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2025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基地)创建对象开始推荐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1-12 点击:

决胜“十四五”,布局“十五五”,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凝聚强大动能。11月6日,在2025火炬论坛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上,与会代表从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地的视角,解构国家高新区既“高”又“新”的发展逻辑,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提质升级是关键

面对“十五五”规划,国家高新区的未来蓝图如何描绘?

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落实又“高”又“新”的指示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增强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功能,全面推动国家高新区提质升级,在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高新力量,正在成为国家高新区的广泛共识。

“国家高新区不同于一般的开发区,既集聚了丰富的科技资源,又积累了深厚的产业资源,应当在承担国家重大使命、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更大的引领带动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国家高新区工作的统筹指导,共同推动“十五五”期间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为此,他还提出4方面建议: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推进,率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探索新路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率先在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率先在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跃升;深化先行先试改革,率先在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上迈上新台阶。

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动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何年初提出,要做到5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发挥国家高新区重要载体和引擎作用;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发挥国家高新区引领作用;牢牢把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核心主题,发挥国家高新区主阵地作用;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发挥国家高新区改革试验田作用;牢牢把握“十五五”这一承前启后关键时期,更好发挥国家高新区示范带动作用。

他还提出,未来一个时期,国家高新区的重点工作任务包括“五个着力”: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提升产业培育功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着力促进跨区域交流合作,完善协同联动机制;着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成果转化和孵化效能;着力推进改革开放,营造一流园区发展生态。

改革创新是根本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国家高新区有实践、有故事,也有思考。论坛上,多位国家高新区代表通过讲述“高新故事”、展示成果、交流经验,在互学互鉴中凝聚共识,碰撞出一系列火花。

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正在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李志磊在介绍中关村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践时表示,为建设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中关村深入实施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24条措施,央地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作用进一步发挥。为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中关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布局建设10家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为加强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中关村积极构建“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企业矩阵。为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关村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业航天、医药健康等40多项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为推动园区形态向更高能级跃进,中关村布局建设了64个高品质特色产业园。为营造开放创新生态,中关村推动设立50亿元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为创新赋能,成效明显。

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韩海宇介绍,西安高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新能源新材料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均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在西安已达140万辆,光子、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智能系统、先进半导体芯片等8个新赛道全部被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赛道培育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为引领,以硬科技为特色,聚焦打造科学、科创、产业、服务四大圈层,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韩海宇说。

“未来3-5年,包头稀土高新区将密切关注未来材料突破、未来能源变革、新兴数字技术应用等产生的颠覆性、突破性进展,择机布局微特电机、低空经济、新型储能、具身智能等X个可能率先形成规模化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包头稀土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永奇表示,新赛道的价值最终要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实效”的转变。

为此,张永奇建议,国家高新区应从两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坚持“中试+孵化”同向发力,建设形成“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赛道技术成果转化链条。另一方面,坚持“场景+基金”同向发力,建设形成“场景生成应用—应用生成项目—基金保障项目”的落地新模式。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2025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基地)创建对象开始推荐

2025-11-12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决胜“十四五”,布局“十五五”,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凝聚强大动能。11月6日,在2025火炬论坛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上,与会代表从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地的视角,解构国家高新区既“高”又“新”的发展逻辑,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提质升级是关键

面对“十五五”规划,国家高新区的未来蓝图如何描绘?

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落实又“高”又“新”的指示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增强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功能,全面推动国家高新区提质升级,在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高新力量,正在成为国家高新区的广泛共识。

“国家高新区不同于一般的开发区,既集聚了丰富的科技资源,又积累了深厚的产业资源,应当在承担国家重大使命、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更大的引领带动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国家高新区工作的统筹指导,共同推动“十五五”期间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为此,他还提出4方面建议: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推进,率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探索新路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率先在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率先在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跃升;深化先行先试改革,率先在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上迈上新台阶。

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动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何年初提出,要做到5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发挥国家高新区重要载体和引擎作用;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发挥国家高新区引领作用;牢牢把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核心主题,发挥国家高新区主阵地作用;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发挥国家高新区改革试验田作用;牢牢把握“十五五”这一承前启后关键时期,更好发挥国家高新区示范带动作用。

他还提出,未来一个时期,国家高新区的重点工作任务包括“五个着力”: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提升产业培育功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着力促进跨区域交流合作,完善协同联动机制;着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成果转化和孵化效能;着力推进改革开放,营造一流园区发展生态。

改革创新是根本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国家高新区有实践、有故事,也有思考。论坛上,多位国家高新区代表通过讲述“高新故事”、展示成果、交流经验,在互学互鉴中凝聚共识,碰撞出一系列火花。

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正在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李志磊在介绍中关村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践时表示,为建设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中关村深入实施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24条措施,央地累计出台配套政策50余项,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作用进一步发挥。为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中关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布局建设10家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为加强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中关村积极构建“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企业矩阵。为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关村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业航天、医药健康等40多项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为推动园区形态向更高能级跃进,中关村布局建设了64个高品质特色产业园。为营造开放创新生态,中关村推动设立50亿元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为创新赋能,成效明显。

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韩海宇介绍,西安高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新能源新材料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均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在西安已达140万辆,光子、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智能系统、先进半导体芯片等8个新赛道全部被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赛道培育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为引领,以硬科技为特色,聚焦打造科学、科创、产业、服务四大圈层,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韩海宇说。

“未来3-5年,包头稀土高新区将密切关注未来材料突破、未来能源变革、新兴数字技术应用等产生的颠覆性、突破性进展,择机布局微特电机、低空经济、新型储能、具身智能等X个可能率先形成规模化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包头稀土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永奇表示,新赛道的价值最终要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实效”的转变。

为此,张永奇建议,国家高新区应从两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坚持“中试+孵化”同向发力,建设形成“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赛道技术成果转化链条。另一方面,坚持“场景+基金”同向发力,建设形成“场景生成应用—应用生成项目—基金保障项目”的落地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