在线游戏等在线新业态发展,打造软件与服务外包服务在线产业集群,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建设,打造贵州省综合服务外包基地。
  
  大数据金融:重点打造众筹金融交易所、大数据金融投资市场、大数据征信中心、大数据资产评估中心,推动大数据金融产业快速健康创新发展。围绕产业链条,引入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机构及其配套服务机构。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贵阳高新区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

2015-12-10 来源:未知 点击:

  “十二五”期间,贵阳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贵州省、贵阳市重大战略部署,恪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打造升级版”为总要求,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以大数据产业为引领,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呈现出了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主导产业日益明晰、创新能力日益提高的良好态势,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十二五”,是贵阳高新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尤其是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以来,贵阳高新区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全力建设大数据广场和中国西部众创园,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功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奋力在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中当“急先锋”、做“顶梁柱”,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2010年,贵阳高新区火炬口径营业总收入为443亿元,今年预计可完成营业收入2800亿元,增长近7倍。截至目前,该区聚集了8193家企业,较“十一五”末期增长近10倍,其中2013年发展大数据产业以来新增企业5351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2家,国家认定的双软企业106家,通过CMMI评估认证的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十一五”末期有明显提升。
  
  以大数据为引领
  
  走好产业发展“先手棋”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阳高新区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视察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并明确要求贵州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寥寥数语,寄托着总书记的关心和殷切期望

  
  事实上,“十二五”期间,贵阳高新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贵州省和贵阳市做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策部署以来,贵阳高新区未雨绸缪,“无中生有”,紧紧抓住大数据产业这个“牛鼻子”,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创建,开展大数据发展综合改革试验,着力打造大数据发展的战略策源地、政策先行区、创新引领区和产业聚集区,打造从大数据研发到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处理、应用再到智能终端产品的制造等的大数据全产业链,探索从“内容中心”到“服务中心”再到“金融中心”的链条式发展。其中,贵阳高新区金阳园以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为依托,推进了500万平方米的大数据广场建设,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聚集高地。目前,该区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云平台、大数据人才支撑平台、大数据应用交流展示平台等均已建成投入使用。
  
  同时,贵阳高新区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构建“1+N”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做强做大以大数据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走好产业发展“先手棋”。依托数据中心,加快发展端产品制造、呼叫中心和服务外包产业、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工业设计与软件服务业、大数据金融等相关产业。重点推动特色化、定制化和分布式的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利用贵阳云计算中心,鼓励企业利用云计算、绿色节能等先进技术进行整合、改造和升级,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争取列入国家百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和国家云计算服务采购试点示范。以TFT液晶面板项目为支撑,打造端产品制造基地,促进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面板等高端硬件制造业发展。依托大健康、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中国电商高新模式,建设中国电商贵州版示范区。按照“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模式,积极引入大数据,促进传统产业提速增效、转型升级
  
  目前,贵阳高新区已经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241家,其中今年新增538家。仅今年上半年,园区大数据产业规模就已达到125亿元。预计到2017年年底,园区大数据产业总量规模将达到600亿元,成为该区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以创新创业为动力
  
  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

  
  “十二五”时期,贵阳高新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系统谋划和构建了创新创业体系,夯实了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
  
  据了解,借助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机制,贵阳高新区不断完善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要素,搭建创新平台,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创新全要素向园区内流动和配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跨越发展。加快出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文件及系统规划,积极发挥贵州科学城的聚集效应,培育和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推进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济南大学科技园建设。依托贵州科学城,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孵化园、大数据广场的空间,打造中国西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谋划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所,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强化服务配套建设,致力于把贵阳高新区打造成中国西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最优地区。
  
  人才是创新的基石,创客、极客是未来发展最具活力、最关键的因素。贵阳高新区依托贵阳国际人才城,对外打通与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国际人才城相联通的高层次人才通道,对内打通与贵阳花溪大学城和清镇职教城相联通的中初级人才通道,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快高层次人才公寓建设,全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建设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打造中国西部众创园,打造“种子(播种社区)—苗圃(哺育社区)—孵化器(孵化社区)—加速器(加速社区)—产业园(产业化社区)”的孵化及产业培育链条,出台“大数据十条”、“创客十条”等优惠政策,打造创新创业的政策洼地,聚集创新创业人才5万余人,已成为贵州省创新创业人才最集中、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
  
