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宁波高新区:空间上形成“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协同发展格局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25 点击: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宁波高新区”)成立于1999年,2007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2013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以高新区为主要依托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大决定,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2018年2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宁波高新区在空间布局上,将形成“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三个层次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其中,核心区由宁波高新区、宁波高教园区北集聚区、镇海新城北区区块三个区块组成,2013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以高新区为主要依托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大决定,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2018年2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该区域以高端研发、人才集聚、创业孵化等为主要功能进行开发;延伸区是与核心区紧密联系的产业化功能区,加快推进产业园、加速器等建设,引导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实现产业化;联动区是与核心区有效联动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主动接受核心区辐射,推进优势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开发主体

 
宁波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是宁波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及县级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主要职责涵盖区域发展规划、经济管理、土地开发及招商引资等领域,负责编制实施专项规划、审批投资项目、管理土地储备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同时承担财政税收、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行政事务,并代管鄞州区梅墟区域的社会治安、教育卫生等党政事务,履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主导产业

 
宁波高新区是宁波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打造的科技创新大平台,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创新大引擎,实施“一宁波高新区区域图区多园”发展战略,核心区作为全市大孵化器,为宁波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7.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00件;引进集聚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重点研发机构。拥有8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1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共集聚海内外院士17名、国家重点人才98名、省市重点人才(团队)422名(个),高端人才密度居全市首位。扎实推进实施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战略,在全市范围内已设立10个分园,形成“一区十园”新格局。
 

发展特色

 
宁波高新区东临宁波深水良港,南接杭甬高速公路,西靠宁波市区,北连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市区和北仑区及宁波港的江南路、通途路贯穿园区。宁波东外环线建在高新区东部边缘,沪杭甬高速公路、同江一三亚沿海高速公路与高新区主干道相接。高新区距离高速公路入口3公里,距离机场10公里,距离港口18公里,距离市中心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高新区依托城区发展,快捷、方便的信息传达和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为投资者提供了高品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02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6.7亿元,同比增长5.2% ,增速位列全市第六位。实现财政总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1亿元,同比增长8.4%,外贸出口324.0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94.9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9.8亿元,同比增长11.4%,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 89.9万元/亩,亩均增加值达932.39万元/亩;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62家,新备案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 974家、470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8.62%,位列全市第一。新增授权发明专利961 件,有效发明专利达 633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48件,居全市首位。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宁波高新区:空间上形成“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协同发展格局

2025-09-2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宁波高新区”)成立于1999年,2007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2013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以高新区为主要依托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大决定,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2018年2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宁波高新区在空间布局上,将形成“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三个层次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其中,核心区由宁波高新区、宁波高教园区北集聚区、镇海新城北区区块三个区块组成,2013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以高新区为主要依托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重大决定,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2018年2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该区域以高端研发、人才集聚、创业孵化等为主要功能进行开发;延伸区是与核心区紧密联系的产业化功能区,加快推进产业园、加速器等建设,引导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实现产业化;联动区是与核心区有效联动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主动接受核心区辐射,推进优势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开发主体

 
宁波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是宁波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及县级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主要职责涵盖区域发展规划、经济管理、土地开发及招商引资等领域,负责编制实施专项规划、审批投资项目、管理土地储备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同时承担财政税收、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行政事务,并代管鄞州区梅墟区域的社会治安、教育卫生等党政事务,履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主导产业

 
宁波高新区是宁波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打造的科技创新大平台,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创新大引擎,实施“一宁波高新区区域图区多园”发展战略,核心区作为全市大孵化器,为宁波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全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7.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00件;引进集聚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重点研发机构。拥有8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1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共集聚海内外院士17名、国家重点人才98名、省市重点人才(团队)422名(个),高端人才密度居全市首位。扎实推进实施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战略,在全市范围内已设立10个分园,形成“一区十园”新格局。
 

发展特色

 
宁波高新区东临宁波深水良港,南接杭甬高速公路,西靠宁波市区,北连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市区和北仑区及宁波港的江南路、通途路贯穿园区。宁波东外环线建在高新区东部边缘,沪杭甬高速公路、同江一三亚沿海高速公路与高新区主干道相接。高新区距离高速公路入口3公里,距离机场10公里,距离港口18公里,距离市中心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高新区依托城区发展,快捷、方便的信息传达和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为投资者提供了高品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02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6.7亿元,同比增长5.2% ,增速位列全市第六位。实现财政总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1亿元,同比增长8.4%,外贸出口324.0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94.9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9.8亿元,同比增长11.4%,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 89.9万元/亩,亩均增加值达932.39万元/亩;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62家,新备案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 974家、470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8.62%,位列全市第一。新增授权发明专利961 件,有效发明专利达 633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48件,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