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创新三力,一座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升维答卷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1 点击:

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优化、六个建设”七大重点任务,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常州高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创新实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高新担当。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列为未来城市工作七大重点任务之一。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蓝图中,创新被置于首位,其在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愈发凸显。

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的常州高新区,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逻辑,以创新为笔,在改革创新的“大文章”中写下生动注脚,为探索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

 

如果想感受创新的密度,不妨走进江苏首批标杆孵化器——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在这里,菠萝渣、咖啡渣可以做成生物基皮革拎包,基因编辑可以让玉米种子的蛋白含量更高……

高效的创新提速产业发展,这个16.4万平方米的“创新磁场”两年来已吸引昊禾生物、赛桥生物等60余家企业集聚,2024年产值突破80亿元。

 

作为园区产业生态构建的关键节点,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建成了从500升到20吨的系列发酵中试装置,副院长林军介绍:“我们提供从技术熟化、概念验证到中试放大的全链条服务,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以创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杭州“六小龙”的经验启示对高新区而言,是避免“千城一面”,坚持因地制宜——

 

首先,长板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今年1-7月,全区“四新两智”产业链合计完成产值1930.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83.4%;同比增长5.5%,增速较规上工业增速高1.2个百分点。其中,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增幅居前,分别达到18.8%、12.8%、12.5%。

 

其次,“短板”也在加速补足:聚焦合成生物、新材料、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布局重点实验室与创新中心,通过平台引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位一体”模式,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乘数效应”被激活,一个个“种子”养成“大树”的背后,有着涵养创新的一方“热土”。再往深层次探究,制度创新在激发城市创造力与活力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正呼应了会议提出的“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常州高新区弄潮儿向潮头立。

接入DeepSeek,今年2月,常州首个“AI办事员”小新在常州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上岗”,开启政务服务智慧新体验。“小新”不仅能担当解读员、出证员、审批师,还有一个智能问答库,对于部分高频、标准化事项如无房证明、参保缴费证明等问题,30秒内即可自动生成答案并推送电子证明,效率提升90%以上;面对晦涩难懂的政策条文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人才补贴申请等,“小新”能将其拆解、翻译、匹配到用户的具体情况,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和材料清单。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坚持简政放权,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型政务服务,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推动“线上进一网、线下进一门”,擦亮政府服务名片,赋能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持续创新发展。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办理,材料平均压减率超50%;今年以来在全省首推“建设项目服务清单制”,全过程精细化指导报建及审批;区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成绩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城区前三。

 
“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这一部署,揭示了城市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价值。常州高新区以创新驱动要素集聚、产业升级,不断拓展城市发展潜能。

 

产业链的深度协同,让“小循环”激活“大市场”。随着比亚迪、北汽等整车企业落户,罗溪镇已成名副其实的“汽车小镇”——一辆汽车从零部件生产到组装下线,无需走出罗溪即可完成——数以万计的零部件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协同之旅”,为区域发展打造更多增长极。今年4月,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滚装船“深圳号”满载7000余台国产新能源汽车首航巴西,其中比亚迪ATTO3(元系列)、海鸥等车型均产自常州基地。

抢抓“出海”机遇,全省首个“一站式”二手车出口服务基地在常州高新区投用,整合仓储、通关、物流、退税全链条服务,借助综保区优势实现“出厂即出口”。“我们正推动二手车出口业务向规模化、专业化、集中化发展。”常州综保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高水平对外开放让枢纽功能持续强化。截至目前,常州高新区已吸引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100家外企落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总量全市第一,达36家。近五年,全区累计增资外企166家,增资金额33.43亿美元。在“双循环”中做强枢纽功能,持续拓展城市发展的潜能。

 

从科技创新的“硬核突破”到产业创新的“繁花满枝”,从制度创新的“流程再造”到城市更新的“空间焕新”,常州高新区的实践印证着一个道理:创新与城市从来都是共生共荣的共同体。

 

当创新成为城市的基因,城市便有了持续生长的力量,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向上的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常州高新区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创新三力,一座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升维答卷

