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院“四项赋能”助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成功迈入国家队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1-21 点击:次
【导言】
近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公示名单,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位列其中,该集群由榆林市、鄂尔多斯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共建,榆鄂宁三地市地理相邻,都是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同时榆林市和鄂尔多斯市也是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三地共同承担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和重大项目,并且在引领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三地一体发展,已构建起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规模实力、产品体系、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研究院自2023年12月起,全程跟进指导鄂尔多斯市打造现代煤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规划图、路线图、脑电图、心电图”“四项赋能”服务,为集群培育发展提供长期智力支持,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帮助集群建设智库大脑,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创新资源导入),于今年7月成功助力该集群升级为自治区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11月份,三市携手共同步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这是我国现代煤化工领域的首例,也是“能源金三角”跨省区共建集群的创举。
【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简介】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他说,“能源产业要继续发展,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他还说,“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榆鄂宁三市共赴使命,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肩负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三市坚定“三化”方向,协同推进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发展,现在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1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级智能工厂5个、国家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10家、绿色工厂22个。2023年,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产量分别达762万吨、2845万吨、99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87%、41%、53%,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三市以习近平总书记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重要指示为指引,以煤油气化风光电氢多能融合为主线,打造错位布局、协同互补的世界一流现代煤化工集群。实施“三个三”发展战略,即打造科教融合基地、研发中试基地、大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三大基地”;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体系、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三大体系”;守住以水定产、空气达标、绿色低碳、发展安全“四条底线”。此外,省级层面加强战略统筹,建立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协调推进机制,以协同作战的“集团军”模式,形成区域一体化良性发展的整体格局,全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集群简介】
鄂尔多斯市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输出基地,拥有优良的煤质和煤炭资源量,全市煤炭探明储量2102亿吨,约占内蒙古自治区探明储量的1/2,全国的1/6,远景储量1万亿吨,占全国远景储量的四分之一。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现代煤化工产区,总产能全国最大,产值占全国的25.4%,其中鄂尔多斯贡献了超90%的产值规模。作为国家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和五个煤制油气战略基地之一,鄂尔多斯从2008年世界上首套百万吨级产品的煤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项目投运开始,创造了大规模工业化示范项目全国最多的成绩,在推动煤化工大规模产业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时期,鄂尔多斯市树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靠前攻关、构建生态,创造了三个“全国之最”和两个“重大突破”。
一是产业规模全国最大。截至2023年底,现代煤化工产值达到2080亿元,建成煤化工总产能2411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6%左右。其中,煤制甲醇726万吨,居全国第1位;煤制天然气16亿立方米/105万吨,居全国第1位;宝丰“绿氢+”煤制烯烃项目投产后煤制烯烃产能将跃居全国第1位。集群集聚规上企业135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4家、中国煤炭企业50强8家。
二是产品体系全国最全。集群已构筑了煤制油气、煤制甲醇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基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年转化原煤达5000万吨以上,是全国煤化工领域产品体系最齐全的地区。其中煤直接液化领域,形成煤制油、煤制烯烃、液化沥青等产品;煤气化领域,形成煤制甲醇、合成氨、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产品,并不断向精细化工领域延伸拓展,形成精萘、费托烷烃、正构醇、异构醇、醋酸乙烯、费托蜡精制、橡塑及胶黏剂助剂、催化剂、碳酸二甲酯等各类产品,精细化工产品产能达432.77万吨。
三是首创应用全国最多。集群建有全球首创、首套应用及单体装置规模最大示范项目11个,百万吨以上产能项目18个。其中,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建成了全球首个煤化工10万吨级CO2捕集与咸水层封存工程,首创了煤化工CO2捕集、封存、监测成套技术体系。宝丰能源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绿氢+”煤制烯烃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8%。久泰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世界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即将投产。伊泰集团千吨级费托合成α-烯烃分离提纯示范装置开车成功,高纯度单碳α-烯烃制备工艺技术路线属国际首创。
鄂尔多斯围绕“发展世界级煤化工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总目标,做强“创新”这篇大文章,将其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在“创新体系能力建设”和“低碳零碳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实现双重突破。
在创新体系能力建设方面,以鄂尔多斯实验室为引领,开创性建成“一室八院五站多平台”技术创新体系。其中鄂尔多斯实验室是由鄂尔多斯市政府主导,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的战略科技平台,成立一年多以来累计获得研发经费超过6亿元,共承担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25项。支持了全球首套开工建设的万吨级二氧化碳/合成气制芳烃(CO2A)工业试验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国内产能第一的“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建设。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建设加速推进,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创新技术中试基地。2023年,集群研发费用超亿元企业达到20家,攻克了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2项研究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项技术制备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在低碳零碳产业集群建设方面,以高标准建设示范园区为抓手,探索性打造全球首个零碳园区。围绕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绿色制造体系谋划绿氢耦合煤化工的产业发展路径,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低碳化发展。打造了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和七大现代煤化工示范园区。建成了亚洲首个1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深部咸水层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个。以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了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