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重点策划】合肥高新区:党建引领科技攀高向新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25 点击:

走进合肥高新区“量子大道”,短短几百米的道路两旁密布了3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这里不仅诞生了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还诞生了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九章”……一项项“世界第一”,串联着安徽创新的足迹。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充分发挥党工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坚持党建赋能创新驱动,探索“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内生发展之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4 年,合肥高新区培育出全省 2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市 40% 以上的专精特新和上市企业,全年突破 634 项关键核心技术,授权发明专利 5126件,其中科大讯飞“多语种智能语言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阳光电源、合肥金星智控获二等奖,生动展现了“党建赋能科技创新”的实践成果。

 

01
把牢政治方向,服务国家战略
 

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科技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报告、企业家座谈会、线上学习平台推送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如,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区内优势产业,精心打造“名师大讲堂”系列党课,邀请领域内权威专家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解读,让科技企业家们深刻理解自身研发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自觉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科技事业大局,增强“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优化政策供给,赋能创新发展。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区域发展定位,以党建为纽带,推动强企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选派30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链上企业,建立“政策直通车”机制,常态化精准解读国家及省市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减税降费等系列政策,推动“高新智策”小程序企业注册用户突破3万户,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累计超2000家企业通过“免申即享”申报政策资金约3亿元。同时,依托“智慧高新”平台,开发“企业之家”为企服务平台,由高新区党建工作部负责运营管理,畅通一键触达、全程跟踪、限时闭环的政企沟通渠道,变“企业主动找”为“部门找上门”。今年4月份上线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80个。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常态化收集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推动管委会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扶持举措,如“科创金融20条”“创优营商环境20条”专项政策等,有效引导企业资源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集中发力,将党的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强劲动力。

 

02
发挥组织力量,推动科技攻关
 

织密组织网络,实现有形有效覆盖。聚焦高新区重点产业链,建强产业链党委。围绕人工智能、光伏新能源、量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成立7个产业链党委,由党工委分管领导兼任产业链党委第一书记、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党委书记、67家链上头部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党委班子成员,凝聚链上814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展合力,形成“党工委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负责+龙头企业示范带动+链上企业协同合作”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格局。针对科技型企业数量多、规模不一、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高新区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对大型科技企业(如科大讯飞、阳光电源、维天运通党委)进行提级管理;在孵化器、众创空间、特色产业园区(如中国声谷、中安创谷)建立联合党支部,覆盖众多初创期、成长期的小微科技企业;对暂无党员的企业,选派优秀党建工作指导员作为“红色专员”,强化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持续推进“两个覆盖”,对4430家非公有制企业分层分类建立台账,推动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科技企业领域覆盖,确保创新阵地拓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

 

 

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与科大讯飞共同主办的“AI星球奇遇记”全国巡展上,孩子们通过生动的AI课堂学习人工智能知识。

 

锻造先锋队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区党工委高度重视在科技领军人才、高知识群体和青年创客中发展党员工作,2025年在新兴领域发展党员204名,占全年发展指标的74%。聚焦产业创新、瓶颈攻关、专利突破等,在链上企业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1213个,组建党员领衔项目攻关组262个,推动党员职工创先争优。如,科大国盾党支部党员骨干领衔的研发团队,在党组织的持续激励和支持下,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最终在量子通信核心器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家联谊会等平台,组织“科技英才沙龙”“党员创新论坛”“新新向融分享会”等活动,促进不同领域、不同企业党员人才的思想碰撞与跨界合作,营造“党建凝聚人才、人才引领创新”的浓厚氛围。

 

03
强化服务支撑,厚植创新沃土

搭建红色桥梁,汇聚要素资源。推动党建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需求深度融合,将党的组织力转化为服务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党工委主要领导带队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展上门服务,共同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聚焦资源整合,定期举办“党建+产学研”对接会、“党建+投融资”路演专场,促进高校院所、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精准对接。2025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链内要素对接活动30余场,精准服务1900家科创企业,发放贷款超50亿元,贴息超 4500 万元,降低企业综合成本30%。抢抓建设全省“营商环境示范园区”试点机遇,出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制定全省首个区域性企业服务导则,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接入使用“云印章”产品,对接智慧高新和内部办公OA,搭建“云印章”审批系统,切实让群众办事“少跑腿”,行政审批时限较改革前压缩超60%。

打造暖心家园,厚植发展沃土。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与全国20所重点高校共建“人才招引工作站”,面向全球100多所知名高校,举办人才云聘会,在全市率先设立高新“人才日”,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5场,近4500名各类人才参加,赋能高端人才成长。打造有温度、有活力的创新社区,推动首批19处党群服务阵地亲民化改造,高标准建设青年人才驿站,为求职者提供最长30天的免费住宿,配套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打造科技企业与人才的“红色驿站”和“温馨家园”。上线高新“人才码”,实现“码上申请,即申即享”,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青年人才等可享受出行、健康、咨询等5大类15项场景服务。组织开展“缘聚高新”青年联谊会、“高新工匠”技能竞赛、“创新者说”故事分享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科技人才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优化“养人”生态,启动建设全省首个国际人才社区——林溪社区,构建高端人才集聚、创新创业活跃、多元文化融合、国际氛围浓厚的生活共同体,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厚植人才根基、提供智力支撑。

