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四中全会定调“十五五”绿色转型,碳达峰碳中和催生产业新机遇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24 点击:次
今日(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正式发布,为2026-2030年的“十五五”规划定下基调。其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核心议题之一,为未来五年的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并明确要求“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这预示着未来五年,绿色低碳领域将迎来深层次、系统性的变革,同时也将催生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
一、“十五五”绿色转型的总体基调
全会公报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这表明:
1. 系统性变革加速:绿色转型不再是孤立的环境政策,而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这一变革的核心牵引力。
2. 路径更趋稳健:“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的表述,凸显了政府在推进节奏上注重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统筹发展与安全。
3. 产业绿色化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意味着绿色低碳理念将深度融入所有产业门类。
二、未来五年的重大产业机遇
基于全会公报精神,以下领域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迎来爆发式增长:
1. 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公报明确任务。这不仅仅是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更包括:智慧电网与储能技术——解决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性的关键。氢能产业链——作为储能和清洁燃料,在工业、交通领域脱碳作用关键。能源互联网——实现多能互补、协同优化。国家电网已计划未来五年年均投入超700亿美元推动电网升级。
2. 工业深度减碳与绿色制造
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是重中之重。机遇在于:节能降碳技术与服务——为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提供工艺改造、能效提升解决方案。绿色材料研发与应用——生物基材料、低碳水泥、绿色钢材等。循环经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如动力电池回收、废钢利用、农林废弃物利用)、机电产品再制造等将大有可为。循环经济对碳减排贡献显著,“十三五”期间其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超过25%。
3. 绿色低碳交通与物流
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包括整车、核心零部件、充电换电网络、智能充放电管理。多式联运和智慧物流:优化运输结构,提升效率。新能源商用车(如电动重卡、氢能物流车)市场空间广阔。
4.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材
建筑节能标准将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与相关建材。建筑节能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潜力巨大。绿色建材:节能门窗、环保涂料、固废利用制成的建材等。
5. 碳管理与生态碳汇
随着碳市场深化和碳汇价值凸显,新兴领域将兴起:碳核算、碳监测、碳认证服务需求增长。碳资产管理与交易服务。林业碳汇、海洋碳汇等生态碳汇项目的开发与交易。增强碳汇能力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三、企业与从业者布局建议
面对上述机遇,企业和个人应如何把握?
1. 对于企业。制定绿色战略路线图:龙头企业如美的集团已发布绿色战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并将绿色要求延伸至全产业链(绿色设计、采购、制造、物流等)。企业应评估自身碳足迹,制定中长期减碳路径。加大绿色科技研发:绿色低碳竞争本质是技术竞争。增加对节能降碳、循环利用、负碳技术等领域研发投入。例如,海信通过发泡技术升级削减强效温室气体,获得国际认可。关注政策与市场动态:密切关注全国碳市场、绿色金融等政策动向,积极参与低碳试点示范。供应链协同降碳:核心企业应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减排,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这既是责任,也可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2. 对于从业者。提升绿色技能:主动学习碳核算、能源管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循环经济等相关知识,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关注绿色就业方向:未来在可再生能源、碳管理、绿色金融、环境咨询、可持续设计等领域将产生大量优质岗位。融入绿色企业文化:在选择雇主时,可关注企业是否具有清晰的绿色战略。在企业内部,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绿色创新的项目和实践。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为“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描绘了清晰蓝图。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已然开启。这对于企业和从业者而言,既是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更是不容错过的历史性机遇。唯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布局,才能在绿色发展的浪潮中赢得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