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昆山高新区创新驱动再加力
来源:未知 日期:2015-09-06 点击:次
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9.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9亿元、工业总产值63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15.9%、0.3%.
这一组数字来自昆山高新区.今年上半年,昆山高新区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建设三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五位一体“520工程”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创新驱动全面铺开
据记者了解,为建立完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制度,分解落实国家高新区评比指标和各级创新驱动发展考核评价指标,昆山高新区制定出台了昆山高新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接“创业中国”苏南创新创业示范工程等实施方案,以细化各项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四大领域“百项任务”.
比如,整合昆山工研院,设立昆高新集团,加快探索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优化阳澄湖科技园管委会组织架构、工作职能、部门设置、人员配备,推进阳澄湖、中心湖区域规划设计及环境建设,基本完成核心区展示厅布展方案设计.制定出台阳澄湖科技园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挂牌运作两岸青年创业园,启用启迪众创工社,柴火空间、天活农业、苦瓜网络科技、天心信达微营销等两岸创业项目即将入驻,海创大楼主体完成验收.
比如,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个、高新技术企业27家、高新技术产品65个,申请专利预计超2000件、授权超1600件,在昆山市保持领先.举办了清华大讲堂之“互联网+众创空间+产业变革”高峰论坛、2015昆山智慧自动化及机器人博览会、“赢在阳澄湖”科技金融对接等系列活动.
比如,设立机器人产业基地、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园管委会,机器人产业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先进三维喷印装备研究所、登云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设立中央“千人计划”专家俱乐部,引进培育中央“千人计划”人才4名和“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申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江苏省、苏州市双创人才26名,新增高技能人才360名.与东吴创投公司合作,发起设立规模达1亿元、重点面向区内“新三板”企业及科技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创投基金.值得一提的是,南铸科技已挂牌“新三板”,园区上报拟上市和挂牌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73%、65%.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今年上半年,昆山高新区全面落实“六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研究制定了昆山高新区相关奖励政策及实施细则,成立了昆山高新区转型办,下设综合组、指导协调组和督查考核组,推进调查研究、政策拟定、综合协调、业务指导、督查考核工作.上门走访了300家规模以上企业,成功举办内外资企业沙龙,为企业切实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
在此期间,昆山高新区扎实推进“十个一批”项目,分门别类落实针对性服务举措,全力以赴促开工、促竣工、促投产.落实“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从取得的成果来看,上半年新增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注册内资32.5亿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68%、81%.丘钛微电子、热映光电等重点企业完成增资.11个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已投资7.7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3亿元,增长3%,其中工业投资28.5亿元,下降6.2%.完成进出口总额26.26亿美元,其中出口14.32亿美元,分别下降15.2%和8.6%.中航城、虹祺路商业街等一批重点商贸载体加快主体施工,投用天环冷链冷库,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20亿元,增长3.6%.
“五位一体”建设示范区主阵地
据昆山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下半年,昆山高新区将以苏南示范区主阵地建设为强引擎,以“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为主抓手,坚持不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科技生态城市和高端开放的创新经济体.
一是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围绕苏南示范区先行先试目标,规划、解放和发展好昆山高新区.健全阳澄湖科技园运行体制机制,突出核心功能,完善配套功能,健全辅助功能,全力打造“创在阳澄湖”、“学在阳澄湖”、“赢在阳澄湖”、“栖在阳澄湖”四大品牌.调优科技园整体战略规划、中心湖区域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加快推进创智天地(大鱼湖)、阳澄湖科技园大楼、海创大楼、财富广场等载体建设,建成投用昆山核心区展示厅.积极筹建“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打造检验检测、技术评估、项目孵化等专业服务平台.依托两岸青年创业园建设,推进开放创造实验室、台湾青创会落户工作,建设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机器换人”服务站、创酷空间、机器人众创空间和咖啡厅,引入同济大学工厂实验室,与复旦大学团队合作建设移动互联网众创产业园,集聚一批以青年创新创业者、企业高管及连续创新创业者、科技人员和海归创新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发挥省级科技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作用,强化与启迪控股合作,推进设立金融服务集团及创新型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并购基金.筹备设立高新区“新三板”基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以及“新三板”企业沙龙,助推优德精密、协孚、艾博机器人等企业上市挂牌等.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出台昆山高新区奖励政策及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好“十个一批”重点项目,宣传好、落实好、完善好、兑现好各项扶持政策.突出需求导向,抓好重大产业项目洽谈引进,引进“高、特、新”等新型业态项目10个,加快帝业仪器等11项昆山市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南淞湖装备智造园、富邦金融中心、吉鑫祥车业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新项目贡献产能达30亿元.推进“插柳成荫”,进一步理顺机器人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园管理机制,集聚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及集成应用项目,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召开第五届中国小核酸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深化国际合作,助推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中试、临床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北斗产业园建设,重点突破无线通信产业化等项目;推进“老树开花”,支持研华科技发展物联网产业,凯宫机械拓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助推富士康集团、丘钛科技、茂迪新能源等企业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等;抢抓昆山获批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机遇,助推天环冷链公共检测、电子商务、进口通道、物流合作“四大平台”建设等.
三是强化科技新城建设.推进和完善阳澄湖科技园、吴淞江产业园、新城北产业园三大区域规划调整.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严格落实新环保法,结合贯彻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要求,加紧实施当年投入1.3亿元的水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扩建投运污水处理厂,抓好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推动环境影响企业搬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