  截至目前,贵阳高新区拥有各级研发机构133家,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企业技术中心43家,院士工作站11个。2014年该区企业专利申请量比2010年增加了8.2倍,专利授权量比2010年增加了4.7倍。2014年在贵州省10家直管开发区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一,在贵州省103个产业园区中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数排名第一。
  
  众创空间
  
  为进一步推动众创空间健康发展,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依照相关标准和流程,将全国136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贵州省有6家众创空间“榜上有名”,其中,4家来自贵阳高新区,分别是中国西部众创园·联合智造、中国西部众创园·新三线咖啡、中国西部众创园·火炬青年创业互助社区和黔青梦工场。
  
  中国西部众创园·联合智造
  
  作为贵阳高新区倾力打造的中国西部众创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智造总面积4300平方米,于2015年7月4日正式投入运营。联合智造具有联创办公、创客智造、创客生活、创客学校“四创合一”功能,通过“政府+企业+投资公司”等模式,促进创新创意与市场需求、社会资本有效对接,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其中,知名创客团队翰凯斯曾一举夺得米其林全球交通工具设计大赛冠军,打破了全球最大众筹平台的亚洲众筹纪录。
  
  中国西部众创园·新三线咖啡

  
  新三线咖啡借鉴了车库咖啡草根创业和北大1898咖啡馆众筹资源、人脉和圈子的运营模式,承担着缔造创业氛围和传播创业文化的任务,通过众筹模式搭建一个跨行业、跨地域的人脉、资源、圈子和服务的平台,为草根创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孵化服务。新三线不仅为创客团队提供免费办公空间,还为创客们提供法律咨询、技术咨询、工商注册代理、融资服务、“新三板”IPO服务等。
  
  中国西部众创园·火炬青年创业互助社区

  
  火炬青年创业互助社区可为创客和创客团队提供办公场地、技术平台及评测、开发工具及中高端设备、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渠道销售服务以及团队或项目的打包转移。此外,还提供原型加工、住宿及娱乐服务,以及为青少年提供科普实验支持及相关培训服务。
  
  黔青梦工场
  
  黔青梦工场是由贵州省科技厅和共青团贵州省委联合建设,贵州商学院和贵阳高新区共同推动的“创客”孵化器,开启了“互联网+创客+乡土”的创新创业新模式。
  
  产业点击
  

  贵阳高新区以大数据为引领,强力推动“1+N”产业发展。
  
  数据中心:重点建设一批中小规模、分布式、定制化的数据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贵阳云计算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约1800亩,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一期20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高新翼云、中电高新、世欣蓝汛等32家企业入驻,服务器规模达2万台。
  
  电子商务:贵阳高新区依托大数据、大健康、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实现O2O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打造一个电商企业总部聚集区、建好一个示范引领电商产业园、培育引进一批电商龙头企业、搭建一批配套平台、完善一系列保障措施的“五个一”工程,并聚集了家有购物、贵州贵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龙头企业和福中达电商产业园等电商平台,全力打造中国电商高新模式,建设中国电商贵州版示范区。
  
  云计算:该区目前已聚集了食品安全云、电子商务云、社区服务云、智慧农业云、智能交通云、医疗健康云、教育云、旅游云、动漫云、金融云、水利云、媒体云、环保云、商务云、中小企业服务云等20朵云,“云上贵州、数聚高新”态势日益明显。
  
  端产品制造:重点建设智能硬件产业基地,承接发达地区智能终端制造业转移;引进物联网核心器件、各类IC卡及电子标签等产品生产线,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发展端产品设计、模具设计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服务;鼓励现有企业发展传感器、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增强智能终端配套能力,力争2017年工业产值达到180亿元,2020年达到380亿元。
  
  呼叫中心:依托世纪恒通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呼叫山庄建设,建设1万座席的呼叫中心。目前,已建成3500座席,已投入使用1000座席,重点推进4PS呼叫中心标准认证、云呼叫工程中心项目建设,突出呼叫产业的高端化和示范效应。
  
  软件服务及服务外包:依托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贵阳软件园,以大数据为引领,采用“云、网、端”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在线教育、在线视听、在线支付、移动办公、在线娱乐、在线游戏等在线新业态发展,打造软件与服务外包服务在线产业集群,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建设,打造贵州省综合服务外包基地。
  
  大数据金融:重点打造众筹金融交易所、大数据金融投资市场、大数据征信中心、大数据资产评估中心,推动大数据金融产业快速健康创新发展。围绕产业链条,引入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机构及其配套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