2025-08-21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优化、六个建设”七大重点任务,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常州高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创新实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高新担当。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列为未来城市工作七大重点任务之一。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蓝图中,创新被置于首位,其在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愈发凸显。

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的常州高新区,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逻辑,以创新为笔,在改革创新的“大文章”中写下生动注脚,为探索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

 

如果想感受创新的密度,不妨走进江苏首批标杆孵化器——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在这里,菠萝渣、咖啡渣可以做成生物基皮革拎包,基因编辑可以让玉米种子的蛋白含量更高……

高效的创新提速产业发展,这个16.4万平方米的“创新磁场”两年来已吸引昊禾生物、赛桥生物等60余家企业集聚,2024年产值突破80亿元。

 

作为园区产业生态构建的关键节点,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建成了从500升到20吨的系列发酵中试装置,副院长林军介绍:“我们提供从技术熟化、概念验证到中试放大的全链条服务,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以创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杭州“六小龙”的经验启示对高新区而言,是避免“千城一面”,坚持因地制宜——

 

首先,长板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今年1-7月,全区“四新两智”产业链合计完成产值1930.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83.4%;同比增长5.5%,增速较规上工业增速高1.2个百分点。其中,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增幅居前,分别达到18.8%、12.8%、12.5%。

 

其次,“短板”也在加速补足:聚焦合成生物、新材料、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布局重点实验室与创新中心,通过平台引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位一体”模式,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乘数效应”被激活,一个个“种子”养成“大树”的背后,有着涵养创新的一方“热土”。再往深层次探究,制度创新在激发城市创造力与活力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正呼应了会议提出的“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常州高新区弄潮儿向潮头立。

接入DeepSeek,今年2月,常州首个“AI办事员”小新在常州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上岗”,开启政务服务智慧新体验。“小新”不仅能担当解读员、出证员、审批师,还有一个智能问答库,对于部分高频、标准化事项如无房证明、参保缴费证明等问题,30秒内即可自动生成答案并推送电子证明,效率提升90%以上;面对晦涩难懂的政策条文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人才补贴申请等,“小新”能将其拆解、翻译、匹配到用户的具体情况,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和材料清单。

 

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坚持简政放权,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型政务服务,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推动“线上进一网、线下进一门”,擦亮政府服务名片,赋能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持续创新发展。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办理,材料平均压减率超50%;今年以来在全省首推“建设项目服务清单制”,全过程精细化指导报建及审批;区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成绩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城区前三。

 
“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这一部署,揭示了城市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价值。常州高新区以创新驱动要素集聚、产业升级,不断拓展城市发展潜能。

 

产业链的深度协同,让“小循环”激活“大市场”。随着比亚迪、北汽等整车企业落户,罗溪镇已成名副其实的“汽车小镇”——一辆汽车从零部件生产到组装下线,无需走出罗溪即可完成——数以万计的零部件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协同之旅”,为区域发展打造更多增长极。今年4月,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滚装船“深圳号”满载7000余台国产新能源汽车首航巴西,其中比亚迪ATTO3(元系列)、海鸥等车型均产自常州基地。

抢抓“出海”机遇,全省首个“一站式”二手车出口服务基地在常州高新区投用,整合仓储、通关、物流、退税全链条服务,借助综保区优势实现“出厂即出口”。“我们正推动二手车出口业务向规模化、专业化、集中化发展。”常州综保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高水平对外开放让枢纽功能持续强化。截至目前,常州高新区已吸引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100家外企落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总量全市第一,达36家。近五年,全区累计增资外企166家,增资金额33.43亿美元。在“双循环”中做强枢纽功能,持续拓展城市发展的潜能。

 

从科技创新的“硬核突破”到产业创新的“繁花满枝”,从制度创新的“流程再造”到城市更新的“空间焕新”,常州高新区的实践印证着一个道理:创新与城市从来都是共生共荣的共同体。

 

当创新成为城市的基因,城市便有了持续生长的力量,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向上的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常州高新区