(安徽省合肥高新区党建工作部供稿)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重点策划】合肥高新区:党建引领科技攀高向新

2025-09-2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走进合肥高新区“量子大道”,短短几百米的道路两旁密布了3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这里不仅诞生了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还诞生了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九章”……一项项“世界第一”,串联着安徽创新的足迹。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充分发挥党工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坚持党建赋能创新驱动,探索“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内生发展之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4 年,合肥高新区培育出全省 2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市 40% 以上的专精特新和上市企业,全年突破 634 项关键核心技术,授权发明专利 5126件,其中科大讯飞“多语种智能语言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阳光电源、合肥金星智控获二等奖,生动展现了“党建赋能科技创新”的实践成果。

 

01
把牢政治方向,服务国家战略
 

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科技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报告、企业家座谈会、线上学习平台推送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如,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区内优势产业,精心打造“名师大讲堂”系列党课,邀请领域内权威专家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解读,让科技企业家们深刻理解自身研发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自觉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科技事业大局,增强“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优化政策供给,赋能创新发展。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区域发展定位,以党建为纽带,推动强企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选派30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链上企业,建立“政策直通车”机制,常态化精准解读国家及省市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减税降费等系列政策,推动“高新智策”小程序企业注册用户突破3万户,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累计超2000家企业通过“免申即享”申报政策资金约3亿元。同时,依托“智慧高新”平台,开发“企业之家”为企服务平台,由高新区党建工作部负责运营管理,畅通一键触达、全程跟踪、限时闭环的政企沟通渠道,变“企业主动找”为“部门找上门”。今年4月份上线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80个。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常态化收集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推动管委会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扶持举措,如“科创金融20条”“创优营商环境20条”专项政策等,有效引导企业资源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集中发力,将党的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强劲动力。

 

02
发挥组织力量,推动科技攻关
 

织密组织网络,实现有形有效覆盖。聚焦高新区重点产业链,建强产业链党委。围绕人工智能、光伏新能源、量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成立7个产业链党委,由党工委分管领导兼任产业链党委第一书记、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党委书记、67家链上头部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党委班子成员,凝聚链上814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展合力,形成“党工委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负责+龙头企业示范带动+链上企业协同合作”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格局。针对科技型企业数量多、规模不一、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高新区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对大型科技企业(如科大讯飞、阳光电源、维天运通党委)进行提级管理;在孵化器、众创空间、特色产业园区(如中国声谷、中安创谷)建立联合党支部,覆盖众多初创期、成长期的小微科技企业;对暂无党员的企业,选派优秀党建工作指导员作为“红色专员”,强化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持续推进“两个覆盖”,对4430家非公有制企业分层分类建立台账,推动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科技企业领域覆盖,确保创新阵地拓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

 

 

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与科大讯飞共同主办的“AI星球奇遇记”全国巡展上,孩子们通过生动的AI课堂学习人工智能知识。

 

锻造先锋队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区党工委高度重视在科技领军人才、高知识群体和青年创客中发展党员工作,2025年在新兴领域发展党员204名,占全年发展指标的74%。聚焦产业创新、瓶颈攻关、专利突破等,在链上企业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1213个,组建党员领衔项目攻关组262个,推动党员职工创先争优。如,科大国盾党支部党员骨干领衔的研发团队,在党组织的持续激励和支持下,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最终在量子通信核心器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家联谊会等平台,组织“科技英才沙龙”“党员创新论坛”“新新向融分享会”等活动,促进不同领域、不同企业党员人才的思想碰撞与跨界合作,营造“党建凝聚人才、人才引领创新”的浓厚氛围。

 

03
强化服务支撑,厚植创新沃土

搭建红色桥梁,汇聚要素资源。推动党建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需求深度融合,将党的组织力转化为服务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党工委主要领导带队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展上门服务,共同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聚焦资源整合,定期举办“党建+产学研”对接会、“党建+投融资”路演专场,促进高校院所、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精准对接。2025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链内要素对接活动30余场,精准服务1900家科创企业,发放贷款超50亿元,贴息超 4500 万元,降低企业综合成本30%。抢抓建设全省“营商环境示范园区”试点机遇,出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制定全省首个区域性企业服务导则,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接入使用“云印章”产品,对接智慧高新和内部办公OA,搭建“云印章”审批系统,切实让群众办事“少跑腿”,行政审批时限较改革前压缩超60%。

打造暖心家园,厚植发展沃土。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与全国20所重点高校共建“人才招引工作站”,面向全球100多所知名高校,举办人才云聘会,在全市率先设立高新“人才日”,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5场,近4500名各类人才参加,赋能高端人才成长。打造有温度、有活力的创新社区,推动首批19处党群服务阵地亲民化改造,高标准建设青年人才驿站,为求职者提供最长30天的免费住宿,配套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打造科技企业与人才的“红色驿站”和“温馨家园”。上线高新“人才码”,实现“码上申请,即申即享”,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青年人才等可享受出行、健康、咨询等5大类15项场景服务。组织开展“缘聚高新”青年联谊会、“高新工匠”技能竞赛、“创新者说”故事分享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科技人才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优化“养人”生态,启动建设全省首个国际人才社区——林溪社区,构建高端人才集聚、创新创业活跃、多元文化融合、国际氛围浓厚的生活共同体,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厚植人才根基、提供智力支撑。

(安徽省合肥高新区党建工作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